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
次編輯
變更
熊佛西
,無編輯摘要
| 别名 = 福 禧
| 图像 =
[[File:熊佛 西西5.jpg| 无框缩略图|居中|]]|缩略图|center熊佛西|[ http://newpicimg.jxnewszwbk.com.cnorg/baike/0spic/122012/0308/7027/12037038_81675620120827165913736_6340.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www.baiduzwbk.comorg/search/detailMyLemmaShow.aspx?ct=503316480&z=0&ipn=d&word=%E7%86%8A%E4%BD%9B%E8%A5%BF&step_word=&hs=0&pn=18&spn=0&di=8435940557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753269334%2C2658039243&os=701895157%2C3875575048&simid=3423772222%2C225274098&adpicid=0&lpn=0&ln=333&fr=&fmq=154558205544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newpic.jxnews.com.cn%2F0%2F12%2F03%2F70%2F12037038_816756.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3twg2xt_z%26e3B3xgjof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fyfpj4AzdH3Fda8nAzdH3FabAzdH3F8nAzdH3Fa8dc0ndbn_z%26e3Bfip4s&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lid= 257562 来自 中文 百 度图片科]]]
| 图像说明 = 熊佛西 |center
| 出生日期 = 1900年
<p style="text-indent:2em;"><big>'''熊佛西'''</big>(1900年-1965年6月15日)戏剧教育家,剧作家。原名福禧,谱名金润,字化侬,笔名戏子,有时署名向君,江西省丰城市张巷镇瓘山村人,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27部多幕剧和16部独幕剧,有7种戏剧集出版,撰写了[[《写剧原理》]]、[[《戏剧大众化的实验》]]等理论专著三种。对戏剧教育,他一贯'''主张“教育民主”,“学术自由”,坚持“戏剧教学不能拘束于课堂,必须通过舞台实践”'''。他提倡聘用教师必须是“有真才实学,而不问其来自何处,有何思想倾向”。</p>
==基本信息==
'''中文名''' <br> 熊佛西
'''外文名''' <br> Fauci Hsiung
'''别 名''' <br> 福 禧
'''国 籍''' <br> 中 国
'''民 族''' <br> 汉 族
'''出生地''' <br> 江西省丰城市
'''出生日期''' <br> 1900年
'''逝世日期''' <br> 1965年10月26日
'''职 业''' <br> 戏剧教育家
'''毕业院校''' <br> 哥伦比亚大学、燕京大学
'''信 仰''' <br> 基督教
'''主要成就''' <br> 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 、'''2007年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
'''代表作品''' <br> [[《山水人物印象记》]]、[[《写剧原理》]]、[[《青春的悲剧》]]等;
==人物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1921年'''与沈雁冰、欧阳予倩等13人组织民众戏剧社,合办'''《戏剧》'''月刊。宣告“当看戏是消遣”的时代已经过去,戏剧在现代生活中“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轮子,又是搜寻社会病根的X光镜”。</p>
<p style="text-indent:2em;">'''192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戏剧、文学、获硕士学位。</p>
<p style="text-indent:2em;">'''1926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系主任,燕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1年'''[[“九·一八”事变]],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学生纷纷走出校园,到前线去,到大众中去宣传抗日救国。此时熊佛西也深感不能关起门来办学,话剧远离大众、只局限于 知识分子和城市平民之中是没有前途的,因此应晏阳初平民教育会的邀请,于1932年1月率领部分师生奔赴河北定县农村开展戏剧大众化的实验,在农村开办戏剧学习班,建立农村剧团,培训农村演员。</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2年'''前后,曾在河北定县主持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农村戏剧实验,举办戏剧学习班,成立了十几个农民剧团。</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实验基地又被摧毁,他又只能痛心地离开定县,流亡西南。率师生员工在长沙成立抗战剧团,巡回演出,宣传抗战。</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9年3月'''初在成都创办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任校长。同年11月为躲避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该校 从成都市的成平街疏散到了位于成都西北的郫县新民乡吉祥寺继续办学,同时增设了音乐科,校名改为“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p>
