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冯自由

增加 1,33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冯自由
| 图像 =
[[File:冯自由.jpg|缩略图|center|[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3981/20160817202206-1676118542.jpg/0 原图链接] [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3981/20160817202206-1676118542.jpg/0 搜狗百科]]]
| 出生日期 = 1882年
| 逝世日期 = 1958年5月6日
| 职业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
''' 冯自由'''(1882年-1958年5月6日),原名懋龙,字健华,后改名自由。汉族,祖籍广东南海县盐步高村人。出生于日本华侨家庭,自幼就学日本,1895年在日本横滨加入兴中会。1900年因反对康有为改名自由。同年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深造,与郑贯一等创办《开智录》半月刊,主张革命。1911年任临时政府稽勋局局长,汇集革命史料。1917年参与护法之役。历任立法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1958年5月6日病逝台北。著有《革命逸史》、《华侨革命开国史》、《华侨革命组织史话》、《社会主义与中国》等书。
== 人物生平 ==
=== 背景 ===
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华侨家庭早年跟随孙中山干革命,为兴中会和同盟会的知名人物,是早期的革命家之一。他在海外曾主持过多种华侨报纸,宣传反对满清政府,反对保皇的立宪派,传播孙中山的纲领政策,发展党务,向华侨募款支持革命,策划武装起义,还写了不少有关革命运动的历史,可惜他在后期未能紧跟孙中山的改组国民党、联俄联共的政策,反对国共合作。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冯自由的父亲冯镜如,在香港出生,取了一个洋名叫金赛尔,后到日本长崎从事文具印刷业,他的公司也取名为"金赛尔公司",主要进口一些文具商品以及出版一些儿童读物,在长崎华侨中颇有声望。 孙中山在1894年于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同年及次年冬途经日本,散发会章,发动爱国华侨参加兴中会,在日本成立支部。这时,冯家开始与反清政治活动发生联系。翌年,孙中山又来日本,和冯家来往密切,结果在长崎组成一个小规模的支部。冯镜如被选为支部负责人。1895年,十四岁的冯自由(他当时叫懋龙),也加入了兴中会,他是年龄最幼的会员。有革命童子之称。 === 革命早期===
兴中会成立后的几年中,拥护孙中山的革命派和拥护康、梁的立宪派经常发生论战。论战中心在日本。冯自由因受兴中会秘密印刷并散发的反清文件的影响,对革命派的主张坚决支持并参与论战。
1910年冯自由离香港往加拿大,任域多利埠《大汉日报》主笔。为广州起义积极筹款。所集资金为海外各埠募饷之冠,后来加拿大同盟会支部成立,他被举为支部长。次年夏,孙中山在美国募捐,派冯自由去旧金山主编《大同日报》,并取得致公堂的合作,对于联络华侨支持革命取得很好的成绩。
=== 武昌起义时期 ===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冯自由被派往协助建立南京临时政府。1911年底,他先到上海,带回来不少华侨政府的捐款,这对解决民国建国初期出现的经济困难,起了很大的作用。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冯自由一直任总督府的机要秘书。当临时政府北迁,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冯自由任穗勋局长。他任此职一年。1913年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民主体制的。"二次革命"爆发,冯自由不得不逃离北京。
=== 二次革命时期 ===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总结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党内精神涣散,党员成份不纯,为了重新举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于1914年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在各地分设支部。孙中山派冯自由去美国负责党务,冯到旧金山出版党的机关刊物《民口杂志》。
1920年,冯自由又出版了一本《社会主义与中国》,研究了各派社会主义及其对中国的意义,但他模糊了社会主义和三民主义的界限,认为民生主义和西方社会主义有相似之处。1923年,他反对曹锟贿选,回粤,自设民治通讯社于广州。同年,冯自由任广州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他参加了准备翌年国民党改组的讨论。
=== 辛亥革命时期 ===
辛亥革命以后,虽然推翻了清帝,建立了民国,但中国仍处在动乱之中,军阀割据,官僚流毒。社会黑暗,建设无成,民众困苦。孙中山正处困境之中。这时,无产阶级就在资产阶级后面站立起来了,建立了共产党,开始领导了中国民主革命。
=== 十月革命时期 ===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孙中山立即认定要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必须走俄国人的路。他很快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理论。并于1924年1月,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冯自由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但却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因而他未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8年,冯自由与亲友在上海开设新新公司,自任总经理。1932年,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35年,冯自由恢复国民党党籍。1943年,当选国民政府委员。1948年12月移居香港。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1951年奉蒋介石电召偕妻赴台。1953年,冯自由任"国策顾问",一直到1958年春中风而死,年七十七岁。
=== 二十年代中期 ===
二十年代中期,冯自由的兴趣从政治转到历史。早在1928年,他就开始收集报导、通讯、私人文件和当时党内人士的回忆录。他利用这些资料,并根据他对民国成立前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广泛知识,撰写辛亥革命前的革命党史及其活动。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