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川

增加 13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吴川'''是[[广东省]]辖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鉴江平原上<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90%B4%E5%B7%9D%E6%98%AF%E5%B9%BF%E4%B8%9C%E7%9C%81%E8%BE%96%E5%8E%BF%E7%BA%A7%E5%B8%82%EF%BC%8C%E4%BD%8D%E4%BA%8E%E5%B9%BF%E4%B8%9C%E7%9C%81%E8%A5%BF%E5%8D%97%E9%83%A8%E7%9A%84%E9%89%B4%E6%B1%9F%E5%B9%B3%E5%8E%9F%E4%B8%8A&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吴川是广东省辖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鉴江平原上 ],百度知道 - zhidao.baidu.com/q... - 2015-2-6</ref> ,是粤西地区思想文化最开放的县城、著名的建筑之乡、全国富豪数量最多的县级市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6%98%AF%E7%B2%A4%E8%A5%BF%E5%9C%B0%E5%8C%BA%E6%80%9D%E6%83%B3%E6%96%87%E5%8C%96%E6%9C%80%E5%BC%80%E6%94%BE%E7%9A%84%E5%8E%BF%E5%9F%8E%E3%80%81%E8%91%97%E5%90%8D%E7%9A%84%E5%BB%BA%E7%AD%91%E4%B9%8B%E4%B9%A1%E3%80%81%E5%85%A8%E5%9B%BD%E5%AF%8C%E8%B1%AA%E6%95%B0%E9%87%8F%E6%9C%80%E5%A4%9A%E7%9A%84%E5%8E%BF%E7%BA%A7%E5%B8%82&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是粤西地区思想文化最开放的县城、著名的建筑之乡、全国富豪数量最多的县级市],新浪财经网 - cj.sina.com.cn/a... - 2020-8-30</ref>
吴川滨江临海、三江过境、水系发达、日照充足、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中国南海之滨的具有江海文化特色的安康宜居城市,景点有吉兆湾、吴川八景等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6%98%AF%E4%B8%AD%E5%9B%BD%E5%8D%97%E6%B5%B7%E4%B9%8B%E6%BB%A8%E7%9A%84%E5%85%B7%E6%9C%89%E6%B1%9F%E6%B5%B7%E6%96%87%E5%8C%96%E7%89%B9%E8%89%B2%E7%9A%84%E5%AE%89%E5%BA%B7%E5%AE%9C%E5%B1%85%E5%9F%8E%E5%B8%82%EF%BC%8C%E6%99%AF%E7%82%B9%E6%9C%89%E5%90%89%E5%85%86%E6%B9%BE%E3%80%81%E5%90%B4%E5%B7%9D%E5%85%AB%E6%99%AF%E7%AD%89&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是中国南海之滨的具有江海文化特色的安康宜居城市,景点有吉兆湾、吴川八景等],手机新浪网 - k.sina.cn/a... - 2021-2-28 </ref>
快速导航
0759
展开
1光影集锦
2基本内容
3建制沿革
名由
建治
4行政区划
沿革
详情
5地理环境
境域
地形
水系
气候
6自然资源
7人口
由来
现况
8政府机构
9经济
10社会事业
11交通运输
12地方风情
民俗
方言
饮食
13风景名胜
八景
古迹
14古今名人
15荣誉称号
16词条图册
1光影集锦
图册集锦
分类1
吴川图册 6张
2 == 基本内容 编辑==Regal rich——Wuchuan City
Regal rich——Wuchuan City
3 == 建制沿革 编辑==
名由
古时境内东郊有吴家地,纳三川(江)之水(鉴江、袂花江、梅江),故曰: 吴川。(古名:又名吴江。注:历史上属高州府;广义上的吴川境地包含今坡头区、麻斜、特呈岛、南三岛、硇洲岛和调顺岛,吴川话分布区涵盖坡头、南三等地。)
=== 建治=== [[ 先秦 ]] :早在 [[ 新石器时代 ]] ,吴川先民古越族人便在岭南鉴江下游一带繁衍生息。远古至秦末吴川属百越,《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在中原史籍记载中,岭南尽皆“南蛮之地”,至秦军南下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学界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出土的大量文物实证表明,岭南地区(包括吴川)在秦代之前已经存在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1]
[[ 秦朝 ]]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王嬴政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三个郡,吴川属象郡(前214年-前204年)。秦末汉初(前204-前111年)属南越国(今粤港澳桂琼及越南北部一带)。
流经吴川出海的河流——鉴江
流经吴川出海的河流——鉴江
汉朝:元鼎六年(前111)十月,汉武刘彻遣伏波将军路博德等平南越囯,置九郡。该县地属九郡之一合浦郡的高凉县。建安二十五年(220),吴建高凉郡,又立高兴郡,该县地随属高兴郡的高凉县。东汉时期,吴川属交州。
[[汉朝]]:元鼎六年(前111)十月,汉武刘彻遣伏波将军路博德等平南越囯,置九郡。该县地属九郡之一合浦郡的高凉县。建安二十五年(220),吴建高凉郡,又立高兴郡,该县地随属高兴郡的高凉县。东汉时期,吴川属交州。 [[ 晋朝 ]] :太康初(282年左右),高凉郡、高兴郡沿吴制。后撤高兴并入高凉郡,该县属高凉郡的高凉县。元嘉年间(424-443)宋(刘宋)置高凉郡平定(县),为吴川县前身。
[[ 隋朝 ]] :开皇九年(589)春,废平定县,改置吴川县,吴川之名始见《隋书》。
