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167
次編輯
變更
永宁县
,無編輯摘要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黄河过境,汉延、惠农、唐徕、西干四大干渠南北贯穿。干旱少雨。 [[ 包兰铁路 ]] 、109国道过境。矿藏主要有煤、铁、石膏、 [[ 石灰岩 ]] 、磷等。 [[ 名胜古迹 ]] 有全国重点文物双坟,明代长城,黑泉湖等。
==历史沿革==
永宁县,据 [[ 考古 ]] 发掘,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永宁就有人类生活,距今已有3万年。春秋以前属北狄、西戎等北方游牧部落之地。战国时期,属北狄郡辖地。秦卫北地郡富平县地。西汉分属北地郡治灵州、灵武两县。东汉仍为北狄郡灵州县 (后废)、灵武县辖地。三国、 [[ 西晋 ]] 时期,为羌、鲜卑、匈奴等部族驻牧地。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属后赵、前秦、后秦、夏4国辖地。 [[ 南北朝 ]] 时期,先后属北魏、西魏、北周辖地,北周时期为怀远郡怀远县(治银川老城东)辖地。
隋立弘静县 (治望洪堡东),分属弘静、灵武(治邵岗堡)、怀远3县辖地。唐先后改弘静县为安静县、保静县,分属保静、灵武、怀远3县辖地。五代保静、灵武、怀远均废县为镇,属朔方节度使灵州地。 [[ 北宋 ]] 时属西夏静州(望洪镇附近)、顺州(邵岗堡西)、怀州(掌政乡南)、永州(杨和堡附近)4州地。元属甘州行中书省、西夏行中书省、甘肃行中书省,隶属宁夏行省之宁夏府路。明先属宁夏府,后分属于 [[ 陕西 ]] 都指挥使司之宁夏卫、宁夏前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等4卫。
清 [[ 雍正 ]] 三年(1725年)永宁分属宁夏、宁朔两县。 [[ 民 国30 国]]30 年(1941年)4月1日,永宁置县,县治初设望洪堡,同年秋迁至杨和堡。1949年9月23日永宁解放。9月28日成立了永宁县第一届人民政府,隶属于宁夏省。1954年9月27日宁夏省建制撤销,永宁县隶属于甘肃省银川专区。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1972年6月1日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永宁建县时,从当时宁朔县划出的是东、北部的村堡,有望洪、王太、杨和、旺全、增岗、靖益、魏信、新城等;从当时宁夏县划出的是其东、南部的村堡,有通贵、通朔(今永固)、镇河、张政、许强、许旺、杨显、丰盈等。始驻望洪堡,数月后迁至杨和堡。当时全县设14个乡,以数字序号为名。1949年9月 [[ 解放 ]] 后,永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实行区、乡制,全县在调整组建为7个区55个乡。
1950年经两次调整后为6个区48乡:(1)一区,驻杨和堡,辖杨和、惠丰、纳家户、王太、大东、东全、北全、王全等8乡。(2)二区,驻望洪堡,辖望洪、西玉、曾岗、东和、西和、李家桥、唐铎、靖益等8乡。(3)三区,驻望远桥,辖上河西、板桥、东魏信、许旺、南杨显、北杨显、丰盈等8乡。(4)四区,驻新城,辖新城、盈北、双渠口、烟村墩、砖渠、五里台、红渠口、河西南等8乡。(5)五区,驻掌政桥,辖掌政、镇河、立强、河西寨、强家庙、通南、通贵、通北等8乡。(6)六区,驻 [[ 关帝庙 ]] ,辖新水桥、旧满城、东前城、民乐、塔桥、燕鸽、汉西北、汉西南等8乡。
