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24
次編輯
變更
亞倫·霍華奈斯
,無編輯摘要
'''阿蘭·霍夫哈奈斯'''[[( '''Alan Hovhaness]] ''', (1911年3月8日-2000年6月21日),出生地:麻薩諸塞州薩默
==生平==
[[阿蘭·霍夫哈奈斯]]的父親是一位亞美尼亞族的 [[ 化學 ]][[ 教授 ]] ,母親是一位 [[ 蘇格蘭 ]] 裔美國人。他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對音樂有興趣,他的父母支持他們兒子學習作曲,並聘請了一個鄰裏作為他的老師開始學習鋼琴。後來又跟隨[[阿德萊德·普羅克特]](Adelaide Proctor)繼續學習鋼琴,之後向[[海因裏希·格布哈特]](Heinrich Gebhard)學習。
14歲時,他決定投身作曲,在他早期的音樂的經曆是利用“浸信會贊美詩”(Baptist hymns)和土耳其籍的音樂學者華達佩(Gomidas Vartabed)一位著名的亞美尼亞作曲家的錄音,在他的少年歲月是在阿靈頓高中時候,他創作了兩部歌劇,在這段時間他最感興趣的作曲家就是美國音樂家羅傑·塞欣斯(Roger Sessions)。
1929年當他高中畢業時,他師從[[利奧·裏奇·劉易斯]](Leo Rich Lewis)和[[塔夫茨]](Tufts),然後他來到了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師從[[弗雷德裏克·匡威]](Frederick Converse)。
1930年,代聆聽了 [[ 印度 ]][[ 音樂 ]] 後對其發生了強烈興趣,並保持終生。
1930年代至1940年代,霍夫哈奈斯燒毀了自己很多“早期”作品,有說法稱超過一千部。
他是20世纪最多产的[[现代音乐|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ref>http://www.classicsonline.com/catalogue/product.aspx?pid=584341</ref>
1940年代中期他定居紐約,在 [[ 紐約 ]] 由亞美尼亞移民社區高調主辦了他的音樂音樂會,這些人對他有相當大的幫助。後來他們成立了“亞美尼亞音樂之友委員會”,重啟作曲事業的時候,開始對故鄉亞美尼亞的音樂產生興趣。他在這個時期還參加了[[馬爾蒂努]]的大師班。這個組織分別由[[霍夫哈奈斯]]及其朋友[[伊麗莎白 A. 格雷戈裏]]博士(Dr. Elizabeth A. Gregory)的亞美尼亞美國鋼琴/小提琴二重奏者瑪洛·阿傑米恩(Maro Ajemian)和安娜希德·阿傑米恩(Anahid Ajemian),後來安娜希德的丈夫,還有開始唱片制作及後續的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總裁喬治·阿瓦安共同組成。
1948年直到1951年,他加入了波士頓音樂學院作為一名教師,開始教學工作,他的學生包括有 [[ 爵士樂 ]] 音樂家貝司手薩姆·裏弗斯(sam Rivers)和吉琪·格麗絲(Gigi Gryce)
1955年,他的第二交響曲《神秘之山》由斯托科夫斯基指揮首演,大獲成功。
2000年6月21日,在 [[ 美國 ]][[ 西雅圖 ]] 逝世。他的一生創作了大量交響曲。
==風格==
第50“聖海倫斯火山”
木琴與樂隊《日本木刻狂想曲》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曾廣遊 [[ 印度 ]] 、 [[ 夏威夷 ]] 、蘇聯遠東、 [[ 日本 ]] 、 [[ 韓國 ]] 等地進行文化考察旅行,這使他對東方音樂的興趣和了解更為深入,並更鮮明地反映在他的創作中。
鯨聲錄音帶與樂隊《於是上帝創造了巨大的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