''' {{Infobox person| 姓名 = 長孫無忌'''({{bd| 圖像 = [[File:长孙无忌0.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178adc8ffc3348f7.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出生日期 = (594年-659年)|國籍 = 中國|659年别名 = 字辅机|職業 = 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Z長孫知名作品 =《唐律疏议》 }} ) == 人物生平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 ,字'''輔機''' 辅机 ,[[ 河南]] [[ 洛 陽]] 阳 人 。先世乃[[鮮卑]]族拓跋氏 ,[[ 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 北 魏]] 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 皇 族支系 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 , 後改為長孫氏 后又结为姻亲 。 是[[ 唐 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 太宗]]李世民的內兄 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 ,[[長孫皇 后|文德順聖 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 皇后]]的哥哥 。 長孫無 显庆四年(659年),他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年间平反。早年经历 长孙无 忌 非常 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他生性聪慧,勤奋 好 學 学 , “該 博 通 文史 ” ,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 。 [[ 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 隋朝]][[義寧]]元 末 年 ([[617年]]) ,[[ 李 淵]] 渊在太原 起兵[[太原]] 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 無 长孙无 忌 進見 在高祖渡河时便到长春宫谒见 , 淵愛其果敢勇略,授 被 任 命为 渭北 道 行 軍[[ 军 典 籤]] 签,辅佐秦王李世民 。 自 此 輔佐[[ 后,长孙无忌追随 李世民]] 东征西讨,累迁至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 , 建立了[[ 成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员。 参与兵变 唐朝]]政權 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著,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李建成勾结齐王李元吉,数次加害李世民 , 是唐朝 李世民 的 開國功臣 幕僚都非常忧惧。房玄龄对长孙无忌道:“如今两方已经结怨,一旦祸患暗发 , 不只是秦王府难 以 功第 收拾,便是国家存亡都成问题。不如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安定家国。“长孙无忌道:“我早就有这想法了,只是 一 直不敢说 , 封[[齊國公]] 你的话正和我的心意。“于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一同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 , 後徙[[趙國公]] 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 。 [[ 武德]] 九年([[626年]]), 參與發動[[ 李建成向李渊进谗,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李世民的心腹幕僚只剩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坚决支持房玄龄政变的动议,与舅父高士廉和秦王府部将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人日夜劝说李世民,让他诛杀太子与齐王。李世民仍犹豫不决。这时,李建成以反击突厥侵犯为名,推荐李元吉督军北征,又抽调秦王府精兵猛将,并计划在饯行时伏杀李世民。