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42
次編輯
變更
宋伯军
,無編輯摘要
宋伯军自幼习字学画抚琴,书法幼承家训,以父亲、外祖父为师,临习古帖。
国画拜师王忠贤,创作了大量的人物肖像,并与老师一起将小说《 [[ 三国演义 ]] 》绘制成连环画出版发行。音乐以电影《林海雪原》杨子荣的扮演者著名电影演员王润身为师,学习杨琴。从小学到高中,能写会画擅音乐的宋伯军一直很优秀。后来走进绿色的军营,成为了一名火箭军(原第二炮兵)战士。在部队,宋伯军教唱歌、办板报、写会标、抄写图书馆目录,帮电影组写字幕、绘制幻灯片等等,只要是与写写画画沾边的事,总能发现宋伯军的身影。当兵不到一年,就从排里调到连部当文书。两年后通过教导队的培训提升为排长,很快就调到了团政治处当干事。在此后的调动升迁过程中,历任宣传股长、组织科长、连队指导员、军乐队教导员、协理员、宣传处长、政治部副主任等等,一直从事的都是政治文化工作,从没有离开过笔墨的侵染、艺术的熏陶,始终与画笔为伴。
<ref>[http://comment.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7&mid=53843&p=view 宋伯军 ],中国美术家网</ref>
一九八八年底,宋伯军从云南边陲的一线部队调到了北京的火箭军总部。尤其是在南开大学曾任美术教授的外祖父、在书画界风生水起的兄长的影响下,很快进入了书画圈子,接触的都是艺术大师,书画技艺提高很快。在书法方面,由于从小对篆书情有独钟,就拜在了著名 [[ 书法家 ]] 、篆刻家 [[ 马俊明 ]] 的门下,成为马老师的一名弟子。宋伯军先生严格按照师传承的行业要求,篆书以清代邓石如书风为根基,兼攻 [[ 李斯 ]] 、 [[ 李阳冰 ]] 、 [[ 吴昌硕 ]] 、 [[ 赵之谦 ]] 、 [[ 吴让之 ]] 等名家名帖,在老师的指导下,苦心钻研篆书笔法技巧。隶书以《史晨碑》为主,广泛涉猎《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石门颂》等碑帖以及当代隶书名家字帖,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的书法内涵。在国画方面,以著名画家 [[ 张宪 ]] 为师,老师无私的教学,加上天生的悟性,其画作在构图、形态、墨色上都有独到的理解。
<ref>[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103&mid=53843&p=view 宋伯军 ],中国美术家网</ref>
==艺术成就==
部队的工作紧张繁忙,但在工作之余,宋伯军经过长时间的钻研与实践,将古代书法形式与现代审美观念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书风,取得了成就。其篆书书法作品结体匀称。多次入选北京书法国际双年展,第三届中日书法交流展。纪念 [[ 毛泽东 ]] 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书画展,习仲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公益书画展,金鸡报晓迎新春书画艺术精品展等全国、全军及北京市书法展览。多次获得不同之奖项。在由 [[ 北京市 ]] 文联、北京书法家协会、北京翰墨清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京华墨韵· 第十八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中,宋伯军先生自己作诗并篆书的作品,收录于《京华墨韵作品集》。其书法理论作品五十二集的《快乐书法》已于二〇一六年录制完成,由著名书法家田伯平先生主讲,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签约的百集大型书法系列讲座《书法那些事儿》,已完成过半,不久就会与广大观众见面。撰写的与书法有关的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改革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法制晚报》等多家报刊及网络媒体发表。其画作也多有展览展示,获奖不断,其中一幅《高山流水》曾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友人。宋伯军先生正在准备出版《宋伯军书画集》,即将付梓成册,不久就会和广大观众见面。先后被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北京书法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等吸收为会员。
==才艺展示==
大凡成功人士都具多才多艺,除了书与画的相得益彰,宋伯军先生也是一位饱学之士。所作的长诗《走过春天的水墨丹青》,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二〇一六年春节晚会上,被著名 [[ 书法家 ]][[ 田伯平 ]] 、著名影视演员温玉娟联袂朗诵,也曾有多篇诗作发表于各类报刊媒体。从小有着杨琴基础的宋伯军,后又在名家的指导下改习爵士鼓,在首都的文艺舞台上以及各大宾馆饭店的演出场所,常常能见到宋伯军的演奏风采。亲自组建的火箭军"长剑艺术合唱团活跃在首都的文艺舞台,曾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及北京市组织的合唱比赛,多次获得金银铜奖,于二〇〇九年在慰问全军老干部文艺演出后受到了当时军委主席 [[ 胡锦涛 ]] 的接见。宋伯军也曾被 [[ 北京音乐家协会 ]] 吸收为会员。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