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9
次編輯
變更
苏威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苏威'''(542年~623年),字无畏,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北周至隋朝大臣,西魏度支尚书[[苏绰]]之子,大冢宰[[宇文护]]之婿。
* 起家京兆郡功曹,袭封美阳县公。迎娶新兴公主,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怀道县公。岳父宇文护伏诛后,贬为小稍伯下大夫,以生病为由拒绝。支持隋文帝[[杨坚]]即位,拜太子少保、纳言、度支尚书。
* 颇有才能,历任要职,担任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民部和吏部尚书。力主减赋,修订法典,联合左仆射高颎参决朝政。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3363/f9c1B6g72nvJgvW6zgas5Z8OJbmb-kbwKee5MUgz76IyYcLqeCDB1odogKdxjYrre-lMnnqeSEByPev1NuJfQo4AAee1FjPsxD67V8H-hA 隋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六 .国学导航。2019-11-06]</ref> 开皇九年(589年),拜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四贵”之一。* 开皇十二年(593年),参与结党营私,免除官爵。大业元年(605年),拜尚书左仆射。大业三年(607年),迁太常卿 和纳言,参豫朝政,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封房公,颇受尊重,坐罪罢免。隋朝末年,历任光禄大夫,支持皇泰主杨侗称帝,拜太师,没有得到唐高祖父子的接见。 <ref>[3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tsf/table/f79.htm 《新唐书 卷七十四 宰相世系四(苏氏)》 .国学导航.2015-06-12] </ref>
*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病死于长安,享年八十二岁。
==基本信息 ==
{|
[[File:2gxoysc2eboS10213468.jpg|缩略图|右|[httphttps://wwwimg1.fox2008doubanio.cncom/dview/filesubject/imgs/22public/2gxoysc2ebos10213468.jpg 原图链接][httphttps://wwwbook.fox2008douban.cncom/Articlesubject/List1262848/4926.html 来自 中学生读书 豆瓣 网]]]
|-
| 姓名 苏威
* 苏威出身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苏氏,世家名门。苏威小时候,就表现出了成熟。他五岁丧父,悲哀如同成年人。
* 北周太祖执政时,继承美阳县公的爵位,任郡功曹。大冢宰宇文护见到他很是礼遇,把自己的女儿新兴公主嫁给他。但是苏威见宇文护专权跋扈,恐怕灾祸连累自己,逃到深山中,却遭到叔父逼迫,还是不能免于为官。但苏威时常隐居山寺,以读书为乐。不久,授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爵位为怀道县公。
* 北周武帝亲政后,拜授苏威为稍伯下大夫。对于前后所被授予的官爵名号,苏威都以生病为由不接受。苏威有一个堂妹,嫁给河北的元雄。元雄早先与突厥人有怨隙。突厥入朝请求归顺,但是要求获得元雄和他的妻儿才能满意。北周于是遣送元雄和其妻儿去突厥。苏威说:“野蛮人爱财,可以行贿使其改变主意。”于是标价变卖田产房屋,用尽家财赎回元雄,当时的舆论认为他很仁义。周宣帝继位,拜授他为开府 [6] <ref>《北史·苏威传》:武帝亲总万机,拜稍伯下大夫。前后所授,并辞疾不拜。有从父妹适河南元世雄。世雄先与突厥有隙,突厥入朝,请世雄及其妻子,将甘心焉。周遂遣之。威以夷人昧利,遂标卖田宅,罄资产赎世雄。论者义之。宣帝嗣位,就拜开府。</ref> 。
=== 创隋出仕 ===
* 隋文帝做北周丞相时,高熲屡次说苏威贤明,杨坚也一向看重他的名望,于是召他入府。苏威到相府后,杨坚把他引到内室,与他交谈之后十分高兴。过了一个多月,苏威听说北周禅让议论之后逃归故乡。高熲请求追他回来,杨坚说:“这是不想参与我的大事,姑且让他去吧。”
*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接受北周禅位之后,征拜苏威为太常卿、太子少保,追赠他的父亲为邳国公,食邑三千户,让苏威承袭。不久又让他兼任纳言、吏部尚书。苏威上表辞让,隋文帝下诏说:“船大要多载物,马快要跑的远,正因为你有多种才能,就不要推辞多做事了。”苏威这才停止推辞 [8] <ref>《北史·苏威传》:及受禅,征拜太子少保,追赠其父邳国公,以威袭焉。俄兼纳言,威上表陈让,优诏不许。</ref> 。