李世民得知,遂决定发动兵变,命长孙无忌将房玄龄、杜如晦秘密召回,一同谋划。 同年六月,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埋伏在 玄武 門之變]] 门,成功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不久,唐高祖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左庶子。八月 , 幫助 李世民 奪取帝 继 位 ,是为唐太宗,册妻子长孙氏为皇后。长孙无忌改任左武侯大将军 。 歷 后来,罗艺在幽州反唐,长孙无忌又担 任[[ 行军总管,征讨罗艺。 担任宰相贞观元年(627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他既是勋臣,又是国戚,深受太宗礼遇,能够出入太宗卧室。同年七月,唐太宗又拜长孙无忌为 尚 書僕 书右仆 射]]、[[ 。当时,有人进密表劝谏,认为长孙无忌权宠过盛。唐太宗将密表出示给长孙无忌,以表明君臣无猜,又召集群臣,表示对无忌的信任。但长孙无忌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一再恳请辞去相位,长孙皇后也为之极力劝说。唐太宗无奈,只得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贞观七年(633年),唐太宗册拜长孙无忌为 司空]] 。 少時謹慎 长孙无忌上表推辞,被驳回后,又通过高士廉再次提出请求,认为以外戚担任三公,会招致“圣主私亲“的非议。唐太宗仍旧不许,表示授官是以才德为标准。长孙无忌又亲自上表辞让,唐太宗批复道:“我为秦王时,你就是我的得力心腹,在你的辅佐下,我才得以廓清宇内,君临天下。以你的功绩、才干、声望,完全能胜任三公之职,你就不要再推辞了。“他特意撰写一篇《威凤赋》,赏赐给长孙无忌 , 晚年剛愎 追思自己创业之艰与无忌的佐命之功 。 [[貞觀]] 贞观 十一年 ([[(637年]])奉命與[[ ),唐太宗封长孙无忌、 房玄 齡]] 龄等十四位功臣为世袭刺史。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州刺史,改封赵国公。他认为实行分封有害无益,便上表反对,并道:“臣 等 修《'''貞觀律'''》 披荆斩棘的侍奉陛下,如今四海一统,陛下却让我们世代治理外地州郡,这跟流放有何不同?“唐太宗叹道:“分封功臣,是要让你们的后代世代捍卫王室。你们却把我这山河般庄重的誓言看得淡薄,反而心有怨言,我又怎能勉强诸位到封地去。“分封之事因此作罢。 贞观十六年(642年),长孙无忌进拜司徒 。 貞觀 贞观 十七年 (643年) , 圖功臣 唐太宗将 二十四 人於[[ 位功臣的画像挂入 凌 煙閣]] 烟阁 , 長孫無 长孙无 忌 居 则位列 第一。 長孫皇后崩前 同年四月 , 曾針對無 唐太宗命长孙无 忌 的性情 与房玄龄、萧瑀、李绩,会合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一同审讯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不久 , 囑託 唐 太宗 不可重用兄長無 改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 忌 为太子太师 。 但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 太宗 自 东征高句丽。长孙无忌与岑文本、杨师道一同随军出征,并代理侍中之职。 在围攻安市城的战役中,长孙无忌率一万一千精兵埋伏在山北峡谷 中 ,作为奇兵冲击敌后,并拆毁所有桥梁,断绝高句丽援军归路,迫降敌军主帅高延寿、高惠真。 贞观二十年(646 年 起對無 ),长孙无 忌 信賴有佳 与太子太傅房玄龄、太子太保萧瑀一同辞去三师官职。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 , 最後託無 长孙无 忌 為顧 又遥领扬州都督。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中书令马周病逝。唐太宗任 命 大臣 长孙无忌为检校中书令,并主持尚书省、门下省事务 。 [[ 辅佐高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唐 高 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 太子李治悲痛欲绝,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长孙无忌请李治处理政事以安内外,李治仍哀哭不止。无忌道:“陛下将 宗]]即 庙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知哭泣?“他秘不发丧,并让李治迅速赶回长安。 