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鄭秀玲

增加 46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鄭秀玲 JANG SHOW LING</p>
|-
|<center><img src="https://image.peoplenews.tw/news/d71de0df-f6af-4fb2-9a6c-66db45b64b79.jpg" width="280"> </center>
<small>[http://https://www.peoplenews.tw/news/d71de0df-f6af-4fb2-9a6c-66db45b64b79 圖片來自民報]</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中華民國]] 第9屆[[ 立法委員]]</p>
|-
|<small>
'''任期''' 2019年9月11日-2020年1月31日<br>
''' 选区選區''' [[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選區]]<br>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料</p>
|-
|<small>
'''性别''' 女<br>
'''出生''' (1955-10-09) 1955年10月9日(65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br>
''' 籍''' [[中華民國]]<br>'''政 ''' [[時代力量]][[[1]]]<br>'''学历'''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學 歷</p>|-|<small>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20px; list-style-position:none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學士</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都市計畫組碩士(原[[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前身)</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建設人員考試及格</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li>
</ul>
'''经历'''</small>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個經 歷</p>|-|<small><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20px; list-style-position:none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內政部營建署]]薦任技士(三年)[[[2]]]。</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科技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員</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管理學院助理教授</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美國[[華盛頓特區]]公共服務委員會專家專任見證人(一年)[[[2]]] 。</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研究發展分處主任</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工業技術研究院]]顧問</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教學研究員</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交通部]]等諮詢職務</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專任教師(?—2019年9月11日)</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2019年9月11日)</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主任(?—?)</li>
</ul>
'''著作'''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20px; list-style-position:none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出書)[[兩岸服貿協議對我國的衝擊分析]], 2013/7/25</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合著)2006, 《個體經濟學:理論與應用》, 雙葉書廊, [[ISBN 986743353X]]</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合著)2013/7/30,[[兩岸服貿為何需重新談判 Q&amp;A]]</li>
</ul>
</small>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鄭秀玲(1955年10月9日-),[[時代力量]]黨籍,是[[臺灣]]臺北市出身的政治人物與學者,研究領域為[[經濟學]]。畢業於[[國立臺灣大 學]]經濟學系、土木研究所都市計畫組碩士,後至[[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修讀經濟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教授和[[時代力量]]第九屆不分區[[立法委員]],臺灣 部份媒體稱她為媽媽教授。</p>
</div>
==經歷==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反對少數財團把持新聞媒體'''<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鄭秀玲與臺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林麗雲、洪貞玲、臺大經濟系林惠玲、臺大國家發展所劉靜怡等學者參與公聽會,持續聯名投書警告 指出,旺中集團、[[中信集團]]、[[國泰金控]]、外資([[東森新聞]])等少數財團的跨媒體收購將進一步收購[[新聞媒體]],及該集團旗下頻道遭中國官方[[新聞置入]]等問題,並強調加快媒 體反壟斷法立法進程之必要 。</p>
'''憂心壹傳媒被併購'''<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該案若通過會讓蔡衍明的旺中集團從媒體怪獸變成跨媒體巨無霸怪獸;施俊吉委員要求公平會接到申報後30日駁回,千萬不要拖到60日以附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惠玲]]、台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陳曉宜]]、政大法學院助理教授[[林佳和]]、[[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邱文聰]]、[[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黃國昌]]等學者與媒體代表共同發表「請以台灣為念 捍衛民主價值 守護新聞自由 -- 反對媒體巨獸 NCC行動聲明」,並前往NCC提交提交要求駁回旺中併購案之請願書。</li></ul>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 list-style:none">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2012年11月21日,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指控,旺中集團已擁有《中國時報》、《工商時報》等平面媒體及中視、中天新聞台等無線與衛星頻道, 而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握有頻道上下架與頻道位置的決定權,一旦購併中嘉集團而擁有系統台後,消費者從有線電視看到的內容,都將由旺中集團決定。另因中嘉旗下公司也代理TVBS、 中天與Discovery等11個重要頻道,購併後又控制許多頻道,恐處於不公平競爭狀態。</li>
