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

增加 35,59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big> ''' |- |<center><img src=https:…”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big> '''

|-

|<center><img src=https://img1.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27982989.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300764/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

英文名:Second Vatican Council,

拉丁文:Concilium Vaticanumsecundum,

简称: 梵二会议
|}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lang-la|Concilium Œcumenicum Vaticanum Secundum}}),简称'''梵二大公会议'''、'''梵二会议'''、'''梵二''',又称'''[[约翰·亨利·纽曼|纽曼]]会议'''<ref>麦可·柯林斯、马修·普瑞斯《基督教的故事》,谢青峰、李文茹(台北市:台湾麦可股份有限公司,2005),p. 181.</ref>,是[[天主教会]]第21次[[大公会议]]<ref name="NCEp563">{{cite encyclopedia |editor=Faculty of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encyclopedia=[[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title=Vatican Council II |edition=1 |year=1967 |month= |publisher=[[McGraw-Hill]] |volume=XIV |location=New York |isbn= |oclc=34184550 |page = 563 }}</ref>,也是距今最近召开的一次大公会议,于1962年10月11日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召开,1965年9月14日由次任教宗[[保禄六世]]结束。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是天主教会历史上第21次[[大公会议]]。起初,人们以为它是[[第一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的续会,但后来[[罗马教廷]]作出了澄清了:它将是另一次新的大公会议,取名“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ref name = "Alberig 2005 69"> {{cite book | last = Alberigo | first = Giuseppe | coauthor=Sherry, Matthew| title = A Brief History of Vatican II | page = 69 | publisher = Orbis Books | location = Maryknoll | year = 2006 | isbn = 1570756384 }} </ref>。

在1959年6月29日所颁布的《[[在伯多禄座位|忝登伯铎宝座]]》通谕中,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指出此次大公会议的目标将会是:「发扬圣道、整顿教化、革新纪律」<ref name="NCEp563"/>。
本次会议最其重要的结果,即是认同被传教国之传统可以与[[天主教]]、[[新教]]相容,且可以互相援引,令使争议三百多年的[[中国礼仪之争]]画下句点,并且将所谓的《[[利玛窦规矩]]》予以尊重。

== 出席者 ==
出席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天主教会领袖最多达2540位,其中至少四位在后来出任[[教宗]]:[[保禄六世|若翰·蒙蒂尼]][[枢机]]后来成为教宗保禄六世、[[若望保禄一世|阿尔比诺·卢恰尼]][[主教]]后来成为教宗若望保禄一世、[[若望保禄二世|嘉禄·沃尔蒂瓦]]主教后来成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本笃十六世|若瑟·拉辛格]]后来成为教宗本笃十六世。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是历代大公会议中,在组成上十分理想的一次会议。原因是:
# 大会的筹备和进行丝毫不受外界的干扰,完全由教会主动;
# 出席的[[教长]](平均接近2200人)空前众多;
# 第一次有[[非洲|非]]裔主教及[[亚洲|亚]]籍主教出席<ref name="NCE Prep 2">{{cite book | last = Sullivan | first = Maureen | title = 101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Vatican II | url = https://archive.org/details/101questionsansw00osul | publisher = Paulist Press | location = New York | year = 2002 | isbn = 0809141337 |pages=[https://archive.org/details/101questionsansw00osul/page/21 21]}}</ref>。

== 筹备 ==
1959年6月5日,[[圣神降临节]],[[教宗]]宣佈成立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筹备委员会,此次大会正式进入筹备阶段。筹备委员会组成如下:

# 一个中央委员会;
# 十一个组:神学组、教区行政组、司释及教民纪律组、修会组、圣事组、礼仪组、教育组、东方礼教会组、传教组、教友生活组及教宗宫廷礼仪组;
# 三个秘书处:新闻事业秘书处、基督徒合一秘书处和总务秘书处。

中央委员会、组和秘书处,均由一位主席、多位委员、若干专家顾问和很多秘书组成。组和秘书处的任务是:参考世界各[[教长]]和各[[圣部]]的建议,然后研究[[教宗]]指定的问题。中央委员会是由[[教宗]]自己或者自己的代表为主席,委员包括[[枢机]]、[[宗主教]]、[[主教]]、[[修会会长]]、组的主席和秘书处的主席,共有70多名。中央委员会的任务是:督导及配合各组及秘书处的工作,向[[教宗]]汇报成果,并负责起草未来大会的进行程序。

