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21
次編輯
變更
石門寺 (天祝)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石门寺''' </p>
|-
|<center><img src="http://www.gstianzhu.gov.cn/lytz/tztk/201609/W02016091953359234398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gstianzhu.gov.cn/lytz/tztk/201609/t20160919_8519.html 圖片來自gstianzhu]
</small>
|}
'''石门寺''',[[藏语]]称“'''嘉格戎雅隆图尔钦噶丹贤巴林'''”,简称“'''嘉格戎寺'''”或者“'''雅隆图尔钦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镇 (天祝县)|石门镇]]。<ref name=tzzf>[http://www.gstianzhu.gov.cn/huarui/news/tsly/jdjs/2009/625/0962517410EE8039BC1A90A3J826EE.html 石门寺,天祝政府网,2009-06-25]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18032544/http://www.gstianzhu.gov.cn/huarui/news/tsly/jdjs/2009/625/0962517410EE8039BC1A90A3J826EE.html |date=2014-10-18 }}</ref>
==历史==
石门寺的旧寺初建于[[明朝]][[崇祯]]初年,由[[达垅仓·罗桑丹巴曲吉尼玛|达纳活佛罗桑丹巴曲吉尼玛]]创建,他是[[天祝县]][[松山达隆寺]]第二世[[达垅仓活佛]]。他出生在[[青海省]][[夏琼寺]]附近的多巴村,5岁时在[[扎藏寺]](位于今[[临夏]])[[坐床]],开始学经,后来赴[[西藏]][[拉萨]][[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并且在昂仁地方巡回辩经,曾在[[札什伦布寺]]任[[密宗]]喇嘛。
后来,根据[[班禅]]的授记回到[[安多]],先后任[[韩达垅寺]]、[[天堂寺]]、[[先明寺]]、[[大通大寺]]、[[郭隆寺]]等寺的法台。在主持修建了石门寺后,他又修建了[[松山达隆寺]]。他曾为石门寺、松山达隆寺及所属谿卡庄园之事,四次赴北京觐见[[清朝]][[康熙帝]],被任命为茶关司达喇嘛。他还曾为寺院事务四次赴[[西藏]]。[[康熙帝]]之母逝世后,他赴北京诵经超度,并为全国大旱作法求雨,获康熙帝宠信,被封为[[呼图克图]],御赐全套马鞍鞯、48两金的黑金印以及白檀木印各一枚,另赐圣旨封册、皇室文书、匾额、虎牌等等。
石门寺初建时,位于今址稍靠上一些,即旧寺寺址。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在赴北京途中曾到该寺。<ref name=fjdh>[http://www.fjdh.com/ffzt/fjhy/ahsy2013/05/083132236494.html 天祝石门寺 —武威市—甘肃寺院,佛教导航,2013-05-16]{{Dead link|date=2018年6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no }}</ref>[[清朝]][[雍正]]元年,[[青海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反清,青海的个别寺院及[[藏族]]部落受其煽动或欺骗,也参与其反清活动。故甘肃、青海地区民众遭到杀戮,寺院遭到毁坏。石门寺便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被清军焚毁。
[[康熙]]六十年(1721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自[[内蒙古]][[阿拉善]]来到[[青海]][[赛库寺]],石门寺及所属四大部落的头人前往朝拜,并请仓央嘉措主持石门寺政,仓央嘉措遂赴石门寺任法台。当时,嘉格戎六部以及十三寺僧众1500多骑,举办了迎佛仪式,仓央嘉措登上石门寺法座。雍正二年(1724年),石门寺遭清军焚毁。雍正三年(1725年),仓央嘉措便开始筹备恢复该寺,新选了寺址,即如今的寺址。雍正五年(1727年),正式开工建设,雍正九年(1731年)基本完工,仅大经堂便耗银7000两。[[乾隆]]八年(1743年),该寺竣工,称为“达布寺”,[[清朝]]御赐匾额为“格丹勒措哇”(意为[[宗喀巴]]的信徒),朝廷还发给250名僧人的供奉,并赐[[藏文]]版[[大藏经]]《[[甘珠尔]]》及《[[丹珠尔]]》。
