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寺坪

增加 1,57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寺坪镇'''位于[[保康县]]西北部,东与本县过渡湾相邻,西与房县接壤,南与城关、马桥交界,北与谷城、房县毗邻,是省级中心镇,市级口子镇<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AF%BA%E5%9D%AA%E9%95%87%E4%BD%8D%E4%BA%8E%E4%BF%9D%E5%BA%B7%E5%8E%BF%E8%A5%BF%E5%8C%97%E9%83%A8%EF%BC%8C%E4%B8%9C%E4%B8%8E%E6%9C%AC%E5%8E%BF%E8%BF%87%E6%B8%A1%E6%B9%BE%E7%9B%B8%E9%82%BB%EF%BC%8C%E8%A5%BF%E4%B8%8E%E6%88%BF%E5%8E%BF%E6%8E%A5%E5%A3%A4%EF%BC%8C%E5%8D%97%E4%B8%8E%E5%9F%8E%E5%85%B3%E3%80%81%E9%A9%AC%E6%A1%A5%E4%BA%A4%E7%95%8C%EF%BC%8C%E5%8C%97%E4%B8%8E%E8%B0%B7%E5%9F%8E%E3%80%81%E6%88%BF%E5%8E%BF%E6%AF%97%E9%82%BB%EF%BC%8C%E6%98%AF%E7%9C%81%E7%BA%A7%E4%B8%AD%E5%BF%83%E9%95%87%EF%BC%8C%E5%B8%82%E7%BA%A7%E5%8F%A3%E5%AD%90%E9%95%87&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寺坪镇位于保康县西北部,东与本县过渡湾相邻,西与房县接壤,南与城关、马桥交界,北与谷城、房县毗邻,是省级中心镇,市级口子镇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9-7-27</ref> 。全镇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30公里。全镇版土面积352.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715亩(其中水田5251亩,旱地30464亩)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85%A8%E9%95%87%E4%B8%9C%E8%A5%BF%E5%AE%BD25%E5%85%AC%E9%87%8C%EF%BC%8C%E5%8D%97%E5%8C%97%E9%95%BF30%E5%85%AC%E9%87%8C%E3%80%82%E5%85%A8%E9%95%87%E7%89%88%E5%9C%9F%E9%9D%A2%E7%A7%AF352.26%E5%B9%B3%E6%96%B9%E5%85%AC%E9%87%8C%EF%BC%8C%E8%80%95%E5%9C%B0%E9%9D%A2%E7%A7%AF35715%E4%BA%A9%EF%BC%88%E5%85%B6%E4%B8%AD%E6%B0%B4%E7%94%B05251%E4%BA%A9%EF%BC%8C%E6%97%B1%E5%9C%B030464%E4%BA%A9%EF%BC%89&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全镇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30公里 1城 简介2历史沿革3政府机构4 版土面积352.26平方公里,耕 理状况5自然资源丰富6经济发展7城镇建设8文化生活1城镇简介编辑面积35715亩(其中水田5251亩,旱地30464亩)],</ref>
寺坪 目录: 1城 位于丹凤县 简介 : 2历史沿革 : 3政府机构 : 4地理状况 : 5自然资源丰富 : 6经济发展 : 7 西南23公里处,东与竹林关镇交界,南与毛里岗乡、土门镇为邻,西与花园乡和商镇接壤,北与月日乡、龙驹寨 交界。辖7个村,69个村民小组,2197户,8462人,总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93亩,人均0.建设 : 8 亩,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镇。全镇共有中小学27所,全民制医院1所,村级医疗站22个。文化生活
305省道自东向西穿境而过,境内山清水秀,奇峰林立,西南较高,东北略低,粉清河、马栏河在本镇境内汇集,形成南河流域,长达近百公里,贯穿全境。集镇面积2.5平方公里,集镇常住人口12500人。一河一路发达的交通,辽阔无污染的水面,给山 == 政治、经济、文化平添了无限优势,潜在着各种商机。简介==
2历史沿革编辑 寺坪镇位于丹凤县城西南23公里处,东与竹林关镇交界,南与毛里岗乡、土门镇为邻,西与花园乡和商镇接壤,北与月日乡、龙驹寨镇交
界。辖7个村,69个村民小组,2197户,8462人,总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93亩,人均0.8亩,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
 