六月,太子李治继 位, 冊封三公首席之[[ 是为唐高宗。长孙无忌进拜 太尉]] 、同中 書門 书门 下三品, 論階謂當 仍兼任扬州都督,主持 朝 首相 政。当时,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辅政,每有进言,唐高宗都优先采纳。 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立即下令将其处斩 。 [[ 永徽]] 四年(653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审理房遗爱谋反案。吴王李恪名望素高,且与长孙无忌有旧怨。长孙无忌欲借机诛杀李恪,以绝众望,便诬称李恪也参与谋反。 二 月,房遗爱等人被处斩。李恪也被赐死,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因与长孙无忌不和,也被流放岭南。 永徽五年(654 年 ([[651 ),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他担心大臣不从,便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饮宴,赏赐金宝缯锦十车,又任命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并以皇后无子来暗示无忌。长孙无忌却假装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顾左右而言他。高宗怏怏而归。后来,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加以劝说,但都被无忌正色拒绝。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决定废后,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商议。李绩称病未去,于志宁噤不敢言,褚遂良则激烈反对。长孙无忌虽未明言反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褚遂良。 但唐高宗最终还是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因长孙无忌接受赏赐却不肯支持自己,对他怀恨在心。 被贬遇害 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许敬宗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我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唐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 年]])奉 七月,唐高宗又让李绩、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 命 與[[律學士]]對 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上元元年(674年), 唐 律逐條解釋 高宗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命其孙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 , 撰 并将他陪葬昭陵。 ==主要 成 就 ==长孙无忌曾主持修定 《 唐 律疏 议 》 (宋以後稱 ,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 《'''[[ 唐律疏 議]]''' 议 》 )30卷 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就,创造性的于律条之后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后,律以疏存“,是中国法制史上的立法典范 。 無忌 它贯彻“先存百姓“的指导思想及“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使立法宽平,顺乎历史潮流, 因 反對高宗 而促进了唐初封建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对后世 立法如《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等都有深远影响。== 人物评价 ==总评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 1] 历代评价李世民:①无忌聪明鉴悟,雅有 武 則 略。②昔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管仲而为五伯长。