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剑阁县

增加 26,16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剑阁县1.jpg|250px|缩略图|右|
[http://img0.imgtn.bdimg.com/it/u=1819592837,2566398143&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 图片来自 携程百度]]]
== 剑阁县 ==
剑阁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商品生猪调运大县、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重点县,1996年文化部授予剑阁“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0.15亿元。
[[File:剑阁县2.jpg|250px|缩略图|右|[http://img4.imgtn.bdimg.com/it/u=3452559344,3778390914&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http://image.baidu.com/ 图片来自 携程百度]]]
==历史演变==
==自然资源==
[[File:剑阁县3.jpg|250px|缩略图|右|[http://img0.imgtn.bdimg.com/it/u=877248168,1990432098&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剑阁柏木&step_word=&hs=2&pn=7&spn=0&di=123718064691&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877248168%2C1990432 图片来自 携程百度]]]
===森林资源===
​剑阁县是全省重点林业大县,林业用地16.7万公顷,占幅员面积32万公顷的52.2%,森林覆盖率49.6%。有林地15.3万公顷,占林业用地91.6%,其中用材林5.9万公顷,蓄积150万立方米;防护林8.6万公顷,蓄积330万立方米;薪炭林0.5万公顷,蓄积10万立方米;特用林0.1万公顷,蓄积11万立方米;经济林0.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627.6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590万立方米,占总蓄积95.5%。全县有古树名木2万余株,其中驿道古树8007株。
剑阁县以“柏木之乡”著称,柏木林面积、蓄积均居全省首位。境内有柏木5属10种,以柏木为组成树种的林木覆盖县境的80%以上。现存8000余株的驿道千年古柏以县城为中心向西、南、北延伸,巍峨屹立,似三条绿色长龙横亘剑阁大地,是世界古行道树之最和我国秦汉文化积淀最多、保留最完整的一段;位于其中的松柏长青树——剑阁柏为世界仅有。剑阁县森林面积辽阔,林下生态环境优越,是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的优良场所;有较丰富的青杠和松树资源,盛产优质天然木耳、川贝。除此之外,林下植被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森林植物品种较多,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动物资源===
剑阁县大部份区域内的支物群属次生林灌,农田动物群,经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专业科技人员统计,全县现有各类野生动物146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4种,2级保护的29种,属省重点保护的21种。两栖类最普遍的有泽蛙、黑斑蛙、中华大蟾蜍,数量皆在10万只以上,有少量大鲵分布;蛇类中分布和数量较广的是黑眉锦蛇和乌梢蛇、王锦蛇,种群数量分别在3—6万左右,有少量玉斑锦蛇、赤链蛇、翠青蛇、日本腹蛇、烙铁头、竹叶青分布;鸟类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绿头鸭、绿翅鸭,种群数量都在500只左右;灰胸竹鸡、雉鸡、红腹锦鸡分布较广,种群数量分别在8千到3千只左右,其余以隼形自鸟类和旅鸟、小型杂食性、食虫性鸟占多数;典型林栖兽类,只保存在少数面积不大的森林中,分布较广的有豹猫、黄麂、草兔等。
==风景名胜==
[[File:剑阁县4.jpg|250px|缩略图|右|[http://img2.imgtn.bdimg.com/it/u=1412219921,1084795179&fm= 剑门关风景名胜区=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 图片来自百度]]]
===剑门蜀道===
剑门蜀道,主要是指广元经剑门关、剑阁到绵阳这一线的风景名胜。剑门蜀道沿线古迹众多,可以观赏到三星堆遗址、德阳文庙、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庙等。古道雄伟惊险,山顶的玻璃栈道很是刺激,值得体验。
剑门蜀道因诗仙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得以名扬天下,而如今游客可以相对较轻松地游玩蜀道:坐索道或是步行皆可。一路上树木苍翠,旁边是悬崖峭壁,可以体会到“猿揉欲度愁攀岩”的感觉。到达山顶后可以在玻璃观景台欣赏剑门关的壮美风景。
[[File:剑阁县5.jpg|250px|缩略图|右|[http://img2.imgtn.bdimg.com/it/u=3972384960,3129406626&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 图片来自百度]]]  ===梁山寺===
梁山寺在剑门关大剑山绝顶,位于海拔1180米的剑门七十二峰的桃花峰与逍遥峰之间的“舍身崖”上,曾是梁武帝萧衍于公元551年出家修行的地方。寺院主要景点有大门对联、观音殿、八角井等。
[[File:剑阁县6.jpg|250px|缩略图|右|[http://img1.imgtn.bdimg.com/it/u=587498301,860742574&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 图片来自百度]]] ===剑阁古城===
剑阁古城是剑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剑阁古城自南北朝宋大明中(公元457枣464年)置南安郡,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相继有:南齐、梁置安州;北魏、北周置始州普安郡,隋置普安郡;唐、五代置剑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改剑阁县,1935年又置剑阁专署。
明代的城墙,幽深的古寺,典雅的钟鼓楼,鳞次栉比的瓦舍高楼,古朴的十字街,步履街头,宛若置身明代的古市之中。
 [[File: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jpg|250px|缩略图|右|[http://img2.imgtn.bdimg.com/it/u=4094222268,298187286&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 图片来自百度]]] ===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
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于2009年12月22日落成,包括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将帅雕塑和石刻标语。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川北军事要塞剑门关,红军血战剑门关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是红四方面军的著名战列之一。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
==历史文化==
 
