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桂殿秋·思往事

增加 6,245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桂殿秋·思往事1.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
[[File:桂殿秋·思往事1.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1226%2F4d49f0c81047407cbc3b96eb080f9b9f.jpeg&refer=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9854396&t=546350eb8aa686a0e08d5c363f2333ed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6%A1%82%E6%AE%BF%E7%A7%8B%C2%B7%E6%80%9D%E5%BE%80%E4%BA%8B 图片来源]]]
'''桂殿秋·思往事'''是清代词人朱彝尊所作的一首情词,这首词是回忆往昔爱情生活的篇章。前三句写作者回忆一次渡江往事,后两句写船上夜宿情景。词仅有二十七字,却写尽了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活动,精细而执著地表达了作者的思念,深情细腻,令人感动。是朱彝尊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名称 :桂殿秋·思往事
*创作年代 ;清初
*作品出处;《[[曝书亭词]]》
*作者 :朱彝尊
==作品原文==
桂殿秋1

思往事,渡江干2,青蛾低映越山看3。共眠一舸4听秋雨,小簟5轻衾6各自寒。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桂殿秋:词牌名,即[[捣练子]]》,取自唐李德裕送神迎神曲的“桂殿夜凉吹玉笙”句。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的变体。

干,即岸,江边。

“青蛾”句:女子的眉黛有似倒映在水中的山峦。青蛾:形容女子眉黛。越山:嘉兴地处吴越之交,故云。

舸(gě):船。

簟(diàn):竹席。

衾(qīn):被子,轻衾即薄被。
==白话译文==
回忆往事江边上,江水中映着美人的倩影和秀丽的远山。我俩同船共听滴滴答答的雨声,各自孤宿,竹席衾被单薄,默默地忍受着严寒。
==写作背景==
这首词忆念的是作者于顺治六年(1649年)随岳父从练浦迁居王店途中初相恋的往事。朱彝尊十七岁入赘到冯家,其妻妹冯寿常只有十岁。九年后冯氏出嫁,到了二十四岁她又回到娘家来住,在这时她才真的和朱彝尊有了爱情事件。但她在三十三岁就死去了。
==作品鉴赏==
[[File:桂殿秋·思往事2.jpg|缩略图|左|[https://pics6.baidu.com/feed/42a98226cffc1e17cf74988cab824c05728de959.jpeg?token=7927dc1f01991d719800c68124a97d07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6%A1%82%E6%AE%BF%E7%A7%8B%C2%B7%E6%80%9D%E5%BE%80%E4%BA%8B 图片来源]]]
===文学赏析===
这首《[[桂殿秋]]》,五句,二韵,二十七个字,纯属短制。在如此短短的尺幅中,织进了词人缠绵悱恻的情思,而且描画出意中人的眉眼。这大约就是该作赢彩的缘故。“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词人以轻灵的笔触描绘了载着他和她的小船,随着回忆的水流,沿江驰向了秋风秋雨的越山的场景。开头一个“思”字,带起“往事”,进而提掣着全词,把全词的内容界域在回忆的范围里;再一个“渡”字,表明词人此行的去向和乘载一乘着船儿沿江而前,至于去往何处,不得而知。词旨并非记游,而是透露一种朦胧的爱情。“青蛾低映越山看”,词人描画意中人的形态,并没有着笔她的眼睛,“青蛾”下面的明眸显得朦胧,从而给人留下想像的余地。一个“低映”,再一个“看”,活画出少女遥望雨色迷蒙的越山的情态。这少女许是有满腹心事。透过少女朦胧望山的身姿,似乎可以看到在她不远处正在凝视着她的词人的形象。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共眠”,极险,险些使词趣跌入邪秽的渊薮。“听秋雨”,极写词人与意中人虽同舸共眠却心愿难遂的凄苦心态与情状。既然是“秋雨”,那么这辰光最多是“已凉天气未寒时”的深秋,但词人却硬说是“寒”,是因为“各自”“小簟轻衾”。小簟,意中人所卧,隐写意中人娇小温柔;轻衾,词人所用,隐写不耐秋凉。或日二人皆“小簟轻衾”也未尝不可;但共眠分卧确是不容置疑的。否则,“各自寒”便好无来由了。“各自寒”,分明使自然气温下降了许多,其原因当然是“天气不寒人心寒”了。这一韵曲折往复,蕴藉委婉,不言相思愁苦,而极言相思愁苦。

附带提一笔,词人与意中人只是心会神交,并没有结合。尽管好花旁落,词人却旧情不忘,所以有《桂殿秋》。如此痴爱之写,却又不见字面直露,全在一“看”、一“听”、一“寒”中传出;而全部复杂难言之心绪也仅凭一“共”、一“各”字之对相观照间抽引,诚是不凡之圣手。
===名家评价===
清代词人谭献:“单调小令,近世名家,复振五代,北宋之续。”(《[[箧中词]]》)

清代词学家丁绍仪:“史梅溪(按:南宋词人史达祖号梅溪)《[[燕归梁]]》云:‘独卧秋窗桂未香,怕雨点飘凉。玉人只在楚云旁。也著泪、过昏黄。西风今夜梧桐冷,断无梦,到鸳鸯。秋钲二十五声长,请各自、耐思量。’竹垞太史仿其意即变其辞为《桂殿秋》云,较梅溪词尤含意无尽。”(《听秋声馆词话》卷二)
清末民国初词学家况周颐:“或问国朝词人,当以谁氏为冠?再三审度,举金风亭长对。问佳构奚若?举《捣练子》(按:即《桂殿秋》)云云。”(《蕙风词话》卷五)
==作者简介==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又号西舫,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入江南,避乱出走,曾结交江南志士共图复明,未成。后游历南北,考察古迹。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修《[[明史]]》。著有《[[曝书亭全集]]》,又集有《经义考》《明诗综》《[[日下旧闻]]》等书。
==参考文献==
{{Reflist}}
42,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