自此,石门寺重兴,僧众曾发展至800人,一度该寺喇嘛获得各种[[格西]]学位者达80多名,其中仅[[拉然巴格西]]便达20余人。最知名的僧人是在[[拉卜楞寺]]获得多然巴学位的[[华锐·罗桑饶布萨]],为[[十三世达赖]]的副经师,著有《华锐饶布萨文集》一部,1991年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
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反清起事的[[河州]][[回民]]领袖[[马占鳌]]率部进入河西,攻占天祝县,石门寺局部遭到破坏。
清朝[[乾隆]]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该寺为[[内蒙古]][[阿拉善旗]]巴让克寺(即阿拉善南寺,又称[[广宗寺 (阿拉善)|广宗寺]])的属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该寺有2座经堂,昂欠有堪布、朵什、嘉豆等处,活佛2人,僧人及其他人员共48人。
1958年,石门寺被毁。1981年2月19日,石门寺重建开光,新修小经堂一座,有8名僧人,正常开展宗教活动。寺主堪布佛为[[贾拉森]],为[[内蒙古大学]]副教授。
==建筑==
石门寺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珍贵文物。其中包括明[[永乐]]十七年的光明女神石浮雕像,[[华锐·罗桑饶布萨]]在[[青海]]祁连[[阿柔大寺]]举行时轮灌顶时的赠品——[[五世达赖]]亲手雕刻的象牙十一面观音像,[[六世达赖]]的斗篷及画像,一世[[贡唐仓活佛]]和五世[[东科活佛]]的帽子,[[华锐·罗桑饶布萨]]的骨灰塔、坎肩、墨迹,[[西藏]][[热振寺]]印的[[大威德金刚]]画像,清朝初年的自鸣白海螺,[[广宗寺 (阿拉善)|阿拉善南寺]]堪布一世[[阿旺多尔济|拉宗阿旺隆智达吉]]所著《仓央嘉措传》草书手抄本,阿拉善南寺堪布四世在[[藏历]]十五绕迥金猴年(1880年)撰写的《高僧法座规程》等等。
光明女佛(即[[金刚亥母]])石浮雕像为阳刻石像,自石门寺院墙壁中发现,保存完好。佛像刻于高75厘米,宽24厘米的沙石板上,裸足,半披袈裟,头戴嵌珠宝冠,右臂下垂置右膝上,左手执莲枝于胸前,端坐于莲花座上,乘小猪拉车。龛壁以云纹围绕,左上角雕有月亮,右上角雕有太阳。下方以[[藏文]]刻有佛名,译成汉文为“光明女佛”。背面以汉文铭刻“刻于明永乐十年”。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石门寺''' </p>
|-
|<center><img src="http://www.gstianzhu.gov.cn/lytz/tztk/201609/W02016091953359234398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gstianzhu.gov.cn/lytz/tztk/201609/t20160919_8519.html 圖片來自gstianzhu]
</small>
|}
'''石门寺''',[[藏语]]称“'''嘉格戎雅隆图尔钦噶丹贤巴林'''”,简称“'''嘉格戎寺'''”或者“'''雅隆图尔钦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镇 (天祝县)|石门镇]]。<ref name=tzzf>[http://www.gstianzhu.gov.cn/huarui/news/tsly/jdjs/2009/625/0962517410EE8039BC1A90A3J826EE.html 石门寺,天祝政府网,2009-06-25]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18032544/http://www.gstianzhu.gov.cn/huarui/news/tsly/jdjs/2009/625/0962517410EE8039BC1A90A3J826EE.html |date=2014-10-18 }}</ref>
==历史==
石门寺的旧寺初建于[[明朝]][[崇祯]]初年,由[[达垅仓·罗桑丹巴曲吉尼玛|达纳活佛罗桑丹巴曲吉尼玛]]创建,他是[[天祝县]][[松山达隆寺]]第二世[[达垅仓活佛]]。他出生在[[青海省]][[夏琼寺]]附近的多巴村,5岁时在[[扎藏寺]](位于今[[临夏]])[[坐床]],开始学经,后来赴[[西藏]][[拉萨]][[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并且在昂仁地方巡回辩经,曾在[[札什伦布寺]]任[[密宗]]喇嘛。
