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鄧肇堅

增加 22,30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name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鄧肇堅爵士<br>Sir Shiu-kin Tang</h4>| image = <img src="http://4.bp.blogspot.com/-hiq_xcRIUeA/Uz2Pk-0CXMI/AAAAAAAAKvA/WGlz56NAY4c/s1600/7.jpg" width="250" ><br>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com/2014/04/blog-post.html 圖片來源西環的黃金歲月部落格]| 圖片尺寸 = 250px| caption = <br><small>{{nowrap|鄧肇堅爵士穿上[[長衫]]及[[港大]]榮譽法學博士禮袍時攝。}}</small>| birth_date =1901年3月21日 | birth_place =[[ 英屬香港]]| death_date ={{death date and age|1986|6|19|1901|3|21}} | death_place=[[ 英屬香港]][[跑馬地]][[養和醫院]]| occupation = [[慈善家]]、[[企業家]]| nationality = | salary = | networth = | spouse =| website =| footnotes = }}'''鄧肇堅'''爵士,CBE,KStJ,JP(Sir Shiu-kin Tang,1901年3月21日-1986年6月19日), [[ 香港 ]][[ 企業家 ]] [[ 慈善家 ]] ,曾於1933年參與創立 [[ 九龍汽車(1933)有限公司 ]] ,並長年擔任 [[ 董事局 ]] 主席及 [[ 總監督 ]] 之職。
鄧爵士以生活儉樸、熱心公益及慷慨捐款著稱,先後任 [[ 東華醫院 ]] [[ 保良局 ]] 主席,曾經多次獲勳,現時不少建築物都以他命名。鄧爵士穿長衫,剃光頭的形象,亦在民間留下深刻印象。==生平=====早年生涯===鄧肇堅祖籍[[廣東]][[南海區|南海]][[九江鎮 (佛山市)|九江]]<ref name="a">〈鄧肇堅昨病逝醫院〉,《[[大公報]]》第一張第四版,1986年6月20日。</ref>,1901年3月21日生於香港<ref name="WHO">''Who's Who'', A & C Black, 1986.</ref>。父親[[鄧志昂]][[太平紳士|紳士]]是[[銀行家]],乃香港早期的華人[[太平紳士]]。鄧肇堅母親[[章順婉]]是鄧志昂第四任妻子,他在家中四名兄弟中排名第二,所以又稱「二少」<ref name="e">〈鄧肇堅爵士昨逝世〉,《[[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一頁,1986年6月20日。</ref>。鄧肇堅早年先後入讀[[皇仁書院]]及[[聖士提反書院]],1919年為幫忙父親打理[[鄧天福銀號]]的業務離校,同年成為[[香港中華總商會]]會董<ref name="Standard">Eric Caveliero, "The Humble Millionaire", ''The Standard'', 20 June, 1986.</ref><ref name=a01/>。 鄧肇堅精通營商,把父親的銀號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使他成功在1924年,僅以23歲之齡成為[[東華醫院]]總理,至1928年更成為歷來最年輕的東華醫院主席,任內主持修建[[東華東院]]<ref name="book">鄧志清著,《港澳聞人錄》,香港:Hong Kong Associated Press,1957年。</ref>。在1927年,鄧肇堅當選[[保良局]]總理,並在1932年出任[[保良局]]主席,任內將保良局總部遷到[[禮頓道]]現址<ref name=book/>。為答謝鄧肇堅對公共事務的貢獻,[[港督]][[金文泰|金文泰爵士]]早在1929年8月9日委任他為非官守[[太平紳士]]<ref name="book2">岑維休主編,《香港年鑑》,香港:華僑日報,1969年。</ref>,及後英廷亦於1934年向他頒授[[MBE|MBE勳銜]]<ref name=WHO/>。 