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4
次編輯
變更
靳以
,'''靳以'''(1909~1959),现代著名作家,原名章方叙,[[天津]]人。少年时代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贸易系。20世纪30年代写了许多反映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生活,描写青年男女生活和爱情的小说。40年代目睹国民党破坏抗战,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作品中出现革命的倾向。新中国成立后热情参加文化建设工作和各项政治活动,曾任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1959年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享年50岁。一生共有各种著作30余部。
{{Infobox person
| 姓名 =靳以
| 图像 =
[[File:01300001087548148654431884421 s.jpg|缩略图|靳以]]
[http://a2.att.hudong.com/07/43/01300001087548148654431884421_s.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q=%E9%9D%B3%E4%BB%A5&src=tab_www&correct=%E9%9D%B3%E4%BB%A5&cmsid=a8a398b9fae5d46ed1b0e92756b40f63&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4&id=fb32575343874cab760ea6b39a1a1955&currsn=0&jdx=4&fsn=60&adsimgsn=0来自360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1909年
| 出生地点 =天津
| 逝世日期 = 1959年
| 国籍 =中国
| 别名 =原名章方叙
| 职业 =现代著名作家
| 知名作品 = 《血与火花》<br>《热情的赞歌》<br>《洪流》等
}}
== 个人经历 ==
靳以
靳以
靳以(1909-1959),作家。天津人。本姓章,名方叙,又名章依(见1931《小说月报》),字正侯,笔名有靳以(三十年代起用)、方序(见1942永安《现代文艺》)、陈涓(见《小说月报》)、苏麟(1943年南平国民出版社出版的散文《人世百图》署名。1948年文化生活版署靳以)等。193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贸易系。抗战期间任重庆复旦大学教授,兼任《国民公报》副刊《文群》编辑。1940年在永安与黎烈文编《现代文艺》。又任教于福建师专。1944年回重庆复旦大学,胜利后随校迁回上海,任国文系主任,与叶圣陶等合编《中国作家》。1933年起,先后与郑振铎合编《文学季刊》,与巴金合编《文季月刊》。1959年7月,一直"跟着党跑"的靳以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沪江大学教务长、教授,复旦大学教授,《收获》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和上海分会副主席。是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逝世'''
1959年11月7日凌晨,靳以因心脏病第三次复发而在上海离开人世,终年50岁,离开了他一生热爱而倾心的文学事业。
== 主要作品 ==
于川力收藏品
于川力收藏品
出版有《猫与短简》、《雾及其他》、《血与火花》、《圣型》、《珠落集》、《洪流》、《前夕》、《江山万里》,散文集《幸福的日子》、《热情的赞歌》等。
== 名人随想 ==
《靳以逝世二十周年》 (摘自[[巴金]]"随想录"2006年5月第一次印刷)
时间好像在飞跑,靳以逝世一转眼就二十年了。但我总觉得他还活着。
一九三一年我第一次在上海看见他,他还在复旦大学念书,在同一期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了我们两人的短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年底在北平文学季刊社我们开始在一起工作(他在编辑《文学季刊》,我只是在旁边帮忙看稿,出点主意)。这以后我们或者在一个城市里,或者隔了千山万水,从来没有中断联系,而且我仍然有在一起工作的感觉。他写文章,编刊物:我也写文章,编丛书。他寄稿子给我,我也给他的刊物投稿。我们彼此鼓励,互相关心。一九三八年下半年他到重庆,开始在复旦大学授课。他进了教育界,却不曾放弃文艺工作。二十几年中间,他连续编辑了十种以上的大型期刊和文艺附刊,写了长篇小说《前夕》和三十几本短篇小说和散文集,并为新中国培养了不少优秀的语文教师和青年文学工作者。今天不少有成就的中年作家大都在他那些有独特风格的刊物上发表过最初的作品,或多或少地得到他的帮助。那些年我一直注视着他在生活上、在创作上走过的道路,我看见那些深的脚印,他真是跨着大步在前进啊。从个人爱情上的悲欢开始,他在人民的欢乐和祖国的解放中找到自己的幸福,《青的花》的作者终于找到了共产党,他的精神越来越饱满,情绪越来越热烈,到处都听见他那响亮的、充满生命和信心的声音:"你跑吧,你跑得再快再远,我也要跟着你转,我们谁也不能落在谁的后边。"
二十年过去了。他的声音还是那样响亮,那样充满生命和信心。我闭上眼,他那愉快的笑脸就在我的面前。"怎么样?"好像他又在发问。"写吧。"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就是说,他的声音、他的笑容、他的语言今天还在给我以鼓励。
靳以逝世的时候刚刚年过五十,有人说:"他死得太早了。"我想,要是他再活三十年那有多好。我们常常感到惋惜。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和其他几位老作家在"牛棚"里也常常谈起他,我们却是这样说:"靳以幸亏早死,否则他一定受不了。"我每次挨斗受辱之后回到"牛棚"里,必然想到靳以。"他即使在五九年不病死,现在也会给折磨死的"我有时这样想。然而他还是"在劫难逃",他的坟给挖掉了。幸而骨灰给保存了下来,存放在龙华革命公墓里…...