1960年11月14日,[[教宗]]主持筹备会议的开幕典礼,宣佈本届大公会议的重点:「不仅在根据启示和传统,强调某一教义或纪律,更在重振基督的真精神,加强基督徒生活的价值和光辉。」典礼后,各部门便开始工作。
1961年6月至62年6月期间,中央委员会共进行了7次聚集,召开了55次会议,审查了72项提案,为正式会议作好了准备。

[[教宗]]在筹备阶段的末期,通过[[通谕]]和广播,呼吁所有教友为此次会议祷告,并钦定[[大圣若瑟]]为此次大会在天的[[中保]]。另外,工作人员也进行[[圣伯多禄大殿]]的粉刷装饰工作。大会会场就设在[[圣伯多禄大殿]]。<ref name="NCEp563"/>

== 组织 ==
* 主席团:由十位枢机组成。在此次大会第一期内,这十位枢机轮流代表[[教宗]]主持大会。在另外三期内,他们则成为大会的“元老院”,监视大会的进行。
* 大会特别事务处:审察由各个[[教长]]提出的重要的新问题,在需要的时候,向[[教宗]]汇报或向他提供意见。
* 大会法庭:大会行政问题的上诉法庭,用来解决大会教长之间和各个机构之间发生的纠纷。
* 全体成员:当时的教会法典规定:枢机、宗主教、首席主教、总主教、定座主教、兼理教区首长及若干修会总会长,有权利参加会议并享有投票权。在此之外,[[教宗]][[若望廿三世]]还邀请了所有[[领衔主教]],而且给予他们投票权。所以,参与这次大公会议的教长人数,最多时高达2400位左右。
* 10个小组委员会和基督徒合一秘书处:这11个单位,都由教宗任命1名主席和9名委员,加上从与会的教长中选举的另外16名委员组成。由他们向大会提出草案,并按照教长们的建议修改、甚至重写草案。
* 神学及法律专家:协助各个小组的委员们编写草案,随时准备向大会作出解释或者报告。他们可以列席全体会议,但是因为他们并不是教长,所以除非被邀请或者被询问时,不能发言。此次会议,[[教宗]]任命了460位神学及法律专家,其中包括235位教区[[神父]]和225位[[会士]]。著名[[神学家]][[K.Rahner]]便是其中之一。
* 观察员:由[[东正教]]、[[基督新教]]和其他非天主教团体所派来的代表构成。观察员可以列席全体会议或公开会议,但是没有发言权。
* 贵宾:由基督徒合一秘书处邀请,并以个人名义列席此次大会。贵宾并不代表某教会或团体,也没有发言权。
* 旁听员:由获邀请列席的教友组成,没有表决权,只有在被邀请的时候才可以在大会发言。<ref name="NCEp563"/>
另有若干只能观看会议的数十位各国主要修院的院长(主要是如[[英国圣公会]]、[[美国圣公会]]、[[主流新教]]派等)。

== 程序 ==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程序,分为公开会议、全体会议和小组委员会议。

* 公开会议由[[教宗]]和全体教长一并出席举行,是大会中最为隆重的一种,也欢迎其他国家的政要和首长出席。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上,公开会议共有10次:第1至第4期的开幕式,第2、3、4期的闭幕式和大会在第4期期间颁布不同决议的仪式(1962年10月28日、11月18日和12月7日)。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16项决议,有5项是在第2和第3期的闭幕式上颁布的。其余11项,是在第4期上述3个仪式上颁布的。在颁布决议时,大会会对决议进行表决,只有获得全体三份之二的赞成票的决议才能通过。决议获得通过后,教宗和教长们会在决议上一一签名。
* 全体会议的主要作用是讨论和表决各项决议草案。此次大会共举行了168次全体会议。教长们会先研究某一决议草案是否能作为讨论的基础,如果多数教长认为不能,那么草案会被退回有关小组令其修改或者重写。相反地,如果可以,那么教长们会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来发表该草案的意见,小组会依据教长们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最后,大会对修定后的草案作三次表决。在第1次表决时,教长们可以投赞成票、反对票或有条件赞成票。然后小组会对草案作最后的修改。第二次表决,教长们就只能投赞票或者反对票了。最后,等到草案里的每一章都获表决通过后,大会会对整个草案作一次整体的表决,从而完成审查决议草案的程序。
* 小组委员会会议就是在小组各个成员之间召开的会议。会议上,小组委员和大会的专家和顾问负责起草或修改大会的各项决议草案。<ref name="NCEp563"/>

