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风俗

增加 55,203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民间风俗</big> ''' |- | File:风俗.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民间风俗</big> '''
|-
| [[File:风俗.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s://content.pic.tianqistatic.com/20181011/519023084fb65f5f147f154b559f7b60.jpg/tqj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9%A3%8E%E4%BF%97 来自搜狗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file:风俗1.jpg|缩略图|[https://img3.jiemian.com/101/original/20190201/154900008569523900_a580x330.jpg '''风俗'''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9%A3%8E%E4%BF%97 图片来自搜狐网]]]
[[file:风俗2.jpg|缩略图|[http://n.sinaimg.cn/translate/36/w1024h612/20190204/pW98-hsmkfyp4313358.jpg '''风俗'''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9%A3%8E%E4%BF%97 图片来自搜狐网]]]
[[file:风俗3.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2/7b8e398f49dd469890aaaa43b02f23a4.jpeg '''风俗'''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9%A3%8E%E4%BF%97 图片来自搜狐网]]]
[[file:风俗4.jpg|缩略图|[http://s08.lmbang.com/M00/3A/CE/ecloA1X2rAuAd1QTAAHQyrydaPw820.jpg!r750x600x100.jpg '''风俗'''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9%A3%8E%E4%BF%97 图片来自搜狐网]]]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 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 祖训。最高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 风俗民情,还要委派官吏 考察民风民俗,在制定国策时以它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入 史册,为后世的 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 经验。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中文名
风俗
拼音
fēng sú
基本解释
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
外文名
custom
释义
指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
名句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1词语概念
释义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2基本含义
简介
作用
与习俗的区别
3汉族节日风俗
文化心理
饮酒习俗
婚姻
奇特婚姻
丧葬
4少数民族风俗
5各国风俗
美国
丹麦
德国
法国
芬兰
加拿大
挪威
意大利
英国
希腊
新加坡
6词条图册
1词语概念编辑
拼音:fēng sú

释义

风俗图解——古代吉祥图集锦
风俗图解——古代吉祥图集锦(30)
(1)指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

《荀子·强国》:“入境,观其风俗。”

(2)指各地的歌谣。

《史记·乐书》:“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基本解释

[social custom] 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风俗。——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宋·苏轼《超然台记》

详细解释

1. 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

《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宋 司马光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洛阳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

巴金《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中国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

2. 指民间歌谣。

《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2基本含义编辑
简介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作用

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与习俗的区别

习俗就是习惯;风俗就是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习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

前者与风俗同,后者就只能用“习俗”不能用“风俗”:广东人端午节划龙舟是风俗,而广东人把“我先走了”说成“我走先”。那是习俗不是风俗。

3汉族节日风俗编辑
汉族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春节: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1]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2]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
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
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求恋爱对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巧节:
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
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
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
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成佛日,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我国先民在几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创立了许多民俗节庆,既包括生产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饮食文化,也有礼仪文化,还有朴素神奇的科学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承。

文化心理

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虽然近百年来各种现代文化思潮的输入,使这种传统文化心理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可是它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这就在人们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形成了汉语所特有的语用特点。

首先,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统治了中国几千年,这种封建的宗法社会,在民族心理上造就了两个特点:一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二是对等级差异的强调。因此在言语交际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讲究亲属称谓的使用,长幼辈分的严格区别。因此,很有必要认真研究中外民族在这两个方面的演化对比,预测今后在这方面汉民族文化心里的演变趋势,为解决日益明显的文明冲突提供理论指导。

在西方可以看到晚辈对长辈直呼其名的情况,这在中国人的交际中是不允许的,对亲属中的长辈,交谈时都必须使用称谓,这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而且亲属称谓还作为一种尊称,大量用于非亲属的交谈者身上,如称叔叔、伯伯、奶奶、阿姨,被认为是对对方的尊敬,表示关系的亲密。

重视长幼的宗法观念被移用到社会的人际关系,就变为等级观念。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提倡长幼有序、尊卑有序。所以人们对有官职的谈话对象历来有以职务相称的习惯,在古代这就被认为是敬称。在交际中为了抬高对方的地位,往往就压低自己,于是有了一批与敬称相对的谦称,如贵姓——敝姓、府上——寒舍、贤弟——愚弟、大作——拙作、高见——愚见、浅见。

其次,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不突出个人与个性,而强调群体。这也是与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相连的,它与西方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推崇个人的成就和荣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因为如此,中国人为了强调人际关系的亲密,常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的谈话者;中国人见面后常以对方的私人生活作为问候的内容,如见面问“吃了吗?”倒不是真正担心你会挨饿,仅仅是表示关心,表示亲热。