{{Infobox person
| 姓名 =靳以
| 图像 =
[[File:01300001087548148654431884421 s.jpg|缩略图|靳以]]
[http://a2.att.hudong.com/07/43/01300001087548148654431884421_s.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q=%E9%9D%B3%E4%BB%A5&src=tab_www&correct=%E9%9D%B3%E4%BB%A5&cmsid=a8a398b9fae5d46ed1b0e92756b40f63&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4&id=fb32575343874cab760ea6b39a1a1955&currsn=0&jdx=4&fsn=60&adsimgsn=0来自360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1909年
| 出生地点 =天津
| 逝世日期 = 1959年
| 国籍 =中国
| 别名 =原名章方叙
| 职业 =现代著名作家
| 知名作品 = 《血与火花》<br>《热情的赞歌》<br>《洪流》等
}}
== 个人经历 ==
靳以
靳以
靳以(1909-1959),作家。天津人。本姓章,名方叙,又名章依(见1931《小说月报》),字正侯,笔名有靳以(三十年代起用)、方序(见1942永安《现代文艺》)、陈涓(见《小说月报》)、苏麟(1943年南平国民出版社出版的散文《人世百图》署名。1948年文化生活版署靳以)等。193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贸易系。抗战期间任重庆复旦大学教授,兼任《国民公报》副刊《文群》编辑。1940年在永安与黎烈文编《现代文艺》。又任教于福建师专。1944年回重庆复旦大学,胜利后随校迁回上海,任国文系主任,与叶圣陶等合编《中国作家》。1933年起,先后与郑振铎合编《文学季刊》,与巴金合编《文季月刊》。1959年7月,一直"跟着党跑"的靳以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沪江大学教务长、教授,复旦大学教授,《收获》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和上海分会副主席。是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逝世'''
1959年11月7日凌晨,靳以因心脏病第三次复发而在上海离开人世,终年50岁,离开了他一生热爱而倾心的文学事业。
== 主要作品 ==
于川力收藏品
于川力收藏品
出版有《猫与短简》、《雾及其他》、《血与火花》、《圣型》、《珠落集》、《洪流》、《前夕》、《江山万里》,散文集《幸福的日子》、《热情的赞歌》等。
== 名人随想 ==
《靳以逝世二十周年》 (摘自[[巴金]]"随想录"2006年5月第一次印刷)
时间好像在飞跑,靳以逝世一转眼就二十年了。但我总觉得他还活着。
一九三一年我第一次在上海看见他,他还在复旦大学念书,在同一期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了我们两人的短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年底在北平文学季刊社我们开始在一起工作(他在编辑《文学季刊》,我只是在旁边帮忙看稿,出点主意)。这以后我们或者在一个城市里,或者隔了千山万水,从来没有中断联系,而且我仍然有在一起工作的感觉。他写文章,编刊物:我也写文章,编丛书。他寄稿子给我,我也给他的刊物投稿。我们彼此鼓励,互相关心。一九三八年下半年他到重庆,开始在复旦大学授课。他进了教育界,却不曾放弃文艺工作。二十几年中间,他连续编辑了十种以上的大型期刊和文艺附刊,写了长篇小说《前夕》和三十几本短篇小说和散文集,并为新中国培养了不少优秀的语文教师和青年文学工作者。今天不少有成就的中年作家大都在他那些有独特风格的刊物上发表过最初的作品,或多或少地得到他的帮助。那些年我一直注视着他在生活上、在创作上走过的道路,我看见那些深的脚印,他真是跨着大步在前进啊。从个人爱情上的悲欢开始,他在人民的欢乐和祖国的解放中找到自己的幸福,《青的花》的作者终于找到了共产党,他的精神越来越饱满,情绪越来越热烈,到处都听见他那响亮的、充满生命和信心的声音:"你跑吧,你跑得再快再远,我也要跟着你转,我们谁也不能落在谁的后边。"
二十年过去了。他的声音还是那样响亮,那样充满生命和信心。我闭上眼,他那愉快的笑脸就在我的面前。"怎么样?"好像他又在发问。"写吧。"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就是说,他的声音、他的笑容、他的语言今天还在给我以鼓励。
靳以逝世的时候刚刚年过五十,有人说:"他死得太早了。"我想,要是他再活三十年那有多好。我们常常感到惋惜。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和其他几位老作家在"牛棚"里也常常谈起他,我们却是这样说:"靳以幸亏早死,否则他一定受不了。"我每次挨斗受辱之后回到"牛棚"里,必然想到靳以。"他即使在五九年不病死,现在也会给折磨死的"我有时这样想。然而他还是"在劫难逃",他的坟给挖掉了。幸而骨灰给保存了下来,存放在龙华革命公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