[[ 唐朝 ]] :武德五年(622)七月,冯盎降唐,以其领地分设八州,吴川县属八州中之罗州。同年,设潘水县(永徽元年废),县治在今博铺镇。
五代:公元907-958年,该县属南汉罗州。
[[ 宋朝 ]] :开宝五年(972)废罗州,吴川改隶辩州。太平兴国五年(980),改辩州为化州,吴川隶属化州。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西道宣慰司遣管军总管崔永、千户刘潭、王德用等招降雷、化、高三州,崔永等镇守其地。
明朝:洪武元年(1368),元海北海南宣慰副使陈乾福降(盛志作二年误)。同年化州路改为化州府,吴川属化州府。十四年(1381)化县复改为化州,吴川与化州同属高州府。
[[ 清朝 ]] :顺治三年(1646),清军入粤。宣统三年(1911)九月二十三日,高州宣布反正,成立都督府  [[民国]]:民国初年废府建道。民国2年(1913年),吴川属广东省高雷道;至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与法国签订《中国交收广州湾租借专约》,在接收广州湾后,宣布广州湾范围划设为湛江市,前属吴川划去的麻斜、坡头、南三及硇洲、特呈、调顺诸岛,仍由湛江市管辖。 共和国:1950年吴川隶属广东省南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与梅茂县合并为吴梅县;1953年更名为吴川县属广东省粤西区行政公署;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撤销湛江地区,分设湛江、茂名两市,吴川县属湛江市;1994年5月,报经民政部批复同意撤吴川县设立吴川县级市,为广东省直辖市,交由湛江市代管。[3]至2009年末,吴川市面积848.5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10个镇,53个社区、139个行政村。市政府驻梅菉街道
民国:民国初年废府建道。民国2年(1913年),吴川属广东省高雷道;至民国34年(1945年)国民 ==行 府与法国签订《中国交收广州湾租借专约》,在接收广州湾后,宣布广州湾范围 设为湛江市,前属吴川划去的麻斜、坡头、南三及硇洲、特呈、调顺诸岛,仍由湛江市管辖。[2]==
共和国:1950年吴川隶属广东省南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与梅茂县合并为吴梅县;1953年更名为吴川县属广东省粤西区行政公署;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撤销湛江地区,分设湛江、茂名两市,吴川县属湛江市;1994年5月,报经民政部批复同意撤吴川县设立吴川县级市,为广东省直辖市,交由湛江市代管。[3]至2009年末,吴川市面积848.5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10个镇,53个社区、139个行政村。市政府驻梅菉街道。[4]===沿革===
4行政区划编辑
沿革
清代末年,吴川行政设置17个都、8个寄都。民国初年,全县设置10个区:一区(吴阳)、二区(芷寮)、三区(振文)、四区(龙头)、五区(塘㙍)、六区(黄坡)、七区(山圩)、八区(坡头)、九区(石门)、十区(硇洲)。民国18年(1929年)将区改为自治区,全县设3个自治区(吴阳、塘㙍、黄坡)。民国38年(1949年)仍分为3个区(塘㙍、黄坡、振文),但把33个乡缩为13个乡和1个镇。
1994年,吴川县改为吴川市。1996年改梅菉镇为街道。1997年新设海滨街道。2002年又把博铺、大山江、塘尾3个镇改为街道。
2003年把板桥镇并入塘㙍镇,把中山镇并入黄坡镇。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2个镇(兰石、覃巴、吴阳、中山、黄坡、振文、樟铺、板桥、塘缀、长岐、浅水、王村港),159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5]
=== 详情===
Name 辖区
街道 梅菉街道 博铺街道 海滨街道 塘尾街道 大山江街道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吴川市下辖5个街道、10个镇,其中黄坡镇合并了中山镇,塘㙍镇合并了板桥镇;共辖159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市人民政府驻梅菉街道。
5 == 地理环境 编辑==
境域
吴川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坐标北纬21°28’,东经110°46’。东邻茂名市电白区,西接湛江市坡头区与廉江市,南临南海,北靠化州市。吴川境域东西最长53公里,南北最宽45公里,总面积848.5平方公里。市政府驻梅菉街道,距省会广州公路里程366公里,距湛江市区50公里。吴川东临南海,海滨、大山江、塘尾、王村港、覃巴、吴阳和黄坡7个镇(街道)靠海边,海岸线平直,全长48公里。[6]
=== 地形===吴川市大部分地区属鉴江下游冲积平原和半平原。全市地势北高南低,缓缓向海倾斜,没有明显山脉。地形大致分为低丘、平原、台地和沙土四类。西北、东部是低丘陵地区,占市总面积30%。山丘一般高20-30米,最高塘特思山(尖山岭)海拔172米,浅水高罗大岭海拔65米,塘缀镇丽山(高山岭)海拔56米。中、南部一片平原;海拔最低0.86米。台地10-20米,分布于东南部和中部。沙土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7]
=== 水系===
吴川市江河纵横交错,粤西地区最大的河流鉴江起源于广东省信宜市,自北向南流入吴川并贯穿全境,系鉴江的主流;其支流“袂花江”、“小东江”(又称梅江)、“三丫江”分布于市东北部;塘㙍河、板桥河、乌泥河分布于市西南部。各条河流汇入鉴江,注入南海,形成了鉴东和鉴西两大水网。鉴江在境内流长46.3公里,平均水位2.39米,150吨量船可在境内常年航行。还有人造河两条:塘尾分洪河和博茂分洪河。
=== 鉴江===鉴江在江心岛附近可以看到三江汇合的景象。所谓三江,指小东江、袂花江、三丫江汇合成鉴江。三丫江是小东江支流,小东江(又称梅江)、袂花江(又称沙琅江)是   鉴江的支流,整个鉴江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大至从北到南流经整个吴川。吴川八百多平方公里的领地绝大部分都属于鉴江三角洲冲积平原。[6] 鉴江是吴川的母亲河,鉴江之所以得名,因其水清如镜。据测算统计,鉴江入海口的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88亿立方米,鉴江水充沛,独流入海,自成一系,每年有这