至于问你工资多少,多大年龄,有无对象,或有几个孩子一类的问题,在中国人看来也是密切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表现,是所谓的东方式的人情味,而在西方人看来则似乎有了干涉别人“隐私权”的嫌疑。

汉民族对性和性别问题上的保守传统也造成了男女性别在言语交际中的用语差异。一般说来,男性用语比较直率、随便,女性用语比较含蓄、庄重。用与性有关的字眼骂人,在男性中的出现率远远超过女性。因为传统观念虽然也认为男性使用这些字眼并不文明,但似乎能得到普遍的谅解,而女性使用了就非常不成体统,似乎理所当然应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

饮酒习俗

汉民族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

过年,也叫除夕,是汉族最为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们一般是不出门的,从正月初二开始,才开始串门,有客人上门,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子,斟上酒,共贺新春。

新年伊始,古人有合家饮屠苏酒的习俗,饮酒时,从小至大依次饮用。据说饮此酒可以避瘟气。

婚姻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订(定)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奇特婚姻

古埃及
古埃及有崇拜“金牛”之风,所谓“金牛”是体上有特别的斑纹的黑牡牛,据说这是生殖之神奥色里斯的化身。

古印度
古代的印度王于新婚的三天内不得与新王妃接触,这三天要交给最高的僧侣和王妃共寝。

新西兰、尼加拉瓜、南美巴西等地
孟加拉的土著民族,处女非奉侍了兼祭司的酋长后,不得结婚。新西兰、尼加拉瓜、南美巴西等地都有这种风俗

菲律宾
菲律宾的一些土人之间,有特设的公吏专司此事。新喀利多尼亚的处女在结婚前,要用很高的报酬雇人“破瓜”。

非洲部族
住在赤道附近的非洲部族有一种公开拍卖少女初夜权的习俗。

尼泊尔奇异婚俗
尼泊尔尼瓦尔族女孩一生“结”三次婚[3]:
第一次嫁给木苹果(孟加拉苹果),称之为果实婚;
第二次嫁给“太阳”;
第三次才是与一个男子结为夫妇。

丧葬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人死了,要先沐浴,然后入殓。“殓”的仪式分为小殓和大殓。小殓是给尸体裹上衣衾,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要尽量做得好,有的富贵人家是用珍贵的木料(如楠木)做棺材,还要油漆彩画。办丧事要隆重,举行数日甚至十几日的吊唁祭奠活动,还要请和尚道士念经,为的是让死者的灵魂早日升天。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

4少数民族风俗编辑
1.蒙古族: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2.回族:历史上,回族人从出生时开始,就要请阿訇起回回名字,结婚时请阿訇证婚,死亡后请阿訇主持殡葬,各方面均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特别在饮食习惯上,回民忌吃猪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之动物,等等。为了宗教活动和生活习俗上的便利,回民习惯在住地修建“礼拜寺”,明末清初则统称清真寺,多围寺而居。

在饮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不吃马、驴、骡、猪、狗肉,不吃动物血液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回族很讲究饮食卫生,注意淋浴和洗涤。走进农村回族清洁整齐的屋内,往往可看见门后房梁上吊着一个水罐,下面有通下水道的浅坑,这里是人们经常沐浴大净的地方。平时洗脸、洗手,则用汤瓶,而不用脸盆。汤瓶又名洗壶,它最早从阿拉伯传入,城里的回族饭馆,也常挂着一块绘有“汤瓶”的清真木牌,有的还在汤帆”F加添“虎图白”棍或阿文的“清真言”,以示这是地道的伊斯兰文化。

回族有两大节日即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来源伊斯兰教。斋戒为穆斯林“五功”之一。开斋节即是斋戒期满的日子。一般在回历的第九个月举行斋戒、斋戒期满,十月一日为开斋节。古尔邦节在开斋节后的第70天,回历的十二月十日举行。因为十二月十日是教徒赴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大家宰杀牛羊庆祝,聚餐联欢。(附上一句,我就是这其中一员)

3.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人信奉喇嘛教,即藏传佛教。藏族人身穿长袖短褂,外套宽肥的长袍,右襟系带,脚穿牛皮长靴。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在桩上铺楼板建筑。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5.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5.傣族:泼水节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

6.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8.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9.锡伯族: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忌食狗肉。