<p style="text-indent:2em;">'''1941年''',四川省参议院通过决议解散“省剧校”。“省剧校”解散后,熊佛 西在战乱中颠沛流离,但仍不忘戏剧教育。</p>
<p style="text-indent:2em;">'''1944年'''在桂林与田汉、欧阳予倩等人组织了著名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历时90天,有22个进步戏剧团体参加,对推动进步戏剧运动起了重要作用。</p>
<p style="text-indent:2em;">'''1946年'''任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长,致力于戏剧教育事业。解放后,历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校长、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院长、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常委委员、中国剧务常务理事、上海剧协主席、上海影协主席。同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p>
<p style="text-indent:2em;">'''1965年10月26日''',熊佛西病逝。1985年12月2日,熊佛西铜像在上海戏剧学院校园揭幕。</p>[[File:熊佛 西1西6.jpg|缩略图| 右左|熊佛 西1西|[http://shopimg.kongfz.com.cn/20131208/1778885/1778885Vskyh0_n.jpg 原图链接][http://book.kongfz.com/16663/218619993/ 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创作成就==
<p style="text-indent:2em;"><big>'''熊佛西'''</big>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27部多幕剧和16部独幕剧,有7种戏剧集出版,著有长篇小说《铁苗》、《铁花》,戏剧剧本集《佛西戏剧集》(4册)、《佛西抗战戏剧集》、《赛金花》、《上海滩的春天》,专著《写剧原理》、《过渡及其演出》、《佛西论剧》,《戏剧大众化的实验》,散文集《山水人的印象记》等。对戏剧教育,他一贯主张“教育民主”,“学术自由”,坚持“戏剧教学不能拘束于课堂,必须通过舞台实践”。他提倡聘用教师必须是“有真才实学,而不问其来自何处,有何思想倾向”。 【《熊佛西戏剧文集》问世】 汇集中国话剧运动先驱、杰出戏剧教育家、剧作家、导演熊佛西先生主要著述的《熊佛西戏剧文集》,日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p>
<p style="text-indent:2em;">'''《熊佛西戏剧文集》'''精选了熊佛西先生一生的主要著述,其中有《新闻记者》《逼上梁山》等剧作15部,《佛西论剧》《写剧原理》等戏剧专著和论文近百部(篇)和以戏剧、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回忆录,从中可以触摸到半个多世纪中国话剧运动的脉搏,话剧前辈创业的艰辛和熊佛西先生戏剧思想之精华。 【对戏剧教育的执着与忠诚】 熊佛西从小爱好戏剧,大学毕业后,父亲要他跟着做生意,他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拜世界戏剧大师马修士为师,专修戏剧,成了马修士门下一名勤奋的学生。这时他对戏剧就不是一种自发的兴趣爱好,而是一种自觉的事业追求。他立下宏愿,回国后要为振兴中华而献身。三年后,他拿着硕士文凭回到祖国,各用人单位抢着聘他。他毅然接受了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的聘请,到戏剧系当主任、教授,开始了戏剧教育的生涯。</p>
==回戏剧系==
<p style="text-indent:2em;"><big>'''熊佛西'''</big>走进“艺专”戏剧系,等待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重重的困难和挑战。当时,外有黑暗的社会势力的摧残,政府欠薪,内有思想的混乱,教师离职,学生迷茫。 他以顽强的毅力,冲破了层层障碍,苦干了一年,戏剧系面貌大为改观,工作大有起色。这却招来了军阀政府敌意的目光,说“戏剧系都是共产党”,强令解散。大革命前夕,北洋军阀覆灭前的疯狂屠杀,熊佛西陷入彷徨苦闷之中,但是他并没有被吓倒,而是愤怒地自编自导了四幕话剧《蟋蟀》,抨击军阀互相恶斗残杀。话剧触怒了施暴政的张作霖,他被捕入狱三天。当奉系军阀被赶出北京时,熊佛西便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为恢复戏剧系四处奔走,终于获得批准,立即召回已分散的师生,又重新投入建设戏剧系的忙碌之中。[[File:熊佛西2.jpg|缩略图|左|熊佛西2]]</p>
==人生精神==
