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念孙

增加 19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王念孙]]'''(1744年 --1832年),江苏[[高邮]]人,字怀祖,生而[[清羸]],故自号石臞。[[王引之]]之父。自幼聪慧,八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时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wangniansun.html 王念孙], 博雅人物网, </ref>
提出就[[古音]]以求[[古意]]的原则,建立义通说;归纳《[[诗经]]》、《[[楚辞]]》的声韵系统,定古韵为二十二部。注意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多有创见。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古韵谱》等。[[散馆]]后,任工部水司主事、给事中,专心研究治河方略,了解古今利弊,撰写《导河议》上、下两篇。后历官[[陕西道]]、[[山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给事中]]、永定河道、山东运河道等。职中,以秉公持正著称。历10年完成《[[广雅疏证]]》上、下两册32卷。曾奉旨编纂《[[河源纪略]]》一书,还著有《[[读书杂志]]》82卷、《释大》1卷、《王石臞先生遗文》4卷等。
== 出身 ==
== 王念孙之父[[王安国]],字书城,号春圃,雍正二年(1724年)[[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官至[[吏部尚书]],曾延请[[戴震]]为念孙授读,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尽得其传,《清史稿》有记载:"初从休宁戴震受声音文字训诂,其于经,熟于汉学之门户,手编诗三百篇、[[九经]]、[[楚辞]]之韵,分古音为二十一部。于支、脂、之三部之分,[[段玉裁]]《六书韵表》亦见及此,其分至、祭、盍、辑为四部,则段书所未及也。念孙以段书先 身 ==,遂辍作。"年二十余,与李敦贾田祖晨夕过从,饮酒歌诗,质疑问难,又常与[[刘台拱]]、[[任大椿]]、[[程瑶田]]书札往来,研讨古学,阐发叔重,康成阃奥,[[翁方纲]]赠以楹联云:"识过铉锴两徐而上,学居后先二郑之间。"可谓颇得其实,可见王念孙青年时所诣已如此高深。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年二十三,得[[江永]]《[[古韵标准]]》读之,始知顾氏所分十部,犹有[[罅漏]],旋里后取三百五篇,并参改《楚辞》、《[[淮南子]]》、《[[易林]]》等书用韵,反复寻绎,始知江氏之书,仍未尽善,遂以已意重加编次,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同时,对古书中文字的[[假借]]、声音的通转,都深有体会。<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wangniansun.html 王念孙], 博雅人物网, </ref>
王念孙之父[[王安国]],字书城,号春圃,雍正二年(1724年)[[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官至[[吏部尚书]],曾延请[[戴震]]为念孙授读,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尽得其传,《清史稿》有记载:"初从休宁戴震受声音文字训诂,其于经,熟于汉学之门户,手编诗三百篇、[[九经]]、[[楚辞]]之韵,分古音为二十一部。于支、脂、之三部之分,[[段玉裁]]《六书韵表》亦见及此,其分至、祭、盍、辑为四部,则段书所未及也。念孙以段书先出,遂辍作。"年二十余,与李敦贾田祖晨夕过从,饮酒歌诗,质疑问难,又常与[[刘台拱]]、[[任大椿]]、[[程瑶田]]书札往来,研讨古学,阐发叔重,康成阃奥,[[翁方纲]]赠以楹联云:"识过铉锴两徐而上,学居后先二郑之间。"可谓颇得其实,可见王念孙青年时所诣已如此高深。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年二十三,得[[江永]]《[[古韵标准]]》读之,始知顾氏所分十部,犹有[[罅漏]],旋里后取三百五篇,并参改《楚辞》、《[[淮南子]]》、《[[易林]]》等书用韵,反复寻绎,始知江氏之书,仍未尽善,遂以已意重加编次,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同时,对古书中文字的[[假借]]、声音的通转,都深有体会。
== 学术成就 ==
其子王引之也是一位语言学家,人称"[[高邮二王]]",又与戴震、[[段玉裁]]称为"段戴二王之学"。[[阮元]]称:"高邮王氏一家之学,海内无匹。"
 
== 参考资料 ==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