=== 大公会议第1期 ===
(1962年10月11日至12月8日)1962年10月11日上午8时30分,此次大会的开幕式在[[圣伯多禄广场]]举行。出席开幕式的主教超过2400名,还有意大利总统和很多国家元首列席。在开幕式上,[[教宗]]指出大公会议的任务是:“使教会自我革新,推进基督徒中间的合一,为能向人类更有效地宣讲福音。”大会开幕后,首先选举各个小组的委员。法国主教团代表全体教长,起草了《大会告全人类书》,表达了关怀全体人类和愿意为全体人类服务的诚意;并提出大会特别关心的两个问题:国际和平问题和社会正义问题。

然后,大会进入了审议草案阶段。第一个讨论的是《礼仪草案》。其中较受争议的议题包括:(1)礼仪中的语言;(2)礼仪当如何适应不同地区文化的需要;(3)地方主教团在礼仪问题上的职权等。最后,大会通过了这个草案的序言和第1章。在第1期会议中,大会也讨论了《启示渊源草案》、《大众传播工具草案》、《东方礼教会合一草案》和《教会草案》。因为大多数教长不满意《启示渊源草案》,教宗指示把草案退给有关小组重写。而《大众传播工具草案》,大会则要求把它缩短成若干原则和一个[[牧灵训谕]]。对于《东方礼教会合一草案》,大会希望它能与基督徒合一组的另一草案以及《教会草案》中论大公主义一章,合并成一个草案。关于《教会草案》,最后由于时间所限,只进行了初步讨论,来不及得出任何结论。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第1期的会议,于1962年12月8日闭幕。

在第一期会议结束前教宗宣布:将把70多个草案缩编成20个(其后再缩编成17个)以提高大会进行的速度。还要成立一个协调委员会,用来督察各个小组的工作,务必使他们提出的草案不致相互冲突。这些是大会休会期间主要的工作。

1963年6月3日,[[教宗若望廿三世]]因病逝世,终年82岁。1963年6月21日,[[保禄六世|若翰·蒙蒂尼]]枢机被推选出来继任[[教宗]],名号为保禄六世。当选后第二天,新教宗便宣布将继续进行大公会议。后来,新教宗调整了大会的结构:加设了由4名枢机组成的督察团,负责主持全体会议;并以新成立的“协调委员会”取代了原来的“大会特别事务处”。<ref name="S1-1">{{cite book |last=Bokenkotter |first=Thomas |title=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publisher=Image |location=New York |year= 2005 |isbn=0385516134 |pages=413}}</ref>

=== 大公会议第2期 ===
(1963年9月29日至12月4日)1963年9月29日,大公会议第2期会议开幕。保禄六世指出大会的目标是:
# 认识教会本身,特别是有关主教的职务和主教与教宗的关系。
# 教会的革新。
# 各基督教会的合一。
# 教会面对现代世界。<ref name="NCE S2"/>

教宗还特别指出:“如果天主教会应该为过去教会的分裂承担责任,那么天主教会将会谦逊地呼求天主的宽恕。如果天主教会曾经开罪过其他非天主教的弟兄,那么天主教会也会求他们宽恕。另一方面,天主教会也会诚心地宽恕所有开罪过天主教的人。”

开幕式后,审议草案的工作亦随即开始。以下是第二期会议的重点:

* 讨论《教会草案》,包括:
# 论教会为奥迹;
# 论天主的子民;
# 论教会的圣统组织,特论主教;
# 论平信徒;
# 论教会内成圣的义务。<ref name="NCE S1">{{cite encyclopedia |last= |first= |author= |authorlink= |coauthors= |editor=Faculty of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encyclopedia=[[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title=Vatican Council II |url= |edition= |date= |year=1967 |month= |publisher=McGraw-Hill |volume=XIV |location=New York |id= |isbn= |oclc=34184550 |doi= |pages=564-565 |quote= }}</ref>