鉴江是吴川的母亲河,鉴江之所以得名,因其水清如镜。据测算统计,鉴江入海口的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88亿立方米,鉴江水充沛,独流入海,自成一系,每年有这 八十多亿立方的淡水。现今鉴江其实有三个出海口,除了是自然形成的出海口之外,其余两个出海口都是人工开凿的,分别是博茂和塘尾分洪工程。鉴江平原历史文 化积淀深厚,以鉴江顺流而下的方向而言,左江包括吴阳、塘尾、大江山、长岐等镇街,右江则包括黄坡、振文、塘缀、樟铺等镇;在吴川,有“左江出文官,右江出武官”的说法。[6]
化积淀深厚,以鉴江顺流而下的方向而言,左江包括吴阳、塘尾、大江山、长岐等镇街,右江则包括黄坡、振文、塘缀、樟铺等镇;在吴川,有“左江出文官,右江 出武官”的说法。 === 气候===
吴川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高温多雨。据气象部门统计资料(1963年-2000年)分析,多年平均日照总计为2008.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平均相对湿度为85%;平均气温摄氏22.5℃,夏季平均27.8℃,冬季平均17.9℃。年均降雨量为1597.8毫米。
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冬季以偏东北风为主,夏季多从海洋吹来温暖湿润的东南风。气候宜人,春秋温暖,夏季较热,冬季无霜雪,全年阳光充足,四季常青,一片南国风光。由于吴川面临南海,地处低纬,受太平洋台风影响较大,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在1980年以后,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不多,影响不断缩小。本地平均每年受3-4个台风影响,影响时间从5月到11月,以7、8、9三个月为最。[8]
6 == 自然资源 编辑==吴川盛产稻、糖蔗、花生、黄麻、西瓜、柑橙、香蕉、龙眼和北运菜等农产品。万亩生态保护区,是各种珍禽、候鸟的天堂,有“天上人参”之称的禾花雀就是云集于此。水产品有海蜇、沙螺、米蟹等。矿产资源有石墨矿、钛铁矿、黄金矿以及石英、花岗岩、高岭土、玻璃砂等。[9]
7 == 人口 编辑==
由来
远古时代,吴川这片土地上很早就生息繁衍着历史悠久的族群,这就是史籍上所说的"古越族"。《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交趾至会稽这一带是古越族人分布最集中的地方。越人族群有很多支系,吴川人属古越族的分支南越族(秦汉文献统称百越一带的族群为"越人"或"粤人",汉代之后其地改为郡县,此后"越"这名称不见于史载;隋唐后的文献改之称广东支系的“南粤人”为“俚人”)。古代“越”、“粤”相通,近代才较有区别。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动秦攻百越之战将岭南并入秦朝版图后,在岭南设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并把许多“滴徙民”强制迁到岭南“与越杂处”,这是史上第一批外迁民;秦朝之后的历朝历代也有北方中原人逃难南迁,不过大多数都是跨过长江到江南苏浙一带建都定居,到达远离中原的岭南极少。
吴川人为本地粤人土著,也有少量的外迁徙人融入(境内黎话闽语系的应属福建闽越人分支迁入)。据近代《地方志》记载:“吴川境内最早有吴、李、林、陈、孙等姓人定居,其余许多姓氏的融合了来自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外迁人,外来人有的是来吴川及周围州县当官,任满后定居吴川,有的是贸易经商定居,逐渐融入吴川先民;境内部分来自福建莆田(讲古闽语)于南宋时期迁入广东吴川为高峰期。”历史上虽有外迁人融入,但如江河流入大海,吴川以本地粤人土著为主体。[10][11]
吴川
吴川(8)
现今吴川人,属于广府民系的吴化民系。广府民系下属有九大分支,包括粤海民系、四邑民系、莞宝民系、(原广州府和肇庆府)、罗广民系、高凉民系、邕浔民系、勾漏民系、钦廉民系以及吴化民系。[12]近代吴化民系的崛起,与吴川建筑界商人取得的成就不无关系,吴川商人近年在全国尤其是广东地区取得的成绩,使这个族群见露头角。据统计,作为建筑之乡的吴川,每年对外输出建筑工人10万人,占整个城市劳动人口五分之一;建筑商人艰苦创业、磨砺进取、敢闯敢冒,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京基100的在深圳的奠基以及克林顿的到访,再次使吴川人声名大噪。[10]
现今吴川人,属于广府民系的吴化民系。广府民系下属有九大分支,包括粤海民系、四邑民系、莞宝民系、(原广州府和肇庆府)、罗广民系、高凉民系、邕浔民系、勾漏民系、钦廉民系以及吴化民系。[12]近代吴化民系的崛起,与吴川建筑界商人取得的成就不无关系,吴川商人近年在全国尤其是广东地区取得的成绩,使这个族群见露头角。据统计,作为建筑之乡的吴川,每年对外输出建筑工人10万人,占整个城市劳动人口五分之一;建筑商人艰苦创业、磨砺进取、敢闯敢冒,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京基100的在深圳的奠基以及克林顿的到访,再次使吴川人声名大噪。 === 现况===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吴川市(辖5个街道、12个镇)总人口822482人,其中:梅录街道96519人,塘尾街道27695人,大山江街道20477人,博铺街道13876人,海滨街道34111人,浅水镇27651人,长岐镇66344人,覃巴镇66929人,王村港镇18928人,振文镇84065人,樟铺镇36608人,吴阳镇72103人,塘镇64249人,板桥镇35740人,黄坡镇83883人,中山镇43041人,兰石镇30263人。2013年,吴川市总人口111.1394万人,人口密度1277人/平方公里。
8 == 政府机构 编辑==
一、【中国共产党吴川市委员会】
副主席:陈政林盛文 李嘉敏 林上如 王永强 钟涓
9 == 经济 编辑==
综合数据:
第三产业:商贸流通市场保持畅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7亿元,增长14.7%。滨海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全市旅游接待人次126.04万人、旅游总收入13.63亿元,分别增长23.45%和36.18%。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59亿元,增长52.4%。重点项目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安排的6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3亿元,对该市固定资产投资贡献达66.5%。