===民风民俗===
 
====宅舍====
 
剑门人的住宅,在民国年间,住瓦舍与茅舍。瓦舍盖瓦,茅舍盖茅草和麦草。一些穷苦人家靠岩窟搭草棚,人称“千柱落脚”。草舍无楼,也不开窗户。富裕人家的瓦舍,正房的屋脊上用石灰糊砌成雄狮或其他吉祥之类的动物。民国年间,无论瓦舍或茅舍,都是四合院。院舍四周设楼阁,建明楼。明楼通全院,乡人叫“走马转阁楼”。是诸葛亮“剑阁道阁楼”的遗风。
 
每套院落,正中必设庭堂。有的庭房,堂通三间,中成“同”字,叫“梁二梁”庭房。庭房作官(公)用。敬“祖宗堂”,设“坛神”,停榇灵枢,斋醮道场等,属祭奠礼仪场所。住户人家有灶房,对厅屋、正房等。出院的“龙门”,富豪人家,呈八字“龙门”设“转堂”,即迎客的厅堂。要经过转堂才可进入院内。
 
山里人修房讲究“风脉”。要请风水先生查看“地脉”。一般的规矩:房后避陡岩,房前忌大沟,靠山向前看,门不闯北风,藏风又背景(静),屋干少疼痛。
 
屋前屋后栽柏、植竹。合抱之木和修长之竹掩映屋舍。林木与庭堂同为创业先祖遗产,属创业者后裔共同所有,即便是继承后,也不得任意拆迁,永久作“官(公)”。
 
屋舍建筑,多属土木结构。木架的,全用木柱穿逗,檐栋造势,钩心斗角。木板隔墙,雕凿花鸟,双门单窗,柱圆梁方。土木结构的墙体用黄泥土垒筑。屋顶椽檀,阶檐前柱均用木盖造。茅房,墙体用土,檀用圆木,椽子用直径二寸左右的通直树条,密密从屋顶铺下。盖草时,用细木条或小竹逐层压草,用篾条把压草的木杆拴寄到椽条上。盖草房的程序是从檐口到屋脊,草的下端要严蔽压木杆,盖成的房顶,草梗整齐有序,外形自然美观。室内面积,多是长一丈八尺,宽二丈二尺,厦八尺至一丈二尺,屋脊高丈六0六、丈八0八、丈九0九。
 
