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848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莱芜市综合高级中学'''原为莱芜市第十八中学。始建于1970年,1991年易名为莱芜市第二职业高中,2002年6月14日正式更名…”
'''莱芜市综合高级中学'''原为莱芜市第十八中学。始建于1970年,1991年易名为莱芜市第二[[职业高中]],2002年6月14日正式更名为莱芜市综合高级中学。学校地处莱城南郊,北倚悠悠汶河,南接苍峡雷鸣,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莱芜市唯一的一所综合高级中学,也是市区重点建设的学校。
==学校规模==
校园占地52.5亩,[[建筑面积]]14000多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大楼和多功能餐厅。配有先进的语音室、微机室、汽车模拟驾驶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学[[仪器]]先进,图书资料完备。校园环境优美,达到了“绿化、硬化、美化、净化”的“四化”标准。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50人,专任教师87人,[[学历]]达标率90.5%。近几年来,先后有9位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一等奖,14位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二等奖,5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4位教师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28位教师被评为市、区级教学能手。在校学生1460人。
==教学设置==
综合高中学制三年,给每一个学生注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双学籍,采取“一二分段,高二分流”的教学方式,即高一全部学习普高课程,高二实施分流,根据学生成绩和意愿分成普高班(文科班、理科班、音体美班)和职业选修班。普高班和其他普通高中一样参加普通高考。职业选修班可通过两年的专业课强化训练,参加对口高职本、专科升学,没有考上大学的学校负责推荐安置工作。职业选修班开设计算机及应用、机电一体化、工业与民用建筑 、服装设计和制作、军人预备役、汽车驾驶与维修、财会、护理、旅游服务与管理共九个专业。
==教学成果==
学校已有260名优秀毕业生对口升入[[中国矿业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聊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特别是2004年,在只有101名学生参加高考的情况下,有31人被本科院校录取,实现了高考新的突破。同时学校也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专门设立了就业安置办公室,先后为日本揖斐电电子(北京)有限公司、瑞萨四通集成电路(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北辰集团(深圳)等外资企业输送了460多名专业技能扎实、职业道德过硬、敬业爱岗、纪律严明的技术人才,他们的月收入都在千元以上,毕业生供不应求,达到学生、家长、企业、学校“四满意”。为此学校连续三年被市、区教育局评为“教育工作目标实绩突出单位”,仅2004年一年就获得了“市级文明单位”、“莱芜市师德建设十佳单位”、“莱芜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莱芜市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莱芜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莱芜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莱城区人文环境建设示范单位”、“莱城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二十几项荣誉称号。校长朱从檀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学校规模==
校园占地52.5亩,[[建筑面积]]14000多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大楼和多功能餐厅。配有先进的语音室、微机室、汽车模拟驾驶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学[[仪器]]先进,图书资料完备。校园环境优美,达到了“绿化、硬化、美化、净化”的“四化”标准。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50人,专任教师87人,[[学历]]达标率90.5%。近几年来,先后有9位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一等奖,14位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二等奖,5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4位教师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28位教师被评为市、区级教学能手。在校学生1460人。
==教学设置==
综合高中学制三年,给每一个学生注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双学籍,采取“一二分段,高二分流”的教学方式,即高一全部学习普高课程,高二实施分流,根据学生成绩和意愿分成普高班(文科班、理科班、音体美班)和职业选修班。普高班和其他普通高中一样参加普通高考。职业选修班可通过两年的专业课强化训练,参加对口高职本、专科升学,没有考上大学的学校负责推荐安置工作。职业选修班开设计算机及应用、机电一体化、工业与民用建筑 、服装设计和制作、军人预备役、汽车驾驶与维修、财会、护理、旅游服务与管理共九个专业。
==教学成果==
学校已有260名优秀毕业生对口升入[[中国矿业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聊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特别是2004年,在只有101名学生参加高考的情况下,有31人被本科院校录取,实现了高考新的突破。同时学校也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专门设立了就业安置办公室,先后为日本揖斐电电子(北京)有限公司、瑞萨四通集成电路(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北辰集团(深圳)等外资企业输送了460多名专业技能扎实、职业道德过硬、敬业爱岗、纪律严明的技术人才,他们的月收入都在千元以上,毕业生供不应求,达到学生、家长、企业、学校“四满意”。为此学校连续三年被市、区教育局评为“教育工作目标实绩突出单位”,仅2004年一年就获得了“市级文明单位”、“莱芜市师德建设十佳单位”、“莱芜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莱芜市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莱芜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莱芜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莱城区人文环境建设示范单位”、“莱城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二十几项荣誉称号。校长朱从檀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