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鉴澄

增加 8,00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 李鉴澄 ]]'''| 圖像 = [[File:Lijianqi.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7fdf4fdad705c6f8.jpg?size=352x469 图片来源360搜索]]]|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05年1月20日| 出生地 = 江苏省吴江县(今吴江市)| 國籍 = 中國| 别名 = | 職業 = 天文学家| 知名原因 = 为创建我国第一座现代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作出重要贡献| 知名作品 = 《猎户座大星云.宇宙》</br>《恒星之自转.宇宙》</br>《.行星与日斑周期.宇宙》</br>《超新星.宇宙》。}}'''[[李鉴澄]]''' ,天文学家,中国古代天文史学家。为创建我国第一座现代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作出重要贡献。主持创建长春地震台和黑龙江绥化地震台,恢复了哈尔滨、大连地震台的观测。从事天文学史研究,在古天文仪器、古历法上作了深入的探讨。为天文学在我国的普及做了大量工作。<ref>[https://baike.so.com/doc/8311959-8628949.html 李鉴澄,天文学家]360搜索</ref>==人物简介==李鉴澄(1905~2006),天文学家,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字伯涵(雪渔)。江苏省吴江松陵镇人,幼时读过私塾,自小聪明强记,学业优秀。由于对围棋有浓厚的兴趣,很小即可与家乡老人对弈,并常常得胜,因此在县城小有名气。可惜他幼年丧母,继母则偏爱自己孩子,在他中学毕业后就不让他继续读书。他决定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大学学业,于是向亲友们筹借了川资,远赴厦门求学,并约定毕业后奉还。因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收费较低,他于1925年2月考入该校。进校后,他勤奋好学,深受老师喜爱,尤其是[[杨武子]](杨振宁的父亲)对他颇为偏爱,时常请他与一些学生到家中做客,并交流围棋技艺。1929年李鉴澄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留校担任助教,并很快还清了借款,这在家乡一时被传为美谈。当时,我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余青松]]也在厦大任职,对年轻忠厚、刻苦好学、工作勤奋的李鉴澄很是看重,当1930年余青松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时,便把李鉴澄也举荐到天文研究所,<ref>使他由此步入天文学领域。</ref> 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北京天文馆研究员李鉴澄12月4日在北京安然辞世,享年101岁。他曾全程参与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的早期筹建,并对建设昆明凤凰山天文台、北京天文台和长春等地的地震台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创立的“太阳黑子目视描迹记录”,至今仍在云南天文台使用,<ref>他还是对我国天文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九位元老之一。</ref>==生平事迹==*1905年1月20日 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今吴江市)。 *1925年2月~1929年1月 就读于厦门大学理学院。 *1930年,他加入了中国天文学会,历任秘书、评议员、天文学会编辑委员会编委等职。 *1930~1935年,李鉴澄在余青松的领导下,参与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创建的全过程。 *1930~1945年 南京,昆明,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助理员,助理研究员。 *1930年 加入中国天文学会,曾任评议员、秘书、天文学会编辑委员会编委。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天文研究所被迫内迁,李鉴澄作为先遣人员,携带紫金山天文台的仪器物资辗转内迁至云南昆明,在昆明凤凰山天文台的创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5~1947年 重庆,任教育部科学仪器制造所副工程师,研究室主任。 *1947~1949年 南京,任工商部商标局审查员。 *1949~1950年 安徽怀远,任东南医学院数学物理副教授。 *1950年李鉴澄应聘赴长春东北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长春机电研究所任研究员,同时兼任《东北科学通讯》月刊主编。他主持创建了长春地震台和黑龙江绥化地震台,又重建了原已废弃的哈尔滨、大连地震台,使我国东北地区的地震观测很快得到恢复,并形成了分布较为合理的地震观测网络。由于李鉴澄的出色业绩,当时东北科学研究院领导武衡曾对他作出高度评价,称“李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难得的人才”。 *1957年北京天文馆创建之际,李鉴澄应首任馆长陈遵妫之邀,从东北举家来到北京,出任天文馆研究员、科学顾问,参与筹建我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的工作。同时他还兼任《天文爱好者》月刊的主编。 *1957~1987年 任北京天文馆研究员,科学顾问;《天文爱好者》月刊主编。 *1975~1987年 任北京出版社《自然科学小丛书》编委,《自然科学小丛书》天文类主编;《中国天文史料汇编》编委。 *1978年,李鉴澄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会。 70年代中期,成立了中国天文史整理研究小组,李鉴澄担任《中国天文史料汇编》的编委,从事天文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参与编写了《中国天文学史》和《中国天文学史料汇编》。同时,他还担任北京出版社《自然科学小丛书》编委,《自然科学小丛书》天文类主编。 *1985年,在庆祝中国天文学会成立60周年的大会上,李鉴澄被誉为开创中国近代天文事业的九老之一。如今,九老中其他人都相继乘鹤西去,而李老很懂得养身之道,常年坚持做工间操,空闲时喜爱下围棋,退休后参加北京市老同志围棋历届陈毅杯比赛,通常可进入前四名,1995年还以90岁高龄由四段晋升至五段。由于他的豁达、平易近人、淡泊名利,<ref>成为中国天文界的老寿星。</ref>==主要论著==*1 李鉴澄译.星之权衡.宇宙1(5):1930,65~69。 *2 李鉴澄.猎户座大星云.宇宙1(6):1930,86~89。 *3 李鉴澄.恒星之自转.宇宙1(9):1931,140~141。 *4 李鉴澄.行星与日斑周期.宇宙1(9):1931,141~142。 *5 李鉴澄.本月二十六日之月蚀.科学画报1(24):1934,924。 *6 李鉴澄.一九三四年武仙座新星.科学画报2(11)1935,:564。 *7 李鉴澄.二十四年一月之日月蚀.宇宙5(7):1935,118~119。 *8 李鉴澄.二十五年五月天象.宇宙6(11):1936,227~228。 *9 李鉴澄.一百六十公厘径透镜色像差之测定.宇宙7:1937,7~9。 *10 李雪渔.星期检算法.宇宙8(7/8):1937,107~129。 *11 李鉴澄.芬斯尔新彗星.科学画报5(2):1937,51。 *12 李雪渔.海尔传略.宇宙8(11/12):1938,173~174。 *13 李鉴澄.超新星.宇宙9(11):1939,179。 *14 李鉴澄.彗星轨道之计算.宇宙。1941。 *15 张钰哲,李鉴澄.彗星1941CDekock-paraskevpoulos之新轨道.宇宙14(4~6):1943,152~154。 *16 李鉴澄.论周髀算经.宇宙14(10~12):1943,224~230。 *17 李鉴澄.太阳黑子之观测.宇宙14(10~12):1944,260~262。 *18 李鉴澄.一九四三年太阳黑子观测.宇宙14(10~12):1944,263~265。 *19 李鉴澄.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和观测.人造卫星和科学技术。1958。 *20 李鉴澄.论后汉四分历的晷景、太阳去极和昼夜漏刻三种记录.天文学报,10(1):1962,46~52。 *21 李鉴澄.《中国古代浑仪结构演变》。 *22 李鉴澄.《郭守敬的杰出创造——简仪》。 *23 李鉴澄.岁差在我国的发现、测定和冬至日所在的考证.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3卷:1984,124~137。 *24 李鉴澄.(合著者).彗星漫谈.科学出版社,1978。 *25 李鉴澄.古历十九年七闰闰周的由来.中国科技史料,1992,13(3):14~17。 *26 李鉴澄.晷仪——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仪器.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145~153。 *27 李鉴澄.中国历代日月交食周期的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94,13(2)。 *28 李鉴澄编著.《科学技术名词解释·天文部分》。<ref>[http://www.wujiangtong.com/webPages/DetailNews.aspx?id=15460 李鉴澄],吴江通</ref>==文献参考=={{Reflist}}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