镇。全镇共有中小学27所,全民制医院1所,村级医疗站22个。
 
305省道自东向西穿境而过,境内山清水秀,奇峰林立,西南较高,东北略低,粉清河、马栏河在本镇境内汇集,形成南河流域,长达近百
 
公里,贯穿全境。集镇面积2.5平方公里,集镇常住人口12500人。一河一路发达的交通,辽阔无污染的水面,给山城小镇政治、经济、文化
 
平添了无限优势,潜在着各种商机。
 
==历史沿革==
寺坪镇
寺坪镇寺坪镇人文渊源十分久远,早在1931年7月,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就在寺坪蒋口建立了寺坪区苏维埃政府。解放前夕,寺坪为一乡,辖19   个保,1949年建立寺坪区,1950年改为保康县第十区,辖21个小乡,1956年小乡并为6个大乡,分62个初级社。1958年分台口、寺坪两个公   社,有49个大队;1963年两社又合并为寺坪区。1975年撤区并社为寺坪人民公社。1984年人民公社撤消,重新恢复大区行政建制,下设6个   乡人民政府。1987年9月,实行机构改革,撤区、乡建镇,成立寺坪镇人民政府,当时下设6个管理区,辖42个村。至2002年4月,按照机构   改革要求,撤消管理区,实行合村并组后,全镇辖26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7712户,28718人。
3 == 政府机构 编辑 ==
县委书记:刘淑慧
县委办主任:谢建民
4 == 地理状况 编辑==  寺坪镇林木资源丰富,是国家油松飞播林重点试验基地,境内飞播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60%以上,油松纯林达23115亩。主要土特产品
寺坪镇林木资源丰富,是国家油松飞播林重点试验基地,境内飞播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60%以上,油松纯林达23115亩。主要土特产品 有板栗、 [[ 香菇 ]] [[ 木耳 ]] [[ 核桃 ]] [[ 山茱萸 ]] [[ 天麻 ]] 等,其中山茱萸为主导产业,年产量达110多吨。
寺坪镇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境内有高台寺、杨岩寨、娘娘庙等多处古迹。境内交通方便,丹凤至寺坪、丹凤至竹林关、丹凤至土门、丹凤至毛里岗、丹凤至花园五条公路横贯全境,是丹凤南部两乡三镇的商贸集中地,大量的农副产品及土特产由此销出。
5 == 自然资源丰富 编辑 ==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给山城小镇造就了丰富的资源优势。
3、山场资源:全镇现有山场总面积53.4万亩,杜仲、油桐、板粟、林果等经济作物遍布山场各地,特别是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全镇大力推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养林护林工程,森林覆盖率已达百分之七十以上,使林业资源的潜力进一步增强。
6 == 经济发展 编辑== 随着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惠农政策的不断倾斜。群众增收,农民致富已迫在眉睫。寺坪镇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确立了“山上核桃加 板栗,大田油料加魔芋,河谷蛋鸭家养禽,街边蔬菜库养鱼,一村一品建基地,发展庭院增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以核桃产业为 主的林果业,以魔芋为主的种植业,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以蛋鸭网箱为主的水产业,具有寺坪特色的四大板块产业初具规模。预计两年内 仅特色产业一项人均纯收入增500元,达到2800元。 全镇经济与社会发展均呈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总收入已达9699.4万元,人均纯收入2290元,科教文卫机构齐全,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 100%,全镇电视入户率已达95%以上,电视信号覆盖率已达100%,路网遍布全镇各组,水泥路面入村率100%,程控电话已安装4000多部,移 动、联通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每日集镇客流量在5000人以上。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风淳正、环境优美的和谐新寺坪正逐步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城镇建设==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城镇增容三大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 境建设。一是完成了丹寺公路、丹竹公路的油路铺设工程及白桑塬小流域治理工程;二是发展优质核桃基地2300亩,山茱萸基地3200亩,退 耕还林3034亩,初步形成了“山顶油松生态林,山坡沟岔山茱萸,河川沿岸核桃林,村庄院落畜禽园”的生态农业格局;三是社会秩序稳 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四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村貌逐年改善。 ==文化生活== 刘书学认为,保仓村之所以屡创奇迹,主要得益于有一支团结战斗、善于为群众谋利益的党总支班子和一群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共产党 人。身为党员,他时刻牢记党员意识,带头过组织生活,带头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总支书记,他更不忘党要管党意识, 投资建成全县一流的党员活动室,加强对全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定期集体学习。坚持按高标准发 展党员,吸收德才兼备的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并开展了群众评议党员干部活动,凡群众不满意的党员干部坚决让其下台或劝其  退党,提高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他还多次组织村上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致富 能手到河南南街村、宝鸡东岭集团、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寻找差距,更新观念,回来后还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了“学先进、 找差距”的讨论活动。他还坚持开展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制定了《村民学习教育制度》 ,订阅了《当代陕西》等10多份报刊,定期召开群 众大会,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村上成立了5个科技致富小组,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扶贫帮富”活动,既给贫 困户送温暖,又给富裕户送政策、送规划,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为了让党员、干部及群众学习科技,走科技致富的路子,1993年,刘书学召集村干部研究决定后,由村上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一幢“专家科 技楼”,长年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驻村讲课,指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和多种经营。村上的90%党员、100%干部
