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6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樸次茅斯女公爵路易絲·德·克魯阿爾''' </p>
|-
|<center><img src="https://wahooart.com/Art.nsf/O/8YDP3J/$File/Sir-Peter-Lely-Portrait-of-Louise-de-Keroualle-Duchess-of-Portsmouth.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cn.wahooart.com/@@/8YDP3J-Pieter-Van-Der-Faes-(Peter-Lely)-%E6%9C%B4%E8%8C%A8%E8%8C%85%E6%96%AF%E8%82%96%E5%83%8F%E8%B7%AF%E6%98%93%E4%B8%9D%E5%BE%B7Keroualle%E7%9A%84%EF%BC%8C%E5%85%AC%E7%88%B5%E5%A4%AB%E4%BA%BA 圖片來自wahooart]
</small>
|}
'''路易丝·勒妮·德·克鲁阿尔'''('''Louise Renée de Penancoët de Kérouaille, Duchess of Portsmouth''') (1649年9月6日 – 1734年11月14日,享年85) 英王[[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的[[法国]][[情妇]]。<ref>[https://cn.wahooart.com/@@/8YDP3J-Pieter-Van-Der-Faes-(Peter-Lely)-%E6%9C%B4%E8%8C%A8%E8%8C%85%E6%96%AF%E8%82%96%E5%83%8F%E8%B7%AF%E6%98%93%E4%B8%9D%E5%BE%B7Keroualle%E7%9A%84%EF%BC%8C%E5%85%AC%E7%88%B5%E5%A4%AB%E4%BA%BA 樸次茅斯女公爵路易絲·德·克魯阿爾],wahooart</ref>
[[布列塔尼]]贵族家庭出身,1668年担任[[奥尔良公爵]]夫人的女侍。1673年成為查理最受寵愛的情婦,因此被授于'''朴茨茅斯女公爵'''。她秘密代理著法國對英外交的機密事務,盡心地促成英法之王室聯盟,努力地達成法王[[路易十四]]交予她影響或操控[[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的任務,一直到1685年查理去世後才功成身退。
== 早期时代 ==
她的父母亲是凱盧摩·德·皮納寇特和瑪麗·德·葡列。克鲁阿尔(Kérouaille)的名字来自她的祖先法蘭西斯·德·潘荷伊特。
她的家族是[[布列塔尼]]著名的一个貴族,她在二十歲時(1668年)被安置在[[奥尔良公爵]]府中,担任公爵夫人亨里埃塔的侍女。亨里埃塔是英王[[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的妹妹、法王[[路易十四]]的弟媳。
== 成为王室情妇 ==
1670年路易絲陪着奥尔良公爵夫人,到[[多佛尔]]港访问[[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查理和[[路易十四]],在多佛簽訂「多佛秘密條約」,決定1672年英法聯兵攻打[[荷蘭共和國]](參見[[災難年]]與[[威廉三世 (英格蘭)|威廉三世]])。查理可能就在初次見面時,就看上了秀麗的路易絲。同一年公爵夫人猝死(可能是中毒而死,但证据不明),使她陷入無依無靠的境地;但查理国王不久就任命她为王后[[布拉干萨的凯瑟琳]]的侍女,讓她踏出成為國王情婦的第一步(最晚在1671年中就和查理發生了關係)。
后来有人说,她在初見查理國王之前,就已經被法国宮廷收買並选定為迷住英格兰国王的特務,但这說法似乎没有证据支持。不過英王在初見她時展現出的覬覦之色,確實讓敏銳的法王[[路易十四]](同在現場)開始策劃,利用她的美色去影響英王、資助法國。這個策略由法国駐英大使克鲁瓦西侯爵大力推動,同時也藉由英國国务卿[[阿灵顿伯爵]][[亨利·本内特]]夫妇提供的管道(兩夫妻專門替[[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物色美女、上貢為王家情婦),才得以讓路易絲進入王宮當侍女(實際上當國王情婦)。當路易絲於1673年成為查理最得寵的情婦時,法王給她的賄賂與秘密任務,也就水到渠成了。她受命替法國打探查理國王的機密心思,並且運用她的影響力,讓國王實施親法的外交政策並改信天主教。
路易丝能夠獲得查理国王浓厚的愛情和地位,足以顯示出她的聪明非凡。在她慵懶的外表和稚嫩的美丽下,隐藏了坚强的意志(日记作者约翰·伊夫林(John Evelyn)说她有"孩子脸baby face")。她的儿子[[查爾斯·倫諾克斯,第一代里奇蒙公爵|查尔斯]](1672年–1723年)在1675年被授于[[里奇蒙公爵]]爵位。而在1673年8月19日,她被授于汉普郡[[费勒姆]]县[[彼特斯菲尔德]]女男爵和[[朴茨茅斯]]女公爵,說明她已成為[[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的首席情婦了。她的生活年金和各种补贴金非常巨大,從1677年開始就有每年27,300英鎊的收入,而光是在1681年,她就获得讓人瞠目結舌的136,000英镑。