其中较重要的议题包括教会与非天主教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关系、教宗与世界主教团的关系、恢复执事职、平信徒为普通司祭等。经讨论后,教长们多接受:“主教的职务乃继承自宗徒团,而世界主教团与罗马教宗在一起时,拥有对教会的最高管辖和训导权;但这并不削弱教宗首席权的地位。”此外通过表决,大会将《圣母草案》纳入《教会草案》之内。

* 讨论《教区行政草案》,包括:
# 论主教与圣部的关系;
# 论助理主教及辅理主教;
# 论全国主教会议;
# 论教区及教省的划分;
# 论本堂及教省的划分等。<ref name="NCE S2"/>

* 讨论《大公主义草案》,包括:
# 论天主教大公主义的原则;
# 论大公主义的实行;
# 论与天主教分离的基督徒;
# 论天主教对非基督徒,特别是犹太人的态度;
# 论信仰自由。<ref name="NCE S2"/>

因为教长们对第4章和第5章不能达成一致,所以大会只接受第1章至第3章为讨论的基础。谈到大公主义的原则时,大会草案指出:“天主教本身也需要认错和悔改,并重视分离弟兄所拥有的真理、成圣方式和福音价值。”

在第2期会议期间,大会还表决了《礼仪草案》余下章节和《大众传播工具草案》。这两个草案在第1期会议时已有讨论。

1963年12月4日,大会举行第二期会议的闭幕式。在闭幕式上,经表决,教宗隆重地颁布了决议《礼仪宪章》和《大众传播工具法令》。在颁布决议时,教宗用了崭新的用语即:“教宗偕同各主教,批准、规定和命令这些议案,并公布集体的决定。”由此可见,教宗再也不是单独行事,而是用他的主席权,偕同全世界主教们,一起宣布共同的决定。

在第二期会议休会期间,教宗往圣地朝圣,在那里会见了东正教的[[宗主教]]。在会面时,两位教长除了互相赠送礼物外,并一起诵读《[[若望福音]]》第17章,祈祷信徒们合而为一。这次会见充分表现出教宗召开大公会议的目标就是:“革新教会和渴望与分离弟兄们的合一。”<ref name="NCE S2">{{cite encyclopedia |last= |first= |author= |authorlink= |coauthors= |editor=Faculty of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encyclopedia=[[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title=Vatican Council II |url= |edition= |date= |year=1967 |month= |publisher=McGraw-Hill |volume=XIV |location=New York |id= |isbn= |oclc=34184550 |doi= |pages=565-566 |quote= }}</ref>

=== 大公会议第3期 ===
;(1964年9月14日至11月21日)1964年9月14日,大会举行了第3期的开幕式。教宗和来自19个国家的教长,围绕着祭台举行共祭仪式,这是礼仪改革的最初成果。教宗在开幕致词中特别强调,教宗主席权和世界主教团之间的关系,两者不仅没有冲突,而且是相依共存的。在第3期会议中,旁听员的大幅增多,包括了7位女平信徒,21名男平信徒和8位修女。<ref name="NCE S3">{{cite encyclopedia |last= |first= |author= |authorlink= |coauthors= |editor=Faculty of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encyclopedia=[[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title=Vatican Council II |url= |edition= |date= |year=1967 |month= |publisher=McGraw-Hill |volume=XIV |location=New York |id= |isbn= |oclc=34184550 |doi= |pages=566-567 |quote= }}</ref>

以下是第3期会议的重点:

* 继续讨论《教会草案》,即审查:“教会的末世性”和“论圣母”两章。在“论圣母”一章中,草案没有提及“圣母为教会之母”,但保留了“诸宠中保”的称号。草案中清楚说明:“基督是天主与人类间唯一的中保,圣母中保的角色完全隶属于基督。”这点曾引起教长们激烈的争论。<ref name="NCE S3"/>
* 讨论《主教在教会内的牧职草案》,这是第2期会议《主教及教区行政草案》经修订后而形成的新草案,此草案共有3章,就是:

# 主教与普世教会;
# 主教与教区;
# 及主教与自己教区以外各种组织的关系。<ref name="NCE S3"/>

讨论的结果是,主教们意识到必须改变自己生活的方式,必须抛弃以前的排场和官僚作风,改变为简单朴素的,以基督为榜样的生活。<ref name="NCE S3"/>

* 讨论《信仰自由草案》:这本来是《大公主义草案》中的一章。这是一个迫切的议题,因为许多人批评[[天主教会]]在天主教会不占优势的国家要求信仰自由,却在天主教会占优势的国家抵制信仰自由。讨论后的共识是:“大会公认当有信仰自由,但不能陷入宗教上的不可知论或旁观主义,大会承认真理应为众人所接受,但同时尊重每人主观良心所指示的,因为这是人善和恶行为的最近准则。” <ref name="NCE S3"/>
* 讨论《犹太教和非基督宗教草案》:这也本来是《大公主义草案》中的一章。在讨论这个草案时,教长们一致请求删除控告犹太人杀主耶稣基督的罪名,还有些教长要求在此草案内取消[[犹太]]人或[[犹太教]]字样。所以,草案最后被定名为《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的宣言》。 <ref name="NCE S3"/>
* 讨论《启示草案》:这是第一期会议《启示渊源草案》经修订后的新草案,此草案共有6章,分别是:
# 论启示本身;
# 论启示传授的两个管道-圣经与圣传;
# 论圣经的灵感与无误;
# 论古经;
# 论新经;
# 论阅读圣经。 <ref name="NCE S3"/>

草案中强调“圣经的无误”是指圣经中所教导的真理无误,并鼓励教友们应该勤读圣经。 <ref name="NCE S3"/>

* 讨论《教友传教草案》: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是天主教历史上,第一个谈到教友的大公会议。此草案有5章,分别是:
# 论教友对传教的权利和义务;
# 论教友传教的几个范围;
# 论教友传教的目的;
# 论教友传教的不同方式;
# 论传教时教友与圣职人员;
# 教友与非基督徒的关系。 <ref name="NCE S3"/>

重点是要重建平信徒的地位,并且让他们主动地参与教会生活。

* 讨论《司铎草案》:教长们大都觉得草案的条文太平庸、太重法律而缺少灵性。大会希望草案应该具有更扎实的道理及牧灵属性,并超越法律主义的束缚,所以大会将草案退回给有关小组重写。 <ref name="NCE S3"/>
* 讨论《东方礼教会草案》:这个草案的重点是要表达尊重珍惜东方礼仪的传统,并且保存这个传统。草案中包括恢复[[宗主教]]的制度和权力,恢复东方礼[[司铎]]施行[[坚振]]的权利,主日罢工得弹性实施,恢复五品等级制度,并为避免东方礼教会被拉丁礼过分地影响而变质,确定凡是由东方礼教会归正的人不能参加拉丁礼教会等。但有教长质疑由西方教会掌握的公会议,有没有权力来为东方公教会立法。最后,大会建议将此草案的名称改为《东方公教会草案》,并加上一条条文说明这条法令的一切措施,都是临时的,直到天主教会和分离的东方教会达到圆满合一时为止。 <ref name="NCE S3"/>
* 讨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草案》:发起与全世界的对话是[[教宗]][[若望廿三世]]一贯的立场,也是这次会议的基本意向。这个草案共分为4章,就是:
# 人的使命和受造世界的价值;
# 教会在受造世界内的任务;
# 教友在今日世界中;
# 和现代世界的重大问题。 <ref name="NCE S3"/>

还有些问题以附录的形式提出,就是:
# 个人在社会中、婚姻与家庭、文化、经济与社会生活;
# 国际大团体与和平。 <ref name="NCE S3"/>

草案强调人生目标不只是暂时的,也是永生的,暂时是为永生作准备。因此,本性与超性界不是分离的,而是合而为一的。本性与恩宠,俗务与灵修,也不是分离的,而是合而为一的。

除了以上的草案外,大会第3期还讨论了其他4个较短的草案,就是:
* 《论教会传教工作草案》;
* 《论修会草案》;
* 《论基督徒教育草案》;
* 《论司铎之培育草案》。 <ref name="NCE S3"/>