10 == 社会事业 编辑教育==
===教育===
2013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68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中学11所,职业中学7所,初中33所,小学296所(含教学点13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特教 学校1所,幼儿园115所(含3所机关幼儿园)。现有在校学生206202人,其中普通高中32365人,职业高中8623人,初中56790人,小学77179人,幼儿园31245人。全市公办中小学教师9837人,其中普通高中教师1664人,职中教师46人,初中教师3143人,小学教师4901人,幼儿教师83人。全市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5.13万平方米。
学校1所,幼儿园115所(含3所机关幼儿园)。现有在校学生206202人,其中普通高中32365人,职业高中8623人,初中56790人,小学77179人,幼儿园31245人。全市 公办中小学教师9837人,其中普通高中教师1664人,职中教师46人,初中教师3143人,小学教师4901人,幼儿教师83人。全市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1.8万平方米,建筑 面积185.13万平方米。 === 文化=== 吴川文化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文艺辅导、图书阅览、有线广播、粤剧演出、民间文艺大巡游等多元化文化发展格局。改革开放后,群众文化活动更多姿 多彩,形成了美术、书法、摄影、诗歌、文学、民间文学等创作热潮,创作出一大批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和展出。民间艺术推陈出新,传统的泥塑展,除了在 梅菉头展出外,解放路、沿江路、海港大道、江心岛都有展出。每年正月十五晚,隔海花桥万人游,十六、十七梅菉头、梅岭、隔塘、瓦窑等地居民都装饰飘色、舞
吴川文化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文艺辅导、图书阅览、有线广播、粤剧演出、民间文艺大巡游等多元化文化发展格局。改革开放后,群众文化活动更多姿多彩,形成了美术、书法、摄影、诗歌、文学、民间文学等创作热潮,创作出一大批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和展出。民间艺术推陈出新,传统的泥塑展,除了在梅菉头展出外,解放路、沿江路、海港大道、江心岛都有展出。每年正月十五晚,隔海花桥万人游,十六、十七梅菉头、梅岭、隔塘、瓦窑等地居民都装饰飘色、舞 狮、舞龙、舞貔貅出游。飘色、泥塑、花桥、吴川元宵、“三绝”享誉海内外。
文化机构和团体:吴川市粤剧团萌芽于1953年。当时,南派表演艺术家老天寿、阿水仔(张瑞棠),大眼莲(张少莲)等30多个艺人,在梅菉克平路一间民房里组成“吴川民间老艺人小组”,1年后改名为“光艺粤剧团”。
=== 文化活动===文化活动
文化设施:全市有镇级文化站16个。颇具规模的有梅菉文化站,设在横塘路,内有图书阅览室、溜冰场;振文文化站有影剧场、灯光球场、书画廊、科技讲座、电视室、图书室等形成文化网络;黄坡文化站有球场、乒乓球室、画室等。
戏剧曲艺创作与表演:粤剧剧本的创作:粤剧剧本创作从无到有,鼓励专业及业余作者大胆创作。县粤剧团设专职编剧,许绍钦任编剧,专门编写和整理粤剧剧本。
曲艺创作:曲艺创作成果颇佳。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省曲协理事林学斌在1988年创作的曲艺《林村长的秘密》获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1990年创作的曲艺   《大哥大与公关小姐的故事》获由省文化厅主办的全省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 粤剧表演艺术:粤剧“南派”艺术,是指广东西南部的高、雷、廉、琼下四府流行的粤剧流派。“南派”艺术的特点是表演粗犷豪放、勇猛逼真、硬桥硬马、火爆刚   烈而又温婉柔情。吴川粤剧团是继承、发展和弘扬“南派”艺术的典范。 
话剧:设有专业话剧团,配合上级运动宣传表演时均是临时组织,出演的小品都是移植或照搬。
 
木偶戏:吴川素有木偶戏之乡之称。木偶戏分为单人木偶、小班木偶、中班木偶、大班木偶四种。
=== 体育===
市民体育运动
市民体育运动
市内群众活动蓬勃发展,遍地开花。吴川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营造“人人参与,快乐运动”的氛围。体育重点建设农村体育场地,城区体育场地建设协调并进。在认真规划和谋求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需求;以体育政策为指导开创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局面,进一步铺开全民健身工程。市体育局维修和完善江心岛体育场地设施后,每天早晚有3000多人次在这里参加健身活动。
市内群众活动蓬勃发展,遍地开花。吴川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营造“人人参与,快乐运动”的氛围。体育重点建设农村体育场地,城区体育场地建设协调并进。 在认真规划和谋求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需求;以体育政策为指导开创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局面,进一步铺开全 民健身工程。市体育局维修和完善江心岛体育场地设施后,每天早晚有3000多人次在这里参加健身活动。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动员,争当排头兵。积极推进农民健身工程,下乡宣传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农村送篮球架、乒乓球台等群众健身器材;指导和   组织基层体育场地建设和群众性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做到亲民、便民、利民,真正使广大农民受益,将吸引了更多的农民群众投身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切实增强   人民体质,发挥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 就业===
