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增加 4,623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获批成立运动康复与健康本科专业,2005年正式开始招生,成为国…”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获批成立运动康复与健康本科专业,2005年正式开始招生,成为国内首批招收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学生的高校。2008年4月,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立运动康复系,2017年6月更名为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2012年专业名称更改为运动康复。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在原有的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保健学)硕士点及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点基础上,在2006年又增加了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点,2010年成为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增设运动康复硕士和博士点。2019年在临床医学下增设运动医学硕士点。现有本科生570人,研究生171人。

学院下设运动医学教研室、运动康复教研室、运动康复医学中心、运动康复研究所、运动医学应用研究中心、学院办公室。

==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29人,其中,教师18人,辅导员3名,实验员5名,主治医师1人,行政人员2人。教授8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助教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10名教师获得了[[国际]][[物理]]治疗联盟(WCPT)专业师资认证。王安利教授和高颀教授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陆一帆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钱菁华教授2016年获得“北京市师德榜样(先锋)”称号、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高颀、钱菁华2人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技术人才百人计划”。

运动康复医学中心拥有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运动康复、运动损伤防治的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仪器]]设备,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提供了保障。学院还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康复中心、中关村医院、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康复医院、北体大国家队训练基地等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供丰富的机会。

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运动医学》,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运动医学双语课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冰雪运动防护》,北京体育大学精品课程、网络开放慕课多门。在学生培养中,学院坚持“厚基础、重技能”的理念,注重现代康复技术与[[传统]]康复手段的结合,注重国内外最新理论和康复技术的传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康复评定学、肌肉骨骼康复、慢性疾病运动康复等核心课程的教学中优势明显。我院学生在全国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运动康复组团体第一名和[[物理]]治疗组团体第一名,以及物理治疗组肌肉骨骼康复单项第一名、运动康复组肌骨运动康复单项第一名、慢性病运动康复单项第一名。

2009年,学院成功获批“北京市运动康复与[[健康]]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运动康复实验教学中心(运动康复中心、理疗中心)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9年学院运动康复医学交叉学科被评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运动康复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学院师生参与了多项奥运科技攻关[[项目]],为我国奥运健儿取得优异成绩做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奥运科技攻关一、二、三等奖及突出贡献奖。

==国际交流==

运动康复专业已纳入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2018年10名本科生赴[[保加利亚]]国家体育学院学习、11名研究生赴捷克查理大学学习;2019年8名本科生、4名研究生赴捷克查理大学学习,8名研究生赴香港理工大学学习。此外,学院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普度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伊萨卡大学、南加州大学、南丹麦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提升了学院国际化水平。

==教学成绩==

学院每年向全国各类体育院系、各级运动队、科研机构、各地市[[医院]]等单位输送各类人才,为我国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领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67,1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