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天祿

增加 6,46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李天祿<br><small>{{sans-serif|Lí Thian-lo̍k}}</small></h4>| 類型 = 男藝人| 圖片 = <img src="http://vr.theatre.ntu.edu.tw/hlee/portfolio/litienlu/hp_012.gif" width="250" ><br> <br>[http://vr.theatre.ntu.edu.tw/hlee/portfolio/litienlu/ 圖片來源 李天祿 (1910年12月2 布袋戲文物館]| 圖片尺寸 = | 圖片簡介 = | 本名 = | 羅馬拼音 = Li Tian-Lu| 英文名 = | 綽號 = | 國籍 = [[中華民國]]| 籍貫 = | 出生 -1998年8月13 期 = {{birth date |1910|12|2}}| 出生地點 = [[ ), 台灣 ]][[臺北廳]]大稻埕區北門街口|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98|8|13|1910|12|2}}| 逝世地點 = [[ 灣]][[新北市|臺 人,知名 縣]][[三芝區|三芝鄉]](今新北市三芝區)| 職業 = [[ 布袋戲操偶藝師 ,也曾客串數部 ]]| 語言 = [[臺灣閩南語]]| 教育程度 = | 宗教信仰 = | 配偶 = | 音樂類型 = | 演奏樂器 = | 出身地 = | 出道作 = | 出道 = | 代表作 = | 活躍年代 = | 唱片公司 = | 經紀公司 =| 網站 = | 獎項 = | IMDb = 0508527| 電影 演出,如:戀戀風塵、悲情城市、戲夢人生、一隻鳥仔哮啾啾=| 電視節目 = | 書籍 = | 舞臺劇 = }}
'''李天祿'''{{BD|1910年|12月2日|1998年|8月13日|catIdx=Li李}},[[台灣]][[台北]]人,知名[[布袋戲]]操偶藝師,也曾客串數部[[電影]]演出,如:[[戀戀風塵]]、[[悲情城市]]、[[戲夢人生]]、[[一隻鳥仔哮啾啾]]。 == 生平 ==== = 日治時期 ===1910年出生於台北的李天祿,父親為「華陽台」布袋戲劇團團長許金木,外號夢冬仔。是布袋戲戲班「華陽台」的班主兼頭手。 祖父何許土,因一樁意外,承諾要為親族許家,生一個後嗣傳宗接代,父親許金木就是這個易姓許的後嗣。許金木後來入贅李家,生下長子李天祿,依台灣人的習俗從母姓。 李天祿入贅台北市大龍峒老師府的陳家,娶「樂花園」布袋戲班班主陳阿來的女兒——陳茶為妻,生下二子二女,長子[[陳錫煌]]同樣地也是從母姓,幼子[[李傳燦]]才跟著李天祿的姓。 李天祿的母親李哖於西元一九一0年,民國前一年的十二月二日,在台北廳大稻埕區北門口街(今台北市延平北路北門口)生下李天祿。  李天祿8歲即學習該項才藝。1930年[[入贅]]陳家,並隨後於1932年以22歲歲數自立「[[亦宛然]]」劇團。 因為唱工,口白與佈景極為新穎,李天祿在新團成立不到三年的時間,就與老布袋戲劇團「宛若真」、「小西園」相抗衡。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台灣總督府]]下令所有中國傳統戲曲禁演,其中包含布袋戲。囿於現實環境,李天祿不得不暫時封箱從事其他行業。1941年,布袋戲開禁,卻必須多有限制。李天祿為生計,也不得不演出,穿「現代服裝」的[[時代布袋戲]]。 === 國民政府以後 ===1945年,台灣日治時期結束。國民政府初期對布袋戲並沒有任何限制,加上戰爭過後的恢復經濟,李天祿與其他知名布袋戲劇團相同,成為台灣最主要娛樂。而此時,李天祿以[[京戲]]為底本,再參考[[漳州]][[楊勝]]布袋戲京劇唱腔與身段,創造出「外江戲」。而因其該戲碼,有著新鮮的京戲鑼鼓,很受當時民眾歡迎。這階段實為李天祿的事業高峰。 ==== 電 布袋戲 ====1962年當時臺灣僅有的無線電視台-[[台灣電視公司]]播出李天祿「[[亦宛然掌中劇團]]」「三國志」節目,是布袋戲首度登上小螢幕。因傳統布袋戲不適合無線電視,沒有造成預期轟動。 1970年3月12日,[[黃俊雄]]率領的「真五洲劇團」將本來於戲院上映的內台戲「雲洲大儒俠」首度於台灣的無線電視台演出。