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3
次編輯
變更
龍津石橋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龍津石橋 </…”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龍津石橋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ktd.gov.hk/lung%20tsun%20stone%20bridge/photo/remains/6.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前九龍城碼頭殘存的混凝土支柱 (中)<br>[https://www.ktd.gov.hk/lung%20tsun%20stone%20bridge/photo/remains/6.jpg 圖片來自ktd.gov.hk] <br>
'''地點''' [[香港]][[九龍城區]]<br>
'''類型''' 石砌棧橋<br>
'''全長''' 200米<br>
'''完工日''' 1875年<br>
</small>
|}
</div>
'''龍津石橋''',是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的一條石砌[[棧橋]](具[[碼頭]]功能的橋狀石砌建築)。
==簡介==
建於1873年,1875年完工落成,全長200米,寬2.6米,分為南、北兩段,以[[花崗石]]建成,是當時全港最長和最堅固的石碼頭<ref name="chinareviewnews">吴偉鴻,[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34601&secid=34649 九龍龍津橋考古發現]</ref>。橋柱共21條。其後因海泥淤積,1892年以木材加建至300米,橋頭作丁字形,築有接官亭<ref>{{Cite web|title=龍城歲月—維多利亞時代九龍城:龍津石橋|url=http://www.hkmemory.org/city_relics/text/index.php?p=home&catId=7|accessdate=2020-01-18|author=|date=2014|format=|publisher=香港記憶|language=}}</ref>。石橋經歷多次擴建,曾在[[香港日佔時期|日佔時期]]因日军擴建機場而被埋。
2008年3月,政府在[[啟德機場]]原址發現龍津石橋,整個遺蹟包括龍津橋、上下船平臺、碼頭石墩、接官亭、1930年代九龍城碼頭水泥墩、木質防撞柱及梯級<ref name="chinareviewnews"/>。
==歷史==
19世紀中葉,香港洋商利用中國[[帆船]]偷運洋貨入口中國,走私漏税。兩廣總督下令在出入香港和[[澳門]]之水道,各設[[海關]]關卡,以緝拿走私船隻。當時的粤海關在已成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島]]以外的[[馬灣]]、[[佛頭洲]]、[[長洲 (香港)|長洲]]及[[九龍灣]]各設海關緝私,打擊走私活動。由於海關武裝緝私船隻需要停泊補給,故大鵬協副將及九龍巡檢倡議在九龍砲臺東側40米修建長200米的石碼頭,以當時[[九龍寨城]]東面小河「龍津」命名。
1867年至1871年期間,香港曾經開放賭權,公開招標讓人們開辦[[賭場]],不過到了1872年再次禁賭,於是很多賭場經營者就把賭場遷移到九龍寨城,由龍津石橋的關係,經常有很多外國賭客光顧寨城的賭場,使寨城成了當時遠近知名的旅遊景點<ref>[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80621/11259993 舊機場發現龍津石橋遺蹟]《蘋果日報》2008年6月21日,香港</ref>,同時帶旺了附近[[九龍大街]]的巿集。
龍津石橋建於1873年,1875年完工落成,成為九龍寨城東門與海岸連接的登岸碼頭。1892年[[九龍樂善堂]]集資,在龍津橋南端擴建一座長約80米的木碼頭,樂善堂徵收碼頭使用費作為慈善用途<ref name="chinareviewnews"/>。當時樂善堂設置公秤,貨物在碼頭交收時,須秤量繳費。鄰近的[[馬頭圍]],亦因龍津石橋而得名<ref>梁濤(1993年)《九龍街道命名考源》,第66頁,市政局出版</ref><ref name="chinareviewnews"/>。
1910年,港英政府將樂善堂擴建的木碼頭改建為[[水泥]]碼頭。隨着香港人口在1920年代激增,當時著名華人紳商[[何啟]]與[[區德]]等人合資經營之「啟德營業有限公司」,在九龍灣北岸進行大規模填海興建[[啟德濱]],龍津石橋餘南段繼續使用。龍津碼頭在1932年擴建,拆去1910年的水泥碼頭,另在1875年建成之碼頭南端沿北131度,向海續建一段長60米的新碼頭,建成後命名為「[[九龍城碼頭]]」<ref name="chinareviewnews"/>,给香港的[[蒸汽]]小輪使用<ref name="AMO">[http://www.amo.gov.hk/form/146meeting/AAB146_42_progress_annex_1c.pdf 啟德地區發現龍津橋事宜],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備忘錄,2008年6月26日</ref>。
