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7
次編輯
變更
拜寺口双塔
,無編輯摘要
|}
'''<big>拜寺口双塔</big>''',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佛塔,距今近1000年历史,是中国佛塔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西夏考古、建筑、佛教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拜寺口双塔,是一对砖砌佛塔山口东侧的塔称为东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筑,高13层,每层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种兽头的[[浮雕]],西塔也是13层高,较东塔粗壮外形呈抛物线状,曾发现梵文、西夏文题记和元代银币等。这里出土的《吉祥遍至口和本序》为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印本,为中国印刷术发明时间的断代发挥重要作用。<ref>[https://www.360kuai.com/pc/98ecc277812df9a34?cota=3&kuai_so=1&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宁夏-银川-拜寺口双塔,西瓜视频 2020年10月14日] </ref>
== 地理位置 ==
在银川市西北约50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的拜寺口,坐落着一对古塔,它们就像两个孪生兄弟守卫在山口两旁,显得格外挺拔。拜寺口双塔坐落在贺兰县西部的拜寺口。自 [[ 银川 ]] 乘车顺沿山公路向西北行,约30分钟即可到达。拜寺口双塔矗立在拜寺沟口左侧的一架紫色山峰前的一个方形平台上。两塔东西相距百米,像一对情侣,含情脉脉,形影不离。人们怀着敬仰之情,送给她们许多美丽的名字:"相望塔"、"夫妻塔"、"山神塔"、"海神塔"、"飞来塔"。
== 历史由来 ==
== 西塔 ==
西塔总高约41米,塔体比例协调,比东塔较为粗壮。二层以上由数层叠涩棱角牙和叠涩砖构成腰檐,腰上砌成平座,外檐饰以圆形兽头构件。塔顶上承八角形刹座,刹座檐下,饰以并排彩绘莲瓣,转角处饰以砖雕力神,力神裸体挺腹,手托莲座,栩栩如生。刹座上承"十三天"宝刹。二层之上每面腰檐下均有彩塑佛像及装饰图案。各层壁面中心置长方形浅佛龛,龛内有彩塑动物和八宝图案,龛两侧为彩塑兽面,兽面口含流苏七串。呈八字形下垂,布满壁面。兽面怒目圆睁,獠牙外龇,威猛可怖。塔壁转角处有宝珠火焰、云托日月的彩塑图案,这些造像及装饰图案,布满整个塔身。在众多的造像中,有身着法袍的罗汉,有拄杖倚立的老者和神态潇洒的壮者。他们项挂璎珞,腰系长带,手执法器;有的伸臂,有的跳跃,动作自如,神态各异,充满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宗教色彩。西塔正东面第十二层佛龛内右上侧,有西夏文。在第十层正东的平座上,放置着一个完整的绿色 [[ 琉璃 ]] 套兽。塔顶佛龛内置有一根六棱木质中心刹柱,直径约30厘米,刹柱上有墨书西夏文题记和梵文字。双塔建筑综合了中原佛塔传统特点,又把绘画和雕刻艺术结合起来,构成了两座雄伟壮观、绚丽多彩的艺术珍品。1986年,由于塔身部分建筑构件严重老化,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部门对双塔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修缮时间从当年的4月持续到当年10月。2003年,为了保护包括拜寺口双塔周边在内的贺兰山植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贺兰山实行封山禁牧,在拜寺口附近居住的村民被悉数迁出并安置。2012年春节前,银川市文物局、宗教局、消防支队专门组织了对包括拜寺口双塔在内的多处文物古迹的消防检查工作。2014年,拜寺口双塔的修缮工作正式启动,相关的修缮规划已经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并于当年完成了拜寺口双塔的防雷工程。
== 史料记载 ==
双塔始建于何时,史料无记载,明万历年间修宁夏《万历朔方新志》卷首《宁夏镇北路图》中,在拜寺口就标有双塔。根据塔刹发现的文物推测,双塔于元代早期曾进行过装修,修缮了塔刹,粉妆了壁面,但塔身未进行大的修理。新中国成立以后,经碳-14测定双塔朽木,专家认为是西夏中晚期所建。明清时期,银川地区地震频繁,特别是清乾隆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发生一次八级以上地震,双塔附近的建筑、房屋均被震毁,可是双塔却仍傲然挺立于崇山峻岭之中,这充分体现了当时西夏建筑业的高超技术。1986年,国家组织力量对双塔进行了加固维修,有蒙古汗国银币"大朝通宝",元初"中统宝钞",绢质"彩绘佛画"(唐卡)、"绢纸花",[[木雕]]"上乐金刚双身像"、"木花瓶"和铜佛像等。双塔经维修后,被国家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https://www.xxxxixigua.html 文章标题 com/6822618861041353223 宁夏贺兰山拜寺口双塔,玲珑宝塔十三层,神秘的西夏 , 网站名称 西瓜视频 2020年5月3 日 期] </ref>
== 相关视频 ==
<div style="clea
r:center">
{{#iDisplay:page/c08248j24x1s09056ek96w|740|420|qq}}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