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瓯绣

增加 6 位元組, 3 年前
简介及历史
===历史===
瓯绣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锦衣,兴盛于明清。
 
据说瓯绣最早产生于民间善于刺绣的妇女之手,古时[[温州]]少女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刺绣传统,足见当时瓯绣的普遍和兴盛。瓯绣为温州历代民间妇女的家庭传统副业,那时的刺绣品种有衣服、小儿帽圈、围涎、锦肚、妇女鞋面、枕头、荷包等,题材只有花鸟鱼虫之类。作为一项曾经辉煌的传统工艺,政府有义务加以扶植和引导,并为之创造良好的环境。
 
800多年以前,温州地区已运用[[刺绣]]美化服饰,绣品技艺也达到相当水平。瓯绣是浙南一带的传统手工艺品,可与湘绣、苏绣、粤绣和蜀绣相媲美,被称为中国的名绣之一。清咸丰三年(1853),温州设有专业绣铺。多以绣官袍、龙袍、寿屏及庙宇应用的绣品为主,内容有人物、花鸟、山水等。以后品种增多,有枕套、被面、衣料等。光绪年间,匝绣销往欧美与南洋各地。绣工人数曾达到600至800人。
 
制约瓯绣发展的是手工刺绣花费时间长,而工资利润又较低,绣工每天要绣十几个小时,每月也只有五六百元报酬。而且女绣工们是完全靠对传统工艺的喜爱和作为家庭手艺的继承才坚持下来的。
 
早在宋、元年间,瓯越民间就盛行在鞋、帽、衣服上刺绣,这便是瓯绣。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它的色彩越来越艳,花色品种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在工艺上独树一帜的绣种。瓯绣的特点是主题明了、构图简洁、针法多变、色彩绚丽、绣面光亮、针脚平齐、神韵生动。瓯绣产品分欣赏品与日用品两大类,以欣赏品为主。内容有人物、走兽、山水、风景等,尤以人物见长。一般选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为题材,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等。瓯绣寓大雅于大俗之中,因其人物形象传神、针法灵活多变而极富观赏、装饰和收藏价值,深受老百姓喜爱。在台湾、香港以及海外侨胞中尤其受欢迎。光绪年间,瓯绣销往欧美与南洋各地。
 
民国5年(1916)温州设立刺绣局,温州城区府前街、五马街、打锣桥等处,均设有刺绣社。早期工艺美术家蔡墨笑、金静芝的刺绣作品,曾在巴拿马、加拿大和美国展出。1922年,温州刺绣艺人林森友改进瓯绣生产,此后瓯绣成为供欣赏的艺术品。建国后,城区成立温州市刺绣社,广罗人才,扩大生产,具一定规模。瓯绣构图精巧,针法严谨,富有地方特色。1957年,名画家苏昧朔先生开始为瓯绣设计人物绣像。1960年,温州承接国家级礼品任务,专制精品,瓯绣成为高层次的艺术品。20世纪60年代,瓯绣远销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市场在华侨聚集地、东南亚诸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1982年,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选定一巨幅瓯绣为一建筑大厅壁饰。
毛竹抽丝编织制成,用彩线在上面绘出花鸟、山水或人物,所以也称作“画帘”。 瓯绣制品针法繁多,做工精细,以刺绣人物为绝招,具有色彩鲜艳夺目、绣面光亮生动、绣画巧妙结合、针法匀称灵活、针脚齐平、构图简练、主题突出等特点。
 
刺绣之所以存在差别主要是由于针法的运用的结果,瓯绣经过多个阶段发展和多维的整合的结果已经有:齐针、切针、套针、接针、施针、滚针、蔬针、掺针、断针、侧针、包针、缠针、网针、盘针、游针、长短针、打子针、人字针、八字针、排排高、匹匹咬等二十几种针法。所以,瓯绣所绣制出来的绣品构图精巧、造型准确;画绣结合、以虚衬实;针法严谨、绣理分明;运针灵活、修面生动;色彩鲜明、明亮悦目。*<ref>[http://cang.cngold.org/cxbytj/ouxiu.html 瓯绣 期货市场掘金,连续5单盈利?] ,金投网 </ref>
13,3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