在1937年,[[市政局 (香港)|市政局]]華人首席議員[[李樹芬 (醫生)|李樹芬]]宣佈辭職,華人首席議員一職遂由另一議員[[周錫年|周錫年醫生]]接任,而鄧肇堅則有機會填補周錫年的空缺,並在6月15日到任<ref>〈鄧肇堅任衛生局議員〉,《香港[[工商日報]]》第三張第三版,1937年7月4日。</ref>。鄧肇堅的任期本在1940年屆滿,但被港督[[羅富國|羅富國爵士]]再續任三年<ref>〈市政衛生局下週會議,宣佈委鄧肇堅續任議員〉,《香港[[工商日報]]》第二張第三版,1940年7月14日。</ref>,其任期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中斷,並被日方強迫出任[[華民各界協議會]]委員。 ===商業生涯=======九龍巴士===={{main|九龍巴士}} 在1932年9月,港府有意將區內競爭激烈的[[巴士]]服務重整,並公開招標承辦巴士[[專利權]]。鄧肇堅與[[澳洲]]歸國華僑[[雷瑞德]]醫生合作下,結果成功投得[[九龍]]及[[新界]]地區巴士的專利權<ref name="z02">〈九巴四大家族拆檔恩怨情仇〉,《[[壹週刊 (香港)|壹週刊]]》,2001年8月30日。</ref>。投得專利權後,鄧肇堅與雷瑞德收購了[[啟德巴士公司]],組成一隊擁有106部單層巴士的車隊,並先後邀請商人[[林銘勳]]、[[雷亮]]及曾任東華主席的[[譚煥堂]]入股,最終在1933年成立了[[九龍巴士|九龍汽車有限公司]]<ref name=z02/>,並由鄧肇堅出任董事局主席兼車務總監督,鄧肇堅此後一直擔任兩職近50年之久<ref name="scmp">"List of Donations Endles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 June, 1986.</ref>。 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有鑑於局勢不穩,鄧肇堅結束鄧天福銀號,並專心打理九龍巴士的生意<ref name="z03">豐穗,〈結束銀號生意〉,《大公報》,2002年3月。</ref>,到1941年[[日本]]揮軍入侵香港前夕,九巴已開辦最少12條路線,業務十分蓬勃<ref name="bus">Mike Davis, ''The Buses of Kowloon Motor Bus'', Surrey: DTS Publishing, 1995.</ref><ref name="bus01">容偉釗,《二十世紀九龍區巴士路線發展史》,[[香港]];BSI,2001年11月。</ref>。可是不久以後,[[香港保衛戰]]爆發,鄧肇堅亦險在戰事期間被槍殺<ref name="z01">豐穗,〈鄧肇堅險為日軍所殺〉,《大公報》D07,2002年3月29日。</ref>。雖然鄧肇堅最後大難不死,但九龍巴士旗下的所有巴士卻悉數在[[香港日治時期|日治時期]]遭日方佔用,巴士公司的業務陷於停頓<ref name=bus/>。 香港在1945年[[香港重光|重光]]後,由於九巴巴士在戰時多已損毀,剩餘的巴士亦被政府徵用<ref name=bus01/>,以致復業存在困難,而主要股東林氏及譚氏家族亦有退股的打算,九巴股東雷瑞德遂招攬兩名[[台山]]同鄉[[伍時暢]]及[[余道生]]入股九巴,九巴才不至面臨結束<ref name=z02/>。 鄧肇堅在戰後十分熱心於九巴業務,並堅持每日上班工作,使九巴得到很大的發展<ref name=z02/>。隨著1949年九巴引入載客量大的[[雙層巴士]]<ref name=bus/>,以及戰後人口急升,使得九巴的收益可觀,業務大幅擴展,再加上鄧肇堅在戰後亦入股[[油麻地小輪]]<ref name=z02/>,這兩項業務遂成為鄧肇堅主要的財富來源<ref name="scmp01">"I've Got So Much, I Want to Shar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 June, 1986.</ref>。 九巴在1960年獲政府延續專利權後,即於1961年將業務分拆,其中巴士業務仍歸九龍巴士公司管理,但原來的地產建設業務則由新成立的[[九龍建業]]掌控,並由九巴股東伍氏及雷氏家族持有<ref name=z02/>。業務分拆後,鄧肇堅在同年將九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ref name=z02/>。此後,在鄧肇堅管治下,九巴業務繼續擴張,除了在1965年興建設備先進的[[荔枝角車廠]]<ref>《臨時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香港臨時立法會]],1997年7月15日。