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草莓叶斑病

增加 4,85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草莓叶斑病</big>'''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草莓细菌性叶斑病是一种主要寄生在浆果类、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科]]等植物上的一种细菌,主要危害植物叶片、果柄、花萼、茎等部位使其干缩破碎,严重时使植株生长点变黑枯死。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草莓细菌性叶斑病
 
别 名:草莓角斑病、草莓角状叶斑病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报检植物名称:草莓报检受害类型病害
 
检测认定:草莓细菌性叶斑病
 
病原中文名称:黄单孢杆菌属草莓黄单孢菌
 
== 草莓叶斑病症状 ==
 
1、草莓叶片发生叶斑病初期为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变成近圆形或长圆形,边缘呈深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至灰褐色,略有细轮纹,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
 
2、草莓叶斑病在湿度高时,病斑表面会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后期在病斑上可生出许多小黑点,严重时草莓叶片上病斑密布,在短时间内病叶即坏死枯焦。
 
3、草莓叶片叶斑病病斑过多时会引起叶片干枯,大量发病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植株抗病性降低,严重时使草莓植株生长点变黑枯死。<ref>[https://www.sohu.com/a/318448486_120065127  正确识别草莓叶斑病的危害症状!及时做好防治措施 ,搜狐2019-06-04] </ref>
 
== 浸染循环 ==
 
该病是随着草莓繁殖材料的引进而迅速传播的。病原菌在种子或土壤里及病残体上越冬,播种带菌种子,幼芽在地下即染病,致幼苗不能出土。有的虽能出土,但出苗后不久即死亡。
 
在田间通过灌溉水、雨水及虫伤或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或叶缘处水孔侵入致病并传播蔓延。病菌先侵害少数薄壁细胞,后进入维管束向上下扩展。发病适温25~30℃。
 
== 发病因素 ==
 
高温多雨或连作、地势低洼、灌水过量、排水不良、栽培过密、偏施氮肥、人为伤口或虫伤多者发病重。
 
== 防治方法 ==
 
1、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合理轮作,水旱轮作较好。
 
3、选用生长势强,坐果率高,耐寒、耐荫、抗灰霉病、病毒病、白粉病、芽枯病等的抗病品种,母株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无病种苗。
 
4、移栽前3天,喷施一次防病治虫的混合药剂,带土移栽、带药移栽,移栽时汰除病、弱苗,这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幼苗盖墒前喷施一次防病治虫的混合药剂,结合苗情,如果生长势弱,可加入0.3%的尿素。
 
5、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因为很多病害都是高湿引起的,要注意。
 
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移栽前穴施或沟施防病治虫的药土。
 
7、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残体。
 
8、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0、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1、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12、大棚栽培的,在移栽或育苗整地前以及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对棚膜、土壤及墙壁以及架材等表面喷药,进行消毒灭菌,并适当放风排湿,也可在夏季休闲期,棚内灌水,地面盖上地膜,闭棚几日,利用高温灭菌;严格检疫,严格检验进境种苗,一经发现,立即毁灭,严禁种苗调运外地。<ref>[https://www.tuliu.com/read-120461.html  草莓叶斑病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土流网2019-12-20] </ref>
 
 
== 相关视频 ==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10,7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