2012年底,吴川市总人口111.14万人,其中劳动力78.5万人。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公务员2390人,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有14922人,在市内从事非农就业的劳动力17.3万人,转移到市外就业的劳动力36.7万人。
=== 社保===
2013年,吴川市五保户6478人。有敬老院32所,住五保老人355人,其中镇级敬老院9所,住五保老人140人,村级敬老院23所,住五保老人215人。享受低保补助的低保户11766户、23967人,其中城镇居民2359户、4269人,农村村民9407户、19698人。吴川市对五保户人月补助标准:集中敬老院居住的130元,分散在村庄居住的100元。低保人月补助标准为:城镇居民110元,农村村民65元。
=== 建设===
吴川市全面开展创建生态型文明村活动,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3年,1553条自然村中有1226条建成了文明村,占吴川自然村总数的80%以上。其中,国家级文明村3条(且林屋村还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乡村”之首),省级文明村10条,湛江市级文明村285条。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吴川市获得2013年“魅力新农村全国十佳县(市)”的荣誉称号。[13]
=== 回归===
吴川新农村
吴川新农村(10)
中国最前沿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莫过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所以,“北上广深”几乎已经成了财富的代名词。这些城市在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造就了无数的有钱人,人们习惯把这些有钱人称为“土豪”。然而,中国有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市,其土豪人数虽然无法与北上广深相比,但土豪所占人口的比例却位居全国之首,是真正的全国最牛的县,这个县级市就是吴川。在现有的112万人口中,每100人中就有一个千万富翁,超级豪车随处可见,被人们誉为“土豪出产地”。
吴川这个土豪集聚的县城,完全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在改革开放之前,吴川还是湛江市所辖之下的一个贫困县,虽然不属于山区,但却人多地少,人们普遍都很贫穷。改革开放之后,吴川的农民就大批到广州、深圳等最先开发的城市打工,主要从事建筑行业。他们从工人到包工头,再到老板,能力强的最后做到房产商。所以吴川的土豪大多出自建筑行业,吴川也因此被称为“建筑之乡”。靠建筑发家的吴川人,先建好了别人的家乡,然后回来建设自己的家园,开展“回归工程”,构建吴川模式新农村。如今的吴川是一个经济发达的文化之乡,在教育、环卫、旅游、体育、文艺等领域都取得显著成就,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 环卫===
环境
环境
2013年,吴川市积极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建成老鸦埇生活垃圾填埋场和15个镇(街)垃圾转运站、1355条自然村垃圾收集点,100多条自然村建起了污水处理池。
实施绿化工程,完成海滨一路、解放路、创业路、水口渡桥到振文路段绿化改造,推进“万村绿”和林业生态示范村建设。植树造林5000亩,森林覆盖率25.9%。实施亮化工程,安装渔港路、蓬吴线一期路段路灯,完成解放路、海港大道灯饰改造。开展“两违”清理,查处违章建筑435宗,违法用地2312宗。新农村建设凸显新亮点,吴川市被评为“魅力新农村全国十佳县(市)”
11 == 交通运输 编辑==
枢纽:吴川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立体化交通方便,境内有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河港和海港、机场等运输枢纽。
公路:国道325线横贯吴川东西全境,沈海高速公路和汕湛高速公路从该市经过和交汇。省道S373线、S285线和S286线分别经过该市。
港口:吴川市境西10余公里可达南方大港湛江港和湛江西厅机场,境北10余公里有水东港;境内有可直航港澳的国家二级装卸口岸黄坡港,博茂港将扩建成为万吨级泊位的渔商两用港口。黄坡港是国家二级装卸口岸,是吴川市水上运输货物的集散地之一。沙角漩港可进出100吨以上的船只。还有4个渔港:"王村港、吉兆港、沙田港、博茂港。"[6] 
Wuchuan City
Wuchuan City
12 == 地方风情 编辑==
民俗
吴川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县政府重视开展文化活动,形成了文艺辅导、图书阅览、有线广播、粤剧演出、民间文艺大巡游等多元化文化发展格局。民间艺术推陈出新,传统的泥塑展,除了在梅菉头展出外,解放路、沿江路、海港大道、江心岛都有展出。每年正月十五晚,隔海花桥万人游,十六、十七梅菉头、梅岭、隔塘、瓦窑等地居民都装饰飘色、舞狮、舞龙、舞貔貅出游。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文化呈多元化,宗教信仰环境宽松,原有民俗民风、理想信念、宗教信仰受到冲击,形成了新的思想、新文化、新时尚。外地外国传入的礼仪习俗,与原有思想、原有文化、原有时尚互相交融、共存共荣。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生老婚丧祭、岁时节日喜庆、社会礼仪习俗、生产生活习俗、陋规陋习恶习等,既受到严重冲击,又与新思想、新文化、新时尚共存。人们碰到相对应的事,往往既行旧礼、沿袭旧俗,又行新规,开创新时尚。[15]
吴川市有着深厚的戏剧文化土壤,以粤剧和木偶戏最为著名。其中吴川粤剧南派艺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艺术特点是粗犷豪放、勇猛逼真、火爆热烈,又温婉柔情。2016年10月13日晚,广东省文联、省剧协在广东粤剧院中心剧场举行“广东省戏剧之乡”命名授牌仪式暨“党在我心中”戏剧惠民演出,吴川市喜获“广东省戏剧之乡”殊荣。[16]吴川的传统民间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不少传统文化几乎失传。近年仍保持活动的民间舞蹈有:舞狮、舞龙、舞貔貅、陶鼓舞等。传统的博铺舞六将,黄坡、振文、吴阳的舞二真、梅菉的舞火龙和黄坡沙岗的狮燕舞在1979年以来未见正常活动。
== 元宵===