</ref>、1972年[[香港海底隧道|海底隧道]]通車後進佔[[香港島]]市場外,又在[[香港1970年代|1970年代]]引入節省成本的「一人控車」概念、載客量更大的後置引擎巴士和豪華巴士,以提升服務水平<ref name=bus/>。 但另一方面,九巴的業務亦處處受到制肘,到1975年更遭港府實施利潤管制,規限每年回報率不得多於16%,使到九巴股價在此後陷入疲弱狀態<ref name=z02/>。儘管鄧肇堅身兼九巴董事局主席兼車務總監督多年,但事實上持股量並不多。在1981年11月11日,以[[郭得勝]]為首的[[新鴻基地產]]更宣佈敵意收購九巴,並大手吸納市場上的九巴股票,引起雙方的收購戰。最後,新鴻基地產在11月7日購得九巴共39.5%的股份,成為大股東<ref name=z02/>。 九巴易手新鴻基地產後,鄧肇堅漸漸淡出了九巴日常業務,並在晚年改任九巴的名譽執行董事<ref name=a/>。不同於九巴其他創辦人,鄧肇堅之子[[鄧日燊]]在1992年離開九巴後,鄧肇堅再沒有後人投身參與九巴的核心業務<ref name=z02/>。 ====其他業務====除了九巴及油麻地小輪外,鄧肇堅也是多間大型公司的股東,但他在這些公司的持股量並不多,亦非他的主要業務。這些公司包括有[[恆生銀行]]、[[商業電台]]、[[友聯銀行]]、[[美麗華酒店]]及投資公司、[[九龍發展]]、[[珠城地產]]、[[美居集團|美居集團有限公司]]、[[泛印集團|泛印集團有限公司]]及[[中華娛樂置業|中華娛樂置業有限公司]]等等<ref name=a/><ref name=e/><ref name=scmp/>。鄧肇堅曾任[[香港中華總商會]]的顧問,估計鄧肇堅在去世時遺下逾2至9億多港元財產<ref name=WHO/><ref>〈分手真相:廖碧兒塔上有錢TB〉,《[[東方新地]]》,2008年7月15日,68至69頁。</ref>。 ===公益慈善=======熱心捐款====鄧肇堅一向以熱心捐款著稱,受惠機構不計其數,有大慈善家之名<ref name="e01">〈鄧爵士是大慈善家,歷年捐款逾數億元〉,《[[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一頁,1986年6月20日。</ref>。據估計,他畢生捐款至少逾億港元,以昔日的水平來衡量,款額算相當高<ref name=scmp/><ref name=scmp01/>。 鄧肇堅早在出任[[東華醫院]]及[[保良局]]總理時已樂於慷慨解囊,在1929年,其父親鄧志昂為[[香港大學]]捐建[[鄧志昂樓]]作為中國語文及文學科目的教學樓時,鄧肇堅亦參與其中,帶頭向華人社群籌款,並任港大中文學院名譽副院長<ref name="HKU">''[http://www3.hku.hk/eroonweb/hongrads/person.php?id=132 Tang, Shiu Kin, C.B.E, J.P.]{{dead link|date=十一月 2017 |bot=InternetArchiveBot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61.</ref><ref>[[李培德]],〈[http://www.hku.hk/cas/newsletter/newsletter23.pdf 專題:香港大學鄧志昂樓的由來]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124005054/http://www.hku.hk/cas/newsletter/newsletter23.pdf |date=2006-11-24 }}〉,《Newsletter》,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2002年9月第23期。</ref>。不僅如此,鄧肇堅本人歷年來亦在不同場合大量向港大捐款,支持港大各項學術計劃及研究。鄧肇堅對港大的貢獻良多,這使他自1933年起成為香港大學校董,1961年獲港大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後來更成為港大終身校董<ref name=WHO/><ref name=HKU/>。 