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毛纪

增加 14,13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毛纪( 大学士)| 圖像 =[[File:Q.jpg|缩略图]] [[File:毛 纪2018纪1.jpg|缩略图|center|400px|[httpshttp://p1p2.sslso.qhmsg.com/drbdr/270_500__240_/t014581c99f2aeb8f00t01b102de06dc92df77.jpg?size=384x690 原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427326357201486337/ 来自今日头条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大学士
| 出生日期 = 1463年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字维之,号鳌峰逸叟
| 職業 = 大学士
| 知名原因 = 明代重臣,官至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 知名作品 = 《 [[ 密勿稿 ]] 》</br>《 [[ 辞荣录 ]] 》</br>《 [[ 联句私钞 ]] 》</br>《 [[ 归田杂识 ]] 》</br>《 [[ 鳌峰类稿 ]] 》。
}}
'''毛纪'''(mao ji) 大学士
(1463--1545),字维之,号鳌峰逸叟。[[掖县]](今莱州市)人士,明代重臣,官至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著有《密勿稿》、《辞荣录》、《联句私钞》、《归田杂识》、《鳌峰类稿》等。
===人物简介===
毛纪的先祖系元朝时从淮泗地区迁移而来,号称"东莱崇儒毛氏",毛纪是这个家族定居掖县后的第五代子孙。
(1463--1545) 他于成化年间乡试第一,登进士。弘治初,授检讨,累迁侍读。武宗立,参与修《孝宗实录》 字维之 书成 号鳌峰逸叟 擢侍讲学士,为讲官 掖县正德五年( 今莱州市1510) 进学 。正德十年 明代重臣,官至吏 迁礼 部尚书 。正德十二年,命 谨身殿 东阁 大学士 。著有《密勿稿》、《辞荣录》、《联句私钞》、《归田杂识》、《鳌峰类稿》等 ,入预机务
== 世宗即位,以定策功,加伯爵,不受。"大礼"议起,杨廷和等相继去职,遂为首辅。朝臣伏阙哭争,俱逮系,毛纪上疏乞宥,传旨切责,遂于嘉靖三年(1524)七月二十六日致仕。《明伦大典》 就荣誉 ==,追论夺官。嘉靖二十四年(1545)卒,赠太保,谥文简。
曾参与篡修 毛纪有学识,著作有《[[密勿稿]]》、《辞荣录》、《[[海庙集]]》、《联句私抄》、《归田杂识》、《鳌峰类稿》等==史籍记载== 明史》·列传第七十八·毛纪传*事件十年,由吏部左侍郎拜礼部尚书。乌思藏入贡,其使言有活佛能前知祸福。帝遣中官刘允迎之。携锦衣官百三十,卫卒及私仆隶数千人,刍粮、舟车费以百万计。纪等上言:"自京师至乌思藏二万余里,公私烦费,不可胜言。且自四川雅州出境,过长河西行数月而后至。无有邮驿、村市。一切资费,取办四川。四川连岁用兵,流贼甫平,蛮寇复起。困竭之余,重加此累,恐生意外变。"疏再上,内阁梁储、靳贵、杨一清皆切谏,不报。郊祀毕,请勤朝讲,又以储嗣未建,乞早定大计,亦不听。寻改理诰敕,掌詹事府。