此外,关于《婚姻圣事草案》,大会决定把它交由[[教宗]]处理,因此这次大会没有对“婚姻圣事”发布任何决议。

1964年11月21日,大会第3期闭幕式,教宗和24位教长代表举行共祭,气氛非常融洽。其后,经表决,教宗和教长们共同颁布了3个决议,就是《教会宪章》、《东方公教会法令》和《大公主义法令》。

在第3期会议休会期间,教宗赴印度出席“国际[[圣体]]大会”。透过这次出访,教宗亲自实践了大公会议的几个方针,就是:实践传教职责,与非基督徒对话和与现代世界对话。<ref name="NCE S3"/>

=== 会议第4期 ===
;(1965年9月14日至12月8日)1965年9月14日,第4期会议开幕。[[教宗]]宣布为实践世界主教团与教宗间的合作互助,他将建立一个世界主教会议。开幕式后的第2天,[[教宗]]收到了[[君士坦丁]]东方礼[[宗主教]]的贺电,预祝此次大会的成功和圆满结束。以下是第4期会议的要点:<ref name="NCE S4">{{cite encyclopedia |last= |first= |author= |authorlink= |coauthors= |editor=Faculty of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encyclopedia=[[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title=Vatican Council II |url= |edition= |date= |year=1967 |month= |publisher=McGraw-Hill |volume=XIV |location=New York |id= |isbn= |oclc=34184550 |doi= |pages=567-568 |quote= }}</ref>

* 讨论《信仰自由草案》:因少数教长反对原草案,这个草案在休会期间被重写。但重写后仍有很多反对的意见。有教长认为信仰自由只适用于天主教内部,对于其他宗教则不能享有此项权利。另外,有教长认为信仰自由的思想会降低公教人员传教的热情,并使天主教会陷于自相矛盾,因为在历史上教会曾借用过政权来镇压其他信仰。但也有教长指出教会承认历史上的错误并不会减损教会的权威。最后,在有很多反对票的情况下,草案获得通过。<ref name="NCE S4"/>
* 讨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草案》:这草案在休会期间被改写。修改后的草案分为两部份,第1部分说明教会关怀并愿意服务于全人类,还有描述世界在各方面的进步和改变的情况和由此引发的严重问题。第2部分讨论现代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婚姻、文化、经济、政治、和平及推动联合国组织。其中对于正义战争和核武器等问题,大会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ref name="NCE S4"/>
* 讨论《教会传教工作草案》:这草案在休会期间被扩写为较长的草案。讨论集中在改组“罗马传信部”和强调“主教在传教区的首要角色”。此外,草案强调“非基督宗教是为准备人获得救恩,是人类获救的特殊途径,但只有公教会才是人类获救的正常途径,为此传教工作仍是教会的迫切职任。”<ref name="NCE S4"/>
* 讨论《司铎草案》:这个草案在休会期间被重写。新的草案指出了几个重要问题,包括[[司铎]]在教会内的角色、司铎的灵修、出世与入世两要素的如何相互配合等等。<ref name="NCE S4"/>

在第4期会议期间,除了上述的讨论以外,大部份的时间都用在表决上。最后,在1965年10月28日、11月18日和12月7日的公开会议上,教宗联同教长们发表了余下的11项决议。而且在12月7日那天,[[天主教]]和[[东正教]]彼此废除了加给对方的[[绝罚]],在罗马和东方的法纳耳(Phanar),双方同时宣读了相互宽恕书,取消了1054年两教会对对方判处的绝罚,使基督教东西两教会合一的希望放出光芒。<ref name="NCE S4"/>

1965年12月8日,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举行闭幕式。教宗在全体教长和教众前举行[[感恩祭]]。在讲道中,教宗强调天主教会关怀众人,特别是在铁幕内沉默教会中的教友,和所有远离教会,甚至与之为敌的人。在奉献礼中,教廷授予五位主教1亿意大利里拉,为帮助各地教会的急需。感恩礼完毕时,教宗为一块基石祝圣,并准备为纪念圣母与教会的联系,在罗马近郊兴建一座命名为“教会之母”的圣堂。此外,为具体地表露《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的教导,表示教会愿意走向世界各阶层的人,与他们对话,教宗准备了6份“告书”,分别是《告执政者书》、《告思想与科学者书》、《告艺术工作者书》、《告工人书》、《告贫困患病及受苦者书》及《告青年书》,在感恩礼后由枢机们朗读。最后,在向各教长作临别赠言时,教宗清楚指向将来,他说:“各位,启程的钟声已响起,你们即将离散,去会晤全人类,带给他们基督福音的喜讯和衪革新的教会,为这目标,我们大家已经一起辛苦工作了四年。”<ref name="NCE S4"/>

