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尔弗雷德·德·缪塞

增加 33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 阿尔弗雷德·德·缪塞 ''' ( 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圖像 = [[File:MiusaiMiusai6.jpg|缩略图]]|缩略图|center|[http://imagep0.so.qhimgs1.com/v?q bdr/_240_/t01eccb1c720f38b2ba.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douban.com/note/680925051/图来自]]]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810年12月11日
| 别名 = Alfred de Musset
| 職業 = 作家
| 知名原因 = [[ 法兰西学院 ]] 院士| 知名作品 = 《 [[ 罗拉 ]] 》</br>《 [[ 酒杯与嘴唇 ]] 》</br>《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故事》</br>《四夜》</br>《世纪儿的忏悔》。
}}
出身贵族。早期受雨果影响,曾加入浪漫主义文社。缪塞的诗热情洋溢,想象丰富,他比其他浪漫主义诗人更注重诗句的形式美,语言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富有音乐感。他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四大诗人之一。
== 基本信息 '''目录''' ==
== 目录 ==1人物生平
1人物生平
2主要作品
 
3创作特点
 
4人物影响
 
5人物评价
== ''' 人物生平 ''' ==
1810年12月11日,阿尔弗雷德-德·缪塞生于巴黎核桃树街33号(今圣日耳曼大街57号)。其父署名缪塞一帕泰,发表了许多作品。
1827年8月在全国中学高材生大赛中,获拉丁文作文二等奖。在哲学班获哲学作文一等奖、法文作文二等奖。
1828年,缪塞开始修法律,转而又学医。开始出入时髦咖啡馆,有不少艳遇。结识 [[ 雨果 ]] ,光顾雨果主持的文学小团体。在第戎的《外省人报》上首次发表诗歌《一场梦》。
1829年12月出版第一本诗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故事》。
1854年一1857年,缪塞基本停止创作,继续酗酒。1857年5月2日逝世,5月4日,三十余人送葬,葬于拉兹神甫公墓。
== ''' 主要作品 ''' == '''剧本''' [[File:Miusai6.jpg|缩略图|center|[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eccb1c720f38b2ba.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douban.com/note/680925051/图来自]]]
{| class="wikitable"
剧本|-
! 诗歌 !! 时间 !!剧本 !!时间
|-
| 《回忆》 || 1841 || 《逢场作戏》 || 1847
|-
| ---- || ---- ||《千虑一失》 || 1849
|-
| ---- || ---- || 《路易松》 || 1849
|-
| ---- || ---- || 《贝蒂娜》 || 185
|}
| 《提香之子》(1838)|| 《诗歌初集》(1829--1835)
|-
| ---- || 《诗歌新集》(1836--1852)
|}
== ''' 创作特点 ''' ==
== ''' 主题 =='''
缪塞的诗歌真切动人。他的戏剧和小说尽管反映社会生活不够全面,但是抒发个人情感,真实刻画了法国某些阶层的生活及心态,颇具时代色彩。特别是他描写的"世纪病"在今天看来,还可以感觉到当时某些人物的精神面貌,他们的彷徨与苦闷。
== ''' 风格 =='''