十二年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其秋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帝南征,纪佐杨廷和居守。驾旋,晋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世 即位, 定策功,加伯爵,再疏辞免。嘉靖初,帝欲追尊兴献帝,阁臣执奏,忤旨。三年,廷和、冕相继去国。纪为首辅,复执如初。帝欲去本生之称,纪与石珤合疏争之。帝召见平台,委曲谕意,纪终不从。朝臣伏阙哭争者,俱逮系,纪具疏乞原。帝怒,传旨责纪要结朋奸,背君报私。纪乃上言曰:"曩蒙圣谕,国家政事商?隺可否,然后施行。此诚内阁职业也,臣愚不能仰副明命。迩者大礼之议,平台召对,司礼传谕,不知其几似乎商?隺矣。而皆断自圣心,不蒙允纳,何可否之有。至于笞罚廷臣,动至数百,乃祖宗来所未有者,亦皆出自中旨,臣等不得与闻。宣召徒勤,捍格如故。慰留虽切,诘责随加。臣虽有体国之心,不能自尽。宋司马光告神宗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官私非其人也。臣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正,是徒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臣于陛下,敢举以为告。夫要结朋奸,背君报私,正臣平日所痛愤而深疾者。有一于此,罪何止罢黜!今陛下以之疑臣,尚可一日腼颜朝宁间哉。乞赐骸骨归乡里,以全终始。尤望陛下法祖典学,任贤纳谏,审是非,辨忠邪,以养和平之福。"帝衔纪亢直,允其去,驰驿给夫廪如故事。[[File:毛纪4.jpg|缩略图|左|400px|[http://s14.sinaimg.cn/bmiddle/49b99095444648c74ec3d 毛公石雨点绿原图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909501008az0.html 来自老古的笔记的博客天猫原图链接]]]纪有学识,居官廉静简重。与廷和、冕正色立朝,并为缙绅所倚赖。其代冕亦仅三月。后《[[明伦大典]]》成,追论夺官。久之,廷和、冕皆沦丧,纪以恩诏叙复,帝亦且忘之。二十一年,年八十,抚按以闻。诏遣官存问,再赐夫廪。又三年卒。赠太保,谥文简。子渠,进士,太仆卿。==相关资料==毛纪之妻毛纪晚年遍游家乡山水,察访风土民情,总结一生仕途的坎坷经历,对官场的腐朽黑暗有所揭露。至今民间仍流传着毛纪的许多传说,蒲松龄的《姊妹易嫁 就是其中之一
吕剧 鳌峰类稿 姊妹易嫁 文18卷诗8卷计26卷、 脱胎于蒲松龄 海庙集》4卷、《密勿稿》1卷、《辞荣录》1卷、《归田杂识》1卷 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同名小说,该剧的主人公毛纪经上演宣传 并篡修成第一部《莱州府志》8卷 在齐鲁大地家喻户晓 嘉靖十四年刻印发行 人人皆知 还倡导改进滑石雕刻工艺 但历史上毛纪以官氏为妻 使传统 与蒲松龄笔下 张氏姊妹毫不相干<ref>[https://www.toutiao.com/a6594691438687027715/ 莱州 玉雕有了较大的发展 传说(四)毛纪与《姊妹易嫁》]今日头条 刻章上品"毛公石"因以得名 2018-08-28</ref>
毛公石毛纪还倡导改进滑石雕刻工艺,使传统的[[莱州玉雕]]有了较大的发展,刻章上品"毛公石"因以得名。
 
