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利吉斷層

增加 7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利吉斷層.jpg|230px|thumb|有框|右|利吉斷層。[http://crunew.cru.com.tw/Scene/ViewInfo.aspx?LCTID=2052 原圖鏈接]]]
'''利吉斷層'''(英語:Lichi Fault),位於 [[ 台灣 ]] 東部利吉層上的斷層,沿海岸山脈西緣(卑南溪東岸)向南延伸為活動斷層中的第二類活動斷層,斷層為逆斷層,下盤在西側,北北東至臺東市北方轉東南走向。因沈積層土壤貧瘠, [[ 植物 ]] 生長不易,而容易崩塌,常年因無植被覆蓋,一經雨水的沖刷,侵蝕成許多蝕溝。
==概述==
利吉斷層,為逆移斷層, [[ 臺東 ]] 鹿野瑞隆台地西側,經延平鄉、卑南鄉至海濱。斜角為向東南傾40-60度。總長約25km。卑南山斷層的大部分斷層跡都位於現今的卑南溪河床中,僅在卑南溪西岸的山里的沖積扇階地形成線狀崖。<ref>[https://twgeoref.moeacgs.gov.tw/GipOpenWeb/wSite/ct?xItem=134358&ctNode=1233&mp=107 台灣活動斷層-利吉斷層]台灣地質百科</ref>利吉層逆衝沖積層,斷距12m,南方斷層小崖長1km高15m,東側為隆起側,高度由北向南逐漸降低。<ref>[https://fault.moeacgs.gov.tw/MgFault/ 台灣活動斷層-利吉斷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ref>利吉斷層自卑南鄉利吉村阿幫安聚落西側之 [[ 卑南溪 ]] 左岸,延伸至台東大橋北端,再轉右岸至 [[ 太平洋 ]] 。為逆移斷層,北北東走向轉東南走向,由台東縣 [[ 延平鄉 ]] 鸞山向南延伸至岩灣,再轉向東南延伸至台東市,長約20公里<ref>Hsu, 1956;Bonilla, 1977;紀權窅,2007;陳文山等,2008</ref>。
==命名==
利吉原 [[ 阿美族 ]] 所建的部落,原稱Ligiligi,也是「利吉」名稱的由來。 [[ 利吉惡地 ]] 又名利吉 [[ 月世界 ]] ,位於利吉村,地屬富源山,土壤為利吉層,乾燥時堅硬如石塊,遇雨則泥濘不堪,由於長期雨水沖刷,形成雨蝕溝滿佈的獨特景象,草木不生,為台灣少見的美景。從卑南大橋或利吉橋上,即可眺覽此寬2公里、深約1公里的地質奇景。在夕陽西下時,從卑南大圳入口遠眺景色最美,有如一幅令人神往的 [[ 山水畫 ]] 。<ref>[http://crunew.cru.com.tw/Scene/ViewInfo.aspx?LCTID=2052 台東利吉惡地]健群全球旅遊網</ref>
據悉利吉斷層命名者為楊貴三(1986)。徐鐵良(Hsu ,1956)最早將此一黏土質並常包夾各種岩石角礫塊之地層稱為利吉層。其組成以青灰色或灰黑色之泥岩為主,泥岩中夾有許多呈角礫狀之砂岩與基性火成岩岩塊。
==斷層分支==
===卑南山斷層===
利吉斷層因兼具左移分量,研判為利吉斷層的分支斷層。 [[ 卑南山 ]] 礫岩 成同時或之後利吉斷層才形成,覆蓋於利吉斷層的階地礫石層頂面無錯動現象,證明斷層是在晚期更新世活動。由GPS 衛星圖發現震間水平位移每年13公厘,是卑南山斷層造成的變形,斷層右為利吉層。此斷層大部分斷層跡位於現今的卑南溪河床中,但卑南溪西岸山里的 [[ 沖積扇 ]] 階地形成線狀崖(反斜斷層小崖),高度約2-3m。
==世界景觀==
===月世界的地層型態===
台東市往卑南方向,經台11線往台東大橋方向,過利吉大穚,從卑南大橋或利吉橋上,可眺覽此寬2公里、深約1公里的地質奇景。台東縣卑南鄉的利吉村擁有世界上少見的地理景觀:月世界及小 [[ 黃山 ]] 。台東月世界位於東部 [[ 海岸山脈 ]] 尾端、卑南溪下游北面,而台東月世界的地層型態乃利吉斷層,菲律賓板塊先撞擊南海板塊再撞擊歐亞板塊,而造成兩個不同的地層露頭。全世界的類似景觀,除了台東外只有在 [[ 法國 ]] 才看的到。
==地質研究==
由於利吉層中礫岩、礫質泥岩及岩塊粗略層理現象的發現,使得利吉層為一由外島弧(outer arc )因下滑運動而沉積在弧前 [[ 盆地 ]] 上(forearc basin )的傾瀉層成為一種比較佔優勢的說法(Page,1978;Page & Suppe,1981 )。利吉層在這個島弧--大陸碰撞作用中,佔有樞鈕的地位,是 [[ 島弧 ]] 與大陸兩個不同板塊之間的縫合線,它所夾的蛇綠岩塊代表著已被消沒掉的 [[ 海洋 ]] 地殼的碎片(Lion et al. ,1977b ),其本身混雜不勻的岩性則被視為海溝刮積物的陸上代表(Karig ,1973;Karig & Sharman, 1975)。
即使認為利吉層是弧前盆地上的傾瀉層的人,也多承認它是由外島弧的附添岩楔(accretionary wedge)崩滑下來的(Page & Suppe ,1980;Suppe et al.,1980)。所以利吉層總是直接或間接地代表著已閉合的海溝和它所意味的隱沒作用。它的存在對於碰撞學說不但提供了強有力的註解,而且是不可或缺的證據。<ref>[http://140.112.64.54/zh_tw/LandscapeNews/communication/-88607681?mode=chapter 利吉層景點登錄]台灣地景保育網</ref>
主要分隔利吉層與西側的卑南山礫岩。至於以往所稱的卑南山斷層,為逆移斷層兼具左移分量,研判為利吉斷層的分支斷層。利吉斷層的形成時間可能發生在卑南山礫岩形成同時或之後,由於覆蓋於利吉斷層的階地礫石層頂面並未有錯移現象,因此研判斷層在晚期更新世活動。由GPS 觀測資料分析,震間水平位移速率約13 公厘/年,是利吉斷層的分支斷層(卑南山斷層)造成的變形活動。
南方斷層跡被沖積層覆蓋,但卑南溪西岸貓山一個獨立的 [[ 石灰岩 ]] 塊與臺東市 [[ 鯉魚山 ]] 礫岩層有相同的岩性,因此斷層的南延位置應在兩者之間。在榕山西岸的露頭,斷層截切卑南山礫岩,未截切階地堆積層,因此在階地堆積層形成後斷層可能未再活動。從地表露頭及近期GPS之測量研究得知,此斷層為利吉層與第四紀沖積堆積層之間的左移斷層。
最北端切過新良階地群的西側,新良階地東西較低的階地露頭有全新世礫石層不整合沉積於利吉層,受斷層錯移影響,南側露頭可見利吉層逆衝到全新世的階地礫石層之上,東西兩側利吉層相差約十公尺,斷層面為北偏東15°,向東傾斜63°。此段斷層仍相當活躍,新良階地上田埂邊的護坡及民宅牆邊有剪力痕跡,地表可見明顯的線形。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