10.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11.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12.塔塔尔族:为防止食品变质,每家仓库或院内都垒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将积雪和冰块放进去,这种食品储藏室叫“帕孜”,牧区的塔塔尔族适应游牧生活,住帐篷。

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13.达斡尔族最大节日是春节,腊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扫墓,晚上玩个通宵,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穿上节日服装,逐户拜年。

14.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

15.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有冷面、泡菜和打糕等。

16.壮族人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

17.彝族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用长数丈的青布包头。女子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男女外出时都披“擦尔瓦”,形如斗篷,下缀长穗。彝族的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

18.土家族:妇女爱穿左襟大袖短衣,滚花边,下着八幅长裙或镶边筒裤,头挽发髻,喜欢戴耳、项、手、足圈等银饰物。男子穿对襟衣,多扣子。衣料多用土布或麻布,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

19.布依族:男子大多穿多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绣花围腰,也有穿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蜡染百褶长裙的。在节日里,妇女还戴各种银质首饰,蜡染是布依族珍贵的手工艺品。

20.侗族:鼓楼是侗族村寨中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形似宝塔,是村民聚会、休息和娱乐的地方。各村寨都有鼓楼,有的高达13层,颇为壮观。逢年过节,侗族人民便聚居在鼓楼前的广场上,尽情歌舞。

21.白族服饰以蓝、白、黑色为主,男女都包头。他们喜欢吃酸、冷、辣味食物,还爱喝烤茶。白族信奉佛教,洱海地区寺院遍布,曾有“妙香古国”称。

22.哈尼族人大多信奉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以“龙树”为保护神。几段打了结的绳子作为账本,被哈尼人珍藏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1957年,哈尼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23.黎族生活在海南省最南端“天涯海角”地区。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钱铃双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24.高山族的衣服主要用麻布、棉布制成,样式各地不一。一般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短裤。妇女穿短上衣、围裙和自肩上向腋下斜披的偏衫,在衣服上加刺纹绣,并佩戴用贝壳、兽骨磨成的装饰品。高山族人民能歌善舞,精于雕刻和绘画。

25.纳西族丧礼一般为土葬.传统节日中,比较盛大的有二月八日的三朵节和火把节。

26.水族服饰最有代表性的是女性的服饰。上衣为紧身窄长袖右开襟,襟沿镶绣有花边,与汉族的“姊妹装”颇相似,但袖长而窄。身短而紧是与汉族“姊妹装”的微小区别。

27.瑶族青年男女婚前交往比较自由,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对歌活动来进行。对歌一般出节日和婚娶等活动中,农闲季节青年男女串寨或走亲戚也要进行对歌活动。

28.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至十七的“葫芦节”,拉祜族人还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过驱虫护粮的“火把节”、农历八月间谷物成熟时过“尝新节”。

29.傈僳族人世代遵奉的一些社会道德风尚,在这里,曾为道家老子所极力推崇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理想社会情形,却是早已深深融入傈僳人血脉的一种行为准则。刀杆节”的活动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山”。

30.怒族:村寨多分布在怒江两岸的山腰台地上,房屋样式有木楞房、千脚落地屋等,片石屋顶房是用地区特殊石材资源建盖的特色住屋。怒族的饮食相对简单,但也不乏自酿酒、“侠辣”、石板粑粑、漆油茶等风味独特的民族特色食品。

31.布朗族喜食竹筒饭以及各种副食、蔬菜、肉类。食垛生,食通过独有方法制成的各种南咪、酸茶。还食用山野里的各种虫类。

32.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33.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34.普米族有成人礼的习俗,男女长到13岁时要分别举行“穿裤子礼”和“穿裙子礼”。

35.佤族地区较多绘画及雕刻像,虽相对粗糙,但却充溢着早期人类的审美理想。绘画见于大房子的木板壁上,用炭黑、石灰、牛血涂绘,图案有动物、人物活动和山水等,画法粗犷简明,风格与在佤族地区发现的距今3000多年的沧源崖画相类似。雕刻物则以人像、牛头居多,放置于门头及寨桩上。

36.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37.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38.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39.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40.德昂族妇女服饰的别致在于以“藤篾缠腰”为饰。

41.保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明显地受到伊斯兰教教规的约束。结婚选在“主麻日”。

42.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

43.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信奉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信仰喇嘛教。

44.塔吉克族的许多传统节日,与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

45.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46.独龙族有日食两餐的习惯。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47.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俄罗斯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仰东正教,使用俄语和俄文,也用汉、维、哈文。

