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28
次編輯
變更
杨为民
,無編輯摘要
他去世时,美丽的白菊花花篮带来了李鹏委员长的深情问候,"天意何公之有?!"的悲叹表达不了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栾恩杰的痛惜。2002年2月5日,北京八宝山公墓第一告别室哀乐沉沉,泪眼婆娑。20多位新老部长、10多位将军带队出席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为民教授的千人告别仪式。
==科学成就==
'''设计研制成功高空无人侦察机'''
杨为民担任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含地面遥控遥测站)总设计师,主持并解决了“空—地”大系统总体设计、“导航与遥控”综合导引精度、空中投放“母—靶”机干扰、“陆面—水面”整机回收安全性等技术关键。该型号1978年定型试飞成功,1980年设计定型并转产,装备我国空军部队。该机种填补了国内同类机型的空白,在国内处领先地位,为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已被镌刻在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上。
'''可靠性系统工程理论的应用研究'''
杨为民在教育领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可靠性工程专业,为我国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了急缺的高级技术人才。在科研方面,他针对航空装备外场可靠性数据的随机性和机载产品与设备厂内试验缺乏科学理论依据的现状,开展了“现场数据处理及寿命评估方法”、“对工程经验法的理论分析及其应用”等具有开拓性应用理论研究,在航空机载设备的寿命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而在航空产品寿命研究及其应用取得明显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新研航空装备对可靠性技术的需求,开展了“军用飞机可靠性维修性参数体系”、“民用飞机可靠性、维修性技术”等重大课题研究。其成果成功地指导了新机,新产品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工作。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原理及方法,其研究分支包括可靠性、维修性(含测试性)、保障性设计,分析与实验等领域。此项研究工作针对性强,有力地指导了工程实践,研究成果为国防科工委采纳并在有关重点型号研制中推广应用。1995年,他主持了“武器装备2000年可靠性与维修性发展战略研究”,开创了我国武器装备可靠性共性技术预先研究的先河。1998年,他主持了“武器装备2020年前可靠性维修性发展战略研究”,为2020年前可靠性共性技术预先研究打下了基础。
'''产品寿命研究获得重要成果'''
杨为民以系统可靠性数字仿真理论为基础,针对机载产品与设备定、延寿命技术难点,开展有关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为产品寿命试验及其寿命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开拓性地建立了“领先飞行试验”的程序和方法,提供了领先飞行安全控制的理论依据。在我国形成了一套首创的运7飞机机载产品与设备定延寿的程序和方法。同时,他及时而有效地将应用研究成果和运7飞机机载产品与设备延寿技术,推广应用于其他军、民机机载产品定延寿工作中。运7飞机机载产品与设备寿命从500小时延寿至5000小时,已取得经济效益近2亿元。“运7机载设备的定延寿技术”课题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歼7系列飞机、歼8系列飞机、直8、强5、轰6外贸机及运8等军用飞机均采用该项机载设备定延寿技术,产品延寿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歼8、歼8Ⅱ飞机在其寿命周期中,每飞行小时消耗费用分别由3.008万元和5.81万元下降到了1.339万元和2.703万元。“航空技术装备寿命和可靠性研究”课题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