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瑞岩部落

增加 6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範圍 ==
位於翠峰北側下方溪谷,北港溪左岸。位置在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
== 人口 所屬族群 ==
傳說中最先繁衍的泰雅族部落。是泰雅族賽考列克亞族和紅香並稱、兩大歷史最古老的部落。
部落人口組成多以[[泰雅族賽考列克亞族]]為主,村民多以務農為業。<ref name=":0" />
瑞岩部落為邁西多邦與貼里荖兩社合併而成的聚落。清時,邁西多邦居於慈峰下方山麓。民國2年,日警為便於管理而強制移住,由福骨群總頭目泰莫阿萊(Temu.Alai)率領遷於貼畢斯揚(TebisYun),地在北港溪與其支流卡告溪會合處東北方約2公里地,即斯巴揚舊地東北方1公里地。民國19年10月,因溪水暴漲,聚落被沖失,乃遷於社址上方約400公尺,日人稱旁奧克(pon-oko),因來自邁西多邦,故名。
貼里荖(Telilao),奕名塔比倫或帖比倫,原住北港溪右岸與其支流塔比倫溪會合處西南台地。民國3年,日本政府為管理方便,南遷至耶畢斯揚對岸山腹叫可納(Konao)的地方,民國19年,因日本當局獎勵水田耕作,復將她們移住至瓦狠干(Vahingan),但不久之後又遷至邁西多邦社上方約200公尺處,另立一社,名塔比倫。台灣光復後,邁西多邦改名瑞岩,塔比倫改名光復,至民國58年併稱瑞岩。
瑞岩部落是泰雅族群歷代祖先口傳下來的發源及分散所在地,居民大抵以泰雅族人為主,因為居民本身對於自我族群認同的意識濃厚,因此在這裡仍可看到部分泰雅族人傳統生活與習俗,此外部落裡還擁有多處獨特的高山地理景觀,與美味的高冷農特產品。<ref>[ 文章網址 http://www.tipp.org.tw/tribe_detail3.asp?City_No=11&TA_No=8&T_ID=413 說明部落介紹],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資 文章日期</ref>
== 歷史 ==
1930年(昭和三年)10月,台灣中部遭受豪雨侵襲,洪水侵襲部落不少房舍,於是再次遷移,本次遷移為沿北港溪上溯約400公尺,日本人稱旁奧克(pon-oko),即邁西多邦之意。
貼里荖(Telilao),亦稱塔比倫或帖比倫,原位處塔比倫溪和北港溪交會處西南方的一處台地上。1914年(大正二年),能高郡將其位置南移到河對岸之山腹處,地名為可納(Konao) 。<ref name=":1" />1930 。1930 年(昭和五年),配合總督府開山撫番的政策,開始在山地推廣種植農耕取代打獵的採集生活,部落於是再搬遷瓦狠干(Vahingan,地點較原位置平坦),隨後又移至邁西多邦社上方約200公尺處,定名塔比倫社。<ref>{{Cite web|title=台灣總督府資料庫-台中州能高郡|url=http://ds3.th.gov.tw/ds3/app000/|accessdate=|author=台中州能高郡役所|date=|format=|publisher=國史館台灣文獻館|language=}}</ref>
1945年(民國34年)中華民國接收台灣,邁西多邦改名瑞岩(取部落內分散石祥瑞之岩為意),塔比倫改名光復(以紀念政府光復台灣之功),至1969年(民國58年)合併兩村舍為瑞岩。<ref>{{Cite book|title=本村沿革|last=仁愛鄉公所|first=發祥村訊|publisher=仁愛鄉公所|year=2001|isbn=|location=南投|pages=}}</ref>
9,0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