<p style="text-indent:2em;">“艺专”戏剧系在城里办学,定县农村该如何办戏剧教育?他深入农村后,敏锐地感到教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校式的,一种是社会式的。社会要进步、要发展,非重视社会式的教育不可,而戏剧又是进行社会教育的最好方式,它能在娱乐中给人以教育。在农村“戏剧简直是农民的唯一教育”。(注:熊佛西《大众化之实验》,《熊佛西戏 剧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版)为了充分发挥戏剧社会教育作用,在内容上他创作了一批“农民剧本”;在形式上根据农民看戏剧的习惯创建了农村露天剧场,创造了一套演出方法,很有效地通过戏剧给农民以新的思想文化教育。在学校式的教育方面,受条件限制,不能办戏剧学校,他就开办戏剧培训班,将那些对戏剧有浓厚兴趣又有表演才能的农村青年,招来培训,培训后回到村里去组织农村剧团,这方法很有效,很快农 村剧团在定县遍地开花,掀起了一个新兴的农民戏剧运动,使戏剧大众化实验有了新的开拓、新的发展。左联一开始就把大众化当作文艺运动的中心问题,号召全体盟员到农村、到社会的底层中去,去普及革命文学,但左联的戏剧大众化,还只是为大众写戏,到大众中演戏,演戏给大众看。而熊佛西是教会农民写戏、演戏,农民与农民、演农民,演给农民看,这是彻底的大众化,是大众化的深入发展。熊佛西的创新成果在农村开辟了戏剧大众化的新天地,在中国戏剧教育史上创建了一种崭新的模式。</p> <p style="text-indent:2em;"> 抗战期间,熊佛西在动乱中创办了四川省戏剧教育实验学校。形式的急剧变化催生了他的新理念:“戏剧在战时是锋利的战争武器,在平时是有力的教育工具。”(注:熊佛西《五年来的抗战戏剧》,同上)“这个学校不是一个传统的学校。它是适应抗战需要的一个新兴社会教育的机构。”“它是后方抗战宣传的一个枢纽,也可以说这个学校的成立,对于我们自己是一个战时教育的建设,对于敌人是一个文化炸弹的还击!”(注:转引熊佛西研究小组《熊佛西传略》,《现代戏剧熊佛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12月版)在风雨飘摇中,熊佛西没有关起门来办学,让学生只坐在教室里上课,而是拉 出去,担负宣传抗战的责任。他们组织剧团在城里公演,激发民气;到农村巡演,唤醒民众;到部队去演出,鼓舞士气。学生在演出中学习专业,学习社会,学生与教师连成一气,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由此我们看到,熊佛西对抗战时的戏剧教育有着新的思路,教育完全与社会的抗战洪流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戏剧的战斗武器作用。</p>
==教育思想==
[[File:熊佛西7.jpg|缩略图|右|熊佛西|[http://s13.sinaimg.cn/orignal/565d9b1d0bd6bb20239ec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d9b1d010007cr.html 来自新浪网]]]
<p style="text-indent:2em;"><big>'''熊佛西'''</big>深知戏剧是要靠对戏剧教育有兴趣、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来办,所以必须爱惜人才、尊重教师。学校是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要办一个高水平的学校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战时,他都荟萃了一批戏剧精英,像曹禺、陈白尘、欧阳予倩、叶丁易、靳以、杨 村彬、余上沅、陈治策等,都曾在他任校长的学校里任教。</p>
<bigp style="text-indent:2em;">'''熊佛西'''</big>深知戏剧是要靠对戏剧教育有兴趣、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 他还广泛地聘请名演员和国外艺术家 来 办 校讲课或演出 , 所以必须爱惜人才、尊重教师。学校是以教学为主的 多方招贤纳士 , 这既充实了 教学 是以教师为主的 力量 , 要办一个高水平 又活跃了艺术空气和 艺术气氛。社会上 的 学校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在平 许多新鲜东西及 时 地进入了课堂 , 还是在战时,他都荟萃 增强 了 一批 戏剧 精英,像曹禺、陈白尘、欧阳予倩、叶丁易、靳以、杨 村彬、余上沅、陈治策等 教育的活力 , 都曾在他任校长的 使 学校 里任教 与社会息息相通 。[[File:熊佛西3.jpg|缩略图|右|熊佛西3]]</p>
<p style="text-indent:2em;">'''熊佛西''' 爱 在办 学 生 过程中,处处表现了他对个人的承认与尊重。教育 是 有名 树人的工程,在当 时束缚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虽然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但作为旧 的 文化意识 , 对学生讲话都说“我 不是一两次运动就可以洗刷干净 的 孩子 ,它还会顽强地以各种形式积淀在人 们 ”,有 的 学生没有经济来源 文化心理之中 , 无法 一遇 上 学 实际问题 , 他 就 用自己 以共性淹没人 的 薪金供他们读书;有 个性。熊佛西不然,凡事都要考虑人 的 进步 个性。在“艺专”戏剧系时,师生对办 学 生遭到反动当局迫害 方向分歧很大 ,他就 冒着风险把他们保护起来 通过辩论让大家充分发表了个人看法,结果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了 , 转移出去;学生没 还 有 蚊帐 极少数人不一致 ,他 出钱买;学生食堂缺粮食 也不将大多数人或系主任 的意志强加于极少数人 , 就将 而让少数人 自 己家里的存粮送给食堂 由选择留下或离去 。 作为教授、校长, 熊佛西 在戏剧教育史上树立了高尚 这样做,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能否尊重个人的自主性、主体性 的 师德风范 文化观念问题 。</p>