朕自居藩邸,公为腹心,遂得廓清宇内,君临 天下。③司空、齐国公无忌等,并策名运始,功参缔构,义贯休戚,效彰夷险,嘉庸懿绩,简于朕心。④无忌善避嫌疑,应对敏速,求之古人,亦当无比;而总兵攻战,非所长也。⑤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2] 李恪: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陷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3] 為 许敬宗:①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下,众人服其智,作宰相三十年,百姓畏其威,可谓威能服物,智能动众。 ②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 吕温:①昔者舜以九官致理,周以十乱反正,高 皇 后 以三杰祚汉,光武以二十八将中兴,若夫错综勋贤,牢笼今古,雄四代而高视者,其唯圣唐乎?……长孙赵公,举大义,除二凶,安宗庙,定社稷,以振我丕赫无疆之休,此则周公之匡救也。②赵国之先,发祥朔土。乃祖乃父,受天之祜。有女而圣,为天下母;有子而贤,为唐室辅。圣贤同气,千载一睹。丕显赵公,允文允武。克忠克仁,实有大勋。高祖受命,太宗归尊。翼翼乾乾,恪居於藩。群孽乱嗣,争窥神器,鸿业将坠。公揭大义,一匡天地。人到於今,家受其赐。帝将传圣,爰有顾命。汝忠汝诚,莫与汝京。为我圣子,守唐太平。公相高宗,有太宗遗风。刑措财丰,八荒来同,和气大融。妖星袭月,祸起中宫。公将正之,以王帝躬,力屈群邪,诚阻天聪。黜非其尤 , 為令问无穷。[[許 4] 刘昫:①无忌戚里右族,英冠人杰,定立储闱,力安社稷,勋庸茂著,终始不渝。及黜废中宫,竟不阿旨,报先帝之顾托,为 敬宗之诬构。嗟乎!忠信获罪,今古不免;无名受戮,族灭何辜!主暗臣奸,足贻后代。②赵公右戚,两朝宣力。功成不去,竟逢鬼域。 ③无忌、遂良衔不协之素,致千载之冤。永徽中,无忌、遂良忠而获罪,人皆哀之。殊不知诬陷刘洎、吴王恪于前,枉害道宗于后,天网不漏,不得其死也宜哉! ④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为长孙无忌忌嫉,离间父子,遽为豺狼,而无忌破家,非阴祸之报欤? 宋祁:①无忌与遂良悉心奉国,以天下安危自任,故永徽之政有贞观风。帝亦宾礼老臣,拱己以听。纲纪设张,此两人维持之也。②高宗之不君,可与为治邪?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咮鸣辰,祚移后家,可不哀哉!天以女戎间唐而兴,虽义士仁人抗之以死,决不可支。然瑗、济、义琰、仪四子可谓知所守矣。噫,使长孙不逐江夏、害吴王,褚不谮死刘洎,其盛德可少訾乎![5]]誣構 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绩、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 , 削爵 不可胜数。 张唐英:无忌其后卒被 流 窜死于 黔 州(今南,天下以为寃,然而亦疑其诬杀吴王恪之报应也。 范祖禹:①君臣以道相与,以义相正者也。故先王以群臣为友,有朋友之义,非徒以上下之分相使而已。太宗欲闻过于无忌,而无忌纳谄以悦之。君好直而臣不忠,其罪大矣。 ②高宗欲废后而立妾,故官无忌妾子,又重赂以悦之,诱之以利,非德赏也。而无忌受其官与赐,岂未之思乎?夫大臣欲以义正君,而先没于利,不足以为重矣。无忌苟辞其官、反其赐而不受,使其君知大臣之不可诱以利,亦足以格其非心而益见惮矣。无忌不知出此,卒使武后怨其受赐而不助己,奸臣得以入其谋,高宗无足讥焉,惜乎无忌之不学也! 张燧:长孙无忌、褚遂良之死,世咸悲之。余以为二子均有死道。夫吴王恪,太宗爱子也,太宗立高宗为太子,又欲立恪。无忌以举棋不定为讽,似矣。而其后也,竟以房遗爱狱诬构吴王,陷之重辟。刘洎,太宗直臣也,洎性疏致祸,理固应耳,而罪不至死。遂良诬以“伊霍“一语,必欲毙之,虽马周强诤不少解。夫此二子者,所谓太宗心膂臣也,一杀其爱子,一贻其主以杀直臣之名。由此观之,武氏之祸,犹为晚也。 丁耀亢:无忌以内戚佐太宗有天下,称元勋焉。死于阴人之手,不亦枉乎?至其诬恪一事,足以感动天帝,而后知古来英雄之死,别有阴报,不必为之扼腕也。故曰:大舆多尘,君子有以慎其终矣。 王夫之:①长孙无忌曰:“太子仁恕,实守文之德。“此佞者之辩也。太宗不能折之,遽立治而不改,唐几以亡。仁恕者,君德之极致,以取天下而有余,况守文乎?无忌恶知仁恕哉!不明不可以为仁,不忠不可以为恕。……故仁恕者,君子之大德,非中人以下所能居之不疑者也。高宗竟以此而不庇其妻子,不保其世臣,殃及子孙,祸延宗社。长孙无忌恶足以知仁恕哉?挟仁恕之名以欺太宗,而太宗受其罔,故曰佞者之辩也。 [6]②夫长孙无忌之决于诛杀,固非挟私以争权,盖亦卫高宗而使安其位尔。乃卫高宗而不恤唐之宗社,则私于其出,无忌之恶也。原其所自失,其太宗之自贻乎!承乾废,魏王绌,太宗既知恪之可以守国也,则如光武之立明帝,自决于衷,而不当与无忌谋。