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

增加 4,010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梅尧臣三人图.jpg|300px|缩略图|右|<big></bi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09/8e1e0027b50246f498115659febaf796.jpeg 原图链…”
[[File:梅尧臣三人图.jpg|300px|缩略图|右|<big></bi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09/8e1e0027b50246f498115659febaf796.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06671023_807209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是[[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诗词作品<ref>[https://www.xmedu.net.cn/gushi/shiren/%E6%A2%85%E5%B0%A7%E8%87%A3/303.html 梅尧臣,诗人梅尧臣的诗词作品大全],学门教育网</ref>。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官员、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ref>[https://www.sohu.com/a/298741320_100165157 被誉宋诗开山祖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这首经典诗你一定会背] ,搜狐,2019-03-03 </ref>。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集》及《毛诗小传》等。

在[[艺术]]上,梅尧臣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出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这一著名的艺术标准,并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ref>[http://www.wenxue360.com/author-info/241.html 梅尧臣诗作特色],文学360</ref>。(《读邵不疑学士诗卷》)。

<center>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center>
{{Cquote|
昔爱伊与洛,今逢苕与霅。

南郭复西城,晓色明於甲。

尘缨庶可濯,白鸟谁来狎。

落日潭上归,鱼歌自相答。
|[北宋]梅尧臣}}

==诗作特色==

梅尧臣早年的诗歌创作,曾受到西昆诗派的影响,后来由于他关心现实,接近人民,诗风逐渐变化,并提出了同西昆派针锋相对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如见赠述诗》),对浮艳空洞的诗风,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在艺术上,梅尧臣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出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 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这一著名的艺术标准,并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梅尧臣的创作实践与其创作主张是一致的。他的诗歌富于现实内容,题材广泛。

==后世纪念==

梅尧臣梅公亭墓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郊双山羊麓。有墓碑、墓祠,欧阳修为之作[[墓志铭]]<ref>[https://www.sohu.com/a/338719449_120044911 梅尧臣: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下)韦力撰],搜狐,2019-09-04</ref>。后世谒墓祭奠者不绝,[[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文天祥]]知宁国府(治今安徽宣州),特往祭梅墓,并以梅氏墓为题作诗。今墓冢已修复,并在原碑基座上另立新碑,墓祠亦将复原。

梅公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历代五建五修梅公亭<ref>[https://www.sohu.com/a/298866669_581209 安徽东至县梅城因宣城的他而得名!] ,搜狐,2019-03-04 </ref>。“文革”时梅公亭被毁,今仅存[[遗址]],为[[东至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视频==
===<center> 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茫茫人世不期而遇逢君伊水畔,欧阳修与梅尧臣为何成为至交</center>
<center>{{#iDisplay:l0862oqi9c9|560|390|qq}}</center>

<center>梅尧臣:村豪;王安石:示长安君</center>
<center>{{#iDisplay:d05285xgu6a|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