农历正月十四至十七日,吴川元宵节热闹非凡,梅菉街道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游人如潮,好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元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栩栩如生的泥塑和电动彩塑,有竹木搭造高高耸立的五级牌楼和花塔,有五光十色的花桥,有浩浩荡荡的大游行。游行时锣鼓喧天,舞火龙、舞狮子、舞貔貅、舞二真、舞六将、踩十番、吹长笛,玩陶鼓,有各式各样的彩车、“地色”和精彩巧妙的“飘色”,还有多姿多彩的花簇队、彩旗队、仪仗队和武术队,全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尤其是飘色、泥塑、花桥,被为誉为“吴川三绝”,吸引万千海内外人士前来观赏。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元宵节期间,直接参与艺术活动的人数达十万人,前来观赏元宵的游客达100万人次。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曾先后几次向海内外播放《广东吴川三绝》和《吴川元宵节大巡游》专题片,赢得了很高的声誉。2000年,吴川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2年,吴川市把元宵节正式定为“吴川元宵民间艺术节”。[17] ==年例===
年例
年例是盛行于吴川及至整个粤西地区(鉴江流域)一个独特的鉴江文化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岭南粤西一带,有一个比春节还要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年例是一项盛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年例和年宵不同,吴川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大多数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
=== 鉴江文化特色----年例===鉴江文化特色----年例(8)
年例是粤西本地居民的贺岁方式,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相传在原始家长制时代(唐朝前),粤西土著人并没有过年的习惯,而是选谷熟的时候为腊,以腊月腊日作为庆祝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祭祀日子。年例是鉴江流域的土地上,盛行着一种新春祭祀、庆贺方式,可解释为:溯古例今,以此例比,照成规进行的“贺年例会”。清朝晚期,在粤西多个县志对这活动作为风俗给予记载,说明这种贺年例会受到官府重视,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年例是粤西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的习俗。
== 吴川三绝===
广东吴川市的飘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吴川三绝与吴川元宵等文化习俗享誉海内外。1987年2月,美国华盛顿大学音乐系民族音乐博士孙旦礼到吴川考察戏剧和民间艺术。1988年3月8日晚,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吴川元宵民间艺术活动实况专题节目。吴川的飘色、花桥、泥塑、活动彩塑、花塔于1990年应邀赴广州参加“中国首届旅游艺术节”。1992年和1997年吴川飘色两次进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03年吴川飘色造型作品晋京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既民间工艺品展,荣获金奖;2000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吴川市梅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飘色、泥塑)”,广东省文化厅命名黄坡镇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飘色)”;2006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入编“吴川飘色”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吴川飘色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泥塑2007年11月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名称 "吴川三绝"简介 图示
吴川飘色 吴川飘色始于清代,以儿童乔装各种人物,站或坐在“色板”上面,在游行时手舞足蹈,飘飘如仙,惊险美妙,被誉为“隐蔽艺术”和“东方飘游艺术”。2003年9月,吴川飘色造型赴京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荣获金奖,被专家学者誉为“独具中国岭南民间艺术风格”。2005年,吴川飘色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6月,应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邀请,吴川飘色参加了7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香港各届庆回归暨特区政府成立九周年庆典大巡游活动,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香港各大报刊、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2006年元宵节,吴川举办全国首届“鼎龙杯”飘色大汇演,吴川飘色3套获金奖、4套银奖、1套铜奖。[18] === 吴川飘色===吴川飘色(6)
泥塑 泥塑源于唐代。[17]梅菉街道素有“泥塑之乡”的美誉。据传梅菉的泥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泥塑的兴起、发展,与梅菉发达的陶器砖瓦业有关。据传唐朝末年,有一年元宵节,梅菉瓦窑村一个制陶艺人闲着无事,随手用陶泥捏起人像来,吸引了许多人来观看。这样一来,别的制陶艺人也都来捏泥人,无形中形成了元宵节的泥人展览。每逢元宵佳节,在梅菉的大街小巷和附近村庄都会展出像真人一般大小的泥塑。2000年,吴川市梅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能获此殊荣,吴川泥塑功不可没,只要说到泥塑,人们就会想到吴川,泥塑为吴川增加了知名度。