[[香港日佔時期|日佔時期]],日軍在1942年起大規模擴建[[啟德機場|機場]],龍津石橋及九龍城碼頭隨啟德濱樓房一併拆卸,碼頭石墩及基座等被埋<ref name="chinareviewnews"/>。
==考古發掘==
[[啟德機場]]在1998年停用後,政府曾委託考古專家在2003年進行考古調查,發現1924年啟德濱海堤及上岸梯級,但沒有發現龍津橋遺跡。
2008年3月,考古學家發現一段龍津橋及9座石橋墩,政府在同年11月委託考古專家發掘,終找到1875年龍津橋、上下船平台、碼頭石墩、接官亭墻基基石、1930年代九龍城碼頭水泥墩、木質防撞柱及梯級。此外,亦發現[[青花]]瓷杯、碗、碟、枕頭、陶油燈、陶缸等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文物<ref name="chinareviewnews"/>。根據推測,以前接官亭的位置大概為今日[[富豪東方酒店]],而昔日隔住[[太子道東]]的啟德客運大樓則是碼頭石橋上岸的地方。
==保育計畫==
因應龍津石橋的發現,[[啟德發展計劃]]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建議劃定龍津橋遺蹟的範圍,並原址保存龍津橋遺蹟,作為啟德發展計劃的一部分,報告於2009年3月獲通過<ref>[http://www.amo.gov.hk/form/140meeting/AAB-30-2009-10%20Main-Chi.pdf 啟德地區的龍津石橋遺蹟],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備忘錄,2009年12月4日</ref>。
政府在2010年至2011年進行兩階段的公眾參與諮詢,建議設立一條闊30米的保育長廊,保育龍津石橋遺跡,並會興建行人隧道連接石鼓壟道遊樂場,讓遊人可步行往返[[九龍寨城公園]],亦因應保育長廊修訂啟德發展計劃的分區大綱圖與城市設計<ref>[http://www.amo.gov.hk/form/154meeting/AAB154-12-Main-chi.pdf 啟德發展計劃與保育龍津石橋遺跡相關的城市設計優化建議]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備忘錄,2011年6月15日</ref>。然而,由於配合[[沙中綫]]興建及鄰近地區發展,政府預期最快須待2020年後,才能正式開放<ref>「龍津橋遺迹保留可『近觀』建30米長廊 不設玻璃罩」《星島日報》A21,2011年5月14日</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龍津石橋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ktd.gov.hk/lung%20tsun%20stone%20bridge/photo/remains/6.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前九龍城碼頭殘存的混凝土支柱 (中)<br>[https://www.ktd.gov.hk/lung%20tsun%20stone%20bridge/photo/remains/6.jpg 圖片來自ktd.gov.hk] <br>
'''地點''' [[香港]][[九龍城區]]<br>
'''類型''' 石砌棧橋<br>
'''全長''' 200米<br>
'''完工日''' 1875年<br>
</small>
|}
</div>
'''龍津石橋''',是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的一條石砌[[棧橋]](具[[碼頭]]功能的橋狀石砌建築)。
==簡介==
建於1873年,1875年完工落成,全長200米,寬2.6米,分為南、北兩段,以[[花崗石]]建成,是當時全港最長和最堅固的石碼頭<ref name="chinareviewnews">吴偉鴻,[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34601&secid=34649 九龍龍津橋考古發現]</ref>。橋柱共21條。其後因海泥淤積,1892年以木材加建至300米,橋頭作丁字形,築有接官亭<ref>{{Cite web|title=龍城歲月—維多利亞時代九龍城:龍津石橋|url=http://www.hkmemory.org/city_relics/text/index.php?p=home&catId=7|accessdate=2020-01-18|author=|date=2014|format=|publisher=香港記憶|language=}}</ref>。石橋經歷多次擴建,曾在[[香港日佔時期|日佔時期]]因日军擴建機場而被埋。
2008年3月,政府在[[啟德機場]]原址發現龍津石橋,整個遺蹟包括龍津橋、上下船平臺、碼頭石墩、接官亭、1930年代九龍城碼頭水泥墩、木質防撞柱及梯級<ref name="chinareviewnews"/>。
==歷史==