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农村拆开四合院,单家独户兴修庭院式房屋,厨房、厕所、牲口圈分设。近年又特别喜爱沿公路要道建房,便于从事商品交易。建修材料,用水泥、砖块(或方块石)垒成。楼台里用预制板,窗户用铝合金材料。即便墙体仍用土垒,但阶檐前墙与柱子要用砖块、石灰、水泥糊垒,外表一概不露土面,看似砖砌。屋顶仍有瓦盖。新式建筑,屋高一般3.8米,室内面积长9米,宽3.6米。
 
====衣饰====
 
过去山里人穿土布,用蓝靛染成天蓝、双蓝、青、粉等色道。男女上装是左大襟,右肩下缝布纽扣。冬天长衫,夏天白布对门襟褂。裤,大裆,在腰间一折,闩在棉线搓成的裤带上,都穿单裤。操阔气的人穿上线袜,小圆口布底鞋。严冬,富人和士绅穿上两片一合、缝中嵌边的棉鞋,乡里人称“抱母鸡”棉鞋。妇女的衣裤款式与男式大同小异,惟鞋子,前尖到腰部,刺绣花鸟。袜底绣花。姑娘到了十四五岁,就开始学绘花、刺绣。绘绣到裁剪,是妇女才能的基本要求,中等农家的闺女都必须学会。
 
男女头上包头巾称“帕子”。男的多包白布,一般是五市尺。成年男子不盖头顶,上了年纪的便把头顶掩盖,叫“瞒头帕”。妇女头巾,布料精致有绫缎或者细布。长者七市尺,一律是青色。挽髻插簪,戴耳环、手镯。
 
床上无蚊帐、床单毯子,有绣花枕头,铺垫篾席或草席。被盖,白布里子,大红花面子,絮套用蚕茧做成。每到冬天,打絮套的匠师将蚕茧在锅里煮后,铺在细篾做成的帘子里,放进水里,用竹棍捶打开蚕茧,使丝棉结成片张,晾干后即成套絮,御寒力很强。
 
建国后,衣饰,农村城市化。只有50年代兴用大花布做裤子,而今还有流传。妇女着装有异色布裹边。发式,披肩短发,但额面的一绺短发匀称整齐垂吊在眉骨上端一指左右。男的从前剃光头,现在普遍留样式发型。
 
====婚嫁====
 
民国初年,剑门山区民间婚姻仍沿袭“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婚姻习惯,婚礼分“纳彩”、“问名”、“纳吉”、“纳徽”、“请期”、“亲迎”等六个程序。民国25年以后,提倡婚姻自由,文明结婚。新式结婚仪式,设结婚礼堂,由司仪主持。奏“婚姻自由”歌曲,新郎新娘先行礼,然后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来宾代表分别致词,礼毕,鸣炮撒花,仪式毕,开筵招待来宾,后由新郎新娘的亲朋好友闹洞房。这种新式婚礼,只在城镇机关少数举行,农村仍沿袭旧式婚礼习俗。
 
剑门山区民间婚俗其大体过程为:
 
提酒,也叫“许话”。为议婚事,男方央(请)媒人到女方说婚,如同意,开具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合八字。相合者,男家给女家提酒一壶,叫做“提准酒”。
 
开庚,为定婚。男女两家决定联姻后,用红纸做成“庚贴”,面印“喜”字,内写男女出生年月日时辰,由男方备庚礼,送往女家,即可约期迎亲。富绅之家多送双猪六布(窄扣土布),金堂首饰,斗面斗米和喜酒等。贫苦之家也要送一些肉、酒、米、面等,称为“过礼”。
 
迎亲、拜堂,为结婚。“开庚”之后,由“红月”(媒人)通知女家迎亲时间,商议彩礼。迎亲时男方请“红月”、“取亲娘子”、“押礼先生”,同抬花轿。吹唢呐等组成迎亲队伍往女家迎亲。女家搭席“接路”,设“支客”酬应来宾。新娘穿新衣,以红布盖头,由“送亲娘子”扶上花轿并带上陪奁嫁妆,送往男家。婚轿到男方家后,新郎在门前迎接,鸣炮,吹打乐器。司仪给抬轿人散发红包(礼钱)后,簇拥新娘至厅堂“拜堂”,然后由新郎端香升导引新娘入新房,喝“交杯酒”,有一些地方兴闹洞房。新婚次日,夫妻回娘家,称“回门”。男女两家谢媒后,婚礼始告完结。
 