吴川泥塑
吴川泥塑(6)
吴川花桥 吴川花桥始于明代。花桥横跨河流两岸,桥上面高盖布棚,挂满五光十色的灯笼、彩旗、彩带、气球;桥两侧各种鲜花争奇斗妍,诗画琳琅;桥头有大型泥塑“仙女散花”,雕刻精细,巧夺天工。夜色的花桥,彩灯闪烁,清波流华,有如彩虹横空,极为壮丽。[17]吴川花桥是广东省的汉人民俗文化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晚,踏着夜色,游人倾城而出,拥向花桥。花桥是由吴川市梅录镇上隔海村群众装饰的。他们把梅江上一座桥梁点缀得花团锦簇,灯火辉煌,桥头龙飞凤舞,逼真动人,即增添节日气氛,也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吴川花桥 == 吴川花桥(6)===
方言
古代南粤吴川境地的古越人,讲当地古越语(古越人各方言的统称),融合了来自中原的雅语(吴川话包含了古中原雅语成分,用吴川话读古诗较押韵)。在历史长河中经融合演化后所使用的语言为古越语和闽南语的特殊混合型语言,即现今全国独有的方言——吴川话(伝语)。[11] 吴川话以吴阳镇口音为代表口音。语言学系谱: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粤语语支——吴化方言。吴化方言属于粤语方言九大片区之一。吴川话覆盖范围为鉴江中下游流域及周边,包括吴川和坡头、南三地区。[10] ===方言分布===
方言分布
方言分布(6)
吴川境内有土白话、东话(黎话)、海话等几种口音。土白话又有吴阳口音、梅录口音、塘缀一带口音的差别。吴川讲吴阳口音的人数最多,以靠近湛江的吴阳、黄坡一带口音最为正宗。吴川话一般泛指吴阳、黄坡一带的话音。吴川话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古味浓重,融汇了高阳片白话、闽语、古越语的特殊混合型语言,某些发音保留着古越语、闽语的特征。后来由于受高州府白话的影响,逐渐白话化,然而其始终与其它白话保持着巨大的差距,甚至与其他白话分支皆无法沟通。吴川话属于粤语吴化片,也是吴化粤语的代表方言之一。发音上,吴川话平平仄仄极为协调,全国少有。
吴川境地除土白话之外还有东话(即雷话)、海话(吉兆话)。
=== 土白话分两类:===
一类是以梅录话为代表的土白话,有梅录口音、塘缀口音、长岐口音之分。梅录口音主要通行于梅录街道;塘缀口音主要通行于西北部的塘缀区;长岐口音主要通行于北部的浅水区和长岐区,和相邻的茂名、化州白话口音接近。
东话:即黎话,也叫雷话,和雷州、徐闻一带的雷话很接近,都是属于闽语方言。它主要分布于兰石、王村港、覃巴等镇。据估计,说东话的人数近十万人。这几个镇地理位置上正好位于吴川市东部,且与邻近电白县水东镇相连,电白县把水东镇的话叫“东话”,吴川的东话也因此得名。
海话:海话也叫吉兆话,分布在吉兆一带,这是一种濒危语言。[19]
=== 饮食菜式系统===
===菜式系统=== 吴川菜属于粤菜系统,与广州菜是一脉相承的。吴川菜承继了粤菜之传统,汲取了粤菜之精华。现代粤菜流行的风味可用“清、鲜、嫩、滑、爽、香”六个字可以做   概括,这六个字也可以用于概括吴川菜的特点。吴川的街头小炒的特点是重香味,求镬气。吴川街头小炒重香味,但只用少量的姜、葱、蒜茸做“料头”爆香,而较   少用辣椒、胡椒、八角、茴香等辛辣性的味道较浓重的香料做佐料,因而味道不会太过浓重。吴川菜香而不浓,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镬气指用武火把镬(炒菜的   大铁锅)烧热,加油,把油烧开后,放下少量姜、葱、蒜泥爆香,然后猛火快炒,炒出来的菜特别香。这样炒出来的菜称之为有“镬气”,也就是火候恰到好处的意思。
吴川喜宴的菜式丰富,邻近县市的喜宴一般为十三道菜,其中一汤一糖水,而吴川喜宴有十六至十八道菜,一般十八道菜最常见,因为吴川人喜欢“十八”的谐音为“实发”,也就是“一定会发达”的意思。
吴川人摆酒请客,都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摆,极少到酒店里摆酒,因为在自家摆酒更有气氛。有的甚至临时借用街道,在街道旁搭起棚架垒起灶,酒肉满街飘香。左邻
吴川人摆酒请客,都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摆,极少到酒店里摆酒,因为在自家摆酒更有气氛。有的甚至临时借用街道,在街道旁搭起棚架垒起灶,酒肉满街飘香。左邻 右里,三姑六婆,一起来帮忙,劏鸡杀鸭,洗锅涮碗,搬台摆凳,忙得不亦乐乎。自从有了专业的家庭宴席队伍,主人家只需点好菜,其余的一切工作和杂务全部包   给了专业队伍。比起在酒店办宴席,在家办宴席既省钱、菜式也丰富,家里还可以热热闹闹,亲朋挚友一片喜气洋洋。
吴川人对于别人请自己赴宴,一般是逢请必到的,这是对请客的人的尊重,除非很特殊的情况才不到,但就算人不到礼金也必到。
=== 名优特产===
吴川,物华天宝,资源丰富。这里气候温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盛产稻、糖蔗、花生、黄麻、西瓜、柑橙、龙眼和北运菜等农产品。万亩生态保护区,是各种珍禽、候鸟的天堂,有“天上人参”之称的禾花雀就是云集于此。水产品以海蜇、沙螺、米蟹著名。矿产资源有石墨矿、钛铁矿以及石英、花岗岩、高岭土、玻璃砂等。
吴川美食闻名四方,旅游文化美食节更是吴川的特色和品牌。吴川饮食文化发达,闻名遐迩的沙螺、中国四大名蟹之一的芷寮膏蟹等都久负盛名。除了大型宾馆酒楼外,小型饮食档遍布大街小巷,各种风味小吃通宵营业。列举几种比较普遍的美食:
=== 美食名称 === 简 介 图示
吴川八宝饭 吴川八宝饭于1922年在吴川梅菉镇创制的。参照宫廷八宝饭,根据吴川的物产条件,结合当地群众的口味习惯,创制出吴川风味的八宝饭,按吴川的风俗习惯,多数宴席都要上八宝饭。
田艾米籺 田艾米乙(音):每年春耕的田野上长满灰绿色的田艾,一般采摘顶部田艾芯,然后晒干制成田艾绒,用煮好的田艾绒红糖水和米粉搓成皮,然后包上白糖、花生、椰丝等做成甜味的田艾米乙,香味的则用新鲜虾仔、生葱、瘦肉等作馅。吴川田艾米乙尤以黄坡出名。还有番薯饼、虾饼也非常美味。
蛤蒌饭 蛤蒌饭的原料叫蛤蒌叶,用蛤蒌叶来做蛤蒌饭,洗干净后切(剁)碎,再用鸡油和着炒。而也有人用花生油和着炒,但鸡油炒的香度更大。还有人蛤蒌叶、鸡油和大米和着一起炒。而有人炒的时间长些,理由是这样煮的饭会更香,然后像平常那样煮饭就可吃到蛤蒌饭了。蛤蒌有滋阴,于女性减少色斑、调节内分泌、产后补血气等食用功效。 === 蛤蒌饭===蛤蒌饭(4)
紫苏饭 紫苏饭,清香可口,紫苏,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紫苏叶是一种在吴川地区广为使用的美味的调味品,人们常常用它的叶子来做菜,它的美味经常和蛤蒌相提并论。