因音樂新穎,口白典雅,加上劇情緊湊與聲光效果驚人,在爾後四年連演583集中,曾締造97%的高收視率。([[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2004)面對此變化,李天祿雖表示贊同,但因理念等因素並沒有跟進,加上政府禁用方言等政策的侷限,除了[[電視布袋戲]]獨樹一格外,傳統布袋戲於1970年代迅速沒落。 ==== 小宛然與博物館 ====1980年代,法國籍學生班任旅抵臺灣向李天祿學習布袋戲,時間長達五年。學成後,班任旅將其所學傳至法國並成立「小宛然」劇團,李天祿也因此受邀於法國偶戲界,多次於巴黎市政廳開設大師班,並獲得法國最高獎章「[[法國榮譽軍團勳章|騎士榮譽勳章]]」。約在同時,台灣開始重新重視布袋戲,不過因為外來娛樂過多,並沒有多少助益。 1990年代,李天祿獲得「民族藝術薪傳獎」等獎項。也因此名氣,讓他以耆老之齡參與如:《[[悲情城市]]》、《[[戲夢人生]]》、《[[戀戀風塵]]》等電影,及連續劇《[[英雄世家]]》演出。其中戲夢人生還是以他的生平作為題材。 1996年,位於[[三芝區|三芝]]的[[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開館,實現李天祿的願望。不過就在該館開館後兩年的1998年,李天祿則因心臟病去世,享壽88歲。 ==== 台北市平等國小[[巧宛然]]掌中劇團 ====1988年,台北市平等國小的音樂老師紀淑玲,參加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的研習,結識了李天祿。紀淑玲把布袋戲引入平等國小,該校邀請李天祿教導該校全體老師練習布袋戲。由紀淑玲與施慧珍指導前後場,並請亦宛然李天祿、陳錫煌、李傳燦父子擔任前場師傅,李順發等擔任後場師傅,並召募學生團員。李天祿將該校劇團命名為[[巧宛然]],是臺北市第一個兒童掌中劇團{{R|倪雨平}}。 == 傳子 ==長子[[陳錫煌]]、次子[[李傳燦]]都繼承家學,2009年3月3日,長子[[陳錫煌]]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保存者」。次子李傳燦於李天祿過世後接掌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李傳燦於2009年去世。 == 參考文獻 =={{#evuReflist|refs=<ref name="倪雨平">{{cite web|author=倪雨平 |title=〈巧手宛然,童戲廿年〉 |url=http: //www3.shps.tp.edu.tw/principal/data/960314%E5%B7%A7%E6%89%8B%E5%AE%9B%E7%84%B6.htm |date=2007-03-14 |archiveurl=https://wwwarchive.youtubeis/20160215163102/http://www3.shps.tp.edu.comtw/principal/data/watch?v960314%E5%B7%A7%E6%89%8B%E5%AE%9B%E7%84%B6.htm |archivedate=8e7D6HKpCWM 2016-02-15 |deadurl=yes }}</ref>}}|alignment== center|dimensions相關條目 =480|container=frame|description=傳統北管 * 台灣日治時期著名的 布袋戲 :劈山救母_主演 操偶師,有[[許王]](許天扶之子)、[[童全]]、[[許天扶]]、''' 李天祿 '''、[[黃海岱]]等人。
== 外部連結 ==
* [http://ltl.gac.ntnu.edu.tw/ 戲夢人生-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館]
==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hug9XN7AE }}|alignment= center|dimensions=48070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20160809-華視   【歷史上的今天 】199808140010024_ 布袋戲大師李天祿過世}}<br>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