== 决议 ==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决议总共有16篇。<ref name="NCEp563"/>

* 第二阶段(1963年)公布了两篇决议:
** 〈礼仪宪章〉
** [[大众传播工具法令|〈大众传播工具〉法令]]

* 第三阶段(1964年)公布了三篇决议:
** [[教会宪章|〈教会〉宪章]]
** [[大公主义法令|〈大公主义〉法令]]
** [[东方公教会法令|〈东方公教会〉法令]]

* 第四阶段(1965年)公布了11篇决议:
** [[主教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主教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
** 〈司铎之培养法令〉
** 〈修会革新法令〉
** [[〈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
** 〈天主教教育〉宣言
** [[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
** 〈教友传教法令〉
**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 〈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
** 〈教会传教工作法令〉
**[[信仰自由宣言|〈信仰自由〉宣言]]

==反对派别==
本次大公会议在天主教会内引发了一些群体的反对,他们质疑此次大公会议是否合理,甚至与罗马天主教会产生分裂。反对派别主要包括两支,一支为{{le|传统主义天主教|Traditionalist Catholicism|传统主义天主教徒}}和[[宗座缺出论|宗座缺出论者]]。

== 参见 ==
* [[大公会议]]
** [[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
* [[解放神学]]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Reflist|32em}}

=== 来源 ===
{{refbegin}}
; 书籍
* {{cite book |last=van Bühren |first=Ralf |title=Kunst und Kirche im 20. Jahrhundert. Die Rezeption des Zweiten Vatikanischen Konzils |publisher=Schöningh |location=Paderborn |ISBN = 9783506763884 |language = de |year = 2008 }}
* {{cite book |last=Bredeck |first=Michael |title=Das Zweite Vatikanum als Konzil des Aggiornamento: zur hermeneutischen Grundlegung einer theologischen Konzilsinterpretation |publisher = Schöningh |location=Paderborn |year = 2007 |ISBN = 9783506763174 |language = de }}
* {{cite book |last = Linden |first = Ian |title = Global Catholicism: diversity and change since Vatican II |publisher = Hurst and Co. |location = 41 Great Russell St, London |year = 2009 |ISBN = 9781850659570 |page = 337 |language = en }}
{{refend}}

== 外部链接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102112454/http://boxun.com/hero/200907/catholic/1_1.shtml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教会]
* [http://www.mb-soft.com/believe/tds/secondvc.htm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简介] {{Wayback|url=http://www.mb-soft.com/believe/tds/secondvc.htm |date=20091215042834 }}