法国大使不斷送來的珍寶與禮物,使她了解她必須要为祖国的主权與利益服务。當法王[[路易十四]]給予她禮物和榮耀之後,這項交易就獲得確認,路易絲也忠實並出色地達成其任務。1673年[[路易十四]]很滿意她的工作成效,就在當年12月应查理二世要求,授予她欧比尼女公爵的采邑。也因此,英国人很討厭她。路易十四給她的一雙耳環價值一萬八千英鎊,是路易當年送給英國政要的禮物中,最昂貴的珍品,這也比路易送給英國王后的任何物品還貴重。
1675年後,英國大眾對她的痛恨人盡皆知。一方面是因为她專注於替法國的利益服務(因此降低了英國的地位),一方面是因為她勾引國王的狐媚天分而臭名昭彰。[[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的另一個情婦,[[奈爾·圭恩]],就称她是"Squintabella";有一次当奈爾坐馬車上街時,公眾誤以為車裡坐的是路易絲,憤怒地把馬車推倒想要攻擊她,奈爾趕緊從車裡爬出來出來懇求群眾:「拜託各位好人理性一點,那個天主教蕩婦不在車上,我是另一個『新教』正統的蕩婦」("Pray good people be civil, I am the ''Protestant'' whore."),群眾知道認錯人之後就大笑散開了。
在1678年查理的王權危機(所謂的「[[查理二世 (英國)#政治大風暴|天主教陰謀]]」)期間,路易絲因為具有市民痛恨的雙重身分——天主教與法國人,害怕被憤怒的市民攻擊傷害,所以急忙逃離了英國;在逃難中她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盟友——(天主教的)凱薩琳王后,王后感受到路易絲總是表現出來的善意與貼心,因此向她伸出友誼之手。即使曾經長期生病而容顏清減(1677年),或著兩度遠離查理(1678、1682年),路易絲仍有足夠的能力讓國王關愛並思念她,得以維持她的寵眷不衰。[[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在1685年的臨終前夕,還一直惦記掛念著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當中,就有路易絲(另兩位女人是[[凱薩琳王后]]與[[奈爾·圭恩]])。
== 国王去世后的生活 ==
查理国王逝世不久,無力影響國政的女公爵,就退隐到法国去了。她先在三年中失去了[[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給她的永久生活津貼,接著在1688年的[[光榮革命]]後,失去了原本在愛爾蘭的封地收入。
在她的最后几年,她生活在法國的欧比尼(Aubigny),备受债务困擾。1715年[[路易十四]]死后,[[奥尔良公爵]][[腓力二世]]摄政,给了她一笔养老金。1734年11月14日女公爵在巴黎去世。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90 人類學總論]]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樸次茅斯女公爵路易絲·德·克魯阿爾''' </p>
|-
|<center><img src="https://wahooart.com/Art.nsf/O/8YDP3J/$File/Sir-Peter-Lely-Portrait-of-Louise-de-Keroualle-Duchess-of-Portsmouth.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cn.wahooart.com/@@/8YDP3J-Pieter-Van-Der-Faes-(Peter-Lely)-%E6%9C%B4%E8%8C%A8%E8%8C%85%E6%96%AF%E8%82%96%E5%83%8F%E8%B7%AF%E6%98%93%E4%B8%9D%E5%BE%B7Keroualle%E7%9A%84%EF%BC%8C%E5%85%AC%E7%88%B5%E5%A4%AB%E4%BA%BA 圖片來自wahooart]
</small>
|}
'''路易丝·勒妮·德·克鲁阿尔'''('''Louise Renée de Penancoët de Kérouaille, Duchess of Portsmouth''') (1649年9月6日 – 1734年11月14日,享年85) 英王[[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的[[法国]][[情妇]]。<ref>[https://cn.wahooart.com/@@/8YDP3J-Pieter-Van-Der-Faes-(Peter-Lely)-%E6%9C%B4%E8%8C%A8%E8%8C%85%E6%96%AF%E8%82%96%E5%83%8F%E8%B7%AF%E6%98%93%E4%B8%9D%E5%BE%B7Keroualle%E7%9A%84%EF%BC%8C%E5%85%AC%E7%88%B5%E5%A4%AB%E4%BA%BA 樸次茅斯女公爵路易絲·德·克魯阿爾],wahooart</ref>
[[布列塔尼]]贵族家庭出身,1668年担任[[奥尔良公爵]]夫人的女侍。1673年成為查理最受寵愛的情婦,因此被授于'''朴茨茅斯女公爵'''。她秘密代理著法國對英外交的機密事務,盡心地促成英法之王室聯盟,努力地達成法王[[路易十四]]交予她影響或操控[[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的任務,一直到1685年查理去世後才功成身退。
== 早期时代 ==
她的父母亲是凱盧摩·德·皮納寇特和瑪麗·德·葡列。克鲁阿尔(Kérouaille)的名字来自她的祖先法蘭西斯·德·潘荷伊特。