后来,根据[[班禅]]的授记回到[[安多]],先后任[[韩达垅寺]]、[[天堂寺]]、[[先明寺]]、[[大通大寺]]、[[郭隆寺]]等寺的法台。在主持修建了石门寺后,他又修建了[[松山达隆寺]]。他曾为石门寺、松山达隆寺及所属谿卡庄园之事,四次赴北京觐见[[清朝]][[康熙帝]],被任命为茶关司达喇嘛。他还曾为寺院事务四次赴[[西藏]]。[[康熙帝]]之母逝世后,他赴北京诵经超度,并为全国大旱作法求雨,获康熙帝宠信,被封为[[呼图克图]],御赐全套马鞍鞯、48两金的黑金印以及白檀木印各一枚,另赐圣旨封册、皇室文书、匾额、虎牌等等。
石门寺初建时,位于今址稍靠上一些,即旧寺寺址。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在赴北京途中曾到该寺。<ref name=fjdh>[http://www.fjdh.com/ffzt/fjhy/ahsy2013/05/083132236494.html 天祝石门寺 —武威市—甘肃寺院,佛教导航,2013-05-16]{{Dead link|date=2018年6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no }}</ref>[[清朝]][[雍正]]元年,[[青海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反清,青海的个别寺院及[[藏族]]部落受其煽动或欺骗,也参与其反清活动。故甘肃、青海地区民众遭到杀戮,寺院遭到毁坏。石门寺便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被清军焚毁。
[[康熙]]六十年(1721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自[[内蒙古]][[阿拉善]]来到[[青海]][[赛库寺]],石门寺及所属四大部落的头人前往朝拜,并请仓央嘉措主持石门寺政,仓央嘉措遂赴石门寺任法台。当时,嘉格戎六部以及十三寺僧众1500多骑,举办了迎佛仪式,仓央嘉措登上石门寺法座。雍正二年(1724年),石门寺遭清军焚毁。雍正三年(1725年),仓央嘉措便开始筹备恢复该寺,新选了寺址,即如今的寺址。雍正五年(1727年),正式开工建设,雍正九年(1731年)基本完工,仅大经堂便耗银7000两。[[乾隆]]八年(1743年),该寺竣工,称为“达布寺”,[[清朝]]御赐匾额为“格丹勒措哇”(意为[[宗喀巴]]的信徒),朝廷还发给250名僧人的供奉,并赐[[藏文]]版[[大藏经]]《[[甘珠尔]]》及《[[丹珠尔]]》。
自此,石门寺重兴,僧众曾发展至800人,一度该寺喇嘛获得各种[[格西]]学位者达80多名,其中仅[[拉然巴格西]]便达20余人。最知名的僧人是在[[拉卜楞寺]]获得多然巴学位的[[华锐·罗桑饶布萨]],为[[十三世达赖]]的副经师,著有《华锐饶布萨文集》一部,1991年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
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反清起事的[[河州]][[回民]]领袖[[马占鳌]]率部进入河西,攻占天祝县,石门寺局部遭到破坏。
清朝[[乾隆]]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该寺为[[内蒙古]][[阿拉善旗]]巴让克寺(即阿拉善南寺,又称[[广宗寺 (阿拉善)|广宗寺]])的属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该寺有2座经堂,昂欠有堪布、朵什、嘉豆等处,活佛2人,僧人及其他人员共48人。
1958年,石门寺被毁。1981年2月19日,石门寺重建开光,新修小经堂一座,有8名僧人,正常开展宗教活动。寺主堪布佛为[[贾拉森]],为[[内蒙古大学]]副教授。
==建筑==
石门寺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珍贵文物。其中包括明[[永乐]]十七年的光明女神石浮雕像,[[华锐·罗桑饶布萨]]在[[青海]]祁连[[阿柔大寺]]举行时轮灌顶时的赠品——[[五世达赖]]亲手雕刻的象牙十一面观音像,[[六世达赖]]的斗篷及画像,一世[[贡唐仓活佛]]和五世[[东科活佛]]的帽子,[[华锐·罗桑饶布萨]]的骨灰塔、坎肩、墨迹,[[西藏]][[热振寺]]印的[[大威德金刚]]画像,清朝初年的自鸣白海螺,[[广宗寺 (阿拉善)|阿拉善南寺]]堪布一世[[阿旺多尔济|拉宗阿旺隆智达吉]]所著《仓央嘉措传》草书手抄本,阿拉善南寺堪布四世在[[藏历]]十五绕迥金猴年(1880年)撰写的《高僧法座规程》等等。
光明女佛(即[[金刚亥母]])石浮雕像为阳刻石像,自石门寺院墙壁中发现,保存完好。佛像刻于高75厘米,宽24厘米的沙石板上,裸足,半披袈裟,头戴嵌珠宝冠,右臂下垂置右膝上,左手执莲枝于胸前,端坐于莲花座上,乘小猪拉车。龛壁以云纹围绕,左上角雕有月亮,右上角雕有太阳。下方以[[藏文]]刻有佛名,译成汉文为“光明女佛”。背面以汉文铭刻“刻于明永乐十年”。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