<p style="text-indent:2em;">''' “以广博容纳之精神,树立研究与思想之自由”,这是 熊佛西的办学原则''' 在 ,所以他主 办 的戏剧 学 过程中 校是一片自由的天地 , 处处表现了他对个 人 是独立自主 的 承认与尊重。教育 , 是 树人 自由 的 工程 , 在当 时束缚 不是依附别 人 性 的 封建伦理道德虽然经历了五 。今天还有学生这样回忆着:“在那 四 新文化运动 川充满黑暗统治 的 冲击 国统区里 , 但作为旧 四川省剧校好像一小块民主自由 的 文化意识,不是 特殊领地。这和熊先生贯彻他 一 两次运动就可以洗刷干净 向主张的‘教育民主’、‘学术自由’ 的 办学 原则分不开。”(注: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 它还会顽强地以 《青年杂志》1915年1卷4 号)在课堂上 各种 形式积淀在人们 学派 的 文化心 理 之中 论都可以讲授,在图书馆里各种书籍都可以阅读。当时 , 当局派进学校的训育主任发现 一 遇上实际问题 位学生读《资本论》 , 就以共性淹 没 人 收了他 的 个性 书 。熊佛西 不然 听后 , 凡事都要考虑人 便以校长 的 个性 名义命令他把书还给学生 。 在“艺专”戏剧系时 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 师 这既锻炼了学 生 对办学方向分歧很大 的能力,增长了见识 , 他就通过辩论让大家充分发表 也保护 了 作为一 个人 看法,结果大多数人 所应有的权利。有时学生的活动引起当局 的 注 意 见一致了 , 还有极少数人 甚至要追捕学生,他不顾安危,挺身而出保护学生。他 不 是 一 致 个革命者 , 他也 做这些事 不 将大多数 是从政治立场出发,而是出于对 人 或系主任 的 意志强加于极少数 尊重,看不得那些践踏 人 ,而让少数 权、剥夺 人 的信仰自由、思想自由和行动 自由 选择留下或离去 的举动在学校里出现 。熊佛西 这样做 在当时就认识到 , 不 学校 是 一 树人的,教育必须树人,并提倡以 个 简单 性树人,确立人的自由独立 的 方法问题 人格 , 而 因此有了这种对“人”的认识的教育才 是 能否尊重个 真正以“ 人 ”为本的教育,是真正 的 自主性 培养人 、 主体性 解放人的教育,这就在尊 师爱生的基础上更深入了一步,前进了一步。这一步是中国戏剧教育史上破天荒 的 第一 步,它与世界先进 文化 观念问题 同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步 。</p>
==人生轶事==
==家庭成员==
<p style="text-indent:2em;">'''原配妻子:朱君允'''(1896—1966)武汉大学教授,是熊192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研修戏剧时认识的,比熊大6岁。熊佛西苦苦追求,朱君允招架不住,不顾家人反对,1925年同熊在纽约结婚。</p> <p style="text-indent:2em;">抗战爆发,熊佛西只身到了大后方,朱君允带了三个孩子逃出北京,由上海到了香港,住在许地山家。此时,朱君允收到熊佛西的信,熊佛西已经和当时著名的话剧演员叶子同居了。信中写道:“你是有能力的女人,能够抚育三个孩子成人。”拂袖抽身,连儿女都不顾。朱君允到了成都,找到工作,独自供养了三个儿女,都学有所成。他们没有办离婚手续,熊佛西和叶子的婚姻是非法的。在叶子之后又有过两次婚姻,都是非法的。</p>
<p style="text-indent:2em;">''' 同居妻 大儿 子: 叶子熊性美''' (1911年5月24日[1]-2012年8月26日 (朱君允之子)(1926- ) ,原名叶仲寅,河北大城人,话剧女演员。丈夫为 著名 戏剧 经济学 家 熊佛西。叶子早年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 ,南开 大学国 文系 际经济研究所所长 , 期间能加了业余话剧团。后决定专职从事话剧事业,并为此与父亲决裂。1935年她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 世界经济学 科 学校。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怒潮剧社演出,出演过《前夜》、《放下你的鞭子》等剧。后来又到重庆 博士生导师 , 出演《 全 民总动 国政协委 员 》、《中 。1996~1997年于英 国 万岁》等。抗战结束 格林威治大学作博士 后 于1938 研究,2001~2002 年 起任职 于 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 美国哥伦比亚大 学 校并在 作福布莱特 学 校的表证剧团演出 者 。 后来又赴上海实验戏剧 现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 学 校任 院副院长, 教 授,博士生导师 。 中华人民共和 多年来,他在教学、科研、国家参政议政以及 国 成立后叶子于1950年加入北京人民艺 际学 术 剧院。1953年她在话剧《龙须沟》中 交流等方面做 出 演丁四嫂一角。1966年后因病退 了杰 出 舞台。她还曾任第 贡献,是 一 至五届北京市 位颇受尊敬的民主 人 大代表。于2012年8月26日凌晨6点,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隆福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士、资深学者和深受爱戴的老师 。</p>
<p style="text-indent:2em;">'''大女儿:熊性慈'''(朱君允之女)</p>
<p style="text-indent:2em;">'''小女儿:熊性淑'''(朱君允之女)朱君允曾以《灯光》为题,四十年代在《成都日报》发表散文连载,熊性淑将回忆录取名为《灯光,永远的灯光》,是为表达对母亲无限的缅怀之情。</p>
==参考文献==
[http://www.sohu.com/a/139909507_698947 熊佛西——被誉为“中国的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