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023
次編輯
變更
类芦
,创建页面,内容为“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类芦</big> ''' |- | <center><img src=http://img1.iplant.cn/gotoimg…”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类芦</big> '''
|-
| <center><img src=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537589369535C2D2.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iplant.cn/info/%E7%B1%BB%E8%8A%A6?t=p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类芦
学 名:Neyraudia reynaudiana
(Kunth) Keng ex Hitchc.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芦竹亚科
属:[[类芦属]]
种:类芦
命名者及年代:(Kunth)
Keng ex Hitchc.,1934
|}
'''类芦'''(lèi hú lu),学名:Neyraudia reynaudiana (Kunth) Keng ex Hitchc. ,异名:Arundo zollingeri Arundo henslowiana Thysanolaena mezii Neyraudia mezii Arundo reynaudiana Neyraudia arundinacea var. zollingeri Neyraudia madagascariensis var. zollingeri ,是[[禾本科]],[[类芦属]]多年生苇状草本植物,具木质根状茎,秆直立,高可达3米,径通常节具分枝,节间被白粉;叶鞘无毛,叶舌密生柔毛;叶片扁平或卷折,顶端长渐尖,圆锥花序,分枝细长,小穗含小花,第一外稃不孕,颖片短小;内稃短于外稃。8-12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印度]]、[[缅甸]]、[[印度]]东北部至[[马来西亚]]、[[亚洲]]东南部均有分布。生长在海拔300-1500米的河边、山坡或砾石草地。
类芦是优良的水土保持草种,为芒箕等乡土草种的侵入与繁衍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加快水蚀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ref>[http://www.iplant.cn/info/%C0%E0%C2%AB 类芦], 植物智, 2020-01-18</ref>
==类芦形态特征==
类芦 多年生苇状草本 ,具木质根状茎,须根粗而坚硬。秆直立,高2-3米,径5-10毫米,通常节具分枝,节间被白粉;叶鞘无毛,仅沿颈部具柔毛;叶舌密生柔毛;叶片长30-60厘米,宽5-10毫米,扁平或卷折,顶端长渐尖,无毛或上面生柔毛。
圆锥花序长30-60厘米,分枝细长,开展或下垂;小穗长6-8毫米,含5-8小花,第一外稃不孕,无毛;颖片短小;长2-3毫米;外稃长约4毫米,边脉生有长约2毫米的柔毛,顶端具长1-2毫米向外反曲的短芒;内稃短于外稃。花果期8-12月。
==类芦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300-1500米的河边、山坡或砾石草地。
类芦极耐干旱、高温和瘠薄土壤,适生石质、砂砾立地。只要少许水湿和尘土,在水泥板缝、石砾堆、沙滩、岩缝均能生长、分孽、开花、结实。
==类芦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高雄)、浙江、江苏。印度、缅甸、印度东北部至马来西亚、亚洲东南部均有分布。
==类芦繁殖方法==
容器育苗的传统方法是采用5厘米×10厘米规格的营养袋育苗。用此法培育类芦苗的优点是可带较多的营养土,栽植时不需另覆盖客土,造林成活率高;类芦种子虽小,但生命力强,只要有少许营养客土就可生长。
==类芦栽培技术==
类芦 选择强水土流失山地、瘠薄、丛生陕长地段,含有根瘤的地块能提高和改良地力的类芦为主栽草种与胡枝子按3:1比例混交搭配种植。
在陡坡地段应挖小穴,规格30厘米×20厘米×20厘米,密度为6000-9000株/公顷,呈品字型排列,重点地段的密度加大。缓坡地段挖小水平沟,规格为30厘米×50厘米,长度视地形而定,沟距1米左右,种植密度为水平沟种3株/米。每穴内应施肥土5千克、过磷酸钙0.05千克或每穴施肥土20千克、过磷酸钙0.2千克,作为基肥,下完基肥需及时覆盖表土。种植品种采用混交排列,类芦和胡枝子混交比例为3:1,整地和施基肥均宜在冬末前结束。
类芦 分蔸栽植时间在3月份,选择茎秆粗壮,约0.5厘米以上,根茎芽眼饱满的类芦截秆,将尾部砍去,留30厘米高的茎秆,每20-30株一把,根部沾好配有钙镁磷肥的黄泥浆(比例为1:100),过夜苗需重新打浆处理。栽植时,先扒开穴土使表土与基肥均匀混合,类芦分苗2-3株种1穴,深植、踩紧,穴外沿要高于内沿。种后如无雨,应浇定根水。如遇石质山地或难以动土挖穴的地段,用容器类芦苗种植。即把分蘖的类芦苗先定植在竹篓或塑料袋等容器内,待新根、芽长出后,再连容器一并移栽至石质山地。种后当年5-6月份追施一次尿素,每丛施0.05千克,施肥挖土在穴内沿进行,7-8月份可再施一次追肥。
==类芦主要价值==
类芦是优良的水土保持草种,在中国南方的水蚀荒漠化地带采用以类芦为主裁草种的治理措施,半年时间即可覆盖地表,有效地控制住水土流失,快速改变水蚀荒漠化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为芒箕等乡土草种的侵入与繁衍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加快水蚀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