随着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惠农政策的不断倾斜。群众增收,农民 都是科技 致富 已迫在眉睫。寺坪镇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确立了“山上核桃加板栗,大田油料加魔芋,河谷蛋鸭家养禽,街边蔬菜库养鱼,一村一品建基地,发展庭院增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以核桃产业为主的林果业,以魔芋为主的种植业,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以蛋鸭网箱为主的水产业,具有寺坪特色的四大板块产业初具规模。预计两年内仅特色产业一项人均纯收入增500元,达到2800元 示范户
再亏不能亏教师,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修建一所高标准的完 镇经济与社会发展均呈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总收入已达9699.4 小学,刘书学从砖厂拿出40 万元 ,人均纯收入2290元,科教文卫机构齐全,适龄儿童入 。在刘书 率已达100% 的倡议下 全镇电视入户率已达95%以上,电视信号覆盖率已达100%,路网遍布全镇各组,水泥路面入 每年 率100%,程控电话已安装4000多部,移动、联通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每日集镇客流量在5000人以 。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风淳正、环境优美的和谐新寺坪正逐步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都要拿出2
7城镇建 至3万元给学校增添教学 编辑 施,对优秀教师和三好学生进行奖励。保仓小学每年的考试成绩都名列山区同类小学前列。仅2002年,保仓村就一次考上8名大学生。
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城镇增容三大目标,以加快发展 主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完成 丹寺公路、丹竹公路 丰富群众 油路铺设工程及白桑塬小流域治理工程;二是发展优质核桃基地2300亩 文化生活 山茱萸基地3200亩 去年春节前夕 退耕 刘书学 林3034亩 投资10多万元 初步形成 修建 “山顶油松生态林,山坡沟岔山茱萸,河川沿岸核桃林,村庄院落畜禽园”的生态农业格局;三是社会秩序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四是农民 电视插转台和卫星地面接 入稳步增长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村貌逐年改善。架通了程控电话光缆线路,40多
8文化 户群众装上了电话,方便了群众的生产 生活 编辑 。保仓村村民能和县城人一样收看28套电视节目,能坐在家里和千里之外的朋友亲人通话了。在
刘书学认为,保仓村之所以屡创奇迹,主要得益于有一支团结战斗、善于为群众谋利益的党总支班子和一群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共产党人。身为党员,他时刻牢记党员意识,带头过组织生活,带头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总支书记,他更不忘党要管党意识,投资建成全县一流的党员活动室,加强对 全村 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定期集体学习。坚持按高标准发展党员,吸收德才兼备的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并 开展了 群众评议党员干部活动,凡群众不满意的党员干部坚决让其下台或劝其退党,提高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他还多次组织村上党员 讲科学 干部 破迷信 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到河南南街村、宝鸡东岭集团、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寻找差距,更新观念,回来后还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了 评选 学先进、找差距 五好家庭 的讨论活动。他还坚持开展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制定了《村民学习教育制度》 ,订阅了《当代陕西》等10多份报刊,定期召开群众大会,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 政策。村上成立了5个科技致富小组,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在党员干部中开展 扶贫帮富 十星级文明户 活动, 既给贫困 七星级以上文明户达到100 送温暖 又给富裕 占全村总 送政策、送规划 数的62%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十星级
为了让党员、干 文明户发展到30户。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计划生育率达100%。针对 群众 学习科技,走科技致富 法制观念淡漠 路子,1993年,刘书学召集村干部研究决定后 问题 他以 上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一幢“专家科技楼”,长年聘请西北 林科 大学教授驻村讲课 校为阵地 指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和多种 营。村上的90%党员、100%干部都是科技致富示范户。
再亏不能亏教师 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法律法规,并健全了村治保会、调委会等组织 再苦不能苦孩子。为 做到 修建一所高标准的完全 事不出组 刘书学从砖厂拿出40万元。在刘书学的倡议下,每年 大事不出 上都要拿出2至3万元给学校增添教学设施 对优秀教师和三好学生进行奖励。保仓小学每年的考试成绩都名列山区同类小学前列。仅2002年,保仓 使全 就一次考上8名大学生。群众遵纪守法蔚然
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去年春节前夕,刘书学还投资10多万元,修建了电视插转台和卫星地面接收站,架通了程控电话光缆线路,40多户群众装上了电话,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保仓村村民能和县城人一样收看28套电视节目,能坐在家里和千里之外的朋友亲人通话了。在全村开展了讲科学、破迷信、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七星级以上文明户达到10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2%,十星级文明户发展到30户。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计划生育率达100%。针对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漠的问题,他以村农技校为阵地,经常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法律法规,并健全了村治保会、调委会等组织,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使全村群众遵纪守法蔚然 成风,近10多年来未发生一例刑事案件。2002年该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每当有人问起刘书学:“你这样没黑没明苦干到底图了啥?”“图了老百姓早日过上好日子,图了下一辈不再像我们这一代再遭罪”刘书学平静地说。在与贫穷搏击的过程中,刘书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收获着广大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