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三穗县

增加 14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三穗县.jpeg|有框|右|<big>三穗县(全体会议)</big>[http://www.gzss.gov.cn/xwzx/zwyw/202103/W020210320014486010026.jpg 原图链接][http://www.gzss.gov.cn/xwzx/zwyw/202103/t20210320_67254018.html 来自 三穗县人民政府网 的图片]]]
''' 三穗县 '''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辖县。位于 [[ 贵州省 ]] 东部,黔东南州东北部。总 [[ 积1035积]]1035.8平方千米。总人口22万人(2012年)。有侗、苗、汉等民族。全县辖5个镇、4个乡:八弓镇、台烈镇、瓦寨镇、桐林镇、雪洞镇、滚马乡、长吉乡、款场乡、良上乡。县政府驻八弓镇。
地处 [[ 云贵高原 ]] 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年均温14.9℃,年 [[ 降水 量1147 量]]1147 毫米。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邛水河、台烈河、贵秧河、坦洞河、款场河。矿藏有钒、铅锌、重晶石、 [[ 石灰石 ]] 、煤干石等。G60玉凯高速、320国道、310省道过境。
==历史沿革==
元为晓爱泸洞赤溪等处、卑带洞大小田等处;德明洞、秃罗等蛮夷长官司地,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邛水、得民、晓益、陂带、团罗五长官司;二十五年(1392年)并为邛水一十五洞蛮夷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 [[ 永乐 ]] 十二年(1414年)以邛水一十五洞蛮夷长官司隶镇远府。
[[ 雍正 ]] 十二年(1734年)添设镇远县丞一员分驻邛水司地。 [[ 民国 ]] 二年(1913年)以邛水县丞地置邛水县,属黔东道;十三年(1924年)改灵山县;十六年(1927)易名三穗县。相传县城附近稻田中,一株水稻并出三穗,故名。
1950年属镇远专区,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撤销三穗县,并入镇远县,1962年恢复三穗县。1958年12月20日 [[ 国务院 ]] 全体会议第82次会议决定:撤销岑巩、三穗2县,将原2县的 [[ 行政区域 ]] 全部划归镇远县。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7次会议决定:恢复三穗县,以合并于镇远县的原三穗县行政区域为三穗县的行政区域。
1996年,三穗县辖5个镇、4个乡:八弓镇、台烈镇、雪洞镇、瓦寨镇、桐林镇、滚马乡、长吉乡、良上乡、款场乡。县 [[ 政府 ]] 驻八弓镇。
2000年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三穗县总人口170167人,其中:八弓镇53653人,台烈镇19867人,瓦寨镇14409人,桐林镇15015人,雪洞镇11914人,滚马乡10631人,长吉乡19748人,款场乡10902人,良上乡14028人。
2003年末,三穗县总人口20.75万人,其中 [[ 少数民 族13族]]13.32万人,非农业人口1.59万人。辖5个镇、4个乡,159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
2007年末,三穗县总面积1035.8平方千米。总人口21.35万人,其中以 [[ 侗族 ]] [[ 苗族 ]] [[ 土家族 ]] 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3.67万人,占县总人口的64.03%,非农业人口2.19万人。辖5个镇、4个乡,159个行政村、5个社区。
2010年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三穗县常住总人口155735人,其中:八弓镇58918人,台烈镇16971人,瓦寨镇12371人,桐林镇12741人,雪洞镇9228人,滚马乡8607人,长吉乡16308人,款场乡8682人,良上乡11909人。2010年末,三穗县常住人口15.60万人。
2011年末,三穗县面积1035.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50万人; [[ 户籍 ]] 人口2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54万人,非农业人口2.52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21%。辖5个镇、4个乡,5个 [[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 、159个行政村,1589个村民组。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47,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