19世紀中葉,香港洋商利用中國[[帆船]]偷運洋貨入口中國,走私漏税。兩廣總督下令在出入香港和[[澳門]]之水道,各設[[海關]]關卡,以緝拿走私船隻。當時的粤海關在已成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島]]以外的[[馬灣]]、[[佛頭洲]]、[[長洲 (香港)|長洲]]及[[九龍灣]]各設海關緝私,打擊走私活動。由於海關武裝緝私船隻需要停泊補給,故大鵬協副將及九龍巡檢倡議在九龍砲臺東側40米修建長200米的石碼頭,以當時[[九龍寨城]]東面小河「龍津」命名。
1867年至1871年期間,香港曾經開放賭權,公開招標讓人們開辦[[賭場]],不過到了1872年再次禁賭,於是很多賭場經營者就把賭場遷移到九龍寨城,由龍津石橋的關係,經常有很多外國賭客光顧寨城的賭場,使寨城成了當時遠近知名的旅遊景點<ref>[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80621/11259993 舊機場發現龍津石橋遺蹟]《蘋果日報》2008年6月21日,香港</ref>,同時帶旺了附近[[九龍大街]]的巿集。
龍津石橋建於1873年,1875年完工落成,成為九龍寨城東門與海岸連接的登岸碼頭。1892年[[九龍樂善堂]]集資,在龍津橋南端擴建一座長約80米的木碼頭,樂善堂徵收碼頭使用費作為慈善用途<ref name="chinareviewnews"/>。當時樂善堂設置公秤,貨物在碼頭交收時,須秤量繳費。鄰近的[[馬頭圍]],亦因龍津石橋而得名<ref>梁濤(1993年)《九龍街道命名考源》,第66頁,市政局出版</ref><ref name="chinareviewnews"/>。
1910年,港英政府將樂善堂擴建的木碼頭改建為[[水泥]]碼頭。隨着香港人口在1920年代激增,當時著名華人紳商[[何啟]]與[[區德]]等人合資經營之「啟德營業有限公司」,在九龍灣北岸進行大規模填海興建[[啟德濱]],龍津石橋餘南段繼續使用。龍津碼頭在1932年擴建,拆去1910年的水泥碼頭,另在1875年建成之碼頭南端沿北131度,向海續建一段長60米的新碼頭,建成後命名為「[[九龍城碼頭]]」<ref name="chinareviewnews"/>,给香港的[[蒸汽]]小輪使用<ref name="AMO">[http://www.amo.gov.hk/form/146meeting/AAB146_42_progress_annex_1c.pdf 啟德地區發現龍津橋事宜],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備忘錄,2008年6月26日</ref>。
[[香港日佔時期|日佔時期]],日軍在1942年起大規模擴建[[啟德機場|機場]],龍津石橋及九龍城碼頭隨啟德濱樓房一併拆卸,碼頭石墩及基座等被埋<ref name="chinareviewnews"/>。
==考古發掘==
[[啟德機場]]在1998年停用後,政府曾委託考古專家在2003年進行考古調查,發現1924年啟德濱海堤及上岸梯級,但沒有發現龍津橋遺跡。
2008年3月,考古學家發現一段龍津橋及9座石橋墩,政府在同年11月委託考古專家發掘,終找到1875年龍津橋、上下船平台、碼頭石墩、接官亭墻基基石、1930年代九龍城碼頭水泥墩、木質防撞柱及梯級。此外,亦發現[[青花]]瓷杯、碗、碟、枕頭、陶油燈、陶缸等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文物<ref name="chinareviewnews"/>。根據推測,以前接官亭的位置大概為今日[[富豪東方酒店]],而昔日隔住[[太子道東]]的啟德客運大樓則是碼頭石橋上岸的地方。
==保育計畫==
因應龍津石橋的發現,[[啟德發展計劃]]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建議劃定龍津橋遺蹟的範圍,並原址保存龍津橋遺蹟,作為啟德發展計劃的一部分,報告於2009年3月獲通過<ref>[http://www.amo.gov.hk/form/140meeting/AAB-30-2009-10%20Main-Chi.pdf 啟德地區的龍津石橋遺蹟],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備忘錄,2009年12月4日</ref>。
政府在2010年至2011年進行兩階段的公眾參與諮詢,建議設立一條闊30米的保育長廊,保育龍津石橋遺跡,並會興建行人隧道連接石鼓壟道遊樂場,讓遊人可步行往返[[九龍寨城公園]],亦因應保育長廊修訂啟德發展計劃的分區大綱圖與城市設計<ref>[http://www.amo.gov.hk/form/154meeting/AAB154-12-Main-chi.pdf 啟德發展計劃與保育龍津石橋遺跡相關的城市設計優化建議]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備忘錄,2011年6月15日</ref>。然而,由於配合[[沙中綫]]興建及鄰近地區發展,政府預期最快須待2020年後,才能正式開放<ref>「龍津橋遺迹保留可『近觀』建30米長廊 不設玻璃罩」《星島日報》A21,2011年5月14日</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