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明景陵

增加 4,460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明景陵'''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dpm.org.cn/Uploads/Picture/dc/20848.jpg" width="380"></center><small>[https://www.dpm.org.cn/court/system/236417.html?hl=%E9%99%B5 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
</small>
|}

'''明景陵''',為明十三陵之一,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北京市]][[昌平区]]。[[明宣宗]][[年号]][[宣德]],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在位10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与[[孝恭章皇后]]的合葬陵寝、[[孝翼太后]](吴贤妃)附葬陵寝。<ref>[https://www.360kuai.com/mob/transcoding?url=94b03a24a14259398&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 十三陵中规模最小的皇陵——明景陵],快資訊,2020-02-12</ref>

==基本信息==
*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所在: 中國北京市昌平區
*分類:古墓葬
*時代:明
*編號:1-178
*登錄:1961年

==墓主簡介==
*明宣宗朱瞻基,仁宗长子,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三日生于燕王府。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十日,立为皇太孙;二十二年(1424年)仁宗即位,十月十一日,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十二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宣德。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7岁。谥“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六月二十一日葬景陵。
*建造动用10万余人,在[[1463年3月19日]]完工。

==修建歷史==
*景陵的营建始自宣宗去世之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随即派人赴天寿山陵区卜地。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一日,陵寝营建正式动工。太监沐敬、丰城侯李贤、工部尚书吴中、侍郎蔡信等奉命督工。成国公朱勇、新建伯李玉、都督沈清及内府各衙门、锦衣卫等共发军民工匠10万人兴役。六月二十一日,葬宣宗。天顺七年(1463年)三月十九日,陵寝工毕。其间断断续续共历28年的时间。
*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月二十七日,明世宗朱厚熜亲阅长、献、景三陵,见景陵规制狭小,对从臣郭勋等说:“景陵规制独小,又多损坏,其于我宣宗皇帝功德之大,殊为勿称。当重建宫殿,增崇基构,以隆追报。”根据《帝陵图说》记载,增崇基构后的景陵祾恩殿,“殿中柱交龙,栋梁雕刻,藻井花鬘,金碧丹漆”,殿中有暖阁三间,黼座(帝座)地屏直到康熙年间犹有存者。此外,嘉靖年间还在陵前增建了神功圣德碑亭。
*陵内的祾恩殿台基,仍是嘉靖年间改建后的遗物。从遗存的明代殿宇檐柱柱础石分布可以看出,该殿原制面阁五间(31.34米),进深三间(16.9米),后有抱厦一间(面阔8.1米,进深4.03米),前面的御路石雕二龙戏珠图案,比献陵一色云纹,显得更为精致壮观。
*清乾隆五十——五十二年(1785-1787年),清廷曾对明陵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为省工省料,景陵的祾恩门、祾恩殿均被缩小间量重建,两庑配殿及神功圣德碑亭因残坏而拆除。祾恩门、祾恩殿的台基上还有清代改建后遗留的柱础石。神功圣德碑亭仅存石碑及台基。
*[[宣宗去世后,有10妃殉葬]]。按《明英宗实录》卷三记,分别是:惠妃何氏,赠为贵妃,谥端静;赵氏为贤妃,谥纯静;吴氏为惠妃,谥贞顺;焦氏为淑妃,谥庄静;曹氏为敬妃,谥庄顺;徐氏为顺妃,谥贞惠;袁氏为丽妃,谥恭定;诸氏为恭;谥贞静;李氏为充妃,谥恭顺;何氏为成妃,谥肃僖。谥文中说为他们上此徽称,是因为他们“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

==建築規模==
*陵园制度,一遵献陵俭制。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占地约2.5万平方米。
*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
*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4,9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