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尼古拉·萨尔科齐

增加 11,24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name = 尼古拉·萨科齐
|original_name = {{lang|fr|Nicolas Sarkozy}}
|image =[[File:Flickr - europeanpeoplesparty - EPP Summit October 2010 (105)尼古拉·萨尔科齐1.jpg|缩略图]]
|caption = 2010年
|birth_name = Nicolas Paul Stéphane Sarközy de Nagy-Bocsa
*第三任妻子:[[卡拉·布鲁尼]](Carla Bruni)
**2008年2月2日,萨科齐和著名模特、歌手[[卡拉·布鲁尼]]闪电结婚,育有一女Giulia(2011.10.19-),萨科齐因此成为第一个在位期间结婚和生子的法国总统。
===人物性格===
像拿破仑一样拼命工作:萨科齐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先浏览当天的报纸,然后吃早餐,再向办公厅主任布置一天的工作。接下来就是一个接一个的会议、约见、招待会,晚上还要把文件带回卧室。据他身边的人介绍,他每天都要工作17个小时以上。不过,即使再忙,他每周都要抽时间去跑步。
萨科齐的工作方法也自成一体。2002年刚一就任内政部长,他就开会要求下属"写通知须清晰可辨,有新思想"。有一次,他在一份报告上读到"债务的可承受性令人满意"等词句后,异常不满地对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所长咆哮:"请写得简单一点,让法国人能看得懂!"就这样,萨科齐把内政部的头头脑脑们整治得服服贴贴。但对普通工作人员,他总是和颜悦色,展现的是一副亲民形象。同时,他也明白,外面的"民"更要去"亲"。几乎每一周,他除了要面对各阶层的数十个约会,还会下一次基层。
 
2004年3月,萨科齐改任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短短数月,他就使前任梅尔相形见绌。其实,萨科齐的经济政策与梅尔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他总是设法让人们知道他在做什么",梅尔的一位前顾问道出了萨科齐的成功秘诀。但是,跟着萨科齐干的人就没有了原来的好日子。上司要提高工作效率,手下人自然不敢懈怠。上至次长,下至打字员,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一位顾问就曾苦着脸说:"萨科齐的工作速度让我们吃不消,我们连周末都没了!"而萨科齐则说:"抱怨我整天工作?我的任务就是行动!"
 
干练强硬的作风一方面为萨科齐积攒了不少人气,另一方面也让一部分人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民意调查机构CSA的负责人曾向《巴黎人报》透露,不少选民都因为萨科齐的个性而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他是否有些危险?
 
与其他温文尔雅的政客不同,萨科齐锋芒毕露,毫不避讳自己是个占有欲极强的人,"有个空位子,我就想坐上去"。"我感到自己有一股力量和愿望,想要有不一样的法国。我希望使法国社会重现活力。"这是他的参选宣言。他还希望加强社会流动,帮助民众致富,建优质学校,提高工资……最终目的是将法国重塑为"世界典范",与过去的法国"平静地决裂"。"(希拉克)总统先生求无为,我希望求变。"他了解法国人当前觉得国家正走下坡路的忧虑,毫不犹豫地祭起改革旗帜。其中,最明显的包括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不再像戴高乐或希拉克般喜欢与美国唱对台戏。
 
==外界评论==
===媒体评论===
欧洲时报:法国人选择了改革。社论说,在整个选举之中,萨科奇的个人能力、经济改革措施等等都是他最受国人信赖之处。但是,应该看到:奇迹不可能因他的个人的领导能力与几条改革措施而发生,改革的成功,有赖全社会的集体努力以及对新的以发展为核心的文化的塑造。要重振法国,首先要重振经济;要重振经济,又必须重振文化。这种文化的反思能力,才是推动改革的原动力和不可或缺的社会氛围。一位锐意改革的总统,只有在这种新文化氛围中才能有所作为。社论指出,法兰西式的危难之际的改革,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法兰西民族的宽容与智慧,极高的国民素质,极高的劳动生产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众多领先于世界的高技术,丰厚的文化底蕴,绝无任何理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沉沦。法兰西需要做的只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找准在这一潮流中的位置。
 
===专家评论===
张智新:萨科齐首先需要在内政方面变革和作为,让身陷困境的法国从经济低迷中走出来。萨科齐公开赞赏美国模式,也对英国的经济复兴充满热情。他准备对迄今为止无人敢碰的一系列问题发动立法闪电战,这些问题包括劳动力市场自由化、降低企业和个人税收、调整公共养老金体系。不过,萨科齐将要直面的这些内政改革,都是法国长期沿袭、积重难返的积弊,从密特朗到希拉克都曾想通过改革而有所作为,但最终都无果而终。萨科齐能否打破坚冰而让改革成功,恐怕还须拭目以待。
 
在外交上,萨科齐将一改希拉克对美国敬而远之甚至大唱反调的做法,在继续深化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全力促进法美关系的改善,推动美欧关系的协调改进。美国总统布什在第一时间向萨科齐致电祝贺,白宫发言人也高调做出反应,这一罕见的政治举动,也为萨科齐将来的外交走向作了一个醒目的注脚。
 
在对华政策方面,萨科齐将与前任有所不同,但相信不会彻底改弦更张。希拉克执政时期,中法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走向深化,双边关系处于近年来最好时期。萨科齐强调改善美法关系和加强美欧联合,势必在政治上对中法关系有所影响,在人权和民主问题,特别是对华军售禁令解除,以及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上,可能会出现若干杂音。
 