在旧式婚姻中,除一夫多妻制的残余外,还有一些婚姻习俗。早婚,民国时期,早婚普遍。童养媳,农村有贫苦人家迫于生计,将未成年的女儿送人家作童养媳,到一定年龄方才成婚。小郎大媳,有的人家男孩才几岁,为增加劳动力,便为其娶成年女子为妻。当时有民谣说:“十八女儿几岁男,夜夜要抱郎上床,不是公婆对我好,一脚把你蹬下床”。冲喜,有的人家儿子未婚病重,父母提前将订婚姑娘接过门,叫“冲喜”,以此寄望儿子病愈。守节,女子成婚后,丈夫因故死亡,不能改嫁,要守在夫家,称为“守节”。
 
建国后,实行新婚姻法,提倡婚姻自由。男女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到政府有关部门登记结婚,领取结婚证,择日成婚。80年代以后,在新婚青年办理法定结婚手续后,外出旅游,欢度蜜月。
 
此外,在剑门山区的婚俗中,有的寡妇再嫁时不离开家而是男方到女家生活,称“赘夫”。有的人家仅有一女,不愿外嫁,则招男子为婿,称“招赘”,男子称赘婿,民间称“将女抱儿”,一般情况,招赘时,男子应改随女性。
 
====丧葬====
 
民国时期,剑门山区民间的丧葬,都是木棺土葬,丧礼繁简视家境贫富而定,一般人都以父母丧葬为大事,要慎重办理。丧礼大致分为:报丧、奔丧。父母死后,儿女都要披麻戴孝执哭丧棒,往本族家和内亲家告诉死丧消息,称“报丧”,或叫“说信”。在外地子女得报,立即回,称“奔丧”。入殓,为死者净身,穿寿衣、寿鞋、盖衾被。在棺内铺一层柴灰,印“寿圈”。然后将尸体放入棺内,称“入殓”,有的还要放些铜钱、饰物、粮食等随葬品、然后盖棺。一般用柏木棺材,用黑漆刷染。富裕人家的棺材,内置金匣,棺外套椁,合称“棺椁”。停丧,将入殓停棺于灵堂,设香茶祭品,点灯祭奠。延请僧道念经超渡,做“道场”。然后择期而葬。守孝、七祭、周年。入葬后,晚辈在墓地生烟火,每七天到坟前祭奠一次,共计七七四十九天毕。守孝到第二年死者逝世之日,称“头周年”。以后是“二周年”、“三周年”。也要祭奠。每年“三元”节期,都要挂纸焚香祭奠。
 
民间的坟墓结构,因贫富而异。富者生前:先修“花坟”,以石料建成一至三层类似宙宇,刻人物、花纹,中立墓碑。有的坟前建“坟亭子”。穷人坟墓简陋,用石头垒砌成三角形坟头,或以土堆成圆包。
 
建国后,丧葬礼俗从简,多以挂遗像,佩黑纱,戴小白花,献花圈,送祭帐,开追悼会的形式悼念死者。
 
[[File:赶场.jpg|250px|缩略图|右|[http://img1.imgtn.bdimg.com/it/u=3296862630,1521966065&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 图片来自百度]]]
 
====赶场====
 
区乡所在地为集镇。赶场均与邻近场期错开,每隔日一赶:即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类推,城里为百日场。“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期间场期曾改为七日场、十日场,拨乱反正后又恢复。主要是农民买卖农副产品,互通有无。旧社会,区署、乡公所于各场设场头客总各一人。负责管理集市、收费。人民政府成立后,区乡人民政府在区乡场镇设税务稽征组,市场交易员。1953年至今设有市场管理委员会、工商所、税务所。
 
