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24
次編輯
變更
佛寺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佛寺'''<b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8…”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佛寺'''<b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8/11/20/2618810_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618810 圖片來自ltn]</small>
|}
'''佛寺'''(英語:Buddhist Temple),又稱'''招提寺''',通稱'''寺院'''、'''寺''',是[[佛教]]的宗教建築物,也是[[僧伽]]居住、修行的地方。佛寺中常有[[佛塔]](浮屠塔)。
==概論==
「[[寺|寺]]」與「[[侍|侍]]」同源,原指侍的居所,引申爲政務管理機構。
[[汉明帝]]以[[白馬寺]]安置入華的僧人和[[佛經]],但此後古漢語中「寺」仍常指政府部分、場所,相當於今天的「部」(如[[大理寺]]相當於今日的法務部),至今在泰國漢語中「寺」仍保留著這一義項。
唐代的'''招提寺'''又稱'''招提院'''、'''招提所'''、'''招提精舍''',係'''四方僧房'''之意。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卽得名於此。拓|:ㄓˊ;鬪;斗|dòu提:舍舍|shè拓通摭。梵語「拓鬪」(四)音近現代北方話的「佳嘟爾」,唯網上的「佳(拓)鬪」被錯誤地理解爲「佳拓鬪」而產生了「佳拓鬪提舍」這一今古譯混用的[[訛傳]]。「佳」在[[中古漢語]]、[[膠遼官話|部分山東話]]、南部[[吳語]]、客贛方言、[[閩語|福建話]]、[[粵語|嶺南話]]中聲母均爲塞音,不可用作IAST「ca」的音譯。([[IAST]]:4deśa)简称拓提或[[招提]],是佛敎概念,以四[[提舍]](方国)意四方,指聚集四方僧眾。後來「寺」逐漸專指政府制定的宗敎部門,「招提寺」也逐漸簡稱爲「寺」。
此後“佛寺”主義轉爲宗敎場所,尤其是佛教供養佛像和[[僧人]]居住的場所。
此外,有多種類似概念:
*佛寺在古時稱[[精舍]](vihāra),[[梵語]]中vihāra可代指所有佛教寺院,[[南傳佛教]]地區多以此爲名,如[[大寺]](mahā-vihāra);
*又稱[[阿蘭若]](aranya),略稱蘭若,意為丛林、凈處;
*又稱[[伽藍]],爲“僧伽藍摩”(samghārāma)的略稱,意為僧人的園林、[[僧院]];
*漢地[[禪宗]]自[[百丈禪師]]建立[[叢林制度]]後也稱爲[[叢林]]、[[禪林]]<ref name=siyuan>[https://www.buddhistdoor.org/sc/dictionary/details/%E5%AF%BA%E9%99%A2 佛學詞彙【寺院】]{{Dead link|date=2019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緬甸]]、[[泰國]]、[[雲南]]西部等南傳[[上座部佛教]]可称“[[奘房]]、[[緬寺]]”;
*上座部佛教地區也有從“圍、界、繞”(वाट)演變來的“[[窪寺]]、[[暹寺]]”,即泰語稱วัด(wát)、[[老撾語|寮語]]ວັດ (wat)、[[撣語]]shn(wâ̰t);
*[[庵]],出家女众的寺院可称为庵院、[[比丘尼|尼]]庵;
*[[喇嘛寺]],針對[[藏傳佛教]]的稱呼,[[喇嘛]]指[[藏地]]僧侶;
*還有異名如僧寺、[[道场]]、[[刹多罗]](kṣetra,也譯為[[淨土]]、[[佛土]]、什刹、什刹多罗;一說爲laksatā之譯。
佛寺的管理者稱為[[住持]]或[[方丈]];[[奘房]]的管理者俗称“佛爷”。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center>'''佛寺'''<b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8/11/20/2618810_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618810 圖片來自ltn]</small>
|}
'''佛寺'''(英語:Buddhist Temple),又稱'''招提寺''',通稱'''寺院'''、'''寺''',是[[佛教]]的宗教建築物,也是[[僧伽]]居住、修行的地方。佛寺中常有[[佛塔]](浮屠塔)。
==概論==
「[[寺|寺]]」與「[[侍|侍]]」同源,原指侍的居所,引申爲政務管理機構。
[[汉明帝]]以[[白馬寺]]安置入華的僧人和[[佛經]],但此後古漢語中「寺」仍常指政府部分、場所,相當於今天的「部」(如[[大理寺]]相當於今日的法務部),至今在泰國漢語中「寺」仍保留著這一義項。
唐代的'''招提寺'''又稱'''招提院'''、'''招提所'''、'''招提精舍''',係'''四方僧房'''之意。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卽得名於此。拓|:ㄓˊ;鬪;斗|dòu提:舍舍|shè拓通摭。梵語「拓鬪」(四)音近現代北方話的「佳嘟爾」,唯網上的「佳(拓)鬪」被錯誤地理解爲「佳拓鬪」而產生了「佳拓鬪提舍」這一今古譯混用的[[訛傳]]。「佳」在[[中古漢語]]、[[膠遼官話|部分山東話]]、南部[[吳語]]、客贛方言、[[閩語|福建話]]、[[粵語|嶺南話]]中聲母均爲塞音,不可用作IAST「ca」的音譯。([[IAST]]:4deśa)简称拓提或[[招提]],是佛敎概念,以四[[提舍]](方国)意四方,指聚集四方僧眾。後來「寺」逐漸專指政府制定的宗敎部門,「招提寺」也逐漸簡稱爲「寺」。
此後“佛寺”主義轉爲宗敎場所,尤其是佛教供養佛像和[[僧人]]居住的場所。
此外,有多種類似概念:
*佛寺在古時稱[[精舍]](vihāra),[[梵語]]中vihāra可代指所有佛教寺院,[[南傳佛教]]地區多以此爲名,如[[大寺]](mahā-vihāra);
*又稱[[阿蘭若]](aranya),略稱蘭若,意為丛林、凈處;
*又稱[[伽藍]],爲“僧伽藍摩”(samghārāma)的略稱,意為僧人的園林、[[僧院]];
*漢地[[禪宗]]自[[百丈禪師]]建立[[叢林制度]]後也稱爲[[叢林]]、[[禪林]]<ref name=siyuan>[https://www.buddhistdoor.org/sc/dictionary/details/%E5%AF%BA%E9%99%A2 佛學詞彙【寺院】]{{Dead link|date=2019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緬甸]]、[[泰國]]、[[雲南]]西部等南傳[[上座部佛教]]可称“[[奘房]]、[[緬寺]]”;
*上座部佛教地區也有從“圍、界、繞”(वाट)演變來的“[[窪寺]]、[[暹寺]]”,即泰語稱วัด(wát)、[[老撾語|寮語]]ວັດ (wat)、[[撣語]]shn(wâ̰t);
*[[庵]],出家女众的寺院可称为庵院、[[比丘尼|尼]]庵;
*[[喇嘛寺]],針對[[藏傳佛教]]的稱呼,[[喇嘛]]指[[藏地]]僧侶;
*還有異名如僧寺、[[道场]]、[[刹多罗]](kṣetra,也譯為[[淨土]]、[[佛土]]、什刹、什刹多罗;一說爲laksatā之譯。
佛寺的管理者稱為[[住持]]或[[方丈]];[[奘房]]的管理者俗称“佛爷”。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