毛纪之墓,毛纪死后葬于莱州城西西山张村旁的山岗之上,陵园当初规模宏大,至今仍留有石兽、石马,皇帝谕祭石碑等。1994年曾由民间筹资进行过修复,虽不似当初规模,但也是莱州市重要景点之一<ref>[http://www.baiguanw.cn/news/shihaigouchen/lishirenwu/2018/0813/188499.html 毛纪墓 对毛纪的历史评价]东方头条网,:2018-08-13</ref>。
== 出任首辅 ==
嘉靖初年,朝中张璁等一批年轻官员,拥护明世宗尊崇生身父亲为皇考。毛纪与杨廷和、蒋冕、毛澄等人坚决反对。于是,朝廷暴发一场"大礼仪"之争。这场争辩,历时几春秋,造成一百三十四人入狱坐牢,廷杖打死十余人。嘉靖元年(1522),毛澄辞职回乡。嘉靖三年(1524),杨廷和、蒋冕相继被免职丢官。在这种形势下,毛纪顶风当宰相。
 
毛纪接任首辅后,仍然坚持原来的观点,千方百计营救因谏争而下狱的官员。明世宗亲自出马做工作,三番五次地劝喻毛纪,毛纪总是不改初衷。这天,明世宗在平台召见毛纪,要求毛纪让他给生父以最崇高的地位。毛纪依然摇摇头,他说:"陛下要这样做,先帝的位子怎么放呢?"[[明世宗]]发怒了,指责毛纪固执己见,"要结朋奸,背君报私。"毛纪回答说:"司马光曾经告诉神宗说,陛下之所以用臣,是因为看重了臣狂直敢言,有益于国家。如果为了自己的地位荣誉而不敢直言,那才是以官谋私。臣今天也是这样。要结朋奸,背君报私,这正是臣平日最痛恨的。既然陛下这样怀疑臣,臣乞求离职归乡。希望陛下任贤纳谏,审是非,识忠奸,明正邪,以养太平之福。<ref>[http://www.shm.com.cn/ytwb/html/2016-05/25/content_3179080.htm 毛纪:不做天下第二人]水母网,2016年05月25</ref>
==历史评价==
毛纪在朝为官清廉,颇有政绩。
 
毛纪自入仕途一直在朝中活动,参与当时一切重要国务活动和大政方针制订执行,是明朝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有学有识,居官廉静简重,有古名相之风。《明史》称他与"杨廷和、蒋冕皆正色立朝,并为天下所倚赖。
==毛纪:一把忠骨尽天知==
历官四朝,两朝内阁大学士,被誉为“名重当朝,泽被后世”的一代名臣;
《掖县志》载其“廉静简重,卓然有古大臣风”,《明史》称其“清忠鲠亮”,“正色立朝,为缙绅所倚赖”;
 
晚年他回到故乡莱州,不断搜集、整理地方文献,编纂出了莱州第一部府志。
 
他,就是毛纪。<ref>[http://www.shm.com.cn/ytrb/html/2010-10/10/content_75598061.htm 毛纪:一把忠骨尽天知]水母网,2010-10-10</ref>
 
一处平谷安眠一人忠魂。
[[File:毛纪2.jpg|缩略图|左|400px|[http://www.shm.com.cn/ytrb/images/2010-10/10/1286674883202RB06Ba10C001_b.jpg 毛纪墓园原图链接] [http://www.shm.com.cn/ytrb/html/2010-10/10/content_75598061.htm 来自水母网原图链接]]]
莱州城西郊约3公里,距禄山主峰西麓600米之地。翁仲、鞍马、卧羊渐次安顿,汉白玉石碑用正楷一笔一笔记录忠骨。
 
关于毛纪,很多人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姊妹易嫁的故事中识得他,那初为牧牛儿的 “掖县相国毛公”给不少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人说小说只是小说,其实比那段故事更为曲折和丰满的是现实的故事。
*望族子嗣
 
明英宗天顺七年也就是1463年,毛纪出生在莱州府掖县城里一户仕宦之家。毛纪的父亲[[毛敏]]精通经论,长于说理,担任掖县教谕这一相当于现在教育局长的职位,主管全县教育,后来又因为举人的身份被推荐前往杭州府出任教授,负责管理当地的教育活动。
 
“毛氏家族原籍江苏洪泽湖一带,元朝末年,由于战争灾荒较多,才开始迁到胶东来定居。”根据王书忠考证,毛纪已经是毛家定居莱州的第五代。
 
毛纪是兄弟五人当中年纪最小的,但是他从小聪明好学,加上受到正规的儒学教育和良好的家庭影响,毛纪便能够在日后的升学、仕途中脱颖而出。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秋,毛纪参加省城的科举考试乡试,中得解元也就是举人的第一名。成化末年,毛纪参加京城的会试,一举金榜题名,经殿试登丁未科二甲进士,被选为庶吉士,留在[[翰林院]]任职。孝宗[[弘治]]四年1491年,毛纪先后被授予翰林检讨、修撰等职,编修国史,并充任经筵讲官,为东宫皇太子讲读经史。
 
