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来凤县

增加 10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来凤县 '''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辖县。位于 [[ 湖北省 ]] 西南部,酉水上游,在湘、鄂、渝三省市交界处。东经109°00′-109°27′,北纬29°06′-29°40′。东北与宣恩、 [[ 咸丰县 ]] 相连,南邻湖南省 [[ 龙山县 ]] ,西接重庆市酉阳县。全境南北狭长,北半部东西稍宽,南半部东西偏窄,呈栎树叶形。总面积1344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6个镇、2个乡:翔凤镇、百福司镇、大河镇、绿水镇、旧司镇、革勒车镇、漫水乡、三胡乡。县政府驻翔凤镇。
境内山脉纵横,属 [[ 武陵山 ]] 余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多属山地,东北多属 [[ 丘陵 ]] 、平坝、盆地,全县海拔在340~1600米之间,最高海拔大尖山1621.3米,最低海拔339米,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平坝占总面积的73.6%。 [[ 河流 ]] 沟溪纵横交织,酉水由北向南流经全县。属中 [[ 亚热带 ]] 大陆性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矿藏有煤、铁、重晶石等。名胜古迹有接龙桥、仙佛寺石窟、舍米糊摆手堂、老司城遗址等。
==历史沿革==
来凤以翔凤山飞来凤凰的 [[ 传说 ]] 而得名。周为巴子国五溪地,宋置散毛司,清乾隆元年(1736)置来凤县,隶施南府。民国初年,直隶于省。1949年属恩施专区,1970年属恩施地区。1979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来凤县,设立来凤土家族自治县。1983年恢复来凤县,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96年,来凤县 [[ 积1320 积]]1320 平方千米, [[ 人口 ]] 约28.3万人,其中 [[ 土家族 ]] 占41%左右,苗族占16.5%。辖3个镇、6个乡:翔凤镇、百福司镇、大河镇、漫水乡、绿水乡、三胡乡、革勒车乡、高洞乡、旧司乡。县政府驻翔凤镇。【注:1995年4月26日,恩施州委、州政府行文,将宣恩县的沙道沟、李家河、高罗、沙坪4区和雪落寨乡划出,从5月1日起交由来凤县代管。1998年2月12日,恩施州委、州政府决定撤销代管,恢复为宣恩县管理。】
2000年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来凤县总人口316707人,其中:翔风镇100649人,百福司镇29055人,大河镇46448人,绿水乡22653人,漫水乡21020人,高洞乡17400人,旧司乡30188人,三胡乡28699人,革勒乡20595人。
2010年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来凤县常住总人口242870人,其中:翔凤镇94270人,百福司镇16731人,大河镇37231人,绿水乡17325人,漫水乡17365人,旧司乡32050人,革勒车乡10042人,三胡乡17856人。
2011年11月13日,绿水乡正式撤乡设镇。2013年1月3日,旧司乡正式撤乡设镇。2013年,撤销革勒车乡,设立革勒车镇(鄂民政发[2013]66号)。调整后,全县辖6个镇、2个乡:翔凤镇、百福司镇、 [[ 大河镇 ]] 、绿水镇、旧司镇、革勒车镇、漫水乡、三胡乡。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47,2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