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潘凤霞

移除 7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潘凤霞
| 外文名 = Yammie Nam
| 图像 =
[[File:潘凤 霞1.jpg|缩略图| 居中| 潘凤霞]]|缩略图|center|[httpshttp://gss3ganju.ncu.bdstaticedu.comcn/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UploadFile/baike/c0%3Dbaike80%2C5%2C5%2C80%2C26/sign=e45f87ddc9ea15ce55e3e85bd7695196/3ac79f3df8dcd1005dc51179728b4710b9122f092013471138187.jpg 原图链接] [httpshttp://gss3gj.bdstaticncu.comedu.cn/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80%2C5%2C5%2C80%2C26/signshow.asp?id=e45f87ddc9ea15ce55e3e85bd7695196/3ac79f3df8dcd1005dc51179728b4710b9122f09.jpg 420 来自 百度 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 网]]]| 图像说明 = 潘凤霞 |center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33|06|27}}
| 出生地点 = 江西玉山
== 潘凤霞 ==
 <p style="text-indent:2em;"> 潘凤霞,女,生于1933年,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人,国家一级演员,原[[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文联副主席。她出身赣剧世家,10岁登台表演。凭主演新派赣剧《梁祝姻缘》一举成名。其后,江西省赣剧团以潘凤霞为主角推出了著名大型新派赣剧“三记一行”,即《还魂记》、《西厢记》、《珍珠记》和《西域行》,在省内及全国上演后均获得极大成功。戏剧大师田汉把北京的新凤霞和南昌的潘凤霞并誉为“南北双凤”。在东北三省演出时,潘凤霞还获得了“江西梅兰芳”的称号。
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人物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 潘凤霞,生于1933年,原名王凤香。赣剧女演员,赣剧旦角表演艺术家。江西玉山人。她出身艺人家庭,十一岁学艺,先后拜潘金晋、杨桂仙、朱寿山为师。工旦。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赣东北一带演出。建国后,历任上饶地区赣剧团演员,江西省赣剧团团长,江西省赣剧院副院长,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江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四届常务理事,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副主席。1980年获江西省劳动模范称号。潘凤霞的戏路较宽,除演闺门旦、泼辣旦、小旦外,偶尔也串演老生、小生、彩旦。唱腔圆润甜脆,喷口有力,善于抒发人物内心感情。她还注意吸收借鉴其他剧种,融会于赣剧的表演艺术中。代表剧目有《僧尼会》、《孟姜女》、《白蛇传》、《江姐》、《方志敏》、《祥林嫂》等。所演弋阳腔《珍珠记》、《还魂记》曾搬上银幕拍成戏曲片。 [1] <p style="text-indent:2em;">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潘凤霞主演了赣剧弋阳腔《还魂记》。毛泽东主席观看了她演出的《还魂记》中《游园惊梦》一折后,为潘凤霞写下了“美秀娇甜”四字赞语。潘凤霞当年与毛主席合影<p style="text-indent:2em;">   潘凤霞,1933年出生在玉山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她跟赣剧结下不解之缘,跟她出生在赣剧世家分不开。从曾祖父到祖父再到父亲,每一个都是当地有名的赣剧艺人,在耳濡目染之下,潘凤霞从小就会唱赣剧,也爱唱赣剧。
7岁时,潘凤霞就在戏班里学念戏文,9岁登台演出,13岁成为戏班子里的当家花旦。父亲病故后,家里的戏班子也散了。潘凤霞便随母亲到上饶“长春舞台”唱戏、学艺。
<p style="text-indent:2em;"> 1953年,潘凤霞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这一年,她被调入省赣剧团任演员,而负责挑选演员的就是后来与潘凤霞携手共度一生的人,童庆礽。<p style="text-indent:2em;"> 1954年,潘凤霞和童庆礽结为连理。在随后的几年里,潘凤霞演出了大型新派赣剧《珍珠记》、《西厢记》、《还魂记》、《西域行》,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其中,《珍珠记》、《还魂记》还分别由天马、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在全国发行。
婚后,潘凤霞和童庆礽每年都会自费下乡去收集濒临失传的弋阳腔、青阳腔。当时有些人不理解他们的做法,但是潘凤霞夫妻并没有因为这些话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有些老艺人不愿意教,他们就一次次地登门拜访,用自己的诚心来打动这些老艺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夫妇俩把弋阳腔、青阳腔音乐素材一字一句抢救了下来,并编成册,排成剧。
   当年一段弋阳腔,倾倒了共和国的一大批开国元勋与大江南北的人民群众,从而形成了一股赣剧热,以至于东北三省也陆续组建了赣剧团,全国11个省的37个剧种的形成都受过弋阳腔的影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三国演义》的开始曲都有赣剧旋律的元素。当时中国著名戏剧大师田汉把北京的新凤霞和南昌的潘凤霞并誉为“南北双凤”。
1959年,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举行,毛主席观看潘凤霞主演的《还魂记》中《游园惊梦》一折时,不仅带头鼓掌,还亲手给潘凤霞题写“美秀娇甜”四字,对她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
 <p style="text-indent:2em;"> 1993年,潘凤霞退休了。可她对赣剧的爱却依然那么深厚,那么执着。每次只要有演出找她,无论是大型晚会还是社区组织的活动,潘凤霞都会踊跃参加。
9月26号下午,潘凤霞所在社区组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文艺演出,23个节目中她的节目就占了3个。
 
== 所获荣誉 ==
 <p style="text-indent:2em;"> 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p style="text-indent:2em;"> 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评审意见 ==
 <p style="text-indent:2em;"> 潘凤霞出身梨园世家,从小随父学艺,解放前就在名班挑大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在江西省赣剧院担任主演。她的表演以扮相俊美、唱腔委婉、做工细腻、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著称。演出传统戏和新编历史故事戏、现代戏近百部,其中有不少成为赣剧的经典剧目。她多次随团进京演出,以精湛的艺术轰动首都剧坛,在省内外影响巨大。潘凤霞为赣剧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投入了毕生精力。她桃李满天下,其培养的学生有许多已经成为赣剧的著名演员。经过评审组评审,该申报人潘凤霞符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标准,同意推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 主要作品 ==
《还魂记》
2,5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