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增加 6,423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地处溧阳市南渡镇。于1946年创建,起初为溧阳私立农业初级中学,1947年,学校更名为溧阳私立…”
''' 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地处[[溧阳市]]南渡镇。于1946年创建,起初为溧阳私立农业初级中学,1947年,学校更名为溧阳私立金渊初级中学,1956年改为公办学校,并更名为溧阳县南渡初级中”,1958年,增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1998年学校启动初、高中分设工程,同年6月6日高中部开始易地兴建,2000年9月建成,初、高中开始分设,2001年完全分设,各自独立,高中部正式改名为“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江苏省重点中学评估验收,2001年5月,学校成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3年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2008年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先后荣获“溧阳市中小学[[读书]]活动示范基地”、“溧阳市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先进单位”、“溧阳市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溧阳市科普[[特色]]学校”、“溧阳市科普示范学校”、“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电化教育实验学校”、 “常州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常州市财产管理先进单位”、“常州市示范图书馆”。

==办学历史==

创建于1946年,起初为溧阳私立农业初级中学,1947年,学校更名为溧阳私立金渊初级中学,1956年改为公办学校,并更名为溧阳县南渡初级中”,1958年,增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1998年学校启动初、高中分设工程,同年6月6日高中部开始易地兴建,2000年9月建成,初、高中开始分设,2001年完全分设,各自独立,高中部正式改名为“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教学班36个,在读学生总数2058人,教职工160人,专任教师14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中、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占62.3%,8人具有教育[[硕士]]学历,另有52名教师在读在职研究生。我校现有[[特级教师]]1人,常州市、溧阳市“四类”优秀教师25人。

==硬件设施==

学校占地107.2亩,[[建筑面积]]35152平方米。学校设施齐全,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七幢高标准学生公寓、体艺楼、[[图书馆]]、400米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以及能够同时容纳2000人就餐的食堂等一应俱全。绿化面积占校园面积40%以上,整个校园布局合理、气势恢宏、[[环境]]优美。校园内芳草如茵、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学校设备先进。建有现代化的信息中心,建有覆盖教学区的闭路电视系统及VOD视频点播系统,按校校通第三层次要求改造了学校的校园网络系统,并被评为“常州市一级校园网”和“常州市首批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学校有多媒体教室46个;多媒体报告厅2个。学校为每个教师配备了台式电脑,建有3个学生机房以及60座的电子阅览室。学校按省颁标准装备了理、化、生实验室计13个,其中数字实验室2个,实验设备先进;图书馆藏书达10万余册(含电子图书);体艺器材充足,生活、文化设施先进。

==办学成果==

经过几代师生的不懈努力,依据与时俱进的要求,在弘扬[[传统]]基础上,我校形成了“诚公、和同、勤敏、晋升”的校风,“严、实、精、同”的教风和 “远志、自强、敏学、笃行”的学风,并在劳动教育、女子[[篮球]]、教师培训、德育教育、环境教育及后勤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

学校先后荣获“溧阳市中小学[[读书]]活动示范基地”、“溧阳市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先进单位”、“溧阳市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溧阳市科普特色学校”、“溧阳市科普示范学校”、“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电化教育实验学校”、 “常州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常州市财产管理先进单位”、“常州市示范图书馆”、“常州市教科研基地”、“常州市中学生业余党校先进集体”、“常州市先进党支部”、“常州市建设学习型单位先进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常州市首批(食堂)食品卫生A级信誉单位”、“江苏省重点高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普通高中三星级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青少年媒介素质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二级档案室”、“江苏省园林式单位”、“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

学校弘扬优良[[传统]],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遵循“以国为根,以人为本,以塑造师生人格为核心,促进师生和学校的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走向[[世界]]的人”为办学宗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德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严格规范的管理为保证,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整体推进学校发展,培植学校特色,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的利益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

==师资队伍==

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较强的师资队伍,一大批青年教师正茁壮成长,在教育教学中崭露头角,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中坚。

学校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开展教育科研,努力[[探索]]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新的模式。形成[[国家]]、省、市以及校级课题研究体系,成为两个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实验学校,教师每年有近百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和获奖,成为常州市教科研基地和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在教学实践中,全体教师努力探索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农村中学第一,历年来高考上线人数在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

学校重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努力为师生发展搭建平台。建有省“一级[[图书馆]]”和省“标准化实验室”,现代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得到充分利用,成为全市第一批“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62,2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