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瞿海源

移除 2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瞿海源(1943年-),[[臺灣]][[社會學]]家,[[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碩士]]、[[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民 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研新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等職,亦是[[澄社]]創社社員、[[廢死聯盟]]召集人。</p>
</div>
==研究領域==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瞿海源常參與[[台灣]]各種[[社會運動]],推動倡導[[廢除死刑]]。</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06年9月30日,瞿海源說,[[民主進步黨]]只有形式上的民主,在實質民主的運作上相當空泛;黨內青壯[[公職人員]]及黨員發動的改革, 都在黨的運作或不回應下完全落空。民進黨建黨20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民進黨幾乎已經喪失了追求進步的動機和動力。民進黨自始就是一個推動[[民主化]]的[[反對黨]],從來沒有建立核心 價值。就政黨民主政治的本質而論,也許是由於民進黨追隨[[中國國民黨]],建立了一個[[剛性政黨]],就容易讓人會有「民進黨有核心價值」的錯覺。其實,民進黨拿「民主」和「進步」做為 基本價值,就已經有做不完的功課;如果民進黨真的是「民主」「進步」黨,不斷地強化內外的民主,不斷追求進步,民進黨不可能會有危機;當前的民進黨危機重重,證明民進黨並不是真正的 民主的進步的政黨。</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06年12月31日,針對民進黨[[十一寇]]事件,瞿海源說,民進黨有一股勢力要趕走一些主張「改革」的精英,有點像當年國民黨逼走[[新 國民黨連線]]的樣子;雖然[[沈富雄]]提議十一寇集體發聲,但是「情勢比人強」,無意改革的民進黨使得改革倡導者可能要容身也會十分艱難。瞿海源諷刺,儘管[[意識形態]]不一樣,但是在 政治素養和作為上,民進黨的[[保皇派]]或[[保守派]],卻是和國民黨當年的保守派十分神似,就是:堅持虛偽的意識形態排除異己以鞏固保守勢力,沒有政治理想,也沒有一點真正的民主素養 ,但很擅長搞政治鬥爭。</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09年3月7日,瞿海源在「[[雷震]]、反對黨與社會運動研討會」說,民主進步黨標舉[[台獨]]口號卻做不到台獨,是[[陳水扁政府]]八年 執政失敗的主因;他說,民進黨現在應該有智慧地維持台灣獨立,而不是用[[意識形態]]、浪費資源去搞連自己都認為不會成功的[[台灣獨立運動]]。他說:「有很多民進黨人把台灣獨立當成基 本的價值,把這個價值當成政治行動的依據,實在是大有問題。激進一點的說,雖說要台獨,但說了八年都還做不到。平心而論,現在的當務之急為『有智慧』地維持台灣的獨立,而不是動不動 就喊喊台灣獨立的口號。」</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09年6月9日,[[中國時報]]於頭版刊登廣告,針對被[[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認定曾發表「汙衊」言論的「禍源」,要求道歉。10日,瞿海 源、臺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林惠玲、[[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管中祥]]、[[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莊豐嘉、《財訊月刊》記者田習如、前《[[天下雜誌]]》記者林倖妃等七名曾 公開發言、投書或撰寫報導批評該集團的學者與記者,陸續收到警告誹謗刑責與求償的存證信函,成為臺灣新聞傳播史上媒體意圖控告批評者的先例。傳播學界隨即發起連署譴責旺旺中時,短短 三天,高達二十三校、超過一五0名學者抗議並要求該集團懸崖勒馬,不要殘害言論自由與新聞專業。這七位也發表共同聲明《感謝與不懼》,呼籲該集團停止對媒體新聞報導與編輯走向的不當 干涉,尊重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意識與工作尊嚴。</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3年7月,[[瞿海源]]、[[鄭秀玲]]與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國昌]]、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施俊吉]] 等呼籲[[立法院]]各黨團信守承諾在7月臨時會完成《媒體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之立法,為健全台灣媒體產業發展與民主多元合理秩序訂下一部關鍵性法案。但該法仍遭[[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封殺。</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瞿海源與[[郝明義]]、[[鄭秀玲]]、[[小野]]、[[馮光遠]]、[[九把刀]]、[[張錦華]]、[[臺大文學院]]院長[[陳弱水]]、[[法律學院]]院長[[謝銘洋]]、[[社會科學院]]院長[[林惠玲]]、副院長[[王麗容]]、新聞所所長[[洪貞玲]]、社會系主任[[柯志哲]]、社工系主任[[鄭麗珍]]、[[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台灣新聞記者協會]]、[[中央研究院院士]][[張俊彥]](前[[國立交通大學]]校長)、院士[[廖運範]]、特聘研究員[[陳恭平]]、國立清華大學榮退教授[[彭明輝]]、臺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交大資工系教授林盈達、臺科大資工系教授[[鄧惟中]]等知識界與藝文界人士就「未充分徵詢民間意見」、「未進行衝擊評估調查」、「未事先讓國會參與監督」而引發臺灣社會軒然大波的「[[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黑箱作業發起「[[實踐民主審議、誠實評估衝擊、重啟服貿談判]]」的連署活動,要求政府必須就「到底是基於什麼理由?由誰做的決策?中間的談判經過?」等始末正式出面做完整說明,讓社會討論日後如何避免類似事件重演。</p>
</div>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