48.裕固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过去,他们不仅住的是毛毡帐篷,穿的衣服、鞋袜,吃的肉、奶是畜产品,而且生产和生活上用的大部分用具也都是毛皮制成的。,已有一部分人改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裕固族主要信奉喇嘛教格鲁派(黄教)。

49.撒拉族的禁忌有: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严禁在清真寺内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携带污浊之物进入清真寺。

50.仡佬族即中国古代“僚人”,仡佬族很喜欢吃辣食,吃法很多。

51.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他们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

52.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民间文学也极为丰富,传统的乐器有“芦笙”和“三弦”。拉祜族除种植粮食以外,还大力种植甘蔗、茶叶、咖啡、橡胶。创办了炼铁、农机、采矿等,其中澜沧铅矿是全省著名的大型企业。

53.基诺族待客真诚,在民间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习俗,即捕获到猎物之后,凡是见到捕获者的人,生时都可分一份,熟时都可去吃,直到吃完为止。饮酒也是如此,只要客人不放杯,主人一定要奉陪到底。

54.珞巴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多信巫教。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狩猎,擅长射箭。

55.畲族:有客人到门,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两道。有一种说法:“喝一碗茶是无情茶。”还有说法:“一碗苦,两碗补,三碗洗洗嘴。”客人只要接过主人的茶,就必须喝第二碗。如果客人口很渴,可以事先说明,直至喝满意为止。若来者是女客,主人还要摆上瓜子、花生、炒豆等零食。

5各国风俗编辑
美国

1.元旦节(New Year's Day), 每年1月1日庆祝新的一年开始。人们举办各种各样的新年晚会,到处可以听到“辞旧迎新”的钟声,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2.林肯诞辰(Abraham Lincoln's Birthday),每年2月12日,庆祝林肯诞辰,为大多数州的节日。

3.圣瓦伦丁节(St. Valentine's Day ),每年2月14日,是3世纪殉教的圣徒圣瓦伦丁逝世纪念日。情人们在这一天互赠礼物,故又称"情人节"(the lovers' day)。

4.华盛顿诞辰(George Washington's Birthday),每年2月22日,庆祝华盛顿诞辰,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5.圣帕特里克节(St. Patrick's Day ), 每年3月17日,是悼念爱尔兰的守护神圣帕特里克的节日。

6.复活节(Easter Day, Easter Sunday),一般在每年春分后月圆第一个星期天,约在3月7日左右。该节是庆祝基督(Jesus Christ)的复活,过节人们吃复活节彩蛋(Easter Eggs),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7.愚人节(April Fool's Day),每年4月1日,该节出自于庆祝“春分点”(Venal equinox)的来临,在4月1日受到恶作剧愚弄的人称为“四月愚人”(April Fools)。

8.母亲节(Mother's Day), 每年5月份的第2个星期日,政府部门和各家门口悬挂国旗,表示对母亲的尊敬。在家里,儿女们和父亲给母亲买些礼物或做些家务。

9.阵亡烈士纪念日(Memorial Day),每年5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纪念为美国献身的阵亡烈士,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10.国旗日(National Flag Day),每年6月14日,庆祝国旗的升起。

11.父亲节(Father's Day),每年6月份的第3个星期天,表示对父亲的尊敬。在家里,儿女们和母亲给父亲买些礼物。

12.国庆节(Independence Day),每年7月4日,庆祝美国建国,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13.劳动节(Labor Day),每年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表示对劳工的敬意,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14.哥伦布日(Columbus Day),每年10月12日,纪念哥伦布在北美登陆,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15.万圣节(Halloween;Eve of All Saint's Day),每年10月31日,孩子们多化装成鬼,打着灯笼或点燃篝火尽情地玩耍。

16.万灵节(All Soul's Day),每年11月2日,祭奠所有死者灵魂之日。

17.退伍军人节(Veterans Day),每年11月11日,表示对退伍军人的敬意

18.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感谢上帝所赐予的秋收,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19.大选日(Election Day),每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星期二,选举美国总统。

20.清教徒登陆纪念日(Forefather's Day),每年12月21日,纪念清教徒在美洲登陆。

21.圣诞节(Christmas Day),每年12月25日,基督徒庆祝基督诞生的日子,是美国最隆重的节日。

丹麦

1.新年 1月1日,丹麦人与世界各国人民一样庆祝新的一年的开始。新年前夜,丹麦人喜欢在自家门前燃放烟花。有趣的是,丹麦人把烟花称做“中国人”,因为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制作烟花的技术也是从中国传到丹麦的。除夕夜里,一簇簇烟花飞上夜空,五彩缤纷,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2.忏悔节2月底。过去这是宗教斋戒期的前夜,是孩子们盛装打扮的一个有趣的狂欢节日。这一天,孩子们穿上各种色彩华丽、样式古怪的服装,比如戴上礼帽或是蒙上佐罗式的眼罩,去敲邻居家的门,要求赠予礼品。他们还聚集一堂,轮流用棒球球棒敲一个悬挂着的大木桶,当木桶被打破时,里面的糖果糕点滚落出来,孩子们便欢天喜地地分而食之,而打破桶的幸运孩子就成为斋戒期的“国王”或“王后”。

