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781
次編輯
變更
湿润的文明
,無編輯摘要
[[File:湿润的文明.jpeg|有框|右|<big>湿润的文明(海报)</big>[http://p2.img.cctvpic.com/fmspic/vms/image/2014/02/21/VSET_1392979854285734.jpg 原图链接][http://jishi.cctv.com/2014/02/21/VIDA1392979529883564.shtml 来自 央视国际 的图片]]]
《 ''' 湿润的文明 ''' 》是历时两年创作,由国家林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一部六集生态电视 [[ 纪录片 ]] ,于2013年3月21日国际森林日17时30分在 [[CCTV-9|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 首播。每日播出1集,当天23时30分、次日5时和10时重播。这是我国首部对国内湿地现状、保护历程作出全面梳理的纪录片<ref>[https://www.doc88.com/p-73973153174179.html 纪录片的真实性与故事性] ,道客巴巴,2020-07-14</ref>。
==剧情简介==
六集纪录片《湿润的文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从 [[ 国家 ]] 视角出发,对中国湿地现状、湿地保护历程作出全面梳理。
《湿润的文明》将个体人物命运作为主要叙事线索,通过湿地周边人物的 [[ 生活 ]] ,勾连文化、生态、甚至是地质历史常识,将湿地的开发置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当中去考量,个性的叙事与宏大主题的结合,使得本片极具可看性。
为展示 [[ 森林 ]] 、 [[ 荒漠 ]] 、湿地三大生态系统的现状及保护历程,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近年来,国家林业局联合央视共同推出了林业生态系统纪录片三部曲——《森林之歌》、《大漠长河》、《湿润的文明》。
作为纪录片三部曲的完结篇,《湿润的文明》系统介绍了中国湿地现状、湿地保护历程,以人物 [[ 命运 ]] 为主要叙事线索,将湿地开发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大背景当中去考量,通过呈现湿地周边人物的生活状态,展现湿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湿润的文明》共有6集<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812/17/739537_582759695.shtml 6集纪录片《湿润的文明》],个人图书馆,2016-08-12</ref>,分别为《泽被苍生》《孕育江河》《滋生万物》《重负天下》《守护家园》《生命相依》,每集时长24分钟。拍摄期间,摄制组深入黑龙江、 [[ 广西 ]] 、 [[ 云南 ]] 、 [[ 内蒙古 ]] 等10余个省(区、市),行程数万公里,野外拍摄185天,并对多位专家进行采访,累计拍摄素材6000多分钟。
==分集剧情==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这条贯穿中国北部5000多公里的 [[ 河流 ]] ,是湿地类型之一。本片将为您介绍:湿地包括哪几种;地球上的湿地究竟从何而来;尽管 [[ 历史 ]] 上黄河泛滥无常,但为何这条桀骜不驯的河流给中华文明带来极大的繁荣。
水是万物之源。生命诞生于水。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 [[ 生态系统 ]] 。栖息于湖泊河滩地带的 [[ 黑颈鹤 ]] 是中国特有的鹤,也是世界15种鹤中最晚被发现的一种。多年来,人们对于黑颈鹤的保护和研究从未停止。2012年2月,草海的义务管护员臧尔军开始为丹顶鹤投食。同时,云南大山包的鸟类专家杨晓军开始观测黑颈鹤的情况。黑颈鹤在怎样的程度上改变着他们对于生活的看法。
中华文明的迅猛发展来自于对湿地的开发,不断发展的农业正一点点替代着众多天然湿地。数千年来,除了各种动物产品,湿地 [[ 农业 ]] 曾数次承担着重负天下的责任。单一农业的确立一点点吞噬了黄河流域的湿地。长江中下游承继了黄河的重任,为快速增长的人口提供着口粮。湿地在从天然到人工的转变过程中,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长江中游仅存的两大通江湖泊——鄱阳湖与洞庭湖,湖边的渔民张秋红和种 [[ 水稻 ]] 的农民孔祥瑞,湖水的涨落怎样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海洋与陆地的交汇处,是生命诞生后逐步走向陆地的起点,这里是人类与众多生物的家园,而如今,中国一半的近海湿地已经消失。海洋的潮汐影响着以捕鱼为生的京族人的生活也影响着近海湿地生物的生存。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生活在 [[ 广西 ]][[ 北部湾 ]] 。这个风光旖旎的海湾在500多年间为京族人提供着丰富的 [[ 资源 ]] ,成为他们世代守护的家园,如今这里正发生着让人担忧的改变。物种在减少,京族人逐步开始了深海打渔,近海湿地的危机在一点点显现,京族人会有怎样的未来。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