乡下人视赶场为乐事,穿戴均比平常讲究,尤其是青年男女,有的买卖东西,有的会(约)人办事,也有专门玩耍的。有些老人,三朋四友伙在一起,或是喝茶,或是喝酒聊天,亲戚挚友相遇无所不谈。自实行改革开放后,人们赶场,则多谈商品经济发展。
 
[[File:庙会.jpg|250px|缩略图|右|[http://img2.imgtn.bdimg.com/it/u=586172461,662172967&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 图片来自百度]]]
 
====庙会====
 
剑门山区沟深山大,有山便多庙,一年四季便有赶庙会的习俗。正月文昌会,二月娘娘会,三月清明会,四月佛祖会,五月青苗会,六月晒绫会,七月亡人会,八月天子会,九月重阳会,十月牛王会,冬月送寒衣,腊月灶王会。此外还有玉皇会、药王会、土地会、观音会等。其中文昌会、青苗会,赶会人众多,声势大。剑门的猪王山,每年二月二十五赶会,凡养猪的人家都会做上面猪拜会。
 
文昌会,又称“大肉会”。文昌的称谓叫梓潼帝君,其地位跟皇帝差不多。每年出巡一次,驻跸到另一个地方,乡里人称“行香”。确定日期,选出醮主(醮一人或多人),一般由当地乡绅充当。醮主实际就是会首,其出面征粮化钱,凡是许了愿的,都要报告会首,支持钱粮,所化粮钱用于庙会的开销,醮主杀肥猪做大肉。文昌菩萨行香时,由八人扶轿抬着游村,信男善女尾随其后,村里人见到游行的文昌菩萨都要“漂香”。各家各户提前烧柏桠枝熏房,如有人、猪、牛、狗、猫生小崽,未满月的要避讳,女人月经期间要回避。菩萨过村后,等于扫瘟去魔,降下吉祥。每家每户用碗盛粮上插焚香,这碗称秋香粮的粮食应交给醮主。
 
菩萨驻跸到哪里,哪里就有会期,由许了愿的户主,自办一席酒菜,背上来招待护送菩萨的随行人员。
 
自菩萨出巡期起到回座庙堂,都是会期,主会期为“大肉会”。“大肉会”期间,一次出席50桌,一桌十六碗,四个大肉,每个大肉独盛一碗,四面坠桌,有4公斤重,凡赴宴者,自己带上调料和刀子,用刀子切肉蘸着调料吃,吃半块肉者誉为“强手”。
 
文昌会必须在有文昌庙的地方举行。文昌分行文昌和坐文昌,行文昌为木雕,坐文昌为泥雕。只有行文昌才举办行香会。剑门关只有一尊行文昌,所以每年赶会一次。
 
青苗会、牛王会属小范围庙会,哪家遭了天灾人祸,便出头当个“逗头”,举办一次。
 
====刀耕火种====
 
剑门山人房前屋后耕地少。每年二至三月,树叶子刚吐青时,便到深山荒芜处砍火地。寻到土层较厚,荆棘灌丛茂盛的地方,把灌丛全砍掉,待稍干,放火烧。用刀嘴或尖嘴锄在烧过的地面上,一窝一籽点上苞谷或大豆。种子下土,过五六天时间,就要防鸟雀啄嫩芽。苞谷成熟后要防止猴子掰苞谷,敲梆子是庄稼人决定性的农活。剑门山的猴子成群结队,一来就有几十只。猴子常常躲在苞谷地附近,只要木梆子一不发响,就进地里胡乱地糟蹋。但苞谷成熟时,又利用猴子的劳动力,在地里多放几个漏底篾背,猴子把苞谷棒子掰下来丢进背篓里,掰一阵,背上漏底篾背就跑,结果棒子全在地上。
 