但是,有两点必须注意的是:一是萨科齐对中法经济关系有着清醒认识,一心想改变法国内政窘境的他,不可能无视中国崛起带来的无限机会,相信会理性应对包括经贸摩擦等现实问题;二是此前他曾多次访华,与中国官方有着密切接触和良好沟通,诸如聘请华裔作竞选顾问、主动亲近华人华侨、首开中文竞选网站等举动,都表明萨科齐对中国的特殊情感倾向。所有这些,都应是未来中法关系平稳前进的重要背景与动力。
 
《回声报》(Les Echos)预测萨科齐上任后将兑现竞选中做出的承诺,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提高就业率、变革劳动法等经济领域的改革。
 
《解放报》在对大选结果的评述中同样预测萨科齐未来将大力推行改革,并把这位传统右翼执政党领导人比作"没穿裙子的撒切尔"。
 
《费加罗报》(Le Figaro)把萨科奇的胜出评价为"闪光的胜利",并对萨科奇在今后五年内锐意改革、重振经济,带领法国走出低谷做出乐观展望。
 
襟抱堂网络推手团队认为,从我们中国人的观点来看,萨科奇似乎不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家领导,其个生生活过于丰富,而且在有些场合的讲话过于随便和主观,但我们承认,他在中法关系还是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只能说,他是法国的总统,但他也是一个标准的浪漫法国人。
 
==挑战传统==
2010年7月13日法国内阁会议通过了退休制度改革法案草案,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逐渐延长至62岁。这一法案此前遭到反对党的阻挠,但不论是为了解决法国自身的财政问题,还是顺应欧洲改革趋势,这一法案正得到越来越多法国人的理解。
 
根据法国内阁会议发表的公报,退休制度改革将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将法定退休年龄每年延长4个月,从2010年的60岁到2018年延长至62岁。同时交纳退休金的年限到2013年也将提高到41年,公共部门养老保险金的缴纳比例将在10年内从7.85%增加到10.55%,与私营部门拉齐。
 
另外,政府还建议针对高收入、资本收入和企业收入征收新税,保证为社会保险增加40亿欧元的收入,以弥补资金缺口。退休制度改革法案于2010年9月份提交议会两院审议。
 
还有,萨科奇政府内阁成员屡屡曝出受贿丑闻,劳工部长韦尔特也面临辞职压力。萨科齐在接受采访时指责,这一系列丑闻均是为反对退休制度改革而准备的。韦尔特是这次退休制度改革的主要负责人。但萨科奇对韦尔特给予充分信任,称退休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他希望在2010年10月底之前完成相关改革计划。
 
经由密特朗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修改之后的慷慨退休制度,一直是让法国人引以为豪的重要社会福利。把原本65岁法定退休年龄降至60岁,被当时执政的社会党视为巨大政绩,是法国高福利社会的一颗"明珠"。
 
不过,近30年来,法国人平均寿命延长了6年,而经济增长不见起色,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债务负担加重的情况下,与大部分欧洲人至少工作到62岁甚至65岁相比,到60岁就安享养老金的法国人显得"不识时务"。
 
据悉,法国退休基金会赤字总额在两年内翻了两倍,已经达到320亿欧元,倘若不进行必要的改革,到2020年,退休金赤字总额可能会攀升到450亿欧元。
 
萨科齐早就宣布,国库已经没钱支付退休金。为了保证赤字当头的退休系统能够持续运转,同时避免国家评级机构降低法国主权债务的3A级别,从退休制度中挤压经费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不仅法国,整个欧洲高福利制度下的养老体系一直令外人艳羡不已。但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金支出日益庞大,公共财政不堪重负,欧盟各国养老体系正面临着一个长期性挑战。
 
报道称,欧洲平均每4名工作年龄的人就要"供养"1名6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到2060年,每2名工作年龄的人需要"供养"1名退休人员。与此同时,轮番爆发的危机还令欧盟各国的养老金基金损失惨重,仅2008年私人养老金基金就缩水了20%。
 
欧盟委员会多次警告,欧盟国家政府必须提高退休年龄,才能确保其社会保障制度免于崩溃。该委员会预计,为保持当前的退休金支付水平,至2060年,欧盟27个成员国必须将退休年龄推迟至60岁至70岁。
 
因此,除法国以外,身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德国和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也在考虑推迟退休时间。但政府这一长期减赤举措遭到工人的反对,大量工人走上街头示威抗议。美国媒体2010年10月24日报道,法国媒体当天公布的一项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因为推动备受争议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支持率已跌至29%,是其2007年上任以来的最低点,也是近几届法国总统所获得的最低支持率。
 
政治分析人士表示,民意支持率的下降表明,萨科齐原本打算借助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在法国政坛大展拳脚的希望落空。
 
法国参议院22日以177比153的投票结果通过退休制度改革法案草案。若顺利完成所有程序,该法案预计在2010年11月15日生效成为法律。
 
这项改革的反对者们指责政府庇护富人和金融界,而让普通工人为此付出代价。
 
法国工会与学生团体2010年10月24日宣布,将再发动至少两轮全国性抗议活动。燃油业的罢工行动仍在持续,不少工人在炼油厂和油库进行罢工和封锁行动,导致法国境内1/4的加油站闹"油荒"。
== 参考文献 ==
{{Reflist}}
{{Authority control}}
{{Portal bar|法国|政治|人物}}
==链接==*{{DEFAULTSORT:Sarkozy, Nicolas}}*[[Category: 法国总统]]*[[Category: 安道尔大公]]*[[Category: 法国律师]]*[[Category: 巴黎政治大学校友]]*[[Category: 巴黎第十大学校友]]*[[Category: 法国天主教徒]]*[[Category: 匈牙利裔法国人]]*[[Category: 巴黎人]]*[[Category: 律师出身的总统]]*[[Category: 法国第五共和政治人物]]*[[Category: 欧洲理事会主席]]
128,6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