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公教会

增加 7,68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大公教会</big> ''' |- |<center><img src=https://imgsa.baidu.com/…”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大公教会</big> '''

|-

|<center><img src=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d60650701b30f24359aec0bf894d192/5e075b43fbf2b21195fa4b28c48065380dd78ebb.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tieba.baidu.com/p/6100179533?red_tag=0560796425 来自 贴吧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大公教会

|}
「'''大公教会'''」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381年《[[尼西亚信经|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中的「一个神圣、完全、被差遣的教会」({{lang-el|Ἁγίαν, Καθολικὴν καὶ Ἀποστολικὴν Ἐκκλησίαν}})。「大公」({{lang-el|καθολικός}})源自词根{{lang|el|κατά}},“至于,关于”,和{{lang|el|ὅλος}},“完全,全部”,本意为「完全的,没有缺失的」<ref>{{cite book | author = Thomas Hopko 神父 | chapter = 教会 | title = 《正教信仰》 | volume = 1. 教义 | location = 纽约 | publisher = 美洲正教会宗教教育部 | date = 1998}}</ref>,通常认为意为「普世的」。「大公教会」这一神学概念的本意是,基督的教会就是完全的真理,在神里面没有任何缺点或谬误;而汉译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公」的意思,即,基督的教会是「普世的」、「一般的」、「大众的」、所有人的教会,而不是属与一个种族、阶级或宗派的。

== 天主教会 ==
自从3世纪[[罗马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后直到5世纪罗马帝国东、西分裂,[[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教会开始独立发展。最后,[[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就是现在的[[正教会]];而[[西罗马帝国]]的教会以原首都[[罗马]]的[[教宗]]为首,就是现在的「[[天主教会|罗马天主教会]]」,亦称作「罗马大公教会」或「大公教会」。

天主教会认为他们是源自[[耶稣]]的正宗,他们的论据来自{{Bible|马太福音|16|18}}记载的[[耶稣]]对[[彼得 (使徒)|圣伯多禄]](或译“彼得”)说的话:「你是伯多禄(磐石),我要将我的教会建立在这磐石上。」[[伯多禄]]的名字「刻法」({{lang|en|Cepha}},或译“矶法”)在[[亚拉美语]]中正是「磐石」之意。天主教徒相信[[圣伯多禄]]是第一位[[教宗|罗马主教]],现在的[[教宗]]就是他的继承人、天主教会的最高领袖{{NoteTag | 1 = 实际上安提阿的宗主教也承袭至圣伯多禄,亚历山大的宗主教在分裂前也被尊称为「教宗」。是否是教宗、是否是圣伯多禄继承人与是否正确、是否神圣并无密切关系,有几个亚历山大的教宗甚至是支持[[基督一性论]]的异端}}。

天主教会的领土曾经称为[[教宗国]],现在的教宗则是[[梵蒂冈城国]]的元首。

在[[天主教会]]内,除了[[拉丁礼教会]]外,还有在东欧的[[东仪天主教会]](主要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在[[苏联]]时代曾被迫併入东正教会)、在[[黎巴嫩]]的[[马龙派]]天主教会、在埃及的科普特天主教会。它们与其他教会不同,承认罗马教宗的首席地位和领导权,与教宗共融。

== 正教会 ==
正教会的神学氛围实际上比较包容,比如,公教会和新教会通常认为只有一部分人得救,正教会则认为所有人都和只有一部分人得救都是有可能的;公教会和新教会通常认为基督的死就是纯粹的一命换一命,正教会则有许多关于基督的死的不同理论,包括献祭的比喻,也有他的生命胜过死亡,也带领我们胜过死亡、回归上帝的说法。

这种说法认为「罪的代价乃是死」并非神的惩罚,而是必然的、脱离神完全的生命的后果,因为惩罚除了泄愤并没有挽回现状的作用,而基督则以完美的生命胜过死亡,也藉着圣灵(圣体和圣血)赐予我们完美的生命以胜过死亡这一既成事实。胜过死亡需要先面临死亡、经受死亡,好比打倒大魔王需要先进入他的城堡,进入大魔王的城堡就是打倒他的代价,死亡就是基督战胜死亡的代价,献祭不是主观的一物换一物、一命换一命,而是客观的因果关系简化后的比喻。<ref>{{cite book | author = Thomas Hopko 神父 | chapter = 救赎 | title = 《正教信仰》 | volume = 1. 教义 | location = 纽约 | publisher = 美洲正教会宗教教育部 | date = 1998}}</ref>

此外,正教会对于圣经的解释也不只是纯粹按照原意或纯粹按照喻意义,甚至对于同一段经文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却同等合理的解释。

=== 对于天主教会 ===
在东正教会与[[天主教会|罗马大公教会]]分裂之后,正教会认为天主教会已偏离了真正的大公教会。主教并非掌握更多权力,而是担负更多责任;教宗虽然受特殊的尊敬,但并不比其他主教更加神圣,没有统治甚至奴役其他主教的权力。

约公元1136年,在[[小亚细亚]][[尼科米底亚]]的[[尼科米底亚的尼西塔斯|尼西塔斯]]大主教给在教宗治下德国[[哈弗尔贝格]]的[[哈弗尔贝格的安瑟莫|安瑟莫]]主教的信里写道:

<blockquote>我至为亲爱的弟兄,我们不否认罗马宗主教区在五个宗主教区(亚历山大、安提阿、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和罗马)中是首位;我们认可她(罗马教区)在[[大公会议]]上最受尊敬的席位。但她坚持行与我们分裂的事,在傲慢之中她夺取了不属于她职责的君王的权力......我们怎么能接受她发出的那些没有经过我们商议,甚至我们一点都不知道的命令?</blockquote>

<blockquote>如果罗马的教宗,坐在他荣耀而华贵的宝座上,意欲向我们发出雷霆般的吼声——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抛给我们一个个指令,又意欲审判我们,甚至统治我们和我们的教会,不是凭着共同的会议,而是凭着他自己的任意而为,这是什么样的弟兄,退一步来说,这是什么样的父亲?我们成了这教区的奴隶,而不是子女,罗马教宗也不是子女们虔诚的母亲了,而是奴隶们残酷、专横的女主人。<ref>[https://www.oca.org/orthodoxy/the-orthodox-faith/church-history/twelfth-century/the-west5 12世纪:西方]. {{cite book | title = 《正教信仰》 | volume = 3. 教会历史 | publisher = 美洲正教会官网,美洲正教会 | date = 1996–2019}}</ref></blockquote>

=== 对于新教会 ===
正教会虽然不完全认可天主教会,对于新教会的改革也不完全支持。新教会的改革虽然有一些进步,但也有不少世俗化和贬低传统的倾向。

一些主要的问题在于,信基督得财富、浮于物质和世俗而非不朽的属灵生命的功利主义倾向,只要信不要行、浮于表面信仰和敬拜而非真正属灵成长的信仰简化倾向,和一些复生的、例如区分耶稣和基督神性和人性区别([[聂斯脱里主义]])的异端倾向。

== 注释 ==
{{NoteFoot}}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 参见 ==
* [[教会四特征]]:[[使徒统绪]]
* [[基督教派系]]:[[基督教教派列表]]
** [[西方基督教]]、[[东方基督教]]
** [[天主教会|罗马公教会]]:[[拉丁礼教会]]、[[东仪天主教会]]
** [[东方正教会]]:[[希腊正教会]]、[[正教会#西方礼东正教教会|西方礼正教会]]

[[Category:200 宗教总论]]
135,8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