到高山干农活,都是背上锅碗或者烧上苞谷面镆到地里就餐。
 
为地盛长庄稼,多数是连耕三年,到第四年留下长柴草,又到另一地开辟火地。50年代,剑门山迁入了很多农户,固定了耕地面积,加上农业科技推广,刀耕火种现象绝迹。
 
====过年====
 
剑门山区民间过年与外地不同,从农历腊月二十三祭奠灶王菩萨升天起,到除夕之夜算是年关的准备阶段,杀年猪,打扫清洁卫生等。腊月二十三晚要“祭灶”。传说灶神是“人间司命主,天上耳目神”。人家要燃点香蜡,供献米糖,送“灶神”升天,祈灶神“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二十四日起,打扫扬尘,掏阴阳沟,洗衣服,洗厨具,备办节日食品。三十日要吃“团圆饭”。“团圆饭”,做足三天的干饭,即初一到初三,不能生米下锅。还要贴春联、门神、年画、挂灯笼,晚上为除夕夜,意味旧年至夕而除,明日另换新年。大人小孩都要洗脚,称“脱穷皮”。合家人围火炉畅叙。长辈要给晚辈发“压岁钱”。成年男子打锣鼓响器,放鞭炮,小孩子做游戏。通宵不眠,谓之“守岁”,至凌晨,要抢“金银水”,听开山鸟叫,预测来年的丰收。富人家逢年关狂欢阵阵,穷苦人家愁债累累,唯小孩,有几天的放肆日子,不犯大的规矩,家长是不会出手打骂孩子。正月初二至初五日,为拜新年的时期。新婚的小夫妻,必回娘家贺拜,家族亲友彼此宴请,称“吃年酒”。城市和集镇上,初二日晚上互送拜年片,用红纸写上“恭贺新年”等字样贴在亲友大门上,表示祝贺。民间组织龙灯、花灯到大院落贺年。初五日,称“破五”。这天过后,城镇行业开始营业,农村开始农事活动。初七为人过年,只在饭菜上升级。建国后,“过年”改称“春节”,仍是重要节日。
 
====端阳====
 
端阳节为农历五月五日。又名“端五”、“端午”。城乡居民视作重要节日。家家门口挂菖蒲、白艾,因之又称为“蒲阳节”。剑门人习惯蒸馍,新婚归,逢端五,要送馍回娘家,叫“送节”。大人小孩喝雄磺酒,用雄磺粉调酒涂在小儿脸、手足心和耳朵,给小孩挂香包,以避病祛邪。沿嘉陵江岸居民常有划龙船竞赛活动。建国后,境内民间仍过此节,并以五月五日为“头端阳”,十五日为“二端阳”,二十五日为“三端阳”。节日期中,亲友互相馈送新麦面馍、鸡蛋等,表示祝节。
 
====中元====
 
中元节为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亡人节”或“鬼节”。城乡人家要备置香蜡、纸钱、水饭等供于坟前,或在野外烧化纸钱,祭祀祖先。这种习俗在民间普遍流传。
 
====中秋====
 
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要吃圆形糖饼,名“月饼”。民间传说,八月十五是“月亮婆婆”生日,一般人家都要在院内陈列瓜果,烧香拜月,全家人围坐吃月饼、瓜果共赏“月花”。中秋节也是剑门山民间入秋后的尝新节,红薯、芋子初熟上市,民谚“苍不苍(老不老),嫩不嫩,八月十五尝一顿”。建国后,特别是1979年以来,每逢中秋节,家人都要团聚,加餐过节。亲友互送月饼,表示贺节。县城有关部门都要举行中秋茶话会,邀请台属、侨属参加,畅谈形势,思亲、思友,表述祖国统一之情。
 
====腊八====
 
腊八节为农历腊月初八,源于远古的“腊祭”,流传为“腊八节”。是日,要做“腊八粥”。以大米、黄豆、豌豆、小豆、绿豆、蔬菜、豆腐等粮菜混煮而成,有肉为“荤腊八”,无肉为“素腊八”。吃“腊八粥”,意在庆祝和祈求丰收。此俗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祭祀====
 