=== 梵二文献 ===
* [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index.htm Vatican II Texts from the Vatican] {{Wayback|url=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index.htm |date=20011218101508 }}
* [http://www.therealpresence.org/eucharst/vat/clrp_vii.htm Overview of the Decrees of the Council] {{Wayback|url=http://www.therealpresence.org/eucharst/vat/clrp_vii.htm |date=20090804002900 }}
* [http://www.ewtn.com/expert/answers/vatican_ii_docs.htm Vatican II Texts from the Eternal Word Television Network] {{Wayback|url=http://www.ewtn.com/expert/answers/vatican_ii_docs.htm |date=20090804100907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15190356/http://www.christusrex.org/www1/CDHN/v1.html Vatican II Texts from Christus Rex]
* [http://www.documentacatholicaomnia.eu/01_10_1962-1965-_Concilium_Vaticanum_II.html Council Vatican II's Multilingual Opera Omnia] {{Wayback|url=http://www.documentacatholicaomnia.eu/01_10_1962-1965-_Concilium_Vaticanum_II.html |date=20091002115635 }}
* Official documents of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 Constitutions
** {{cite journal |author = Pope Paul VI |authorlink = 保禄六世 |date = 1965-12-07 |title = Pastoral Constitution On The Church In The Modern World - Gaudium et Spes |location = [[梵蒂冈|Vantican City]] |publisher = [[圣座|Holy See]] |url = 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_19651207_gaudium-et-spes_en.html |accessdate = 2009-01-01 |language = en |archive-date = 2020-03-17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17103602/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_19651207_gaudium-et-spes_en.html''Gaudium |dead-url = no }}
** {{cite journal |author = Pope Paul VI |authorlink = 保禄六世 |date = 1965-12-07 |title = Constitutio Pastoralis De Ecclesia In Mundo Huius Temporis - Gaudium Et Spes |location = [[梵蒂冈|Vantican City]] |publisher = [[圣座|Holy See]] |url = 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t_19651207_gaudium-et-spes_lt.html |accessdate = 2009-01-01 |language = la |archive-date = 2008-12-20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20214136/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t_19651207_gaudium-et-spes_lt.html |dead-url = no }}
** {{cite journal |author = Pope Paul VI |authorlink = 保禄六世 |date = 1965-11-18 |title = Dogmatic Constitution On Divine Revelation - Dei Verbum |location = [[梵蒂冈|Vantican City]] |publisher = [[圣座|Holy See]] |url = 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t_19651118_dei-verbum_en.html |accessdate = 2009-01-01 |language = en |archive-date = 2014-05-31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531175312/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t_19651118_dei-verbum_en.html |dead-url = no }}
** {{cite journal |author = Pope Paul VI |authorlink = 保禄六世 |date = 1965-11-18 |title = Constitutio Dogmatica De Divina Revelatione - Dei Verbum |location = [[梵蒂冈|Vantican City]] |publisher = [[圣座|Holy See]] |url = 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t_19651118_dei-verbum_lt.html |accessdate = 2009-01-01 |language = la |archive-date = 2008-12-20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20120140/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t_19651118_dei-verbum_lt.html |dead-url = no }}
** {{cite journal |author = Pope Paul VI |authorlink = 保禄六世 |date = 1964-11-21 |title = Dogmatic Constitution On The Church - Lumen Gentium |location = [[梵蒂冈|Vantican City]] |publisher = [[圣座|Holy See]] |url = 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t_19641121_lumen-gentium_en.html |accessdate = 2009-01-01 |language = en |archive-date = 2014-09-06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906031754/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t_19641121_lumen-gentium_en.html |dead-url = no }}
** {{cite journal |author = Pope Paul VI |authorlink = 保禄六世 |date = 1964-11-21 |title = Constitutio Dogmatica De Ecclesia - Lumen Gentium |location = [[梵蒂冈|Vantican City]] |publisher = [[圣座|Holy See]] |url = 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t_19641121_lumen-gentium_lt.html |accessdate = 2009-01-01 |language = la |archive-date = 2008-12-20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20120136/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t_19641121_lumen-gentium_lt.html |dead-url = no }}
** {{cite journal |author = Pope Paul VI |authorlink = 保禄六世 |date = 1964-11-21 |title = Constitution on the sacred liturgy - Sacrosanctum Concilium |location = [[梵蒂冈|Vantican City]] |publisher = [[圣座|Holy See]] |url = 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t_19631204_sacrosanctum-concilium_en.html |accessdate = 2009-01-01 |language = en |archive-date = 2008-02-21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221180735/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t_19631204_sacrosanctum-concilium_en.html |dead-url = no }}
** {{cite journal |author = Pope Paul VI |authorlink = 保禄六世 |date = 1964-11-21 |title = Constitutio De Sacra Liturgia - Sacrosanctum Concilium |location = [[梵蒂冈|Vantican City]] |publisher = [[圣座|Holy See]] |url = 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t_19631204_sacrosanctum-concilium_lt.html |accessdate = 2009-01-01 |language = la |archive-date = 2008-12-20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20214121/http://www.vatican.va/archive/hist_councils/ii_vatican_council/documents/vat-ii_const_19631204_sacrosanctum-concilium_lt.html |dead-url = no }}

{{基督教大公会议}}
{{天主教会史}}

[[Category:200 宗教总论]]
129,7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