3.复活节 春分过后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就是复活节,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这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一个宗教节日,按照传统,复活节有不少很有特色的庆祝活动,蛋和兔子都是复活节的象征,因为蛋孕育着新的生命,含有复活之意,兔子则因繁殖力很强,也被视为新生命的象征。复活节时,商店里会出售各种复活节小兔和彩蛋,有的是巧克力做成的。

复活节在丹麦恐怕已没有多少宗教意义了,它是丹麦人借机放一周假的好日子。利用这个机会,丹麦人或是去挪威滑雪,或是去阿尔卑斯山旅游,要不就干脆呆在家里修整花园。

4.愚人节 4月1日。愚人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

5.国际劳动节5月1日。这是传统的劳动人民的节日,也是丹麦的法定假日。这一天,上了年纪的人在工会的组织下聚集在公园里,他们喝着啤酒,晒着太阳,也有人会发表演讲。这个日子对丹麦人来说只是一个休假日,已经基本失去了原有的含义。

6.一系列宗教节日 夏季到来后,丹麦有一系列宗教节日。首先是大祈祷日,即复活节后的第四个星期五,这是丹麦特有的一个宗教节日,它把不同的宗教节日集中在这一天。接着是耶稣升天日,即复活节40天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四。然后是降灵节,即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开始于6月份。其实这些节日原有的宗教意义都已不复存在,说到底是让丹麦人在夏季里迎来一个又一个休闲的假日,因为暖暖的太阳、湛蓝的天空对丹麦人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

7.宪法日 6月5日。这是丹麦的法定节日,纪念1849年通过的第一部丹麦宪法。这一天丹麦到处悬挂起国旗,政治家们出来发表演说.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选民们则悠然自得地坐在草地上休息,享受宪法为他们带来的自由权利。

德国

1.圣诞节(weihnachten) 圣诞节是德国最终要得节日。就像中国的春节,圣诞节的假期是12月25——26日,但很多的企业和政府机关都从12月24放到元月2,3号的。

2.元旦(neujahr) 元旦的庆祝活动主要在除夕,即每年12月31日夜晚举行。晚上很热闹,人们燃放鞭炮(不过可是惯的很严的),欢呼新年的到来。为了欢庆新年,很多大的城市都要放烟火的,举办音乐会。很多的同学都要在元旦之前给教授和亲朋好友寄送祝福的贺卡的!!!

3.狂欢节(karneval/fasching/fastnacht) 2月10日左右是狂欢节。这一节日在科隆,美因此等沿莱茵河流域的城市的庆祝规模盛大。这一天人们着盛装,带上各种假面具,载歌载舞到街上游行。各种彩车驶上街头。站在车上的人们象街道两旁的人群撒糖果,巧克力和玩具等!

4.复活节(ostern) 复活节在每年过春节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和星期一,日期不过定,一般在三月底四月初。复活节是德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他是最国老的基督教节日。至今仍保留着种种习惯,如节前准备复活兔子和复活节彩蛋,以此来欢庆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复活节方家两天!!!

5.国庆节(nationalfeiertag) 两德同一的庆祝节日,10月3日,放假一天,没有什莫庆祝活动!!

法国

1.1月6日:帝王节。在糕点铺内,人们纷纷购买甜饼,这种甜饼内含有一种叫蚕豆的小东西。家中最小的成员,把眼睛蒙上,将甜饼分给大家:这是JEANE姑姑的,这是爸爸的,这是DESPOYES先生的……“每人吃甜饼时都避免咬到蚕豆。吃到蚕豆的人将封为国王(皇后),并挑选他的皇后(国王)。全家人或朋友们举杯高颂:“国王干杯,皇后干杯。”

2.2月2日:圣蜡节,这是一个宗教及美食的双重节日。这一天,家家都做鸡蛋薄饼,鸡蛋饼煎得又薄又黄,向太阳似的金黄色。它飘起来后,孩子们注视着它,如果它直接落在谁的口里该多好呀!