除了香港大學外,鄧肇堅也非常樂於捐助教育事業,曾在1955年及1961年先後捐鉅款設立[[葛量洪]]獎學基金以及[[柏立基|柏立基爵士]]信託基金獎學金<ref>〈[http://www.hab.gov.hk/tc/policy_responsibilities/others/trustfnd.htm#robert 柏立基爵士信託基金獎學金]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14032530/http://www.hab.gov.hk/tc/policy_responsibilities/others/trustfnd.htm |date=2008-09-14 }}〉,《由民政事務局管理的慈善信託基金》,[[民政事務局]],造訪於2008年8月13日。</ref>,以資助有需要的學生。至於他有份籌建或捐助的學校則包括有1935年建校的[[香港仔工業學校|香港仔兒童工藝院]](即香港仔工業學校)、1961年建校的[[聖公會鄧肇堅中學]]和成立於1977年的[[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鄧肇堅維多利亞工業中學]]等等,他亦為[[聖士提反書院]]、香港仔兒童工藝院及[[聖保羅男女中學]]等校的校董<ref name=HKU/>。 在醫療事務上,他在1935年曾帶頭與華人社群籌建[[貝夫人健康院]],後曾捐助[[荃灣]][[葛量洪夫人健康院]]的建造費用及1954年的擴建費用<ref name=HKU/>。到1969年,鄧肇堅鑑於香港島只有一所[[瑪麗醫院]],未能應付需求,於是決定出資一半,在[[香港東區|東區]]興建醫院一所,院方為答謝鄧肇堅,遂將醫院命名為[[鄧肇堅醫院]]<ref name=Standard/><ref>"[http://www.ha.org.hk/haho/ho/hesd/100143e.htm Hospital Background]", ''Tang Shiu Kin Hospital'', retrieved on 13 August, 2008.</ref>。未幾於1973年,他捐出百多萬予[[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讓該會在[[灣仔]]興建[[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作為總部<ref>〈[http://www.hkcss.org.hk/60/history_c_70.htm 70年代:結伴同行 制訂福利規劃]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424001811/http://www.hkcss.org.hk/60/history_c_70.htm |date=2008-04-24 }}〉,《伙伴同行六十年,社會願景齊實現》,[[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造訪於2008年8月13日。</ref>。 在1976年,鄧肇堅甚至一口氣捐出360萬港元,分別用以興建[[鄧志昂專科診療所]]、鄧肇堅牙科護士訓練學校及鄧肇堅學童牙科診所,三者都配備有精良的儀器<ref name=Standard/>。鄧肇堅與另一殷商[[何添]][[太平紳士]]在1977年聯合成立[[鄧肇堅何添慈善基金]],並交由[[社會福利署]]管理,以向遭遇突變而陷入經濟困難的人士及家庭提供即時經濟援助,該基金成立時共籌得港幣600萬善款,雖然只可動用基金利息,但到1986年時,基金[[利息]]亦已滾存至港幣3,000萬<ref>〈紀念鄧肇堅爵士,李嘉誠捐廿五萬〉,《華僑日報》第四張第一頁,1986年6月29日。</ref><ref name=z10/>。 鄧肇堅步入晚年以後,每年捐款的款額更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在1981年慶祝80歲大壽時,就一次過捐出港幣1,000萬元興建[[北葵涌鄧肇堅體育館]]<ref name="Standard01">"A True Son of the Soil is No More", ''The Standard'', 20 June, 1986.</ref>。在臨終前數年,他每年捐款都不下於港幣1,000萬元。鄧肇堅曾自言因為取諸香港,所以也要用諸香港,故此透過大力捐輸的方法來達成自己的理念<ref name=Standard/><ref name=Standard01/>。 ====紀律部隊====紀律部隊及制服團體也是鄧肇堅的主要捐款對象,這是因為他認為兩者對維持社會穩定十分重要<ref name="shining">"Shining Exampl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 June, 1986.</ref>。