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潘凤霞

增加 236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经历
== 人物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 潘凤霞,生于1933年,原名王凤香。赣剧女演员,赣剧旦角表演艺术家。江西玉山人。 <p style="text-indent:2em;"> 她出身艺人家庭,十一岁学艺,先后拜潘金晋、杨桂仙、朱寿山为师。工旦 。1961 <p style="text-indent:2em;"> 196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赣东北一带演出。建国后,历任上饶地区赣剧团演员,江西省赣剧团团长,江西省赣剧院副院长,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江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四届常务理事,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副主席 。1980 <p style="text-indent:2em;"> 1980 年获江西省劳动模范称号。<p style="text-indent:2em;"> 潘凤霞的戏路较宽,除演闺门旦、泼辣旦、小旦外,偶尔也串演老生、小生、彩旦。唱腔圆润甜脆,喷口有力,善于抒发人物内心感情。她还注意吸收借鉴其他剧种,融会于赣剧的表演艺术中。代表剧目有《僧尼会》、《孟姜女》、《白蛇传》、《江姐》、《方志敏》、《祥林嫂》等。所演弋阳腔《珍珠记》、《还魂记》曾搬上银幕拍成戏曲片。
<p style="text-indent:2em;">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潘凤霞主演了赣剧弋阳腔《还魂记》。毛泽东主席观看了她演出的《还魂记》中《游园惊梦》一折后,为潘凤霞写下了“美秀娇甜”四字赞语。
<p style="text-indent:2em;"> 1953年,潘凤霞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这一年,她被调入省赣剧团任演员,而负责挑选演员的就是后来与潘凤霞携手共度一生的人,童庆礽。
<p style="text-indent:2em;"> 1954年,潘凤霞和童庆礽结为连理。在随后的几年里,潘凤霞演出了大型新派赣剧《珍珠记》、《西厢记》、《还魂记》、《西域行》,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其中,《珍珠记》、《还魂记》还分别由天马、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在全国发行。
 <p style="text-indent:2em;"> 婚后,潘凤霞和童庆礽每年都会自费下乡去收集濒临失传的弋阳腔、青阳腔。当时有些人不理解他们的做法,但是潘凤霞夫妻并没有因为这些话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有些老艺人不愿意教,他们就一次次地登门拜访,用自己的诚心来打动这些老艺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夫妇俩把弋阳腔、青阳腔音乐素材一字一句抢救了下来,并编成册,排成剧。
<p style="text-indent:2em;"> 当年一段弋阳腔,倾倒了共和国的一大批开国元勋与大江南北的人民群众,从而形成了一股赣剧热,以至于东北三省也陆续组建了赣剧团,全国11个省的37个剧种的形成都受过弋阳腔的影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三国演义》的开始曲都有赣剧旋律的元素。当时中国著名戏剧大师田汉把北京的新凤霞和南昌的潘凤霞并誉为“南北双凤”。<p style="text-indent:2em;"> 1959年,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举行,毛主席观看潘凤霞主演的《还魂记》中《游园惊梦》一折时,不仅带头鼓掌,还亲手给潘凤霞题写“美秀娇甜”四字,对她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
<p style="text-indent:2em;"> 1993年,潘凤霞退休了。可她对赣剧的爱却依然那么深厚,那么执着。每次只要有演出找她,无论是大型晚会还是社区组织的活动,潘凤霞都会踊跃参加。
<p style="text-indent:2em;"> 9月26号下午,潘凤霞所在社区组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文艺演出,23个节目中她的节目就占了3个。
== 所获荣誉 ==
2,5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