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科普兰

增加 2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expand|time=2019-09-07T01:23:07+00:00}}
{{unreferenced|time=2019-09-07T01:23:07+00:00}}
'''科普兰''',({{lang-en|'''Aaron Copland'''}},{{bd|1900年|11月14日|1990年|12月2日|catIdx=Copland, Aaron}}) [[ 美国 ]][[ 作曲家 ]] 。1900年11月14日出生于 [[ 纽约 ]] ,父母是[[立陶宛]]犹太移民。早年从姐姐学习钢琴,15岁立志成为作曲家。17岁从[[戈德马克]](Goldmark)学习对位、和声。1921年至 [[ 法国 ]] 的[[枫丹白露 ]][[ 美国音乐学院]],从[[纳迪娅]]·布朗热学习作曲。1924年回纽约。1925年,他的第一部作品管风琴与乐队交响曲公演。在美国,他积极从事音乐活动,为报刊杂志撰文,1937-1945年之间担任美国作曲家联盟(American Composition Alliance)执行书记,后还曾在 [[ 哈佛大学 ]] 任教。1970年后,中止创作,但1980年代中期还时时讲课和指挥。1990年12月2日逝世于纽约塔里敦的一家医院。科普兰是美国国作曲家成就很高的一位。甚至被认为是第一位闻名于世的美国作曲家、美国音乐新风格的拓荒者。他的成长反映了那一时代典型的美国作曲家历程,1926年创作了带有爵士风格的钢琴协奏曲,1930年的钢琴变奏曲则受到[[斯特拉温斯基]]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的深刻影响。1936年又改变风格,朝着简明的方向发展,认为这样可以更接近爱乐大众。他这一时期的音乐,包括1938年的《[[小伙子比利]]》(Billy the Kid)、1942年的《牧区竞技》(Rodeo),以及一些电影音乐,大多采用了美国民谣的风格。而在他的晚期创作中,又表现出12音体系的兴趣。科普兰获得过许多荣誉,诸如[[普利策奖]]、[[纽约评论奖]]、[[奥斯卡金像奖]]等,并且是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布兰代斯大学]](Brandeis)等。科普兰还撰写过不少音乐着作,如《在音乐中聆听什么》(1939)、《我们的新音乐》(1941)、《音乐与想象》(1952)、《音乐的乐趣》(1959)、《科普兰论音乐》(1963)等。
[[Category:作曲家]]
99,7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