</ul>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20px; list-style-position:none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2013年5月,鄭秀玲等投書表示《反媒體壟斷法》應以市佔率為基準,政府只管制具市場主導影響力的業者,並納入獨立編審與[[編輯室公約]]等規範, 在公開透明的產業環境下強化公眾參與和監督。</li>
</ul>
'''被旺中集團發函警告'''<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09年6月9日,旺中集團中國時報在頭版刊廣告,針對被旺中認定曾發表「汙衊」言論的「禍源」要求道歉。鄭秀玲等七名曾公開發言、投 書或撰寫報導批評該集團的學者與記者陸續收到警告誹謗刑責與求償的存證信函,成為臺灣新聞傳播史上媒體意圖控告批評者的先例,引發上百名學者聯名譴責旺中。</p>
'''推動反媒體壟斷法'''<br>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20px; list-style-position:none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2013年7月,鄭秀玲與黃國昌、中研院社會所[[瞿海源]]、人文社科研究中心施俊吉等呼籲[[立法院]]各黨團信守承諾在7月臨時會完成《媒體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之立法,為健全台灣媒體產業發展與民主多元合理秩序訂下一部關鍵性法案。但該法仍遭中國國民黨封殺。</li>
</ul>
'''反服貿'''<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鄭秀玲在2013年7月28日晚上參加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舉行的「民主團結之夜」,在現場對上千名群眾以大螢幕播放講解研究分析報告「[[兩 岸服貿協議對我國的衝擊分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r/>
其主要說法如下</p>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20px; list-style-position:none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協議內容不對等,台灣對中國開放承諾,跨境提供服務沒有限制。商業據點呈現允許大陸服務提供者在臺灣以獨資、合資、合夥及設立分公司等形式設立商業據點,提供批發交易、零售交易、經銷服務。中國對台灣開放承諾,跨境交付批發服務不作承諾;零售服務除郵購外,不作承諾。對於同一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累計開設店鋪超過30家的,來自不同供應商的臺灣服務提供者的出資比例不得超過65%。經銷: 不開放。</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兩岸不僅經濟規模不對等,讓人更擔憂的是中國國有企業的利潤和權力來自於凌駕市場競爭規則之上的特權,以及從政府獲得的補貼和其他優惠政策, 這些不對等的條件和競爭,都將對我國企業造成嚴重傷害。</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自由環境不對等,中國有各式各樣的潛規則,讓外國競爭對手無法在中國公平競爭。例如強迫我國企業進行技術轉移,將智慧財產權交給中國合夥人, 中國常出現的公然仿冒、盜版等行為,以及大規模破壞環境、逃避監督,罔顧工人權益,鑽法律漏洞、逃避工安檢查,採取掠奪性訂價及傾銷等等。</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未將國家利益置於商業利益之上,此協議完全配合中國「十二五計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發展策略,沒有積極吸引中方 專業人才,不僅圖利少數財團,缺乏國家整體利益考量的戰略,亦無培植新興產業的遠見,此消彼長下,相當不利於我國未來發展。</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我法規明定中國企業投資台灣只要二十萬美元以上,即可申請二人來台,且每增加投資五十萬美元,則可申請增加一人,最多不得超過七人,限制明顯 寬鬆,有許多漏洞可鑽。由於無專長限制,加以總居留期間無上限,將成變相移民管道。</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香港和中國簽署CEPA後,專業服務人才外流到中國,香港本地增加的是低階低薪服務工作,中階經理與專業僱員的實質薪資不是倒退,就是停滯不前, 且香港在CEPA後的出口愈來愈依賴中國,漸漸失去其經濟自主力。因為香港擔心中國會採取經濟報復,所以香港政府任何政策都要事先向中國北京政府請示意見,完全失去了自主權。</li>
</ul>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在開放之產業部分</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台灣銀行業只限在福建省設立異地分行,且在符合中國相關規定前提下,台灣與中國銀行業方可進行股權投資合作。所謂的符合規定也是由中國方面認 定,得利者多屬財團,即使穫利多繼續投資中國,不會匯回台灣,我政府稅收增加不多。</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電子商務業宣稱爭取到可持股比例55% ,但只能在福建設立商業據點,且不允許其跨境提供服務,將被迫到中國設立商業據點。此外,電子商務業者通 過年度檢查,將被迫自我設限與自我檢查。</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在旅遊業部分,於全面開放之下,中國政府操控的國營企業將夾帶雄厚資金,以「一條龍」型式來台經營,我數十萬中小企業將全數被打趴,成為此協 議的受害者。</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面臨中國龐大資金、低成本的競爭,將對我國的整體就業市場、薪資所得帶來不利影響,衝擊遠遠大於其他國家,嚴重威脅本地的弱勢產業,如美容美 髮業、汽車維修業等,進而引發倒閉潮,且也有可能透過低價傾銷等惡意競爭手法壟斷市場或造成其他本地同業倒閉,如此一來,總就業機會不會增加。</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淘空我國醫療體系、壓垮健保制度,可到中國獨資設立20餘家醫院,將吸走大批我醫護人員,淘空我國醫療體系,中國以合資形式來台設立醫院,資金 比例沒有設限,至少可取得1/3董事席次,且允許跨境提供服務。如此一來,中國可利用台灣優秀的專業人才,為他們提供醫事訓練與服務,把台灣醫療和管理服務等核心技術帶走,去發展中國 的醫療產業。</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重傷印刷及出版業,危害言論自由,中國業者大都可以「獨資、合資、合夥及設立分公司」,而我出版業者則是「對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的出版 物分銷企業的最低註冊資本要求,比照大陸企業實行」,在中國印刷是需要申請「書刊准印證」,沒有該證是不得從事出版物發行活動,而在台灣則是沒有這種限制,出版業一旦被言論高度管制 的中國國營企業所壟斷,的言論多元自由空間將被破壞怠盡。</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中國食品餐飲業服務品質低下,我消費市場將充斥黑心產品。</li><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20px; list-style-position:none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鄭秀玲於7月29日與知識界與藝文界人士就此「未充分徵詢民間意見」、「未進行 衝擊評估調查」、「未事先讓國會參與監督」而引發臺灣社會軒然大波的黑箱作業發起「[[實踐民主審議、誠實評估衝擊、重啟服貿談判]]」的連署活動,要求政府必須就「到底是基於什麼理由 ?由誰做的決策?中間的談判經過?」等始末正式出面做完整說明,讓社會討論日後如何避免類似事件重演。</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10月10日,參加[[公民1985行動聯盟]]所舉辦的「天下為『公』,公民覺醒、[[護憲]]行動」,應邀向數萬國民說明黑箱服貿協議存在不符民主程序、 不顧國家安全、嚴重衝擊中小企業、雙方協議內容不對等,及讓臺灣薪資惡化等五大問題,應重啟談判,並直斥「馬英九不要再騙我們了!」</li>
</ul>
</div>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