1951年6月,四区的6个半乡和六区的3个半乡划归银川市。原四、六两区未划归银川市的5个整乡和2个不完整的乡调整组建为6个乡,区名改称第四区,驻五渡桥。1955年,撤销原有5个区,38个乡合并为19个乡,除个别外,多为2个乡合并为1乡。19个乡分别为:杨和、望洪、王太、东全、北全、唐铎、增进、双和、板桥、胜利、杨显、望远、政权、新银、燕鸽、塔桥、掌政、永固和通贵。1956年,增设永华乡。
1958年9月,撤销乡建制。永华乡划归银川市管辖,归属战斗公社(后更名为良田公社)。全县组建为4个 [[人民 公社 |公社]] ,即以杨和、东全、北全3个乡合并组建为和平公社;以王太、望洪、唐铎、增进、双和等5个乡合并组建为红旗公社;以杨显、胜利、板桥、望远、搭桥、新银等6个乡合并组建为胜利公社;以政权、掌政、燕鸽、永固、通贵等5个乡合并组建为星火公社。1959年,胜利、和平、红旗、星火等4个公社分别改名为望远、杨和、王太、掌政公社。
1960年3月,掌政公社除政权大队外,划归银川市管辖;8月,将原宁朔县辖的李俊公社大部分(6个生产大队)和小坝公社的五坊、东风2个生产大队划归永宁县管辖,永宁县将划入部分(除东风生产大队外)组建为李俊公社;将东风 [[ 生产 ]] 大队划归王太公社,王太公社更名为望洪公社,所辖的王太生产大队划归杨和公社。1960年永宁县的4个公社及所辖大队如下:(1)李俊公社,驻李俊堡,辖李俊、五坊、宁化、团结、友爱、古正、宋澄等7个生产大队;(2)望洪公社,驻望洪堡,辖望洪、东风、双和、农声、唐铎、增进等6个生产大队;(3)杨和公社,驻杨和堡,辖杨和、王太、朝阳、北全、永丰等5个生产大队;(4)望远公社,驻望远桥,辖望远、胜利、板桥、杨显、塔桥、政权、新银等7个生产大队。
1961年,4个公社调整划分为8个,即:李俊、望洪2公社划出团结、友爱、许桥(原五坊)、东方(原东风)4个生产大队组建为仁存公社,驻许家桥;李俊、望虹2公社划出宋澄、唐铎、增进3个生产大队组建为增岗公社,驻姚家庄;望远公社还划出胜利、杨显2个生产大队组建为胜利公社,驻大观桥;望远公社还划出板桥、政权2个生产大队组建为通桥公社,驻通吉桥。1963—1981年间各公社先后对所辖生产大队调整划小,由45个增至70个。1964年掌政公社由银川市划归永宁县管辖。1972年11月,掌政公社划归银川市管辖,同时还将望远公社的塔桥大队划归银川市大新公社。
1982年4月,在县 [[ 政府 ]] 驻地杨和堡设置杨和镇。1983年,公社体制改革,各公社均改称乡。1984年,撤销李俊乡,改设为李俊镇。1993年,撤销望远乡,设置望远镇。至此,全县辖杨和、李俊、望远等3镇,仁存、望洪、增岗、杨和、胜利、通桥等6乡。(* 以上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1996年,永宁县 [[ 面 积1020 积]]1020 平方千米, [[ 人口 ]] 约17.7万人,县政府驻杨和镇,辖3个镇、6个乡:杨和镇、李俊镇、望远镇、仁存乡、望洪乡、增岗乡、杨和乡、胜利乡、通桥乡。
2000年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永宁县常住总人口191668人,其中,杨和镇21732人,李俊镇18038人,望远镇17582人,仁存乡14755人,望洪乡17599人,增岗乡17364人,杨和乡30605人,胜利乡15576人,通桥乡16239人,金沙乡2089人,黄羊滩区7562人,闽宁村10469人,海原吊庄2058人。
2010年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永宁县常住总人口218260人,其中,杨和镇67901人,李俊镇27723人,望远镇42022人,望洪镇30943人,闽宁镇24696人,胜利乡15961人,黄羊滩农场3984人,玉泉营农场5030人。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