如以高宗为嫡子而分不可紊,则抑自决于衷,而尤不当与无忌谋。疑而未决,则在廷自有可参大议之臣,如德宗之于李泌,宋仁宗之于韩琦,资其识以成其断。唯无忌者,高宗之元舅也,而可与辨高宗与恪之废立乎?房玄龄、褚遂良之赞立高宗,义之正也;太宗之疑于立恪,道之权也;无忌之固请立高宗,情之私也。挟私而终之以戕杀,无忌之恶稔,而太宗不灼见而早防之,不保其子,不亦宜乎! 龚炜:唐武氏之乱,成于徐世绩“陛下家事“一言,而其原实由于长孙无忌之私其甥。当承乾之废,无忌等力赞晋王,太宗寻悔之,欲更立吴王恪。夫再易太子,诚非美事;然为宗社大计,又不得以常理论。雉奴懦恪类己,知子莫若父矣。无忌以恪非长孙氏出,力谏而止。高宗立,遂有聚□之耻。未几,而遂有□攘之祸。无忌早已不保其身,世绩亦一传而覆其宗。人臣一念之私,凶于尔国,害于尔家,可惧哉! 蔡东藩:长孙无忌、褚遂良,不能进谏于入宫之时,徒欲劝阻于废后之际,先几已昧,后悔曷追?[ 貴州7]]) == 轶事典故 ==谏伐突厥突厥与唐朝结盟后,政局混乱。唐朝官员大都建议对突厥用兵,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萧瑀道:“若不出兵,会失去乘乱攻取的时机,但如若出兵,又会背弃盟约。我们应当如何?“萧瑀建议出兵,而长孙无忌则道:“现在国家正息兵休战,等他们侵犯边境,才能讨伐。突厥已被削弱,定然不会犯境。若深入突厥腹地,我还没有看到必胜的把握。我认为暂且按兵不动,保持信义,更为合适。“太宗听从了他的意见。 不言君过唐太宗曾对侍臣道:“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很多,犯颜直谏的却很少,如今朕想要听听自己的过失,你们不要隐瞒。“长孙无忌等人都道:“陛下没有过失。“后来,唐太宗又对长孙无忌道:“人苦于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你可对我明言。“无忌仍道:“陛下文治武功,让我们遵从都来不及,又哪里有什么过失可言。“ 支持晋王 唐太宗废黜太子李承乾后,曾将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李绩留在两仪殿,对他们道:“我三子一弟(三子指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齐王李佑,一弟指汉王李元昌),都如此作为,我心里实在是苦闷。“他扑倒在御床上 , 拔出佩刀要 自 縊 杀。长孙无忌等人惊惧不已,连忙上去抱住太宗,夺过佩刀,交给侍立在旁的晋王李治,并问太宗心目中的太子人选。太宗道:“我想要立晋王为太子。“无忌道:“臣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请将其斩首。“太宗对李治道:“你舅父答应让你当太子了,你应当拜谢他。“李治下拜。太宗又道:“你们已跟我意见相同,但不知社会舆论如何?“无忌道:“晋王仁德孝顺,天下归心已久。请您召集百官询问,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臣罪该万 死 。“太宗遂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唐太宗虽将李治立为太子,但对他的懦弱性情忧虑不已。他私下对长孙无忌到:“你劝我立雉奴(李治乳名),但雉奴懦弱,恐怕不能守护社稷。吴王李恪英武果断,非常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极力反对,太宗笑道:“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你才反对的吗?“无忌道:“太子仁厚,乃是守成之主。而且储君至关重要,怎能多次更改。请陛下熟思。“太宗遂作罢。 君臣情重唐太宗曾得密表,称长孙无忌权宠过盛。他把密表给无忌看,道:“你我君臣之间,没有什么可猜疑的。如果我们都把听到的话放在心里不说 , 長孫 那么我们的思想就不能得到沟通。“太宗还召集群臣,当众训诫道:“如今我的儿子年纪都很小,无忌为我立过大功,我信任他,就跟信任我的孩子一样。关系疏远的离间关系亲密的,新朋友离间老朋友,这都是不合情理的。这些挑拨离间的话,我 一 族由 律不听。“ 唐太宗病重时,将长孙无忌召到含风殿,用手抚摸他的面颊。无忌悲不自胜,痛哭不止。太宗把后事托付给他和褚遂良,又对褚遂良道:“无忌对我竭尽忠诚,我能拥有大唐江山,多亏他的帮助。我死了之后,你要保护好无忌,不要让小人进谗挑拨离间。“不久,太宗便去世了。 论开言路唐高宗曾广开献书进言之路,希望从中发现人才,予以提拔重用。但上疏虽多,却都没有价值,不足采用。长孙无忌道:“陛下即位以来,各项政策都十分正确,根本没有什么遗漏和错误,那些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提拔的人当然提不出什么有用意见。但是陛下又必须广开言路,如果杜绝言论,恐怕下情不能上达。“ 人情难免唐高宗曾对长孙无忌道:“我听说各地官吏,在处事之时仍讲情面。“无忌道:“讲情面徇私情,自古难免。