鄧肇堅曾經為[[皇家香港警務處]]職工捐助興建銅鑼灣警察會所、各類康樂訓練用地、警員宿舍、以至於[[警隊博物館]]<ref name=shining/>。此外,每有紀律部隊人員因工殉職,鄧肇堅亦樂意向家屬發放撫卹金以示慰問。在1978年,他進而捐出100萬港元到軍人福利及教育基金,以照顧有需要的[[踞喀兵]],同時又捐出港幣100萬予[[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ref name=Standard/>。 鄧肇堅與警隊的交情尤其深厚,在他於1986年逝世後的翌年,其遺孀特別將一枝鍍上[[银|白銀]]的[[權杖]]致送予鄧肇堅生前好友,時任[[警務處副處長]][[白立本]]。自1987年起,該權杖每年由警察風笛隊用於所有官式會操和典禮,警隊每年更會於[[香港警察學院]]舉行權杖展示儀式,以紀念鄧肇堅對警隊的貢獻<ref>〈[http://www.police.gov.hk/offbeat/681/015_c.htm 紀念已故鄧肇堅爵士]〉,《警聲》第六八一期,2000年6月21日至7月4日。</ref><ref>〈[http://www.police.gov.hk/offbeat/946/chi/n02.htm 警隊權杖展示儀式 紀念鄧肇堅爵士]〉,《警聲》第九四六期,2011年6月29日至2011年7月12日。</ref>。 ====社區公職====除了熱心捐款外,鄧肇堅也是各社會機構的活躍人物。鄧肇堅早年曾任[[東華醫院]]和[[保良局]]的總理及主席,後來又任[[東華三院]]顧問局永遠顧問。鄧肇堅在1977年成立[[東華三院歷屆主席會]],並自任主席至1986年逝世為止。另一方面,鄧肇堅曾於1928年至1941年出任[[團防局]]局紳,1934年至1964年接連獲[[港督]]委任為[[華人廟宇委員會]]委員,亦曾任[[華人慈善基金委員會]]委員<ref name=WHO/><ref name=book/><ref name=HKU/>。 鄧肇堅其他擔任過的公職包括英國[[香港紅十字會]]榮譽副主席兼信託人、[[香港童軍總會]]榮譽副主席、[[香港聖約翰救傷會]]理事及行政委員會委員、[[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行政委員會委員、[[香港露宿救濟會]]信託人兼委員會委員、[[香港保護兒童會]]及[[大埔 (香港)|大埔]][[聖基道兒童院]]委員、[[南華體育會]]副主席、葛量洪獎學基金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青少年培育會]]、[[孔聖會]]及[[鐘聲慈善社]]的顧問等等<ref name=WHO/><ref name=HKU/>。值得一提,為促進香港婦女界權益,鄧肇堅曾在1930年代協助護督[[修頓爵士夫人]]創立[[香港國際婦女會]],對香港婦女界的發展有一定影響<ref name=HKU/><ref>[[吳醒濂]],《香港華人名人史略》,香港:五州書局,1937年。</ref>。 ====身體力行====鄧肇堅在日常生活中也以樂於助人而聞名。據稱,他有次排隊等候[[汽車輪渡]]渡海時,見到有一名背著小孩的婦人兜售報紙。鄧肇堅眼見婦人可憐,就親自摘下婦人的姓名及地址,並親自代為向[[市政局]]申請報販經營執照,讓婦人一家過著更安穩的生活<ref name="z10">豐穗,〈鄧肇堅行善廣〉,《大公報》C07,2002年3月10日。</ref>。又有一次,鄧肇堅到[[德記俱樂部]]消遣時,得悉某廚師的友人將行退休,他遂為代為向市政局申請燒臘牌照,讓那位友人退休後能夠謀生<ref name=z10/>。 踏入晚年以後,鄧肇堅助人的熱誠絲毫沒有減退。他不單止連年在[[新春]]時節探訪長者,大派[[利是]]以外<ref name=z10/><ref>〈鄧肇堅何添撥款,派利是鰥寡家庭〉,《大公報》第二張第五版,1985年2月10日。</ref>。鄧肇堅只要收到來信要求援助,都會一一詳細考慮,加以調查,如果情理俱順,更會向事主寄出[[支票]],以儘可能接濟有需要的人<ref name=Standard/>。 為彰顯鄧肇堅熱心公益,英廷曾多次向他受勳。繼在1934年獲授MBE勳銜後,他在1949年獲[[OBE|OBE勳銜]],1957年獲[[CBE|CBE勳銜]]<ref name=HKU/>,在1964年更獲[[英國君主|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冊封為[[下級勳位爵士|爵士]]<ref name=e/>。