*辅佐明武宗
 
[[弘治十八年]]1505年5月,明孝宗驾崩,当时年仅15岁的皇太子朱厚照即位,次年改元正德,历史上称作武宗。正德初年1506年,《孝宗实录》修成后,毛纪晋侍讲学士,成为掌管讲读经史的长官,正德五年晋升为翰林学士,并先后兼户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
 
相应忠臣的未必都是明君,朱厚照就算不上一位称职的皇帝。王书忠介绍:“武宗朱厚照是嫡长子又是独子,自幼娇惯成性,一生沉湎嬉戏,纵情声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放荡、浪漫的‘玩耍皇帝’,也是明代最能捣乱闹事、荒唐无道的昏君。由于武宗嗜玩纵淫,不理朝政,宦官乘机专权乱政、祸国殃民,搞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朝野共愤。内阁大臣辞职,饥民揭竿而起,局势急转直下。”
 
毛纪是一个维护封建传统礼制,忠于大明王朝的正直官员。他报国济民,对国事忧虑万分,多次直言规劝皇帝要用心处理政事,效仿孝宗做个勤勉的皇帝,但是年少的武宗全当作了耳旁风。
 
正德十年1515年,毛纪官拜礼部尚书。当时,一位来自西藏的“番僧”入朝进贡,说是在当地有位活佛能够预知祸福,是一位神人。武宗从小就对藏传佛教极有兴趣,于是便派遣中官刘允前去迎接。而这一迎接的仪仗也“不同凡响”,刘允率领锦衣卫官吏大概130人,卫士和家仆几千人,粮草和舟车费用更是数以百万计。
嘉靖初年 当时已经是二品大员的毛纪向武宗上书直谏道:“自京师至乌思藏二万余里,公私烦费,不可胜言。且自四川雅州出境 朝中张璁等 过长河西行数月而后至。无有邮驿、村市。 批年轻官员 切资费取办四川。四川连岁用兵,流贼甫平,蛮寇复起。困竭之馀,重加此累,恐生意外变。”连续两次上奏分析此举劳民伤财的弊病 拥护明世 但是昏庸的武 尊崇生身父亲 毫不理会。 一名老臣,毛纪深知早日确定子嗣的重要性,多次建议 帝早点确定皇位的继承人选,但任性的武宗却毫不听从。年仅31岁的武宗驾崩于豹房,百年后仍被人们当做反面典型 与此同时,大学士 毛纪 与杨廷和 的刚正不阿 蒋冕、毛澄等 匡扶社稷的风范则为 坚决反对 称颂 于是  *归老莱州 新皇继任之后,极力为亲身父母正名,僭越礼仪规章 进而引发了明嘉靖初年 朝廷 一场" 生的所谓“ 大礼 仪" 之争 ,史称“大礼仪”事件。毛纪在“大礼仪”事件中,毫不顾忌世宗的情面,坚持己见,触怒皇威,当国辅政仅三个多月,被迫辞官还乡,是年62岁。 毛纪回到故乡[[莱州]]以后,在城北筑庐,以经史自娱 这场争辩 王书忠告诉记者:“回到家乡后,毛纪与诗酒相伴,还曾经城郊结起了‘五老忘形会’,与三五知己常聚集一起饮酒品茶,或吟诗赋词,过着田园般的生活。” 家乡的山川景色也激发了毛纪的创作欲 历时几春秋 晚年的他勤于著述 为具有影响力的 百三十 名“文人”。据王书忠考证,明代中期,胶东诗人号称“毛、丛、王、蓝”,即指掖县的毛纪、文登的丛砿、黄县的王时中、即墨的蓝田, 四人 入狱 享誉海内。“毛纪诗文造诣深厚,著有《[[鳌峰类稿]]》,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描写莱州壮美山水、风土人情的多篇诗词。” “荫云如盖树如帷,尽日游尘不到衣。鸟语春深回客梦,人家昼静掩柴扉。可堪采芑心偏切,似觉寻芳意未违。夕照满林余兴在, 看山色欲忘归。”