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萊豆

增加 1,006 位元組, 3 年前
簡介
萊豆依植株型態可分為無限生長型與有限生長型,有限生長型又包含蔓性 (climbing) 與矮性 (bush),矮性植株臺灣過去曾經引進種植,但因豆莢較小,產量也較低,現已無栽培,目前栽培種以無限生長型的蔓性大粒種為主,其中又以白色種皮種為大宗,紅色花紋種早期臺灣有栽培,但因烹煮時釋放的花青素會使湯汁變色,影響菜餚外觀,漸不受市場歡迎,現已較少栽培。萊豆為自交作物,農民多半以上期作的自留種子作為下期作的種子來源。<ref>[https://www.lanlix.com.tw/cropgrow/92 萊豆,聯利農科技]</ref>
 
萊豆原產於安地斯山脈和中美洲,19世紀才由中國引進台灣,可食用也可藥用。依種子大小可分為小萊豆與大萊豆,依生長方式則分為矮生類及蔓生類。它的豆莢呈彎月形,幾乎都超過10公分,裡面的種子有球形、橢圓形、腎形,種皮顏色有白、黃、褐色或有花斑。
 
台灣目前栽培的品種以蔓生類大萊豆為主,又以白色種皮種為大宗,它的豆莢長度約在15~20公分,每莢含有3~5顆豆仁,每顆大約有半個十元硬幣那麼大,形狀有點像蠶豆。
 
萊豆的環境適應力強,適合排水順暢的沙地,很少病蟲害,在原住民部落裡也是很常見的蔬菜,台南、高雄、花蓮都有栽種,其中以屏東九如的面積冠居全台。
 
因為是蔓生型,種植時需搭設棚架,讓它攀延成長。7~8月播種,大約3個月就能採收,產期可由11月~隔年5月,最盛產期是1~3月的冬春季,氣候越熱,豆子風味略差。
==基本資料==
32,78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