* 苏威的父亲苏绰在西魏因为国家用度不足,制定征税的办法,被时人认为太沉重,于是他便感叹说:“当下所做的事,就像拉弓一样,不是和平时期的法律。后代的君子,谁能减轻这样的征税法律呢?”苏威听到这话,以后便常以此为己任。于是,此时苏威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致力于采用较轻的制度,与民谋福祉,隋文帝大多听从他。但也非事事皆如此,譬如苏威曾建议,户口滋育繁多,天下田地不够,可以减少公卿的封地以供应民众,遭到大司徒王谊的反对而不了了之。
=== 四贵重臣 ===
* 隋文帝命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全面调查,所指控诸事皆被证明。于是,隋文帝让苏威阅读《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件的部分,苏威惶恐畏惧,摘下帽子叩首,隋文帝说:“已经晚了。”于是免去苏威所有的官职,以开府的身份放还家中。知名之士中有一百多人受到苏威的牵连而获罪。
* 不久,隋文帝说:“苏威是有德行的人,只是被人牵连了。”让他恢复官职。开皇十四年(594年)七月,恢复了苏威邳国公的爵位,担任纳言。苏威随从天子祭祀泰山,因为不敬又一次被免官,但是很快官复原职。隋文帝对群臣说:“人们说苏威伪装清廉,其实家中金银无数,这是毫无根据的瞎话。但他生性乖僻,不明白世事关键,追求名声太急切,顺从他的就喜欢,违背他的就发怒,这是他的大缺点。”
* 开皇十五年(595年),苏威奉命持节巡抚江南,可以随机处置事务。过会稽时,翻越了五岭才回到京城。开皇十七年(597年),突厥都蓝可汗经常制造边患,朝廷于是派苏威前往可汗驻地,与他们缔结和亲盟约,可汗派遣使臣来京贡献地方特产。苏威因为劳苦功高,晋位大将军。开皇末期,应召与[[杨素]]、[[牛弘]]、[[薛道衡]]、[[许善心]]、[[虞世基]]、[[崔子发]]等人召集儒生,辩论新的礼仪并制定杀伐的量刑轻重 [13] <ref>《隋书.牛弘传》:时高祖又令弘与杨素、苏威、薛道衡、许善心、虞世基、崔子发等并召诸儒,论新礼降杀轻重。</ref> 。
* 仁寿初年(601年),苏威恢复了尚书右仆射的官职。隋文帝去仁寿宫,命苏威总理京城事务。等到隋文帝回到京城,御史弹劾苏威多数职务内的工作没有做好,请求审问。隋文帝发怒斥责苏威,苏威拜求告罪,隋文帝也不再追究。
* 仁寿二年(603年),蜀王[[杨秀]]获罪,隋文帝下令杨素、苏威、[[牛弘]]、[[柳述]]、[[赵绰]]共同审理此案。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又到仁寿宫,生病后皇太子从京城赶往仁寿宫侍奉,诏令苏威留守京师。
== 人物评价 ==
* 隋文帝 [[ 杨坚 ]] :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从己则悦,违之必怒,此其大病耳。* 唐太宗李世民:你是隋朝宰辅,国家政治昏聩你不能匡救,遂使生灵涂炭,国君被弑杀,国家灭亡。你见到李密、王充,都要拜伏舞蹈行君臣大礼。如今你既然老病,那就不劳烦相见了。”不久他回到长安,到朝廷请求拜见,还是未被允许。* 唐朝 [[ 魏征 ]] :苏威治身清俭,以廉慎见称。每至公议,恶人异己,虽或小事,必固争之。时人以为无大臣之体。所修格令章程,并行于当世,然颇伤苛碎,论者以为非简允之法。及大业末年,尤多征役,至于论功行赏,威每承望风旨,辄寝其事。时群盗蜂起,郡县有表奏诣阙者,又诃诘使人,令减贼数。故出师攻讨,多不克捷。由是为物议所讥。邳公周道云季,方事幽贞;隋室龙兴,首应旌命。绸缪任遇,穷极荣宠;久处机衡,多所损益;罄竭心力,知无不为。然志尚清俭,体非弘旷,好同恶异,有乖直道,不存易简,未为通德。历事二帝,三十余年,虽废黜当时,终称遗老。君邪而不能正言,国亡而情均众庶。予违汝弼,徒闻其语;疾风劲草,未见其人。礼命阙于兴王,抑亦此之由也。* 清朝 [[ 王夫之 ]] :盖苏威者,必不可容于清明之世,苟非斥正其为匪人,则风教蔑、廉耻丧、上下乱,而天下之祸不可息也。隋文帝之待威也,固以古大臣之任望之;威之所以自见者,亦以平四海、正风俗为己功,天下翕然仰之,以为从违!隋可亡,而威不可杀。故宇文士及、王世充、李密皆倚威以收人望、威亦倚其望,以翱翔凶竖之庖俎,锋镝雨集,骨血川流,而苏威自若也。是则兵不足以为强,险不足以为固,天子之位不足只为尊,而无有如威之重者,士亦何惮而不学威,迂行腐步、奡岸以逍遥邪!媚于当世也似慎,藏于六艺也似正,随时迁流也似中,以老倨骄而肆志也似刚,杀之无名,远之不得,天下且以为道之莫尚可。而导世以偷污,为彝伦之大贼,是可容也,熟不可容也?明王之所必诛勿赦者,唐姑拒之而弗使即刑,其犹姑息怜老、仁过而柔乎!若封德彝、宇文士及、裴矩之流,天下知贱恶之矣,虽复用之,不足以惑人心而坏风化,杀之可也。赦之而器使之,亦讵不可哉?……此法不知所自昉,意者苏威当隋之世,假儒术、饰治具、以欺世,其创之乎?隋末寇盗遍天下,而炀帝罔闻,刃加于颈,尚不知为谁氏之贼,皆苏威之流,置苛细之法,自诩王道,而以涂饰耳目、增长谗贼者致之也。 == 史料记载 ==* 《北史·苏威传》
== 参考资料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