缪塞最著名的抒情诗是《四夜》,即《五月之夜》、《十二月之夜》、《八月之夜》和《十月之夜》。文学史家们都把它们统称为"四夜组诗"。组诗表达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从失恋的痛苦到对新生活的希望,从失意的孤独到对慰藉的渴盼,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唱出了凄婉动人的夜莺之歌。《四夜》标志着缪塞抒情诗创作的最高峰,它以流畅优美的诗句呈现出诗人情感高涨时的原始状态,真诚自然地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在形式上,除了《十二月之夜》以外,其余三篇都采用诗人与缪斯对述的形式,或一问一答,或一唱一和,情感的表现十分细腻。《十二:月之夜》则是诗人的独白,诗人通过对自身幻影的反复诘问来渲染他的忏悔、迷茫和渴望之情,极富艺术魅力。《四夜》被列为法国浪漫派抒情诗的杰作。
无论是《四夜》,还是后来创作的《致马拉丁》、《回忆》、《哀愁》、《露西》等诗歌,缪塞虽然在诗歌表面上保持雄辩和轻巧的形式,内心却是不断地同痛苦、同自我进行着善与恶、理想与放浪生活的斗争。他的诗歌没有哲理,没有暂言,也没有骄矜的态度和豪言壮语,他的诗歌表达的是痛苦的心声和充满平凡的令人心碎的真实。如果说真正的诗歌是写出诗人内心的东西,那么痛苦就比平静的幸福更能使之迸发。对缪塞来说,确实是痛苦出诗人,这也正是其诗歌的可贵之处。
除了诗歌外,1836年缪塞创作了曾允诺要为乔治·桑写的一本书-《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他在该作品中不仅生动地记述了他和 [[ 乔治·桑 ]] 的罗曼史,而且塑造了一个对社会不满又无意反对,面对黑暗现实存有几分嘲讽又带有几分厌弃,半是自由追求半是沮丧颓废的浪子形象。这其实也是对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可以说,这部作品成功地勾勒出欧洲社会发展中的整整一个时代,"世纪病"一词即由此小说而来。
纵观缪塞的诗歌创作,可以发现缪塞的早期诗歌洋溢着一股欢快乐观的浪漫主义情调,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对美好人生的憧憬和追求,形象刻画生动,具有神奇的想象力。自《洛拉》一诗开始,缪塞的诗歌中就开始出现一种悲观主义情绪,社会的平庸与个人生活韵失意成为了诗歌常有的主题,其创作思想也渐渐与浪漫主义思潮背道而驰。缪塞对19世纪那个"丑陋"的30年代人人都热衷于政治斗争而深感不满,对[[拉马丁]]、[[雨果]]等"政治诗人"更是不以为然。他认为诗人就是诗人,而不是政治家,他主张诗歌应该表现人的真实情感,艺术家是人,他为人而写作。他还认为对于一个艺术家或诗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激情,有了激情就一定能创作出最优美的诗篇。总的说来,缪塞的诗歌往往缺乏积极的社会意义,他热衷于表现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但又带有明显的颓废情调。缪塞的诗对后来颓废派诗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 人物影响 ''' ==
缪塞的文学活动是从参加以雨果为首的进步的浪漫主义团体"文社"开始的。他不仅是浪漫派中最有才华的诗人,其戏剧作品也大大促进了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他的小说在创建法国浪漫主义心理小说和为近代小说开辟道路方面,也起了不小的作用。虽然缪塞的戏剧和小说反映社会生活不够全面,但是却真实刻画了法国某些阶层的生活及心态,颇具时代色彩。特别是他描写的"世纪病",今天看来还可以感觉到当时某些人物的精神面貌,他们的彷徨与苦闷。他的主要戏剧作品有《罗伦扎西欧》、《反复无常的人》、《巴尔贝林》、《喀尔摩金》等。他的小说有《埃梅林》、《 [[ 弗烈特立克 ]] [[ 贝尔纳莱特 ]] 》、《提善的儿子》,这3部小说可列入19世纪优秀爱情小说的行列。另一部《世纪儿忏悔录》以其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而成为缪塞的代表作。
缪塞在戏剧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戏剧结构既延续了古典主义的优点,也吸收了莎士比亚的长处。他的剧作是浪漫主义的,然而又突破了浪漫主义,为整个戏剧世界往入了一道新鲜的泉流。
== ''' 人物评价 ''' ==
"如果说雨果的浪漫剧是从文学运动的声势方面,显示了浪漫主义戏剧的成果,那么,缪塞的剧作则是从艺术风格上,标志了浪漫主义剧作文学所达到的水平。"([[柳鸣九]]评)
12,7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