3.4月1日:愚人节。

4.5月1日:劳动节和铃兰花节。

5.7月14日,法国国庆节。国庆前夕,法国所有的城市燃放烟火,整个巴黎的所有街道,人们载歌载舞。次日清晨,人们观看阅兵式。法国的大假开始了。

6.法国的大假于每年8月31日开始。尽管政府的多方努力,几乎所有的法国人都在同一时间休假。许多工厂歇业,大批商店关门。

7.11月1日。是冥节。在陵园,墓地被菊花点缀。尽管墓地的沉痛气氛,小学生为本年假期的头一日而欣喜若狂。

8.11月25日,是圣-喀德琳节,是个地道的巴黎地方节日。25岁尚未婚嫁的年轻姑娘们梳妆成圣-喀德琳。这些庆祝圣-喀德琳节的姑娘在位于与其同名的大街上的圣女雕像前献花圈。这一天做了许多黄色和绿色的小帽子,一个比一个新颖。在大的女装店内,人们跳舞,喝香宾。喀德琳是当日的女皇。

9.12月25日:圣诞节。这可称为节中节,她是严冬里的光芒,为人们带来欢乐。星星,雪花,松树,礼品,铃铛组成图画。孩子们清扫烟筒,找出他们最大号的鞋,圣诞老人上路了。

芬兰

元旦节 1月1日

神灵节 1月6日 神灵节是纪念耶稣显灵的日子。

耶稣受难日和复活节 4月 具体日期随基督教年历而定。基督受难日是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复活节是受难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星期一。

五一节 4月30日- 5月1日

耶稣升天日 5月 复活节四十天以后的第一个星期四。

降灵节 5月或6月 具体日期随基督教年历而定。

仲夏节6月 一年中最长一天的那一个星期的星期五-星期六。过去一直是在每年的6月24日,但已改为离月底最近的一个周末。仲夏节是芬兰人庆祝一年中最短的一夜的节日,所以人们多在郊外或乡村别墅相聚。子夜,人们在海边,湖边围着篝火跳舞唱歌。仲夏节被芬兰人认为是最浪漫、吉庆的日子,因此有许多人专门选择这一天举行婚礼。

万圣节11月 离11月1日最近的一个星期六。

独立日 12月6日 每年独立节芬兰总统都要在总统府大厅发表电视演说。赴宴者多为社会名流、政经巨头和外国使节。人们一般比较正式。

圣诞节12月24-25日 圣诞节是合家欢乐的日子,是孩子们最盼望的节日。圣诞夜一家人坐在食物丰盛的饭桌前,点燃蜡烛,祈祷上帝赐福。晚饭后,围坐在装饰精美的圣诞树下,打开“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孩子们则围着大人问神秘的圣诞老人到底住在哪里。

节礼日12月26日 节礼日是圣诞节的后一天。

加拿大

1.元旦:1月1日 2.耶稣受难日:时间在复活节之前的那个星期五 3.复活节次日:时间在复活节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 4.维多利亚日:5月24日为女王诞辰纪念日,但放假日期为25日前的第一个星期一 5.加拿大日:7月1日 6.公民日:8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 7.劳动节:9月1日,但放假日期为九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 8.感恩节:10份的第二个星期一 9.休战纪念日:11月11日为纪念二次世界大战中死难者 10.圣诞节:12月25日 11.节礼日:12月26日

挪威

1.新年1月1日。2.棕榈主日 复活节前的星期天。3.濯足节复活节前的星期四。4.耶稣受难日。5.复活节 4月的第—个星期天。6.劳动节 5月1日。7.耶稣升天节 复活节40天以后的第一个星期四。8.独立日 5月17日。9.降灵节 复活节后第七个星期日。10.圣诞节 12月25日 11.节礼日 12月26日

意大利

1月1日 元旦,亦称:新年(非宗教节日)

1月6日主显节,亦称显现节(宗教节日)

2月14日情人节(民间习俗节) 情人节,民间风俗节日。情人节的传说:之一,情人节源自英国,也叫圣瓦伦泰因节。传说公元270年,有一个叫瓦伦泰因的基督徙,因为带头反抗罗马统治者的迫害被捕。在狱中,他和监狱长的女儿建立了感情。可是2月14日这一天他就要被处死了。临刑前,他给情人写了一封情书,表达了自己的情怀。自此,基督徙为了纪念这位殉难者,就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之二,英国古代还有另外一个传说:2月14日这一天是鸟儿选择配偶的日子。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圣瓦伦泰因节就成了年轻人选择情侣的情人节。每到这一天,青年男女互赠礼品,或寄情人卡。这种表达爱意的情人卡只写收件人的名字而没有发信人的落款,但收件人一定能猜出是谁寄的。

