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龍應台

增加 24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内部链接
1984年,于中国时报撰写“野火集”专栏,引起热烈回响。同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震动台湾文坛。<br>
1995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孩子,你慢慢来》。 <br>
1999年,应台北市长 [[ 马英九 ]] 邀请,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 。<br>
2008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 。 <br>
2009年,龙应台推出了号称用了十年酝酿、一年闭关、走遍三大洋五大洲才写成的《大江大海1949》。<br>
2010年8月1日,龙应台在 [[ 北京大学 ]] 百周年纪念讲堂发表题为《文明的力量:从乡愁到美丽岛》的演说,阐述她的“中国梦”。她认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构成了台湾社会价值观的基座,而且永远不会改变。她强调,这是台湾人的梦,是可以与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梦,也就是两岸人民基本的价值观。<br>
2012年1月31日,据台湾媒体报道,台“行政院长”陈冲表示,台湾“文建会主委”将由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长龙应台接任。2012年5月20日之后,“文建会”将转型为“文化部”,龙应台也将成为第一任台湾地区“文化部部长”。<br>
2013年1月29日,宣布启动“台湾文化光点计划”。2月17日,展开为期10天的欧洲文化访问,并出席相关颁奖典礼。 <br>
2014年12月1日下午,龙应台召开记者会,发表辞职声明,并举行记者会说明辞官的心路历程,除了对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和 [[ 江宜桦 ]] 表达感激,未来将告别政坛,继续写书,陪伴年迈的母亲。<br>
2014年12月5日,正式卸任台湾"文化部长"。<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840fafb41711cc7931b716e3.html 龙应台简介],百度文库网,2019-01-18</ref><br>
==文人中的“异类”==
龙应台在香港时,把矛头对准港府雄心勃勃的市政计划“中环新海滨规划方案”,指出这是“强势政府尤其喜欢在工程上展现魄力”,她进而批评道:“在一个公民社会里,代表一个城市的‘精神’的,绝不可能是一个城市的政府大楼。它可能是歌剧院,譬如悉尼;可能是博物馆,譬如巴黎;可能是艺术家出没的村子,譬如纽约;可能是老街老巷老庙老树,譬如京都;可能是一条沧桑斑驳的老桥,譬如布拉格。但是,什么样的城市,会把市政府——一种权力机构或服务区,当作精神标志?”
重返台湾后,投身台湾的“大选”政治风波中,声称“甘犯众怒”,当全岛陷入群情激愤, [[ 施明德 ]] 领着浩浩“ [[ 红衫军 ]] ”彻夜静坐示威,百万台湾人捐款抗议 [[ 陈水扁 ]] 时,龙应台说:她不捐这100元钱。因为,当这个社会已经有了民主体制,人民手里已经有了选票时,为什么还要采用类似坦克车那种激烈的充满暴力意味的方式?<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5/2t8nas7p9l0m19p.html 龙应台],名人简历网,2019-01-18</ref>
==文人中的“倒退”争议==
也有很多人认为龙应台是文人中的倒退,不具作家资质,全靠哗众取宠,来刮起“龙旋风”的,大致依据如下:<br>
3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