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孔繁森

增加 3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孔繁森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
== 人物生平==
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 人物事迹==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歌曲《走进西藏》《公仆赞》《等你回家》就是对他的赞颂。
 
捐助他人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父母被震灾夺走了生命。他将这3个孤儿接到家里,担负起养育责任。他的家境本来就不富裕,再加上每次下乡总要接济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有时不到半个月,工资就所剩无几。领养了3个孤儿后,孔繁森经济上更加拮据。为了不让孩子们跟着他受苦,他悄悄地来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护士认为他年纪已大,不适合献血,他就恳求护士:"我家里孩子多,负担重,急需要钱,请帮个忙吧!"护士见孔繁森如此恳切,只好同意他的请求。1993年,他先后献血900毫升,共收取医院按规定付给的营养费900元,都用于生活补贴。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 人物精神==
孔繁森作为建国以来重大典型,被誉为"九十年代的雷锋""新时期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他用真挚的爱民之情,赤诚的为民之心,强烈的富民之愿,谱写了具有最朴素的普世价值和人文情怀,闪烁着不朽的文明之光、人性之光和理想之光。今天我们从普世价值的角度认识和传播孔繁森精神,大力倡导爱人、帮人、关心人的人生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大有裨益。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于榜样的真实,来源于崇高的人生境界和强烈的精神感召力。他们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净化着公众的心灵,让我们想起他们,胸中就有浩然正气油然升起。孔繁森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价值体现,是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升华。和很多杰出的民族英雄一样,孔繁森不仅获得了相同信仰、相同组织的尊崇,还难能可贵得到了其他民族甚至我们敌人的尊敬。一位美籍女士在北京听说孔繁森的事迹,当场拿出几万美金,委托在场的领导转交给王庆芝,后来还写来了热情洋溢的致敬信。
== 时代特征==
郁达夫悼念鲁迅时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美国前总统肯尼迪也说过,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他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他的人民选择了什么样的致敬,对什么人的追怀。十五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孔繁森当年感天动地的行为,是否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归入历史?这位在艰苦环境下创造不平凡业绩的榜样,是否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就失去了光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所表现出的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人生境界,犹如钻石,亘古不变,熠熠生辉;犹如太阳,温暖、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学习和弘扬孔繁森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需要。其实,从评选双百活动中人们对孔繁森深情追忆也充分说明,他的精神已内化为共和国的集体记忆,成为一个民族的骄傲。他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
为人民服务是所有价值观的最崇高的思想价值观,因而必然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石;在社会变革剧烈的今天甚至今后,完全的消费主义和功利的物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破坏着我们的价值观,孔繁森依然是这个时代的道德楷模,已成为每个立志于振兴中华的国人永远学习的碑帖之一。孔繁森同志已经离开我们15年了,但他的精神所具有的价值力量却始终光芒四射,照耀各个地方、穿越各个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他的业绩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所了解和钦敬。完全可以说,孔繁森同志及孔繁森精神是聊城的也是山东的,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是历史的也是现实未来的,是生动具体的也是广泛深刻的,不因岁月尘封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不因地域差异而淡化,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屹立在人民心中,始终迸发着真理的力量,始终焕发着夺目光彩。
== 成就荣誉==
1979年开始,他两次进藏工作,勤政为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结束后,被任命为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情况,探索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被称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和影响着广大中华儿女投身改革开放事业,自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干事创业。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孔繁森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4]
== 个人名言==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人民政府的干部,要为人民办事,不想着人民,不为人民服务,就不要到人民政府来工作。人活在世上不容易,生命有限,但是要活的有意义,活着就要干点事,让社会和人民在你身上得到点东西,否则就没有意义了。
== 后世纪念==
孔繁森纪念馆坐落在中国江北水城(聊城)碧波荡漾、风光秀丽的东昌湖畔,1995年7月4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1995年9月10日正式开馆接待观众。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坐落在东昌湖西北隅。为纪念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弘扬孔繁森精神,199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9月14日正式开馆。馆占地面积约1.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馆高15米,外形为双重檐、四周为换廊式结构。
== 电影《孔繁森》==
本片讲述了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在雪域高原奋斗十个春秋,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殚精竭虑,忘我工作,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奉献之歌。
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到最艰苦的阿里任地委书记,还带着他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缺电,还有不少干部要求调离,连两个孩子都想回拉萨。他到雪山上的小学看望老师和孩子们,给学校带去了一面国旗。他为患病的孤寡老人曲珍诊病送药,不仅留下了自己的大衣,还把老人的双脚放到自己的怀里温暖。而此刻,他的老母亲想念他,希望能见他一面。他到兵站看望战士们,帮助战士们及时解决递送邮件和报纸的问题。他到庙里拜访麦格隆活佛,征求对于地委工作的意见。阿里发生五十年未遇的雪灾时,他的妻子带着女儿来到拉萨,妻子胃出血要做手术,孔繁森拜托当地同志照料,自己下到灾区去组织救灾。阿里的灾情得到控制后,他带领阿里的干部到北京申请救济款。相关部委看过他们提供的录像后,批给了超过他们要求的款项。孔繁森动员阿里的干部,为人民群众今生能够过上好日子而努力奋斗,同时他也批准那些要求调离的干部回内地,让他们与亲人团聚。他为这些干部唱第一次进藏时学的民歌《吉祥》,送别他们。而他却把自己年仅50岁的生命,留在了他所热爱的西藏土地上。
7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