王寿成说,到了晚年,回归故里的毛纪写了一首题为《游城西》一诗,就记录了当时的情境 廷杖打死十余人 同时也记录了他的心境 嘉靖元  王书忠补充告诉记者:“毛纪晚 (1522) 足迹遍布齐鲁大地 这从各地旧县志中所载的毛纪歌咏沿途各处名胜古迹的诗文可以看出。” *编纂《莱州府志》[[File:毛纪3.jpg|缩略图|左|400px|[http://www.shm.com.cn/ytrb/images/2010-10/10/1286674883202RB06Ba10C008_b.jpg 毛纪墓园原图链接] [http://www.shm.com.cn/ytrb/html/2010-10/10/content_75598061.htm 来自水母网原图链接]]] 澄辞职回乡 纪家居20余年,不遗余力地搜集、整理地方文献 。嘉靖 十四年,也就是1535 (1524) 杨廷和 他亲自编纂的莱州第一部府志———《莱州府志》(八卷)得以刊印,为莱州地方志事业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这也为后来明清两代纂修《莱州府志》 蒋冕相继被免职丢官 《掖县志》提供了宝贵的地方史料 在这种形势  “莱州府当时 辖‘两州五县’ 即胶州、平度州,掖县、昌邑、潍县、高密、即墨。 毛纪 顶风当宰相 编写的府志涵盖了从夏商周到明朝中期的内容,刊印出来后,附近一些地方的县志就引用了不少其中的内容。”王书忠说。最早的《[[莱州府志]]》原藏于天一阁,上世纪30年代不幸损毁,从此失传
毛纪 接任首辅后,仍然坚持原来 观点 故里莱州城西福禄山一带盛产滑石 千方百计营救因谏争而下狱 有着刻石为器 官员 传统技艺 明世宗亲自出马做工作 但当时多是刻些日常用品及滑石猴之类的玩具 三番五次地劝喻毛纪 式样单调 毛纪总是不改初衷 工艺比较粗糙 这天,明世宗在平台召见 王书忠介绍:“ 毛纪 回到故乡后 要求毛纪让他给生父以最崇高的地位。毛纪依然摇摇头 倡导改进滑石雕刻工艺 他说:"陛下要这 增加花 品种 先帝 精雕各种材质 位子怎么放呢?"明世宗发怒了 人兽物形、花卉鱼虫等工艺产品 指责毛纪固执己见," 主张滑石雕刻不仅 结朋奸,背君报私。"毛纪回答说:"司马光曾经告诉神宗说,陛下之所以 是因为看重了臣狂直敢言 同时也要美观 这使得传统的莱州玉雕 益于国家。如果为 自己的地位荣誉而不敢直言,那才是以官谋私 较大发展 ”至 天也是这样。要结朋奸 背君报私,这正是臣平日最痛恨 莱州当地仍有一种叫做“[[毛公石]]” 。既然陛下这样怀疑臣 石材 臣乞求离职归乡。希望陛下任贤纳谏 其质地坚硬 非,识忠奸,明正邪 镌刻图章的最佳材料 而之所 养太平之福 取名“毛公石”也是为了纪念毛纪
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位忠臣、文人,1994年,莱州民间集资对其陵墓进行了全面整修,基本上恢复了原有的形制。同时,把毛敏墓前据史称为大学士李东阳撰文的“奉天诰命”碑表,还有其子毛渠墓前的“奉天诰命”碑表也移进了陵园内,也造就了祖孙三代一园七座御赐丰碑的奇观。据王寿成介绍, 莱州方面垒上了高3米的冢土,并在冢后建起了长30米宽5米约一人多高的土墙,这是专门为防山洪冲刷墓冢而筑的墙坝,设坝防水的这种墓葬形式在当地是绝无仅有的,也可见当地人对于墓葬的用心虔诚。而造像造型古朴,刀法大气圆熟的毛纪墓地石刻由于其卓越的封建墓葬制度及石刻艺术研究价值,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考资料==
5,758
次編輯