民国年间的祭祀活动主要有祭孔子、祭关羽、祭文昌、祭名宦乡贤。以社稷坛、先农坛、先蚕祠等庙祠为祭祀场所。以文庙祭孔,武庙祭关羽较为隆重。宗祠祭祀,每年三次,春祭在清明前后,秋祭为中元节,年祭除夕举行。由族长主祭,户主陪祭。祭祀过程有:“启户”、“迎神”、“参神”、“献馔”、读祭文等。祀毕,族众聚会饮宴。一般人家堂屋内均设有祭祀用的神龛。神龛中书贴“天地君亲师位”,两边竖祖先牌位。富家的神龛十分讲究,以木雕饰图案,有匾额楹联等。祭祀活动一年主要有三次:一是清明节,到祖先坟头植树、挂纸钱。二是中元节,在门前或野外烧纸钱,祭祀祖先。三是“除夕”,全家人怀念祖先,在神龛前焚香、化纸钱跪拜行礼。
 
===民俗文化===
 
[[File:高观皮影.jpg|250px|缩略图|右|[http://img1.imgtn.bdimg.com/it/u=3353072022,3864187529&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 图片来自百度]]]
 
'''高观皮影''':皮影艺术历史悠久,远溯两汉。宋代,关于皮影演出,典籍中多有记载。川北皮影活跃于剑阁、南充、西充、南部、阆中、仪陇等县农村,剑阁高观乡融土皮影和广皮影之长所创作的皮影,在川北颇具影响。
 
'''傩戏''':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汉族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
 
'''剑阁纸偶''':纸偶历史悠久,从唐宋的木偶“家官”演变而来,是四川省剑阁县剑门山区人民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化石,是剑门人发展的历史,是剑门山区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历史变迁的载体。集表演艺术、制作艺术、舞台艺术、音乐演唱艺术于一体。制作精良,表演精湛,人物举手投足、眉目传神,乐曲旋律独具剑门神韵,唱腔极具剑门泥土白龙纸偶历史悠久,从唐宋的木偶“家官”演变而来,是剑门山区人民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化石,是剑门人发展的历史,是剑门山区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历史变迁的载体。集表演艺术、制作艺术、舞台艺术、音乐演唱艺术于一体。制作精良,表演精湛,人物举手投足、眉目传神,乐曲旋律独具剑门神韵,唱腔极具剑门泥土芳香。
 
===剑阁特产===
 
[[File:剑门豆腐.jpg|250px|缩略图|右|[http://img3.imgtn.bdimg.com/it/u=2956425133,1251720422&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 图片来自百度]]]
 
====剑门豆腐====
 
豆腐是传统的大众食品,营养丰盛,能强身键体,疗疾美容,延年益寿。“剑门豆腐”,指的是四川剑阁县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关生产的别具一格的豆腐,是剑阁县剑门关镇一绝。俗话说: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
 
剑门豆腐以剑门山区砾岩油沙石土出产的黄豆为原料,使用来自剑门七十一峰的剑泉水,经浸豆、磨浆、滤渣、煮浆、点浆、脱水等工序制成。剑门豆腐颜色雪白,细嫩鲜美,口感不涩,且有淡淡清香,并韧性极强。采用炒、炸、熘、烧、炖、蒸、氽、凉拌等烹调方法,可制作出200多个品种的菜肴。
 
椐史料记载,剑门关镇的豆腐制作技术起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姜维在汉中被魏将钟会、邓艾打败后,退守险隘剑门关。当时姜维营中兵疲不能战,马乏不能骑,眼看蜀北屏障剑门危在旦夕。剑门一地方官忙向姜维献计:闭关三日不战,号今百姓家家磨豆浆,以豆腐犒赏士兵,以豆渣喂战马,待兵马体力恢复再战。此计确实很灵。使士兵和战马体力迅速得到恢复。三日之后,姜维仅引五千兵将杀下关去,大败钟会,使魏兵倒退十里下寨,解了剑门危急。又传当年唐玄宗入蜀途经剑门,因身体疲劳,又思贵妃,寝不安,食无味,当地父老献上一碗剑门豆腐,他顿时胃口大开,高兴之余将这儿的特产黄豆封为“皇豆”。
 