=== 紫苏饭===紫苏饭(3)
黄坡蒜头 黄坡镇位于鉴江平原,具有制作蒜头特厚的天候。腌制的蒜头选用黄坡镇出产的优质白蒜,去掉须根,放置大缸内,倒入浓醋、盐,浸三四天,然后捞起另置缸内放淡醋、红糖、白糖浸十几二十天。成品呈灰绿色,有光泽,蒜辣醋香扑鼻。
兰石禾花雀 以前很多人都到兰石吃禾花雀,当下兰石的农贸市场和酒店餐桌上,基本上都没有禾花雀。兰石镇境内江河纵横交错,适宜鸟类觅食和栖息。作为粤西闻名遐迩的禾花雀栖息地,每年秋风吹起,大批禾花雀等候鸟由北向南纷飞而来。为了保护庄稼,村民就张网捕捉。在急剧扩展的市场需求下,禾花雀俨然成了“兰石名片”。然而,如今的兰石农贸市场和酒店饭桌上,几乎都找不到禾花雀的踪影。“这主要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大力保护。
13 == 风景名胜 编辑== 
八景
限门飞雪 === 限门飞雪===
吴川市是一个濒海小城,海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也非常有特色,传统景区有吉兆湾,吴阳金海岸,现又开发出“南天一石”景区。
通驷垂虹:位于塘尾街道邱屋村,原有桥名垂虹,是吴阳至梅录的主要通道。因长年有车马来往,故又名通驷桥。桥下水虽不深,但终年不涸且澄如镜,天晴日丽,桥影如虹。
===古迹===
古迹
吴川,文物古迹颇多。有闻名遐迩的吴川八景,有新石器时代梧山岭贝丘遗址,有晋代茂山书院,有唐朝吴阳古船、止寮港遗址,有宋朝梅菉祖庙、极浦亭,有明朝吴川县遗址、吴川学宫、双峰塔、巷门寨东炮台遗址,有清朝状元林召棠故居、吴川县城南门、陈兰彬故居,还有民国名将李汉魂故居、张炎将军故居等。
李汉魂故居 坐落于黄坡镇岭头村,建于抗战时期,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有多间建筑,主间设有勤园、俭园,配有值班室、凉亭、花园等,贯通布衣一巷、二巷,规模较大,整齐美观。当地人亦称“伯豪园”。
张炎故居 坐落在吴川市塘缀镇樟山村。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炎为革命烈士;1984年,张炎故居被定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  ==古今名人==
14古今名人编辑
吴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古今来名人才俊辈出,既有骚人墨客,也有仁人志士。正是:千年古镇一状元(林召棠),百年外交两使者(陈兰彬、刘华秋),戎马爱国三将军(张炎、李汉魂、张世德),乾隆赐匾王者师(麦国树)。吴川历史上计有状元一名,进士十八名,翰林二名,钦赐翰林三名,举人一百六十六名。他们之中有位列尚书、御史、道台、知府、知州、知县、教谕等职,多达数百人且大都政声卓著、清正廉明。
如宋代进士鞠杲、林廷、南宋解元林永(霞街始祖)、李屋巷始祖李凌云,被尊为“刘猛将军”的元江淮指挥使刘承忠;明代名医、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林怀兰,明进士林廷献,武进士易傅伯,举人吴懋清,粤东七才子之一林联桂;清琼州督抚彭玉将军,清广东水师提督窦振彪将军,绰号劏狗六爹的麦为仪,“振威将军”彭子衡,清江南全省提督曾秉忠,提督曾敏行,名标儒林传之吴懋清,粤西状元林召棠,中国首任驻美大使陈兰彬,清代诗翁李文泰,清朝武官有十四总兵,两提督;还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庞雄,爱国将领张炎将军,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李汉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刘华秋等。[21]
  15 == 荣誉称号 编辑==
2005年,吴川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
2008年被广东省授予“广东诗词之乡”,还被世人们誉为“建筑之乡”、“粤剧之乡”、“网具之乡”、海产品加工中心”、“糖酒机械设备制造基地”等。
2010年9月20日,中国烹饪协会正式将首个“中国月饼之乡”牌匾授予吴川市。吴川月饼历史久远,独具风味,个头特大,品种多样,远近驰名。其有“香酥可口,不油腻”等风味,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华人社区,其中粤港澳、东南亚人尤为喜爱。[22] 2014年9月2日,中国建筑协会向吴川颁发了"中国建筑装饰之乡"牌匾。吴川是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地区。据统计,当下有20万吴川籍建筑大军,活跃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等地。吴川建筑装饰业已形成成熟的产业规模和业态,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23] 16词条图册1 / 4吴川吴川吴川吴川吴川新农村吴川新农村鉴江文化特色----年例鉴江文化特色----年例吴川飘色吴川飘色吴川泥塑吴川泥塑吴川花桥吴川花桥方言分布方言分布蛤蒌饭蛤蒌饭紫苏饭紫苏饭参考资料:1.“南蛮”不蛮 广东博罗考古证明岭南先秦时期已有高度文明 2.境域变迁 3.沿革 4.吴川市历史沿革 5.行政区域变革 6.河流 7.地貌 8.气候 9.吴川市地区概况 10.广东有哪些民系? 11.人口由来 12.广府民系 13.吴川: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 14.建国际机场带动粤西产业集群崛起 15.民俗风情 16.吴川喜获“广东省戏剧之乡”殊荣 17.民俗风情 18.飘色 19.有趣的吴川话 20.吴川文物古迹 21.历史名人 22.广东吴川获授牌“中国月饼之乡”
23. 2014年9月2日,中国建筑协会向 吴川 获“ 颁发了" 中国建筑装饰之乡 ” 称号"牌匾。吴川是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地区。据统计,当下有20万吴川籍建筑大军,活跃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等地。吴川建筑装饰业已形成成熟的产业规模和业态,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
词条标签:
行政区划
==视频==
===2017吴川市长岐镇雍村轻音乐上传于 2017-11-05===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