2月至3月 狂欢节,亦称谢肉节(宗教节日)狂欢节,亦称谢肉节,在大斋前一天举行。因基督教有规定,复活节前40天为大斋期,而复活节定为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故复活节无固定日子,一般在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确定了复活节再往前推41天即为狂欢节。

大斋期间基督教徒不应食肉,亦不应该举行婚配和其他娱乐活动,所以在大斋开始前举行一次狂欢活动,称狂欢节或谢肉节。人们不大注意大斋的规定,但狂欢节却成为一种习俗,狂欢活动也不止一天。意大利许多地方都举行规模宏大的娱乐活动,尤以威尼斯和维亚雷焦的狂欢节为最。

复活节,是庆祝耶稣死后三天又复活的节日,时间在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礼拜天。这是圣诞节后意大利的又一重要节日,一般放假一星期,人们习惯利用这个假期外出旅游。

3月8日(三八妇女节) 《三八节的由来》 1903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市的女工为了反对资产阶级压迫、剥削和歧视,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大罢工和示威游行。这一斗争得到了美国广大劳动妇女的支持和热烈响应。1910年,一些国家的先进妇女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大会根据主持会议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议,为了加强世界劳动妇女的团结和支持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从此《三八》节就成为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争取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妇女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节日。我国第一次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始于1924年,当时在广州举行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纪念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通令全国,定3月8日为妇女节。对三八妇女节,意大利也承认,但一般人并不庆祝,也不放假。

4月25日 意大利解放日(非宗教节日) 意大利解放日,因为1945年4月25日,意大利北方人民举行起义,解放了米兰、都灵、热那亚等大城市,驱逐了希特勒德国占领军。为纪念这一胜利,将这一天定为解放日,国家机关举行庆祝活动。

5月1日(劳动节)劳动节,意大利也承认,但一般人并不庆祝,也不放假。“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在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了。

5月(母亲节) 美国国会于1914年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母亲节后来传到了其它国家,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节日。但是,各国的母亲节日期并不完全一样。阿拉伯国家的母亲节在3月,印尼的母亲节在12月,泰国和日本是10月,葡萄牙是12月。中国人过母亲节是,通常采用国际通用的日期: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6月2日 国庆节(非宗教节日) 国庆节。1946年6月2日,意大利举行了决定国家体制的公民投票,结果大多数人赞成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因此这一天是意大利共和国的国庆节。这一天意大利总统要举行招待会,意驻外使、领馆也要举行招待会,以示庆祝。

8月15日 八月节(非宗教节日) 8月15日即八月节,是古罗马时代沿袭下来的节日。国家公务人员和各单位职员,8月份都要休假,一般分二批,7月底至8月15日为第一批,8月15至8月底为第二批。这期间机关不办公,学校放假,商店也轮休。人们一般都要到外地去度假,有的去海滨,有的去山区,也有的去国外。

11月2日 万圣节(宗教节日)

12月25日 圣诞节(宗教节日)

英国

New Years Day 新年,元旦,1月1日

St.Valentine's Day圣瓦伦丁节(情人节)2月14日

All Fools's Day or April Fools's Day愚人节4月1日

Good Friday 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

Easter 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4月)

Easter Monday 复活节后的星期一

Holy Thursday 耶稣升天节(复活节后的40天的星期四)

May Day or Labour Day五一劳动节

the Spring Bank Holiday 春假(英国5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Mother's Day 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

Memorial Day阵亡将士纪念日(美国,5月26日)

the Summer Bank Holiday 夏季公假(英国,8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Halloween万圣节前夕(10月31日)

Hallowmas 万圣节(11月1日)

Armistice day or Veterans Day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停战纪念日(11月11日)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在美国是11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Christmas Eve 圣诞节前夜(12月24日)

Christmas Day 圣诞节(12月25日)

Boxing Day 节礼日(圣诞节次日,如遇星期日,推迟一天)