千百年来,剑门人民创造了很多制作、烹调豆腐的方法,使之逐步形成了特色显著的地方名产。与其它地方的豆腐比较,它的突出特色有四:一是颜色雪白;二是质地细嫩;三是韧性极强,无论切块、拉条、开片、切丝都得心应手,随意成形,不碎不烂;四是味道鲜美,就是距剑门30公里的剑阁县城里做的豆腐也比不上。据悉,县城和其它地方将到门制作、烹调豆腐的好手请去,但做出来的豆腐无论颜色和味道都相差很大。其原因有三:一是剑门的大豆种在剑门山区的石沙地里,土质干燥,透风良好,产出的大豆蛋白、脂肪含量高;二是制作剑门豆腐的水,是来自剑门七十二峰的泉水,有丰富的矿泉质成份,所以豆腐特别好吃;三是制作方法精细考究,技艺独特。
 
剑门豆腐很讲究烹调方法,有炒、炸、焰、烧、蒸、煎、炖和凉拌等80多个品种,近年来随着剑门三国文化的开发,又制作了灯笼豆腐、怀胎豆腐、草船偷箭、水淹七军、八阵图等十多个新品种。剑门场仅千余人口,但经营豆腐的店家就有130多个。人们一进入这个古老的场镇,就仿佛到了“豆腐之乡,只见店内桌上摆着豆腐,锅里烹着豆腐,笼里蒸着豆腐,旅游剑门的中外游客和川陕公路上来往的行人进餐也无不在吃着豆腐。
 
剑门豆腐不仅质优味鲜,而且物美价廉,豆腐店经常承包豆腐席,每桌三、四十元不等,按质论价。一、二人进餐时,随点一两份,只需几元钱就可饱食一顿。总之,当你游览剑门雄关之后,再细细品尝一下剑门豆腐,真是难得的享受。
 
[[File:剑门绿茶.jpg|250px|缩略图|右|[http://img5.imgtn.bdimg.com/it/u=3064591256,503532771&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 图片来自百度]]]
 
====剑门绿茶====
 
剑门绿茶,历史有名,《蜀中名胜记》有载:“有梁山寺,产茶,亦为蜀中奇品”。其实,早在唐代,剑门的绿茶已成贡品,宋代诗人陆放翁“细雨骑驴入剑门”时,曾在把盏品茗之后也即兴盛赞剑门玉绿,就是当年的中国工农红军攻克剑门关后,几位指挥战斗的将军们也称“雄关有茶香中华”。
 
剑门山海拔千余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适宜茶叶生长。建国以来,剑门山区拥有茶叶基地十余个,面积万余亩,尤以位于剑门关七十二峰之颠仙峰观的剑门关茶场盛名。剑门关茶远销全国各地,其中“剑门玉绿”获中国西部农博会名优产品称号,“剑门翠云玉芽”荣获第五界“中杯茶”一等奖。从而,剑门绿茶盛名远播,信受茗君们的格外青睐。
 
====剑门手杖====
 
剑门手杖简称剑杖,古称孔明杖。剑阁手杖以剑门山区灌丛中的硬杂木和藤条为原材料,经民间手杖艺人根据藤条、杂木的自然造型加工而成,因为剑阁手杖材料质地细腻、坚韧、斑纹别致、造型自然奇特、极具地方特色,在民国年间已成为名特产品,有“剑阁的拐棍(杖),保宁(阆中)的醋”之说。解放后,手杖生产已成规模。曾多次参加国内国外展览,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 剑阁视频 ==
 
{{#ev:youku|XMzk4MzU0MTU4NA|640|center|剑阁视频|frame}}
 
== 参考来源 ==
{{Reflist}}
 
百度
 
优酷视频
40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