===以鄧肇堅命名的事物===由於鄧肇堅歷年來捐款無數,社會上以鄧肇堅命名的事物逾40項,當中包括: *肇堅里*鄧肇堅醫院*鄧肇堅牙科診所*鄧肇堅學童牙科診所*鄧肇堅牙科治療師訓練學校*鄧肇堅爵士基金*聖公會鄧肇堅中學*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香港西區婦女福利會鄧肇堅小學*東華三院鄧肇堅小學*鄧肇堅何添慈善基金*鄧肇堅運動場*西貢鄧肇堅運動場*屯門鄧肇堅運動場*北葵涌鄧肇堅體育場*屯門鄧肇堅網球場*鄧肇堅11人草地足球場*西貢斬竹灣鄧肇堅海事訓練中心*鄧肇堅男女童軍中心,屬童軍總會新界地域所有*鄧肇堅大廈,屬童軍總會港島地域所有*港島總區聖公會鄧肇堅混合見習支隊,隸屬香港聖約翰救傷隊*香港交通安全會鄧肇堅爵士大廈 據稱,鄧肇堅篤信[[風水]]命理,並被告知要一生行善積德,抵受歷練,才會事事順境,所以每有[[建築物]]以他名命時,鄧肇堅都要求將他的名字顯露於建築物當眼的地方,以便受盡「日曬雨淋」<ref name="a01">蔡嘉亮,〈鄧肇堅吃乳豬必過熱水〉,《大公報》第一張第四版,1986年6月20日。</ref>。 ===逝世===鄧肇堅晚年曾患[[膀胱癌]],但身體仍然十分健康,並經常出席公開場合<ref name=e/>。但在1986年6月17日,鄧肇堅晚上於[[銅鑼灣]]出席宴會後,[[腹部]]突然感到不適,在6月18日凌晨二時決定入住[[養和醫院]],並於當晚接受割腸[[手術]],惟手術後一直陷入昏迷狀態,最後在6月19日上午九時因為[[動脈]]出血流入[[腹腔]]逝世,終年85歲<ref name=e/><ref>〈慈善家鄧肇堅爵士病逝〉,《[[成報]]》,1986年6月20日。</ref>。 據了解,鄧肇堅腹痛前的身體狀況仍顯得非常正常,他除了在去世三星期前出席公開場合,捐贈25萬港元予[[香港消防處|消防處]]福利基金外<ref name=scmp/>,亦曾與朋友到[[澳門]]旅遊,並在6月17日上午才返抵香港<ref name="friends">"Friends Taken by Surpris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 June, 1986.</ref>。不過,鄧肇堅在出事前數天曾在會所門外絆倒,可能是病發前的先兆<ref name=e/>。 鄧肇堅身後,當日的聖約翰救傷會週年大會在港督帶領下全場[[默哀]]<ref name="governor">〈鄧肇堅爵士逝世,港督深表哀悼〉,《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一頁,1986年6月20日。</ref>,而[[東華三院]]、[[九巴]]及[[恆生銀行]]都參與了治喪工作<ref name="b">〈鄧肇堅遺體下周出殯〉,《大公報》第一張第四版,1986年6月21日。</ref>。鄧肇堅在6月24日於[[香港殯儀館]]出殯,當日各界出席者上2000人,港督[[尤德|尤德爵士]]、東華三院歷屆主席及總理均特別前來弔唁<ref name=b/><ref name="d">〈鄧肇堅遺體昨出殯,二千餘人參加喪禮〉,《大公報》第二張第五版,1986年6月25日。</ref>。鄧肇堅的遺體在上午11時30分大殮,並由港大校長[[黃麗松|黃麗松博士]]宣讀行狀,遺體隨後於12時30分出殯,扶靈人士包括首席按察司[[羅弼時|羅弼時爵士]]、[[布政司]][[鍾逸傑|鍾逸傑爵士]]、電影大亨[[邵逸夫|邵逸夫爵士]]、[[匯豐銀行]]主席[[沈弼 (滙豐銀行)|沈弼爵士]]、商人[[馮秉芬|馮秉芬爵士]]、前[[行政局|行政]]、[[香港立法局|立法]]兩局議員[[簡悅強|簡悅強爵士]]及[[羅保|羅保爵士]]、[[九巴]]主席[[胡百全|胡百全博士]]、以及[[恆生銀行]]主席[[何善衡|何善衡博士]]<ref name=d/>。 鄧肇堅靈柩離開靈堂後,由警方[[電單車]]隊及儀仗隊護送下抵達[[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安葬,落葬時特別由[[皇家香港警察樂隊]]號角手奏出哀號,以為悼念<ref name=d/>。 ==家庭==鄧肇堅曾經有兩段婚姻,並在第一段婚姻中有一子兩女。鄧肇堅於1951年再婚,娶[[馮錦美]](1926年-)為妻,兩人育有一子一女<ref name="z09">豐穗,〈鄧肇堅的生活情趣〉,《大公報》,2002年3月31日。</ref>。鄧肇堅育有子女如下<ref>〈聞:鄧肇堅爵士〉,《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一頁,1986年6月21日。</ref>: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