但要说徇情枉法,他们也实在不敢。至于稍稍考虑人情,恐怕就是陛下也不能避免。“ == 个人作品 ==《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三首:《新曲二首》、《灞桥待李将军》。 《全唐诗续拾》则补录四首:《仪鸾殿早秋侍宴应诏》、《春日侍宴望海应诏》、《奉和行经破薛举战地应诏》、《侍宴延庆殿同赋别题得寒桂丛应诏》。 《全唐文》收录其表文十四篇:《辞功臣袭封刺史表》、《贺河清表》、《请封禅表》、《进五经正义表》、《进律疏议表》、《谢敕秘书省写新翻经论奏》、《太宗皇帝配天议》、《冕服议》、《先代帝王及先圣先师议》、《昊天上帝及五帝异同议》、《请废白合从素服议》、《甥舅服制议》、《庶母服制议》、《律疏议序》。 ==家庭成员 ==长孙晟,隋朝右骁卫将军,贞观年间追赠司空、齐国公。 高氏,隋朝扬州刺史高劢(高敬德)之女,申国公高士廉之妹。 折叠兄弟姐妹兄弟根据《隋书·长孙晟传》、《旧唐书·后妃列传》记载,长孙无忌是长孙晟幼子,有三个兄长。 长孙行布,曾任汉王府库真,杨谅造反时遇害。长孙恒安,曾任鹰扬郎将。长孙安业,官至监门将军,贞观年间密谋反叛,因皇后求情而判流放。但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长孙无忌的三个兄长为长孙无乃、长孙无傲、长孙无宪, 此 衰敗 外还有一个弟弟,名为长孙无逸 。 無 姐妹根据史籍、墓志等资料记载,长孙无忌至少有姐妹三人。 长孙氏,同父异母的姐妹,嫁隋朝内史舍人王韶,生女王婉。长孙氏,同父异母德姐妹,嫁睦州刺史张琮。长孙氏,嫁唐太宗李世民,即文德皇后。折叠儿子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长孙无 忌有 詩 十二个儿子。 长孙冲,官至秘书监,娶唐太宗嫡长女长乐公主,拜驸马都尉。长孙涣,官至鸿胪少卿,封上党郡公。长孙浚,官至常州刺史,封安康县伯。长孙淹,官至长水县令,封安城县公。长孙温,官至尚衣直长。长孙澹,官至太子洗马。长孙净,官至尚衣奉御。长孙溆,官至成州刺史。长孙湛,官至襄州刺史。长孙津,官至尚衣奉御。长孙泽,官至左千牛卫长史。长孙润,官至太常少卿,封金城县子。==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 《新唐书·卷一百五·列传第 三 首留於後 十》 ==墓葬纪念==折叠长孙无忌墓长孙无忌墓是昭陵陪葬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渠子乡永寿坊村,1992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武隆衣冠冢位于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乌江河畔薄刀岭的令旗山下,俗称“ 皇坟“、“天子坟“。古黔州即今天的武隆、彭水一带。墓地规模原占地三亩,主基古朴庄重、楼亭阁工艺精湛,石碑、石狮、石兔、石马排列有序,栩栩如生,然而风雨沦桑,现存墓高5.35米、直径30米的圆形黄土冢。 墓前有明万年历间彭水知县吴元凤立“唐太傅长孙公无忌之墓“碑一方,高1.58米,宽0.73米;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彭水知县立“长孙无忌之墓“碑一方,高1.4米,宽0.49米,厚0.11米;清咸丰十年(1860年),彭水邑令诗碑一方,高1.55米,宽0.7米,厚0.1米,诗文32句,244字,褒功颂德,堪称缅怀忠良的好诗篇。1984年,武隆县人民政府立“赵国公长孙无忌之墓“正碑一方,以示纪念,并定为文物古迹加以保护。 2000年被列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影视形象==1984年《武则天》,凌文海饰演长孙无忌。 1985年《一代女皇》,郎雄饰演长孙无忌。 1987年《大运河》,陶大宇饰演长孙无忌。 1992年《秦王李世民》,沈瑞焜饰演长孙无忌。 1993年《唐太宗李世民》,李东桥饰演长孙无忌。 1995年《武则天》,刘毓滨饰演长孙无忌。 2002年《大唐情史》,冯国强饰演长孙无忌。 2003年《至尊红颜》,孙兴饰演长孙无忌。 2004年《无字碑歌》,许正廷饰演长孙无忌。 2005年《秦王李世民》,王岗饰演长孙无忌。 2005年《开创盛 世 》,张元荣饰演长孙无忌。 2006年《贞观之治》,马少骅饰演长孙无忌。 2006年《大祚荣》,安大勇饰演长孙无忌。 2007年《贞观长歌》,曹培昌饰演长孙无忌。 2010年《美人天下》,张晨光饰演长孙无忌。 2011年《武则天秘史》,申军谊饰演长孙无忌。 2012年《太平公主秘史》,金有鸣饰演长孙无忌。 2012年《隋唐英雄》,孟召重饰演长孙无忌。 2014年《隋唐英雄3》,陈良平饰演长孙无忌。 2014年《武媚娘传奇》,王绘春饰演长孙无忌。 2018年《天下长安》,姚弈辰饰演长孙无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