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鍾嶽

增加 1,06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民族''' [[白族]]<br>
'''政黨''' [[中國國民黨]]<br>
</small>
|-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日本弘文大學畢業 <b>1909</b></li>
</ul>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p>|-|<small>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雲南兩級師範學堂創辦人 <b>1909</b></li>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清末的活動'''<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周鍾嶽生於[[讀書人]]家庭,先後通過了[[麗江府]]的府試、[[大理]]的院試,均名列前茅。1900年([[光緒]]26年),從[[大理]][[西雲書院]]畢業,成為同鄉的先輩[[趙藩]]手下的文案(書記)。此後,隨趙藩先後赴[[湖南省]]、[[四川省]]任職。1903年(光緒29年),回到雲南,參加[[鄉試]]並獲得第1名[[舉人]]。 </p><p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04年(光緒30年) </b> ,獲官費赴日本留學。在[[弘文學院]]學習後,入[[早稻田大學]]學習法律、政治。1907年(光緒33年)歸國,出任雲南省學務公所普通課課長兼省城兩級師範教務長。同年,就雲南省內的礦山權利,清朝政府同[[英國]]、[[法國]]締結不平等條約,激起雲南各界反對,雲南各界派出代表周鍾嶽等人赴北京。</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10年([[宣統]]2年)秋 </b> ,[[片馬事件]](英國侵犯中國領土事件)發生,[[雲南諮議局]]派出周鍾嶽等人作為代表,赴北京要求清朝[[外務部]]向英國提出抗議。</pli></ul>
'''蔡鍔的心腹'''<br>
<p ul style="text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li><b style="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11年(宣統3年)10月30日 </b> ,[[昆明]][[重九起義]]發生,周鍾嶽當時正在北京交涉上述事宜。11月12日,周鍾嶽回到昆明,被[[雲南]]軍都督[[蔡鍔]]任命為都督府秘書長。此後,周鍾嶽成為滇系政權不可或缺的行政事務方面的要人。</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12年([[民國]]元年)8月 </b> ,周鍾嶽被任命為雲南省教育司長。翌年2月,兼任雲南光復史編纂局總纂。同年4月,擔任滇中觀察使 。1915 。</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15 年(民國4年)2月 </b> ,應北京的[[全國經界局]]督辦[[蔡鍔]]的招聘,擔任全國經界局秘書長兼局評議委員會主任。在任期間,協助全國經界局清丈處處長[[殷承瓛]]研究並制定了田地調査方面的法規。主要成果有《經界法規草案》、《中國歷代經界紀要》、《各國經界紀要》這三部著作。</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15年(民國4年) </b> ,[[袁世凱稱帝]],蔡鍔潛離開北京,回雲南發動[[護國戰爭]]。當時,周鍾嶽留在北京,掩護了蔡鍔回歸雲南。此後,周鍾嶽輾轉來到[[日本]][[東京]],未能親自參加[[護國戰爭]]。</pli></ul>
'''滇系成員'''<br>
<p ul style="text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li><b style="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16年(民國5年) </b> 蔡鍔死後,周鍾嶽到四川省,任滇系的代理四川督軍[[羅佩金]]的秘書長。翌年,羅佩金在四川敗北,周鍾嶽回到雲南。此後,在雲南督軍[[唐繼堯]]手下,擔任靖國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 。1919 。</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19 年(民國8年)11月 </b> ,代理雲南省長,至1920年(民國9年)6月正式被任命為雲南省長。[[顧品珍]]兵變後的1922年(民國11年)3月,唐繼堯任命他擔任雲南鹽運使兼樞密廳長兼雲南省法制委員會會長 。1926 。</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26 年(民國15年)1月 </b> ,任雲南省內務司長(後改組,轉任雲南省民政司長)兼賑務處總辦。</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27年(民國16年)2月 </b> ,唐継堯被[[龍雲]]、[[胡若愚]]、[[李選廷]]、[[張汝驥]]四位鎮守使發動兵變推翻。周鍾嶽獲四位鎮守使起用,擔任[[雲南省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代理內務廳長。此後,[[龍雲]]、[[胡若愚]]之間發生衝突,為使昆明免經戰鬥,周鍾嶽從中調停。此後,周鍾嶽一度引退。</pli></ul> 
'''國民政府時代的活動、晩年'''<br>
<p ul style="text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li><b style="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30年(民國19年) </b> ,[[雲南通志館]]籌備設立,周鍾嶽任籌備主任。翌年,[[雲南通志館]]成立,周鍾嶽任通志館館長。任內,周鍾嶽領導編纂了《新纂雲南通志》、《續雲南通志長編》 。1939 。</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39 年(民國28年) </b> ,經[[龍雲]]向[[蔣介石]]推薦,周鍾嶽出任[[國民政府]]內政部長,並且兼任縣政計畫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4 。</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4 年(民國33年)11月 </b> ,調任國民政府委員兼[[考試院]]副院長。</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45年(民國34年)10月 </b> ,龍雲被蔣介石以武力罷免雲南省政府主席職務,周鍾嶽對蔣介石此舉十分反對。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周鍾 嶽在原籍[[雲南省]][[劍川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47 。</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7 年(民國36年)7月 </b> ,周鍾嶽辭去考試院副院長職務,回到昆明。此後,從事史料整理工作,並成為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的謀士。</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height:30px"></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鍾嶽留在中國大陸 。1953 。</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53 </b> ,獲聘為[[雲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54年 </b> ,出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 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55年5月19日 </b> ,周鍾嶽在昆明病逝。享年80歲(滿78歳)。</pli></ul> 
</div>
==逸事==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 周鐘岳 ]] 在書法上造詣頗深,自成一格。原[[南京總統府]]的“總統府”三個字即出自他之手。[[雲南石林]]中心處石峰上的“石林”二字最早也是他的手筆,後被毀,現在的“石林”二字已不是他的作品。</p>
</div>
==著作==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 周鐘岳 ]] 著作頗豐。1948年參加纂寫《新修雲南通志稿》,至今仍作為雲南的著名歷史文獻。其《惺庵回憶錄》,記錄了民國時期雲南省的政 治軍事情況。其他著作還包括:
</p>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