她的家族是[[布列塔尼]]著名的一个貴族,她在二十歲時(1668年)被安置在[[奥尔良公爵]]府中,担任公爵夫人亨里埃塔的侍女。亨里埃塔是英王[[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的妹妹、法王[[路易十四]]的弟媳。
== 成为王室情妇 ==
1670年路易絲陪着奥尔良公爵夫人,到[[多佛尔]]港访问[[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查理和[[路易十四]],在多佛簽訂「多佛秘密條約」,決定1672年英法聯兵攻打[[荷蘭共和國]](參見[[災難年]]與[[威廉三世 (英格蘭)|威廉三世]])。查理可能就在初次見面時,就看上了秀麗的路易絲。同一年公爵夫人猝死(可能是中毒而死,但证据不明),使她陷入無依無靠的境地;但查理国王不久就任命她为王后[[布拉干萨的凯瑟琳]]的侍女,讓她踏出成為國王情婦的第一步(最晚在1671年中就和查理發生了關係)。
后来有人说,她在初見查理國王之前,就已經被法国宮廷收買並选定為迷住英格兰国王的特務,但这說法似乎没有证据支持。不過英王在初見她時展現出的覬覦之色,確實讓敏銳的法王[[路易十四]](同在現場)開始策劃,利用她的美色去影響英王、資助法國。這個策略由法国駐英大使克鲁瓦西侯爵大力推動,同時也藉由英國国务卿[[阿灵顿伯爵]][[亨利·本内特]]夫妇提供的管道(兩夫妻專門替[[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物色美女、上貢為王家情婦),才得以讓路易絲進入王宮當侍女(實際上當國王情婦)。當路易絲於1673年成為查理最得寵的情婦時,法王給她的賄賂與秘密任務,也就水到渠成了。她受命替法國打探查理國王的機密心思,並且運用她的影響力,讓國王實施親法的外交政策並改信天主教。
路易丝能夠獲得查理国王浓厚的愛情和地位,足以顯示出她的聪明非凡。在她慵懶的外表和稚嫩的美丽下,隐藏了坚强的意志(日记作者约翰·伊夫林(John Evelyn)说她有"孩子脸baby face")。她的儿子[[查爾斯·倫諾克斯,第一代里奇蒙公爵|查尔斯]](1672年–1723年)在1675年被授于[[里奇蒙公爵]]爵位。而在1673年8月19日,她被授于汉普郡[[费勒姆]]县[[彼特斯菲尔德]]女男爵和[[朴茨茅斯]]女公爵,說明她已成為[[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的首席情婦了。她的生活年金和各种补贴金非常巨大,從1677年開始就有每年27,300英鎊的收入,而光是在1681年,她就获得讓人瞠目結舌的136,000英镑。
法国大使不斷送來的珍寶與禮物,使她了解她必須要为祖国的主权與利益服务。當法王[[路易十四]]給予她禮物和榮耀之後,這項交易就獲得確認,路易絲也忠實並出色地達成其任務。1673年[[路易十四]]很滿意她的工作成效,就在當年12月应查理二世要求,授予她欧比尼女公爵的采邑。也因此,英国人很討厭她。路易十四給她的一雙耳環價值一萬八千英鎊,是路易當年送給英國政要的禮物中,最昂貴的珍品,這也比路易送給英國王后的任何物品還貴重。
1675年後,英國大眾對她的痛恨人盡皆知。一方面是因为她專注於替法國的利益服務(因此降低了英國的地位),一方面是因為她勾引國王的狐媚天分而臭名昭彰。[[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的另一個情婦,[[奈爾·圭恩]],就称她是"Squintabella";有一次当奈爾坐馬車上街時,公眾誤以為車裡坐的是路易絲,憤怒地把馬車推倒想要攻擊她,奈爾趕緊從車裡爬出來出來懇求群眾:「拜託各位好人理性一點,那個天主教蕩婦不在車上,我是另一個『新教』正統的蕩婦」("Pray good people be civil, I am the ''Protestant'' whore."),群眾知道認錯人之後就大笑散開了。
在1678年查理的王權危機(所謂的「[[查理二世 (英國)#政治大風暴|天主教陰謀]]」)期間,路易絲因為具有市民痛恨的雙重身分——天主教與法國人,害怕被憤怒的市民攻擊傷害,所以急忙逃離了英國;在逃難中她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盟友——(天主教的)凱薩琳王后,王后感受到路易絲總是表現出來的善意與貼心,因此向她伸出友誼之手。即使曾經長期生病而容顏清減(1677年),或著兩度遠離查理(1678、1682年),路易絲仍有足夠的能力讓國王關愛並思念她,得以維持她的寵眷不衰。[[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在1685年的臨終前夕,還一直惦記掛念著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當中,就有路易絲(另兩位女人是[[凱薩琳王后]]與[[奈爾·圭恩]])。
== 国王去世后的生活 ==
查理国王逝世不久,無力影響國政的女公爵,就退隐到法国去了。她先在三年中失去了[[查理二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給她的永久生活津貼,接著在1688年的[[光榮革命]]後,失去了原本在愛爾蘭的封地收入。
在她的最后几年,她生活在法國的欧比尼(Aubigny),备受债务困擾。1715年[[路易十四]]死后,[[奥尔良公爵]][[腓力二世]]摄政,给了她一笔养老金。1734年11月14日女公爵在巴黎去世。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90 人類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