希腊

1、新年:1月1日。2、主显节:1月6日。Piraeus受到了祝福。人们把一个十字架扔进海里,然后青年男子们跳进海里去捞出来。3、圣灰节:复活节前的第41天,人们放风筝,吃斋。雅典人聚集在Philopappou山庆祝节日。独立日和天使报喜节:3月25日,有军队游行。4、复活节:一年一度纪念耶稣复活的宗教节日,日期年年不同,在每年3月21日或过了3月21日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如果月圆那天,正好是星期日,则复活节推迟一星期举行。星期五的晚上,有盛大的游行活动,人们手持蜡烛,高唱圣歌,挤满了大街小巷。5、劳动节:5月1日,是鲜花盛开的节日。处女死亡节:复活节后的50天。6、十月二十八日:纪念1940年希腊拒绝意大利的最后通牒这一意义深远的事件,有军队游行。7、圣诞节:12月25日-26日。酒节:由各地方政府组织庆祝。海军节:在Faliro举行庆祝活动。

新加坡

新加坡的各民族按照自己的历法有着不同的节日与风俗。华人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和卫塞节等。

农历春节 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家家户户要大扫除,门上要贴春联,要倒贴“福”字,除夕夜全家老小要在一起吃团圆饭,孩子们要守岁以便延长寿命,到了午夜时分家长们要祭神拜祖先,大年初一开始小辈要带着桔子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小孩“红包”——压岁钱。过年时要穿新衣,说吉利话,吃的东西也很讲究,如鱼象征年年有余,年糕代表年年高升,发菜代表发财,桔子代表吉利等。一般华人大年初一不扫地,否则好运气要被扫掉。过年时,华人都喜欢去牛车水采购年货。春节期间,也有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作精彩表演。政府也举办“春到河畔迎新年”、妆艺大游行等活动,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清明节 是华人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日前后两个星期,人们会携带祭品、鲜花,到坟场去扫墓,祭拜祖先。

端午节 原本是屈原投江纪念日,发展成包粽子拜祭神明的节日。新加坡每逢端午节便会举办龙舟比赛。

中元节 俗称鬼节,由农历七月初一到三十号,整整一个月时间都要设坛拜祭无主阴魂,在这期间有宴会、歌台表演、喊标福物等活动,十分热闹。

卫塞节 在农历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成道及涅槃纪念日。新加坡佛教总会在节日的前几天就开始举行一连串的庆祝会,各佛教团体及寺庙张灯结彩,大放光明,象征佛陀的光辉世世代代照耀人间。

国庆日(NATIONAL DAY ) 每年的8月9日是新加坡的国庆日(National Day),这是纪念1965年新加坡独立的日子。这一天全国人民会聚在一起,用声势浩大壮观的游行、集体舞蹈和大型烟花表演来庆祝这一日子

开斋节 马来人最重要的节日当属开斋节,每年回历九月,回教徒从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一个月后见到新月才可开斋,回教徒会把家里打扫干净,装饰一番,穿上新缝的传统服装,备好各式美食糕点来庆祝开斋节,其热闹气氛与华人的春节不相上下。

哈芝节是回教徒前往回教圣地朝圣后隔天所举行的重要宗教仪式,节日订在回历十二月的第十天,庆祝仪式主要是宰杀牛羊,感谢真主。

大宝森节 是印度人的节日,又称屠妖节或万灯节,家家户户会把房屋打扫干净,在住屋周围点上灯,迎接守护神和幸运女神,印度兴都教徒会举行盛大庆典,用车载着神像游行庆祝,有些教徒身上负着铁架,刺着银针,向神表示谢恩或赎罪。庆祝中心在小印度一带。

圣诞节 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是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基督教堂会举办特别的庆祝仪式,教徒也会唱圣诗、访问家庭。每逢圣诞节,乌节路一带都会张灯结彩,各大商厦都会装饰一番来吸引众人,整个街道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耶稣受难节与复活节 耶稣受难节是在每年四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纪念耶稣牺牲的节日,是一个庄严的节日,受难节之后的星期日便是复活节,庆祝耶稣的复活。受难节与复活节都是纪念和感恩的节日

6词条图册
风俗图解——古代吉祥图集锦风俗图解——古代吉祥图集锦
参考资料:
1.
春节正月风俗禁忌
世界风俗网 [引用日期2015-05-19]
2.
春节过年风俗忌讳
世界风俗网 [引用日期2015-05-19]
3.
尼泊尔奇异婚俗
世界风俗网 [引用日期2015-05-19]
词条标签:
社会 民族 历史
==视频==
===阿帕塔尼部落女人将大木塞塞进鼻子习俗===
{{#iDisplay:nf2jzaegnlxhmlt|寬度|高度|qq}}
===春节风俗丨三分钟看懂年画里的中国民俗2018年02月08日发布===
{{#iDisplay:j0548207m4f|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33,10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